資源簡介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①反思自己的換進保護意識。 ②嘗試完成對當地生態環境現狀的調查和有關的分析討論,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③擬定出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計劃,為當地環境保護出謀劃策。 ④認同作為地球公民,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應盡的責任。 二、重點和難點 ①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②進行課外環境狀況的調查; ③認同人與自然與資源的和諧發展,形成環保意識。 三、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安排了兩個方面:評價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擬定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計劃。教材本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到理念,引導學生先評價自己的環保意識,使學生認識到日常的一些無意識的行為,可能會影響甚至破壞生態環境,從而喚起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的環境保護意識。對于擬定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計劃,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調查,統籌安排,充分做好準備工作。調查時,要充分利用社會這個課程資源,從了解鄉土、建設家鄉出發,指導學生課外調查并完成調查報告、擬定計劃和組織學生交流,從而使教學活動易于實施。 四、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分析了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并探究了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進行評價自己的環保意識,容易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第一次到有關政府機構或與之相對應的官方的資料的調查,如果沒有人從中牽線,可能會無功而返。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全球性環境問題的認識 創設情境,引發思考: 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和自己的切身體會做出自己的判斷,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在此過程中,傾聽他人,反思自己。 我們國家的環境問題,也會影響到全球環境的一體,整個生物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這在歷史上的其他地區和其他國家也出現過,也為本節課后學生所培養的環境保護意識提供一個切入和依據。 調查當地的環境問題 是的,我們對于我們生存環境的關心遠不止這些,兩周前布置大家回去調查我們當地環境問題,今天我們選取四個典型問題來與大家交流。 各組的展示完畢,各位對期中的某一組調查結果和匯報展示可以做一個評價。 對統一環境問題進行調查的小組可以來進行相關的補充。 教師總結過渡: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城市生,在這個城市中長,我們熱愛這片土地,而我們發現它目前所存在的問題,也為我們更好的改造它保護她提供了依據。 四個小組根據自己的調查情況進行展示匯報。 我們調查的是哪一方面的環境問題。 我們調查的結果 我們采用了哪些途徑獲取信息? 展示結束就某一組的展示從內容到形式,再到展示都給予評價: 內容的充實程度;資源的利用率;講解的儀態,大方程度等。 課前大家的準備不盡相同,結果也不太一樣,選取四組代表讓學生從各個方面來感受當地環境的破壞;其中也涉及自己小組所調查的內容,通過樹立典型也讓大家找到差距。 引導學生傾聽,并將自己所做的調查工作與之相結合。 擬定環境保護的計劃 針對本小組調查的結果,你認為相關部門和普通公民該如何做來保護我們的環境? 請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 在巡視過程中教師加以巡回的指導,點撥學生可以從相關部門的行政職責和普通公民的意識與行動兩方面出發。 下面請各個小組來匯報(教師將幾類環境問題分門別類做好關鍵字的記錄,方便其他人的補充) 大家說的這些都是生活中比較可行的一些辦法,相信大家如果都能注意并做到,不久我們關注的環境也會得到改善。 