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植物的感應性 1.植物的感應性:向性運動和感性運動。植物的感應性是對環境的適應。 2.向性運動:植物體感受外界因素刺激后,植物體不能移動但某些器官發生移動的現象。如莖、葉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向化性、向水性、向熱性;莖的負向地性等。 3.感性運動:由外界某種因素的刺激或者內部的生理機制引起的運動,運動方向與刺激的方向無關。如含羞草葉子受觸碰后的運動。 二、植物的激素 植物體內合成的,從產生部位運輸到作用部位,并且對植物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的調節作用的微量有機物。 1.生長素的作用:能促進植物的生長、能促進扦插枝條生根、促進果實發育,防止落花落果。 2.其他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 作用 赤霉素 ①促進細胞伸長②促進種子萌發和果實發育。 細胞分裂素 促進細胞分裂。 脫落酸 ①抑制細胞分裂②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乙烯 促進果實成熟。 三、人體激素的調節 (1)內分泌腺:沒有導管,分泌激素,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并隨著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 (2)人體內各種內分泌腺構成人體內分泌系統,它與神經系統一起指揮或協調人體內的各種生理活動。外分泌腺:有導管,如:唾液腺、汗腺。 (3)激素的作用: 內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 激素功能 垂體 生長激素 促進全身的生長發育 甲狀腺 甲狀腺激素 促進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轉換,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腎上腺 腎上腺素 加快心跳的節奏,擴張通往肌肉的血管 胰腺(胰島) 胰島素 促進人體吸收的葡萄糖儲存在肝臟和肌肉里 卵巢(女性) 睪丸(男性)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的生成,激發和維持人的第二性征 (4)激素分泌異常導致的一些疾病: 激素分泌情況 疾病 具體癥狀 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侏儒癥 發育遲緩,身材異常矮小,智力正常 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過多 巨人癥 人體各部位過度生長,四肢長度更為突出,巨人的壽命往往不長 成年人生長激素分泌過多 肢端肥大癥 手大、腳大、指粗、鼻高等 胰島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 多尿、多飲、多食、消瘦和疲乏,血糖含量增高,出現尿糖癥狀 幼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 呆小癥 反應遲鈍,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分旺盛 甲亢 情緒易激動,精神緊張,失眠、心跳過快 (5)胰島素:由胰腺中的胰島分泌,能降低血糖(促進人體吸收的葡萄糖儲存在肝臟和肌肉里) 血糖:糖類物質會在人體內轉變為葡萄糖進入血液中。一般正常含量為:90毫克/100毫升(5毫摩/升)。一天中人體內血糖含量基本不變(由于受到胰島素等激素的調節和神經系統調節相互配合作用,維持相對穩定狀態)血糖平衡對保證人體各種組織和器官的能量供應,保持人體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人體神經系統的結構 1.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單位——__神經元__。 2.人體的神經系統的組成: ①腦的組成:腦是神經系統最高級的部位,__小腦__主要負責人體動作的協調性。__腦干__主要控制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活動。__大腦__是進行記憶、思維、控制身體活動的高級中樞,是人體最復雜、最重要的器官。 ②脊髓:脊髓是神經系統的低級部位,具有傳導和反射功能。 五、人體神經調節的過程 1.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方式:__反射__。 參與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反射弧。任何反射活動都要通過反射弧才能實現(反射活動的物質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個部分:__感受器__、__傳入神經__、__神經中樞__、__傳出神經__、__效應器__。 2.反射題型: 非條件反射:先天形成,不需要大腦皮層參與,如縮手反射、膝跳反射等。 條件反射:后天形成,需要大腦皮層參與。 