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命的起源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嘗試描繪生命起源的主要過程。 2、能舉例說出生命起源的實驗證據。 (二)能力目標 1、以米勒實驗為例,解釋設計原理及結果,讓學生嘗試進行分析和推理。 2、學會歸納生命起源的進化順序,逐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了解生命起源化學進化的過程,滲透生命物質變化發展的量變和質變的辯證統一觀點。 2、了解我國探索生命起源所取得的成就,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難點: 1、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 2、解釋米勒實驗和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 三、教學過程: 導入: 現在的地球上生物多種多樣,可是在地球誕生之處,生物的情況并不是這樣的。那么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樣產生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生命的起源是怎樣的。 新授: (一)“神創論”沒有事實依據 提問:神創論大家不陌生吧,那么你們能列舉幾個神創論的例子么? 答:女媧造人、上帝造人等。 講解:很好,神創論認為,生命是神創造的,生命始終保持被創造時的形態和結構,而且一成不變。然而神創論沒有任何事實依據,與科學相悖。 (二)巴斯德實驗推翻了“自然發生說” 自然發生學說:今天地球上的生物可以由非生命物質自然而然產生出來。 資料分析:巴斯德的“鵝頸瓶實驗” 閱讀課本實驗裝置,討論下列問題: 1、為什么在鵝頸瓶口處有彎曲細長的玻璃管時,鵝頸瓶內的肉湯沒有變質? 2、為什么打斷鵝頸瓶的瓶頸后,瓶內的肉湯變質了? 3、為什么說這個實驗徹底推翻了“自然發生說”? (三)科學家普遍認同“化學進化學說” 1、閱讀:學生閱讀課本的材料,找出生命起源的過程。 2、第一步:從原始大氣到有機小分子 第二步:從有機小分子合成蛋白質、核酸等有機大分子 第三步:有機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 形成原始生命,并進一步形成原始單細胞生物 3、討論:米勒模擬原始地球條件的實驗 (1)讀圖:米勒實驗 火花放電的作用是: 模擬原始的閃電 向裝置內輸入的氣體主要是:水蒸氣,甲烷,氮,二氧化碳,氫氣等。 米勒提出的問題是:原始地球,有沒有可能產生生命。 米勒作出的假設是:原始地球,有可能產生生命。 米勒在實驗中搜集到的證據是:產生出原先不存在的各種氨基酸等有機小分子。 米勒得出的結論是:在原始地球條件下,有可能由無機物生成多種簡單的有機物。 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討論,了解米勒實驗是驗證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2)了解:米勒實驗被認為是開創了生命起源研究的新途徑。 讓學生理解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誕生地。 從原始海洋和現在海洋的不同點,來說明現代海洋是不可能再誕生原始生命的。 (四)本課總結 原始地球 火山爆發 第一步 有機小分子 第二步 有機大分子 原始大氣 第三步 原始單細胞生物 原始生命 視頻欣賞 (五)當堂鞏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