說到環保,大家最司空見慣的就垃圾,文明城市鄉村的建設讓我們看到進步,有時我們在小區也會見到這樣的場景,當然這相對于亂丟亂放集中是一種進步,那我們來看一下日本的垃圾分類工作:每個家庭都有特點編碼,每周政府發放一組垃圾袋,一周中按日期處理相應類別的垃圾,如果哪個家庭有投放錯誤或混雜的現象將會調查并給予大力度的處罰,所以規范的建立除自覺另一重要因素是要靠制度。 我們在開頭中提到的霧霾的形成很大程度是能源的代謝,剛才大家也提到很多,我們國家現在也有一些新的倡導,例如家庭屋頂太陽能自發電的政府補貼,免費自行車,新能源汽車的下鄉補貼,風能發電的國家投入,可能這些在性能上還有待改善,但大家的支持是環保走的更遠的保證。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個是政府的智能部門和相關的行政法規;另一方面從公民自我意識和自我行為上進行約束。 各小組匯報,其他相同的小組可在此期間進行同類的補充。 小組匯報展示,可以用投影列表格,也可以用口頭,還可以帶一些東西,實物展示,打開思路。 了解相應的目前環保最到位的工作,最有力的保障,最舒心的環境。 學生傾聽并了解一些與生活較遠的環保新理念。 各組根據自己小組的調查進行制定計劃,這樣我們的計劃就有可實施和可針對性。 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還可以做適當的思維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打開。 實物的展示更能打動學生,通過交流和展示,激發學生產生自己動手制作的小沖動。 學生通過老師的介紹驚嘆于良好的管理和環境,也激發自己在生活中注意到相關做法,沒有制度的我們也應該盡力做到。 孩子將是我們未來環保事業的主力,當我們把這個觀念種在孩子們的頭腦中的時候,我們未來的環保才是樂觀有希望的。 資源與生態環境 (過渡)下面我們再聊一聊我們的家鄉,當你有機會走的更遠的時候你會愈發珍視心底的那個地方——故鄉,這里有歷史名山文峰山寒同山山,有膠州灣畔三山島,有積淀下悠久的歷史文化,有豐富的物產和有聞名全國的石材和黃金資源,其中的每一樣,作為一個萊州人都能說出有關的故事,今天我們單獨來說一下萊州的資源。 萊州是全國聞名的石材之鄉,單說雄偉的天安門廣場就有85%的理石出自我們萊州,在這當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經濟收益,我們的夏邱和柞村大小的采石廠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沒有計劃的隨意開采也讓我們的環境付出不小的代價,這是南部的山體,兩鎮的地面作物;最近萊州的三山島又被探出全國儲量最大的金礦。 我們一直在驕傲我們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當我們在掘地三尺挖出埋藏在地層中的煤的時候,用低廉的價格出口到國外換取外匯的時候,日本卻將他們購入,用來填海,他們說我們用煤造的陸不僅擴大了疆土,更為子孫留條后路。 開采資源可以給我們帶來經濟效益,資源的肆意開采有給我們帶來環境問題,這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兩難的問題,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一個小辯論,(南北兩排) 不忍打斷大家的陳詞,但老師聽出一點,經濟的發展資源開采不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由于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我們建議更多的開發者,我們萊州人能更關注到未來可持續的發展,大家是否同意? 大家課后可繼續搜集相關資料,整理之后我們還可以轉交給有關部門。 在孫楠的《花開萊州》的伴隨下跟隨ppt來感受一個人文物產和資源合一的歷史小城萊州。 根據教師的配圖介紹學生來反思體會我們付出的環境代價。 學生根據老師創設的情境,分成小組(兩排)進行討論,并拿出自己的方案。 交流展示,展示各自的觀點。 感悟體會 開始情感的鋪墊有助于我們后面辯論參與的全員性和投入性。 通過創設的情境也讓學生進入一個角色,我們作為一個城市的主人,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方面我們能做些什么呢?學生既不能決策,也不介入生產 ,而這樣的辯論可能最后可能也沒有結果,最終讓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深深的責任和使命。 在討論-展示-聽取之后,將我們的這種憂患意識延伸至課外,這是我們本節課所要學生形成的一種理念。 應用總結 下面走入我們的應用競技場,請利用答題板快速作答上面這三道題。 教師反饋 本節課你還有哪些收獲? 說環保是一種意識,做環保可能就是一個動作,同頂一片藍天,同住一個星球,當全人類都來關注自己身邊的生態環境的時候,我們相信世界上每個地方都能看到夜幕中閃爍的星,不破壞,不掠奪,收益將會是每一個地球的公民。 學生做題 學生盤點收獲 照應開頭,形成意識,地球是所有人共同的家,我們今天的破壞會給全人類帶來災難,而所有人的關注,又會使我們的生態平衡重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