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總復習(十二):地球和宇宙二.考點講解:(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地球的運動:自轉: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轉動叫自轉。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晝夜的交替循環,都是由于地球自轉。地球大致自轉一周定為一個太陽日,一日等于24小時。公轉:地球繞太陽的轉動叫公轉。由于地球是側著身子轉的,所以地球的自轉軸道與地球公轉軌道平面——黃道平面之間有66.5°的夾角,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之間的夾角為23.5°,叫黃赤交角。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繞日公轉過程中引起正午太陽高度、白晝長短的周年變化,從而在地球上產生四季的更替。夏季是一年內太陽高度最高、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季節;冬季是一年內太陽高度最低、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季節。二十四節氣:節氣是把季節和農業生產時序相結合的計時方法,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節氣對生活和農業生產具有指導和預告作用。在北半球太陽最高、白晝最長的一天稱為夏至、太陽最低、白晝最短的一天稱為冬至。在春秋兩季中,各有一天全球的晝夜相等,稱為春分和秋分。2.月球:概況:月球上沒有空氣,沒有水,沒有生命。晝夜溫差大,可達300℃,月球表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環形山,大多數環形山是宇宙物體沖擊月球表面和月球火山活動的產物。月球的體積為地球體積的1/49,月球的質量約等于地球質量的1/81。月相: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新月。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稱1朔望月=29.5日。農歷十五、十六是滿月。日食與月食:日食與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和地球、太陽、月亮三者相對位置變化產生的自然現象。上圖是日食的形成原因:人位于1區域看到日全食,人位于3和4區域看到日偏食,人位于2區域看到日環食。3.太陽:概況: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陽是地球及人類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太陽外部由內向外分三層: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冤層。太陽表面溫度約為6000℃,太陽表面溫度較低處稱為太陽黑子,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是11年。日珥和耀斑產生于色球層。太陽的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日地之間的平均距離為1.496×108千米。太陽系:太陽系由太陽、九大行星和它們的衛星以及萬千小天體組成的天體系統。九大行星距太陽由近到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們都不停地自轉,同時也自西向東地繞太陽公轉。4.宇宙:星系:由幾億甚至上萬億顆恒星和星際氣體以及塵埃物質構成的天體系統叫星系。星系是宇宙的基本組成部分,銀河系只是宇宙中非常普通的一個星系。宇宙:宇宙是均勻的、膨脹的,宇宙起源于熱大爆炸。宇宙的構成是: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及河外星系→宇宙5.航天器:航天器可以分為無人航天器和載人航天器兩大類。無人航天器主要包括:人造衛星、無人航天飛機和空間探測器;載人航天器主要有載人航天飛船、航天飛機和空間站航天器的高位置以及宇宙空間的高潔凈、微重力、超低溫、強輻射都是非常有用的空間資源。(二)人類生存的地球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是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赤道周長40000千米。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的經線圈。2.位置和時區:地球上的位置運用經緯網來確定。全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較東的區時比較西的區時來得早。各個時區采用的統一的時刻叫做區時。180°經線附近作為日界線,日界線東、西兩側相差24小時。3.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是地圖的三要素。確定方向的方法:①經線和緯線②方向標定法③上北下南左西右東。4.地球內部結構:①圈層結構:從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殼。②地殼運動:火山和地震是劇烈的地殼運動的表現形式。③板塊學說: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大陸和海底的板塊都在軟流圈上“漂浮”。