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 大關中學 申家寧 中國近代的基本線索 1. 西方列強的侵華史 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全面侵華戰爭,以及相應的政治經濟文化侵略 2. 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和探索史 內容:反侵略、爭獨立、反專制、求民主 追求現代化 經濟工業化 政治民主化 思想理性化 過程: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五四 運動→國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英國棉紡織廠 男耕女織 英國的早期鐵甲艦“Minotaur”(“馬那杜”) 清朝水師舊式船只 清軍的簡陋裝備 裝備落后 船堅炮利 皇上,居住在這樣的國家多安全啊! 三角貿易示意圖 閉關鎖國 對外擴張 維多利亞女王 《權利法案》 道光皇帝 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 第一篇章:看兩個世界的碰撞明背景 英 國 中 國 政治 經濟 軍事 外交 綜合 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 自給自足自然經濟 完成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經濟 裝備落后 船堅炮利 閉關鎖國 殖民擴張 封建統治,危機四伏 資本主義迅速崛起 鴉片戰爭前夕的兩種文明的對比 第一篇章:看兩個世界的碰撞明背景 1、開放一個貿易口岸 2、在北京為商人設一倉庫,并設使館 3、在舟山附近某島嶼建倉庫 4、在廣州附近批準一塊地供商人居住,并讓商人出入廣東 5、希望減稅 6、公開稅率,不要亂收費 第一篇章:看兩個世界的碰撞明背景 尼絨、布匹 白銀大量流入中國 茶葉、絲綢、瓷器 清前期中英貿易結果——中國出超,英國入超,英國處于貿易逆差地位。 為了扭轉貿易逆差,英國想到了什么辦法? (很難賣出去 ) (很暢銷) 鴉片戰爭的原因分析 “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仍然占統治地位,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 工業革命所激起的巨大生產力要求獲得更多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 要求打開中國的市場 自給自足,拒絕打開國門 吸食鴉片者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779 1820 1830 1838 1825 年份 鴉片輸入(箱) 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數量激增表 “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將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林則徐 材料1:癮至,其人涕淚交橫,手足委頓不能舉,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惟俯首受死,不能稍為運動也。故久食鴉片者,肩聳項縮,顏色枯羸(léi,瘦弱) ,奄奄若病夫初起。――《夢廠雜著》 材料2:據記載,鴉片戰爭以前,吸食鴉片者已達200多萬人,吸食者有官員、紳士、幕僚、兵丁和太監,吸食地區從沿海擴展到十數省。 材料3:1821年-1840年間,中國白銀外流至少在1億元以上,相當于當時銀貨流通總額的五分之一。 鴉片輸入中國的危害: 危害1:毒害中國人身心健康 危害2:敗壞社會風尚、影響軍隊戰斗力 危害3: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國庫空虛,危害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虎門銷煙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 民族英雄 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決心。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鴉片流毒于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維護民族利益和清王朝的統治。 1、禁煙目的 2、禁煙舉措 緝拿煙販,收繳鴉片 3、禁煙意義 虎門硝煙(1839) 沉重打擊了英國鴉片販子,維護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尊嚴。 時間:虎門硝煙之后 巴麥尊:“女王陛下,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海灘集中銷毀我們輸運到中國的全部鴉片。”“這是我大英帝國的奇恥大辱!我要求議會批準政府派遣遠征軍去懲罰那個極其野蠻的國家!要狠狠的教訓它!” 鴉片戰爭是由林則徐的過激行為引起的,如果沒有林則徐的禁煙,英國就不會發動戰爭。 鴉片戰爭是英國蓄謀已久的,就算沒有林則徐的禁煙,英國也會發動戰爭。 第一篇章:看兩個世界的碰撞明背景 有人說:是因為林則徐的禁煙運動打擊了英國商人的利益,如果林則徐不采取禁煙形式,英國就不會發動鴉片戰爭。對此你的觀點是什么? 林則徐禁煙運動只是導火線(直接原因),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打開中國的市場。 英國以虎門銷煙為借口向中國開戰,我們稱之為“鴉片戰爭”;而英國一直稱其為“通商戰爭”。 英國發動這場戰爭的真正用意究竟是什么? 