六、體溫的調節 七、人體的生命活動調節 人體的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包括__神經__調節和__激素__調節,其中__神經__調節處于主導地位。 例1、小科在做植物莖的向性實驗時,原來放置在暗箱中的直立幼苗生長一段時間后,出現了如圖的彎曲生長情況。判斷該暗箱當初放置時最有可能接觸水平地面的一側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例2、正常的血糖除飯后1h內血糖濃度略有升高外,其他時間基本維持在0.1%左右。甲、乙兩人正常進 餐4h后測定他們的血糖濃度,然后兩人同時喝下相同質量200mL質量分數相同的葡萄糖,并每隔半小時測定一次血糖濃度,將測量結果繪成如圖所示。回答: (1)甲、乙兩人中糖代謝及其調節功能比較正常的是 。 (2)在乙的血糖濃度變化中,實現 bc段變化的途徑之一是 。 (3)造成甲血糖濃度的原因可能是 。 (4)兩個小時后,甲血糖濃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 例3、為研究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生長發育的影響,小金將同種同時孵化的、體長約為20mm的蝌蚪各15只分別放入1~4號玻璃缸中進行實驗,其實驗過程與結果如表所示: 玻璃缸編號 放入的試劑及用量(連續投放7天) 第3天觀察結果 第7周觀察結果 存活數 平均體長(mm) 四肢生長情況 存活數 平均體長(mm) 四肢生長情況 1 甲狀腺激素6mg/天 15 26 均出現后肢 0 2 甲狀腺激素2mg/天 15 26.5 均出現后肢 15 1只發育成10mm的青蛙,14只均出現前、后肢 3 甲狀腺抑制劑30mg/天 15 20 未出現前、后肢 15 21 均出現后肢 4 不加任何藥劑 15 20 未出現前、后肢 15 30 均出現后肢 第8周時,2號玻璃缸內的蝌蚪全部發育成青蛙。第12周時,4號玻璃缸內的蝌蚪全部發育成青蛙,但3號玻璃缸內未出現青蛙而出現了體長達39mm的巨型蝌蚪。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中測量蝌蚪的平均體長、觀察前后肢的生長情況等指標,其目的是____。 (2)根據1、2、4號玻璃缸對照實驗結果可得出的2條結論是____;____。 (3)3號玻璃缸內出現巨型蝌蚪的原因是____。 例4、口渴感覺形成的感受器在哪里?傳統觀點認為感受器分布于血管內壁,血液中的含水量下降導致鹽分過高,神經中樞形成口渴感覺。但美國神經學家 Knight對此提出質疑,認為水進入血液需要一定時間,無法解釋水一入口就能瞬間解渴,于是設計實驗: 實驗1:給兩組小白鼠分別吞咽和腸胃里灌注等量的淡水,兩者口渴感覺都立刻消失。由此 Knight認為傳統觀點有誤,但又從傳統觀點里得到啟示,提出問題,進一步實驗; 實驗2:給兩組小白鼠分別吞咽等量的淡水和鹽水,前者口渴感覺消失,后者先是口渴感覺消失,2~3min后恢復。 實驗3:給兩組小白鼠腸胃里分別直接灌注等量的淡水和鹽水,只有前者口渴感覺消失。 綜合三個實驗,得出結論。 (1)Knight質疑傳統觀點,認為喝下的水成為血液中的水需要一定時間,理由是 。 (2)實驗2基于的問題是 ? (3)最后得出的結論是 。 1.2018年10月21日首屆湖州太湖半程馬拉松賽開跑,比賽中,運動員奮力拼搏,個個滿臉通紅、大汗淋漓。這體現了皮膚的哪些功能( ) A.保護和調節體溫 B.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C.調節體溫和排泄 D.排泄和保護 2.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①將兩棵長勢相近的草莓幼苗分別栽入兩個花盆中并編號為A、B;②每天對A花盆中草莓噴灑用清水配制的0.02%甲殼素溶液,同時對B花盆中草莓噴灑等量的清水;③將上述裝置放在相同且適宜的地方20天。最后數出每棵草莓根的數目和測量每條根的長度,計算出總長度,針對上述實驗設計和評價正確的是( ) A.實驗結果是甲殼素能促進草莓根系生長 B.實驗結論是A組草莓根總長度大于B組 C.實驗目的是研究清水是否對草莓根系的生長有影響 D.實驗前也要數出每棵草莓根的數目并計算根的總長度,計算實驗前后的差值 3.生長素對不同植物的作用效果不同。雙子葉植物對生長素比較敏感,而單子葉植物不敏感。在農業生產中,常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除去單子葉農作物中的雙子葉雜草,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農田中的雜草都可用生長素類似物除去 B.曲線②代表雙子葉雜草 C.B點時對雜草起抑制作用,對農作物起促進作用 D.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最好控制在D 點 4.白尾黃鼠是沙漠地區的一種哺乳動物,它在高溫環境下體溫的晝夜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動物體溫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B.該動物在6時左右體溫達到最低值 C.該動物在6時至9時產熱量與散熱量相等 D.該動物體溫的晝夜變化是對沙漠環境的適應 5.某興趣小組選用生長素類似物吲哚丁酸來探究生長素對植物生根的影響,其實驗步驟如下所示。 ①取帶芽的枝條若干枝,均分為A、B、C、D、E、F六組; ②將六組枝條的下端分別浸泡在下表所示的不同濃度的吲哚丁酸溶液中,處理數天后放在適宜的環境中培養; ③一段時間后,觀察根的生長狀況,統計各組枝條的平均生根數量。 