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感知 【教學設計】 【課標解讀】 本節(jié)課是七年級生物第四單元第六章第一節(jié)《人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感知》的第一課時,本章先從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視覺”以及“耳和聽覺”繼而才介紹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組成和神經(jīng)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目的是強調人體通過自身的神經(jīng)調節(jié)和激素調節(jié)來適應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 本節(jié)教材的設計主要落實在兩個方面:眼和視覺及耳和聽覺。本課時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描述眼的結構和功能,了解視覺和聽覺的形成過程,從而認同視覺衛(wèi)生衛(wèi)生,由己推人,關愛和幫助有視覺障礙的人群。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一節(jié)《人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感知》中的第一課時的內容。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描述眼的結構和功能,了解視覺的形成過程,從而認同視覺衛(wèi)生,由己推人,關愛和幫助有視覺障礙的人群。 教材中呈現(xiàn)了眼和耳的結構圖,對結構圖的觀察和認知是七年級學生應具備的能力。教材質在引領學生關注自身的生理變化和健康狀況,設計“試一試”“調查班上同學的近視率”,期望通過對自身的認知獲得生物學知識,達成健康生活的理念。 七年級學生的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則在于引領學生進行觀察、調查和討論,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通過學習,已初步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認識。在進行眼球結構的教學時,可以讓讓學生邊看圖邊學習。但是七年級的學生對凸鏡成像原理的物理知識知之甚少,而視覺的形成卻需要光學成像的知識作基礎,而且該知識點比較抽象,這成為本節(jié)課學習的一個難點。在教學設計中,我讓學生利用課前時間去查閱資料,簡單了解光線經(jīng)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發(fā)生折射、會集一處形成物象,畢竟生物課不是物理課,對于凸鏡成像原理可不必過深的去講解。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學生被近視困擾,他們對近視的成因、預防和糾正的興趣較大,這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通過學習讓學生意識到養(yǎng)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目標】 1.認識眼球的結構并說出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視覺形成的過程 3.了解近視的成因及矯正方法。 4.認同視覺衛(wèi)生;關愛和幫助有視覺障礙的人群 【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主要借助多媒體與實物模型,將教學內容直觀化,便于學生對眼球結構的掌握。通過提問、啟發(fā)和誘導,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培養(yǎng)。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探究,活躍課堂氛圍,培養(yǎng)動手能力。 【評價設計】 1.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課本彩圖、拆裝眼球模型、觀察其他同學的眼睛、與數(shù)碼相機相比較等方法,認識眼球的結構并描述其功能,從而評價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觀看視頻、課前學習透鏡成像原理、調查、問題引領等方法引導學生說出近視的成因及預防辦法,從而評價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統(tǒng)計近視率、分析近視成因等活動的基礎下,討論保護視力的措施,引領學生認同視覺衛(wèi)生并形成關愛和幫助有視覺障礙的意識 【課前準備】 調查本班的視力情況,并填寫調查表。 查閱并學習有關透鏡成像的知識。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理念 ? ? ? 情境 導入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幾幅圖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播放課件)。你都看到了什么?我們所看到的圖畫都是靠眼睛傳遞給大腦形成的,在我們從外界獲得的信息中大多是來自視覺,視覺讓我們能靜看花開花落,視覺帶我們領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視覺讓我們沉醉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那么視覺是怎樣形成的呢?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先了解眼球的結構。 ? ? ? 欣賞圖片 ? ? ? ? ?帶著問題走向課本 通過欣賞美麗的圖片和驅動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 ? ? ? ? ? ? ? ? ? ? ? 眼球的結構 ? ? ? ? ? ? ? ? ? ? ? 活動一:認識眼球的結構 1、組織學生對照課本第二頁彩圖和手中的模型,認識眼球的結構,并說出各結構的名稱及功能。 2、兩人小組為單位將拆開的眼球模型復原,并說出各結構的名稱及功能。 3、填寫眼球各結構名稱的。 活動二:觀察瞳孔變化 1、觀察比較貓的眼睛在亮處和暗處有什么不同,人的瞳孔也能這樣嗎? 2、小實驗:同桌互相觀察對方的眼球,注意他們的瞳孔大小。用手把自己的眼睛捂住20秒,然后松開手,再互相觀察瞳孔的變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 為什么剛走進電影院會看不清周圍物體? 4. 在用數(shù)碼相機拍照時,鏡頭、光圈和CCD影像感應器分別起什么作用?它們相當于眼球的什么結構? 1.探究眼球的結構及功能。 ?2.填寫眼球的各結構名稱 ? ? ? ? ? ? 思考、回答、交流 通過對彩圖的細致觀察和拆分眼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認識眼球的各部分結構。 ? ? 通過小組內的合作交流解決疑問,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 ? ? ? 感知、理解瞳孔的大小與光線的強弱有關 把眼球與照相機相聯(lián)系,從而把簡單的機械記憶與現(xiàn)實應用聯(lián)系起來,加深對眼球結構功能的理解。 ? 視覺的形成 1、推測光線進入眼球的路線。 2、觀察視網(wǎng)膜上所形成的物象與真實物體的差別,思考:為什么通常我們看到的物體是正立的? 3、思考:有一個小女孩,眼球的結構完整無損,但是她看不見周圍的物體,想一想,這種眼睛可能是哪部分發(fā)生了病變?你認為視覺形成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呢? ? ? 思考、回答、交流。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認同視覺的形成的三個條件:眼球結構與視神經(jīng)的完好,視覺中樞正常。 近視的形成及矯正 1..出示調查問卷,近視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造成許多不便,也會影響人對周圍環(huán)境的觀察。那么近視是怎樣形成的呢? 2、觀察正常眼與近視眼結構上的不同點,找出近視形成的原因,并提問:為什么我們配戴了近視鏡就可以看清物體呢? 3.引領學生根據(jù)近視眼的成因解釋遠視的成因及矯正方法。 思考:小強的爺爺平時戴眼鏡,看書時卻要摘下眼鏡:奶奶平時不戴眼鏡,看書時卻要戴上眼鏡。爺爺和奶奶分別戴的什么眼鏡? ? 探究近視的成因及矯正方法 思考并交流遠視的成因及矯正方法 巧妙的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動腦去思考 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及 保護視力,預防近視 提出問題:怎樣保護視力,預防近視? 播放視頻:預防近視要做到“三要”和“四不要” 小組討論交流 觀看視頻 認同視覺衛(wèi)生,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情感升華 多媒體出示有關盲人生活的圖片,提出問題:生活中我們應如何對待身邊有視力障礙的人群? 討論交流 滲透在日常生活中關懷盲人、幫助盲人的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