為打開中國市場,獲取高額利潤(目的),英國以虎門銷煙為借口,用武力來保護骯臟的鴉片貿易,這是一場殖民主義的侵略戰爭。(性質) 英國為什么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 為打開中國市場,獲取高額利潤,英國以虎門銷煙為借口,用武力來保護骯臟的鴉片貿易,這是一場殖民主義的侵略戰爭。 1、根本原因: 為了打開中國市場 2、導火線(直接原因): 林則徐虎門銷煙 第二篇章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鴉片戰爭 觀兩度燃起的戰火解過程 新聞???網頁???貼吧???知道???MP3???圖片???視頻???百科 兩次鴉片戰爭簡介 幫助 百度百科尚未收錄詞條“兩次鴉片戰爭簡介”。 歡迎您來創建,與廣大網友分享關于該詞條的信息 我來創建 詞條名稱:兩次鴉片戰爭簡介 詳細內容: 起止時間: 原因: 參與國: 戰爭的結果: 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40-1842 打開中國市場 英國 清朝戰敗 簽訂《南京條約》 1856-1860 英國、法國 進一步打開市場 清朝戰敗 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1841-1842 鴉片戰爭形勢圖 1840 戰爭進程 攻廣州(無隙可乘) 攻陷定海 直抵天津 占領香港 進攻吳淞 到達南京 1842年8月29日,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中英雙方在英艦康華麗號上簽訂《南京條約》情形,該圖為英國隨軍畫師所繪。 回顧鴉片戰爭的結果 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 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影響 鴉片戰爭的結果 項目 內容 危害 割地 賠款 通商 其他 破壞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 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使東南沿海門戶大開,便于英國對東南沿海地區的侵略 使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 割香港島給英國 賠款2100萬銀元 開放廣、廈、福、寧、上 協定關稅 第三篇章:透過不同視角思影響 《南京條約》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銀元 3、廣廈福寧上五口通商 4、協定關稅 附件:《虎門條約》 領事裁判權: 片面最惠國權利: 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是指資本主義國家僑民不受居留國法律管轄的特權。 中國的主權遭到破環,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開端.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項目 內 容 割地 賠款 開埠 通商 議定關稅 割香港島給英國 賠款2100萬銀元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英貨進出口稅,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附約:租界設會審公廨,領事裁判。 中英《南京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A、中國的領土主權遭到破壞 B、香港島成為以后英國侵略中國的基地 A、清政府財政更加困難 B、中國人民的負擔大大增加 A、中國東南沿海門戶被打開 B、便利了英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 中國喪失關稅主權 中國喪失司法主權 影響:中國開始喪失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開端 第三篇章:透過不同視角思影響 政治上: 中國的主權和領土遭到破環,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經濟上: 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傳統小農經濟逐步解體,一部分地主階級掀起了洋務運動 思想文化上: 由封建愚昧到文明開化,開眼看世界,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外交上: 由閉關鎖國到被迫開放 半殖民地:形式上獨立,但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商貿上受帝國主義控制和壓迫的國家。即主權不能完全自主。 ——歷史的沉淪。 半封建: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實際上社會狀態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展壯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義,又發展了資本主義 ——是歷史的進步。 《南京條約》割讓地及五口通商圖 注意:“香港島”,只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香港地區”的一部分。 英國割占香港地區(三步) ①1842年《南京條約》割香港島; ②1860年《北京條約》割九龍司; ③1898年租借“新界”。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 中國軍隊總人數80萬 鴉片戰爭,清軍傷亡4600人(死3300人) 清軍犧牲高級將領十一人,正一品到從三品。 