實驗結果如表所示: 組別 A組 B組 C組 D組 E組 F組 溶液濃度(mg/L) 蒸餾水 200 400 600 800 1000 平均生根數量(條) 5 10 12 18 14 3 據表回答: (1)實驗步驟①中的若干枝帶芽枝條需要滿足的條件是 。 (2)該實驗中,判斷吲哚丁酸溶液對植物生根的影響的觀察指標是 。 (3)比較 組的實驗結果可以說明:超過一定濃度時,吲哚丁酸溶液對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4)由實驗結果可知,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吲哚丁酸溶液對植物生根有促進作用,其規律是 。 6.甲狀腺激素是一種重要的動物激素,對動物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 Ⅰ.現以某品種小鼠為實驗對象研究甲狀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組設計了以下實驗: ①將若干健康同齡成年小鼠隨機分成數量相同的甲、乙兩組; ②待實驗鼠安靜后,測實驗鼠體長,計算平均值; ③實驗處理:甲組每天注射甲狀腺激素制劑,乙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鹽水; ④在相同并適宜的條件下飼養一段時間后,測定甲、乙兩組每只實驗鼠的體長,并分別計算兩組實驗鼠的體長平均值; ⑤分析實驗前后體長數據,計算各組平均體長的增加量,進而得出結論。 請回等下列問題: (1)根據上述實驗設計,他們研究的問題是 。 (2)糾正實驗設計中存在的一個錯誤: 。 Ⅱ.協同作用是指多種物質同時作用于生物體所產生的作用超過各自單獨作用的總和。若要探究甲狀腺激素與生長激素對小鼠生長是否具有協同作用,在上述已糾正的實驗設計基礎上,還需要補充兩組實驗:丙組每天注射生長激素,丁組 (注:由于激素作用的特殊性,實驗設計中對各試劑的量和濃度不作具體要求)。 實驗結果如圖所示,n1~n4為各組小鼠體長增加量的相對值。對實驗數據分析后發現數據關系為 ,說明這兩種激素對小鼠生長具有協同作用。 7.體溫恒定使哺乳動物對環境有較強適應能力。某科研小組對12只某種哺乳動物,在不同環境溫度下靜止狀態(非運動、非進食)時的代謝率進行了測定,結果如圖。根據圖像結合所學知識,解釋為什么該哺乳動物靜止代謝率會隨環境溫度變化呈現如圖波動。(已知:該哺乳動物的體溫調節機理與人體類似;動物的代謝率以每小時單位質量的耗氧量來表示,代謝率越高呼吸作用越旺盛。) 1.課堂上突然聽到老師表揚自己,心里高興,心跳加快。此過程中( ) A.以神經調節為主 B.以激素調節為主 C.只有神經調節 D.只有激素調節 2.如圖為縮手的反射過程示意圖,若此人傳出神經D處受損,手碰到高溫物體,則此人( ) A.不能縮手,感覺到痛 B.不能縮手,感覺不到痛 C.能縮手,感覺到痛 D.能縮手,感覺不到痛 3.下列有關人體新陳代謝及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人體在炎熱的環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此時人體產熱量遠高于散熱量 B.大腦主要負責呼吸、心跳等重要的生命中樞 C.發燒的病人消化不良,主要原因是體溫過高減弱了消化酶的活性 D.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過多引起的 4.某健康學生對自己的體溫及其生活環境溫度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測量,結果如圖所示。 (1)人體正常體溫保持在 ℃左右,由此可以判斷圖中 表示該學生體溫變化曲線。 (2)人的正常體溫能維持相對穩定,主要依賴于 的精細調節。 5.如果胰島素分泌功能障礙,血糖濃度超過正常水平,就易形成糖尿病。糖尿病是當今世界上危害人體健康的常見病之一,常見的病癥有多飲、多食以及消瘦。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發癥會對人體多種系統造成損害。目前,糖尿病患者依靠注射胰島素的方法治療。口服胰島素能治療糖尿病嗎?為探究這一問題,某生物興趣小組設計了以下實驗。 步驟 甲鼠 乙鼠 A 將完全相同的甲、乙兩只小鼠的胰島破壞 B 定時喂全營養飼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適量的胰島素 定時喂與甲鼠等量的全營養飼料,每次喂食前口服與甲鼠等量的胰島素 C 重復B步驟幾天后,采集兩鼠的尿液,檢測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結論 (1)你對該實驗作出的假設是 。 (2)步驟A中將兩只小鼠的胰島破壞,目的是____。 A.為了降低神經系統的影響 B.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島素干擾實驗 C.讓兩鼠重新發育胰島,參照統一 D.破壞胰島,讓兩鼠處于休眠狀態,實驗結果更準確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進行實驗,最終僅在乙鼠的尿液中檢測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 (4)該實驗方案在設計上存在一處嚴重缺陷,請指出并寫出你的改進措施:____。 