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 案 首 頁 課題 第四節 輸血和血型 課型 理論課 教學 課時 1 授課 時間 教學 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ABO血型的種類,認真閱讀輸血關系表,知道輸血的原則。 2參與關于血液和血液制品與人類生活關系的調查。 3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 能力目標 提高鑒別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閱讀血量和輸血的有關知識,懂得每個公民都有獻血的義務,培養珍愛生命的情感。 知識 結構圖 一、ABO血型系統 二、血量和輸血 教學 重難點 同型輸血 血量和輸血 學情 分析 學習起點預測 知道有四種血型──A型、B型、O型、AB型。 學習困難預測 紅細胞發生凝集的原因 教學 具準備 光碟 板書 設計 第四節 輸血和血型 一、ABO血型系統 各種血型之間的關系 受 血 者 A型 B型 O型 AB型 A型 √ × × √ B型 × √ × √ O型 √ √ √ √ AB型 × × × √ 二、血量和輸血 人體血量占體重的7-8% 一次失血不超過10%,不影響身體健康 每個公民都有獻血的義務 教學 反思 呈現 現象 歸因 分析 改進 措施 教 案 續 頁(第 課時) 步驟 教學流程 課堂調控 導入 輸血可以挽救生命。早在五百多年前,當時年老體衰的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輸入了三個健康男孩的血。雖不知是靜脈注射還是口服,但這次輸血是災難性的,三個孩子死了,教皇也沒有保住生命,而庸醫則逃往國外。 1909年奧地利人郎德斯泰納(Kar1Landsteiner)首先發現了了第一種血型——ABO血型。此時,人們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輸血應該避免“不相容”。 輸血時,如果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合,輸血后紅細胞會凝集成團,阻礙血液循環,而給受血者帶來嚴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此,輸血的原則是:應該輸同型血。Landsteiner在輸血史上作出了重要貢獻,為此他于1930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重 難 點 突 破 血液除了ABO血型以外,還有其他血型系統。所以,安全的方法是輸血前應該進行交叉配血實驗,即受血者的血與供血者的血液相實驗,是否出現凝血現象。 除此以外,輸血時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輸入全血或選擇適當的血液成分。如,嚴重貧血者應輸什么? 對大面積燒傷病人和血小板減少癥患者呢? 一個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時候,必須通過輸血進行搶救,使病人補充血量。 人體內的血液總量是維持人體相對穩定,保證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 成年人的血量約為體重的7%~8%。一般血量在4200~4800毫升左右,如果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過體內血量的30%(1200毫升~1500毫升以上),就會危及生命。 教學 拓展 [過渡] 輸血的原理搞清楚了,目前臨床面臨的問題是什么呢?分析不愿獻血人的原因:(1)意識差 (2)恐懼感 究竟丟失多少血量會對身體有影響呢? [新聞資料] 5歲兒童因缺血死亡──無血源。其原因? 通過本節的學習,對輸血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請同學們回到開始的閱讀材料上。我們更應理解的是多爾夫人講的最后一句話:“醫學最終比不上這樣一個‘奇跡’:成千上萬的志愿者心甘情愿地把鮮血捐獻出辛,此拯救他們從未謀面,不曾相識的人的生命。”希望同學們談談對此的看法。 總結 提升 獻血的條件: 無傳染病史,無慢性病的健康的成年人,每一個健康的公民都有獻血的義務。 血型:輸血前一定要檢查獻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符合。 課堂 練習 設計 慧眼識珠 1.某人血型為因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必須輸血,此人血型為AB型,他應輸(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2.AB型的人的血可以給哪種血型的人輸血(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3.某一健康的人一次失血為多少才能引發生命危險( ) A.1 200~1 500 mL B.800~1 000 mL C.600~700 mL D.400~500 mL 4.我國提倡多大年齡的人可以無償獻血( ) A.22~45周歲 B.18~45周歲 C.18~55周歲 D.22~55周歲 5.一個人一次失血不超過體內血的( ),短期內可以恢復正常。 A.10% B.20% C.30% D.40% 作業 設計 必 做 《學習目標檢測》我來填,我來選,我來看 選 做 《學習目標檢測》我來做 重 難 點 突 破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個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時候,必須通過輸血進行搶救,使病人補充血量。人體內的血液總量是維持人體相對穩定,保證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 成年人的血量約為體重的7%~8%。一般血量在4200~4800毫升左右,如果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過體內血量的30%(1200毫升~1500毫升以上),就會危及生命。如果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過體內血量的10%(約400毫升),不會影響健康的,為什么? 獻血的條件:無傳染病史,無慢性病的健康的成年人,每一個健康的公民都有獻血的義務。 血型:輸血前一定要檢查獻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符合。 通過本節的學習,對輸血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請同學們回到開始的閱讀材料上。我們更應理解的是多爾夫人講的最后一句話:“醫學最終比不上這樣一個‘奇跡’:成千上萬的志愿者心甘情愿地把鮮血捐獻出辛,此拯救他們從未謀面,不曾相識的人的生命。”希望同學們談談對此的看法 所喪失的血漿成分和血細胞,在3~4周內相繼得到補充而恢復正常,可見,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獻血200毫升~300毫升是不會影響健康的。 在討論中,教師以平等一員的身份加入討論,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