VS 英國遠征軍1.8萬人 英軍傷亡401人(死59人) 英軍無一名高級將領死亡。 ——摘編自田秉鍔《大國無兵》 瞠目結舌的數字 l840年,清朝人口約4億多,中國占世界GDP的比重約五分之一。 VS 英國本土人口約為2千萬,GDP總量約占中國的四分之一。 ——摘編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潰》 瞠目結舌的數字 中國擁有80萬軍隊,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擁有很多優勢的中國,為什么會戰敗? 鴉片戰爭中的細節之一 當時清軍半數以上仍然停留在大刀長矛的冷兵器時代 清軍 英軍 清軍統帥奕經去關帝廟求簽,簽文說“以虎克羊”。“羊”與“洋”同音。奕經根據簽文竟然認為,如果寅年(1842年)寅月(3月)寅日(10日)寅時(凌晨三時),挑選屬虎的將士,戴形似虎頭的虎皮帽子偷襲敵營,必勝。 結果,“虎頭軍”大敗而回。 鴉片戰爭中的細節之二 五虎御敵術 鴉片戰爭中的細節之三 鴉片戰爭發生兩年后,大清道光皇帝還提出英吉利地處何方,是否與俄羅斯接壤,經過回部(新疆)是否可到達英吉利。 鴉片戰爭中的細節之四 從英國倫敦到中國澳門,璞鼎查(英國侵華全權代表,鴉片戰爭的指揮官)僅用了67天。而林則徐由北京到廣州花費61天。期間璞鼎查在印度孟買還停留了10天。 鴉片戰爭發生兩年后,大清道光皇帝還提出英吉利地處何方,是否與俄羅斯接壤,經過回部(新疆)是否可到達英吉利。 從英國倫敦到中國澳門,璞鼎查(英國侵華全權代表,鴉片戰爭的指揮官)僅用了67天。而林則徐由北京到廣州花費61天。期間璞鼎查在印度孟買還停留了10天。 依據以上材料探究鴉片戰爭清朝失敗的原因? 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 1.客觀原因── 英國綜合國力強大,較早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經濟快速發展,軍事裝備精良; 2.主觀原因── 清王朝綜合國力衰弱,政治上君主專制,腐朽落后,經濟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發展緩慢,思想上自大無知,閉關鎖國,科技落后,軍事武器裝備落后。 3.根本原因──中國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無法抵抗新興的資本主義,中國落后的農耕文明無法抵抗西方先發展進的工業文明。 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世,安于現狀,人為隔絕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 ———馬克思 小結 根本原因: 導火線: 時間: 結果: 影響: 為了打開中國市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1842年 《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 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鴉片戰爭 2.根本原因: 3.直接原因: 打開中國市場 虎門銷煙 4.結果: 清政府戰敗,被迫簽定 《南京條約》 割地、賠款、五口通商、協定關稅 1840年6月-1842年8月 1.時間: 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鴉片戰爭后,中國又回至“太平盛世”的夢幻中,上自皇帝,下至普通百姓,普遍沒有意識到世界的變化,仍然沉醉于美輪美奐的天朝盛世中。 ————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中國近代史綱》 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割九龍半島南部給英國,大量賠款給英法。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昔日富麗堂皇的皇家園林僅剩一片廢墟。 甲午戰爭日軍在旅順進行大屠殺 被迫簽訂《馬關條約》的清朝官員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搶掠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昔日富麗堂皇的皇家園林僅剩一片廢墟。 起止時間 原 因 發動國家 抗爭史實 結 果 失敗原因 影 響 啟 示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為了打開 中國的市場 進一步打開 中國的市場 實現征服 侵略 稱霸 的 夢 想 鎮 壓 義和團運動 英 國 英、 法 聯 軍 日 本 八 國 聯 軍 關天培 虎 門 抗英 鄧 世 昌 黃 海 大 戰 義 和 團 反帝愛國運動 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腐朽的封建制度無法抵擋新興發展的資本主義 開始淪為 中國近代史開端 進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 完全淪為 落后必然挨打;我國要大力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 才能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重演。 戰爭 鴉 片 戰 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甲 午 戰 爭 八國聯軍侵華 洪秀全 太平天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