6.為了探究“赤霉素對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響”。 (1)甲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取生長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測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學標準配制的培養液中,放在適宜的溫度和光照等條件下培養。 ②每天噴灑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測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計算平均高度。發現平均高度增加了。 實驗結論:赤霉素有促進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2)乙同學認為甲的實驗結果可信度不高,因為甲沒有設置對照實驗。請你幫助設置對照實驗: ①取 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樣的培養液和適宜的溫度和光照等條件下培養。 ②每天噴灑與實驗組等量的 。 ③20天后測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計算平均高度。 如果20天后,出現____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進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實驗結論。 參考答案 例1、B 例2、(1)乙;(2)血糖合成糖元[或加速血糖分解(氧化分解);或血糖轉化成脂肪] ;(3)胰島素分泌不足;(4)部分葡萄糖隨尿液排出 例3、(1)據此判斷蝌蚪的生長和發育狀況;(2)高劑量的甲狀腺激素對蝌蚪有致死作用、低劑量的甲狀腺激素能促進蝌蚪的生長發育;(3)甲狀腺抑制劑能抑制甲狀腺激素分泌,從而阻止蝌蚪發育成青蛙 例4、(1)水從口腔進入到血液需要時間;(2)鹽分能影響口渴的感覺嗎(或感受器能感受鹽分的刺激嗎等,合理即可);(3)口咽和腸胃都有口渴感受器,且腸胃口渴感受器還能感受鹽分的刺激,并對最后口渴感覺的形成起決定作用 1.C 2.D 3.D 4.C 5.(1)同種植物的長度、生長狀況相似;(2)比較每組枝條的平均生根數量;(3)AF;(4)吲哚丁酸溶液對植物生根的促進作用隨著溶液濃度的增大,先增大后減小 6.(1)甲狀腺激素對小鼠的生長(體長)是否有促進作用;(2)應該用幼年小鼠作為實驗對象;Ⅱ每天注射甲腺狀激素和生長激素 n4>n1+n3-n2[或(n4-n2)>(n1-n2)+(n3-n2)] 7.示例:①環境溫度變化影響哺乳動物的散熱速度和方式,為保持體溫恒定,哺乳動物可通過調節代謝率以改變產熱;②當環境溫度低于28℃時,溫度越低,散熱越快,該哺乳動物以提高代謝率,增強呼吸作用,來增加產熱;③當環境溫度在28~35℃時,體表溫度與環境溫度較接近,通過其他方式調節散熱速度即可維持體溫恒定,因此產熱少且穩定,代謝率低且基本不變;④當環境溫度高于35℃(即高于體表溫度)后,溫度越高,汗液蒸發散熱加劇,生命活動旺盛,耗氧增加,代謝加快;因代謝加快所增加的產熱少于汗液散熱,因此總產熱與總散熱依然能保持平衡。 1.A 2.A 3.C 4.(1)37 甲;(2)神經系統和激素 5.(1)你對該實驗作出的假設是口服胰島素不能治療糖尿病。 (2)步驟A中將兩只小鼠的胰島破壞,目的是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島素干擾試驗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進行實驗,最終僅在乙鼠的尿液中檢測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口服胰島素不能治療糖尿病 (4)當假設與實驗結果不相符時,正確的做法是如實記錄,重新再做一次實驗 (5)該實驗方案在設計上存在一處嚴重缺陷,請指出寫出你的改進措施:每組僅用一只鼠做實驗。多用幾只小鼠進行實驗或設置重復組實驗 6.(2)生長正常、大小相同;清水;噴灑過赤霉素一組的大豆平均高度高于對照組(未噴灑赤霉素一組)大豆的平均高度 【解析】(2)“乙同學認為甲的實驗結果可信度不高,因為甲沒有設置對照實驗”.設置對照實驗: ①“取長勢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樣的培養液和適宜的溫度和光照等條件下培養”. ②探究“赤霉素對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響”實驗唯一不同的變量是有無赤霉素,其它條件都相同,因此對照組每天噴灑與實驗組等量的清水. ③“20天后測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計算平均高度”. 如果20天后,出現實驗組植株的平均高度大于對照組植株的平均高度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進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實驗結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