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在我們紀念第16任總統誕辰200周年之際,我能說我對這位偉人懷有特殊的感激之情,是他讓我的故事成為可能,是他讓美國的故事成為可能。 ——奧巴馬(2009-02-12) 美國內戰(1861—1865年) 美國南北戰爭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材料4 探究一:同室操戈的緣由 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 奴隸制種植園經濟 南方: 矛 盾 北方: 資本主義工商業 材料1 北方 資本主義工商業 南方 奴隸制種植園經濟 向英國輸出棉花、工業原料 缺工業原料 輸入英國工業品 缺銷售市場 占有大量勞動力 缺自由勞動力 矛盾焦點 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廢奴運動的興起 材料2 林肯說斯托夫人是“寫了一本書,釀成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 材料3 獨立初 1818年 現在 購買 吞并 購買 購買 搶占 搶占 購買 材料3 領土的擴張 材料3 材料4 1860年林肯就任美國總統 林肯以200萬票當選為美國第16任總統,但在奴隸主控制的南部10個州,他沒有得到1張選票。 “一幢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我不期望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確希望它停止分裂。” “奴隸制是建立在人性中的自私自利上面的,是與人熱愛正義的天性相違背的。” 材料反映了林肯對聯邦、對奴隸制持什么態度? 反對奴隸制 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 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 廢奴運動的興起 美國領土的擴張 林肯當選總統 根本原因 導火線 探究二:血雨腥風的四年 1861年4月12日,南方同盟軍炮轟薩姆特要塞,挑起內戰, 南北戰爭爆發。 南北戰爭雙方力量對比表 北方 南方 人口 2 200萬 900萬 軍隊人數 150萬 100萬 工業產量 占91% 占9% 鐵路里程 5萬多 千米 1.4萬多 千米 海軍艦只 700艘 少量 性質 正義 非正義 人心 支持 反對 預測:戰爭初期形勢會怎樣呢? 北方連連失利 林肯面臨巨大壓力 第一次征兵令: 征召七萬五千人, 時間為三個月。 ——林肯總統(1861年4月) 從1863年1月1日起,任何忠于聯邦政府的美國人只要交10美元手續費,就可以在西部得到一塊160畝的土地,連續耕種5年以上即歸個人所有。 從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亂各州的黑人奴隸一律獲得人身自由。 請思考:兩部法令為何能挽救美國聯邦 政府危機,化解林肯難題?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862 《宅地法》 3、扭轉戰局 滿足人們對土地 的要求,提高了政府 的威望。 激發了廣大黑人 參戰熱情,使北方獲 得雄厚的兵源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最殘酷的一幕。傷亡人數達150多萬,9萬人成為孤兒,經濟損失達150億美元以上。 作為分裂國家、挑起內戰的南方叛亂者會有什么樣的結局? 1865年,南方投降儀式 一切參加過叛亂的人,只要停止對抗行為,宣誓忠誠并捍衛美國憲法和聯邦政府,都可以免罪。同時恢復他們除了奴隸以外的所有財產。即使是叛亂的首腦人物,如果向美利堅總統提出特別申請,表明自己的改過之意,也可以獲得特赦。 ——林肯《大赦和重建宣言》 寬容、和解、禮貌與尊重 探究三:北方獲勝的原因 政治上: 經濟上: 軍事上: 林肯政府采取了積極措施,《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頒布提高了政府威望 北方工業力量超過南方 廣大人民尤其是黑人踴躍參戰,北方兵員雄厚,另外,北方在人口、軍隊人數等方面占據優勢 北方具有正義性,人心向背 林肯的正確領導 兇手蒲斯 1865年4月14日 林肯遇刺! “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總統”評選的結果 排名 1948年 1969年 1998年 2010年 1 林肯 林肯 林肯 林肯 2 華盛頓 華盛頓 華盛頓 羅斯福 3 羅斯福 羅斯福 羅斯福 華盛頓 開國元勛 美國國父 華盛頓 《獨立宣言》的起草者 杰斐遜 奠定20世紀美國之基礎的 西奧多·羅斯福 維護統一、解放黑奴的領導者 林肯 美國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的“總統山” 華盛頓建立了美國 而林肯拯救了美國 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維護了 國家的統一, 廢除了 黑人奴隸制度, 掃清了 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 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1.性質: 2.影響: 探究四:南北戰爭的性質和影響 積極 1955年美國蒙哥馬利城一位黑人婦女因為在公共汽車上拒絕給白人讓座而被捕入獄。1957年9月美國阿肯色州州長調動軍隊阻止黑人學生上學,100多名暴徒在市內見到黑人就打。 ——吳于廑《世界史》 1963年8月28日20萬人集會,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館的臺階上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著名演說。 3.局限性: 但美國種族歧視依然嚴重,種族平等問題仍未徹底解決。 北方 南方 鞏固知識: 矛盾 爆發 失利 轉折 勝利 正 義 力 量 林 肯 支 持 影響 性質 戰爭 信念 偉人 矛盾 美國南北戰爭 一對不可調和的 一場無法避免的 南北戰爭 南北經濟制度 林肯 統一與寬容 一位永不退縮的 一種亙古不變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