板塊和板塊交界處是火山和地震最集中的地帶。④土壤:土壤由水分、空氣、礦物質和腐殖質構成。土壤一般可分為砂土、粘土和壤土。砂土通氣性能好,但保持水的性能差,容易使植物缺水;粘土保持水的性能很好,但容易積水,透氣性能很差,這樣會使植物根系腐爛;壤土中砂粒和粘粒的比例適中,壤土通氣和保持水分性能都好,有利于植物的良好生長。5.天氣和氣候:①天氣:天氣是一地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如氣溫、濕度等)和大氣現象(如云量、霧的能見度等)的綜合,也就是指影響人類活動的瞬間氣象特點的綜合狀況。天氣是短時間尺度的大氣過程,天氣的主要組成要素是:氣溫、氣壓、風、濕度、降水等。②氣候:氣候是一地多年天氣綜合的表現,包括該地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態和極端狀態;是概括了大量天氣過程而顯示出來的大氣規律,是長時間尺度的大氣過程,其變化具有相對穩定性。③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性質、地形和季風等。④我國東部季風氣候:我國東部地區是季風影響最明顯的地區,濕潤程度較高,雨熱同季,風向、降水隨季節而顯著更替,局部有旱澇和寒害的威脅,冬季南北氣候差異顯著,氣溫和熱量隨緯度增高而降低。⑤我國西北地區干旱氣候:西北地區深居歐亞大陸內部,遠離海洋及受高山高原阻擋,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很少到達,以致降水甚少,氣候干旱,自東向西干旱程度逐漸增強,冬寒夏熱,氣溫變化大,但光照、熱量資源豐富。⑥我國主要氣象災害:寒潮、臺風和洪水。【典型例題】例1.由東京(東九區)8時起飛的飛機,飛行2小時到達北京,則到北京的時間為A.8時B.9時C.10時D.11時解析:北京位于東八區,東京位于東九區,東京在北京的東邊,區時比北京早1小時,東京8時就是北京的7時。從東京起飛2小時,到達北京,北京也同樣過了2個小時,則到達北京的時刻是9時。正確答案B。例2.北京的氣候特點是()A.冬季溫和少雨,夏季高溫多雨B.全年溫和多雨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D.全年炎熱干燥解析:北京位于東經116.46度,北緯39.92度,不近海洋,北京的氣候屬于標準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明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正確答案C。【模擬試題】(答題時間:20分鐘)一.選擇題:1.距離地球最近的巨行星是()A.木星B.土星C.海王星D.冥王星2.下列現象中,發生在太陽光球層的是()A.耀斑B.黑子C.太陽風D.日珥3.月球表面的環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月球表面隆起B.損石撞擊而形成的隕石坑C.雨水沖刷而形成D.河流不斷沖刷形成4.下列各地在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幅度最大的是()A.赤道上B.北極圈內C.南回歸線上D.北緯50度5.關于太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太陽的體積、質量、半徑比地球大得多B.太陽的大氣層從外到里分別是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C.太陽是一顆穩定的主序星D.太陽的巨大能量來自本身內部的核聚變反應6.質量較大的恒星在核燃料用完、核反應停止后,演化為()A.白矮星B.中子星C.紅巨星D.主序星7.習慣上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A.0°經線和180°經線B.西經20°和東經160°C.東經120°和西經120°D.東經90°和西經90°8.以下事實不能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的是()A.月食時在月面上的地球的陰影呈弧形B.在宇宙飛船上拍下地球的照片C.在海邊看從遠處駛來的船只,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D.海市蜃樓的現象9.我國夏季南北氣溫差異較小,普遍高溫,主要原因是()A.我國南北緯度相差較小B.我國緯度普遍較低C.夏季北方白晝長,又有夏季風自南向北吹送D.夏季北方白晝短又有夏季風自南向北吹送10.下列各選項中屬于氣候范疇的是()A.雨雪紛飛B.電閃雷鳴C.晴到多云D.浙江四季分明二.填空題1.國際上規定東、西十二區之間的__________度經線作為日界線,又稱__________;它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從這條線上開始。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的日期相差__________小時。2.地球自轉產生__________現象,由于地球的公轉,以及__________的存在,產生__________現象。3.闖入地球大氣層的流星體,因同大氣摩擦燃燒而產生光跡,叫做__________,其中極少數會穿過大氣層墜落到地面成為__________,其中石質的稱__________鐵質的稱__________。4.東北風是指從__________方向吹來的風,風總是從氣壓__________的地方吹向氣壓__________的地方。5.衛星云圖能直接地顯示出__________、暴雨、__________等災害性天氣出現的位置和強度。6.如圖所示,為北半球某地在夏季、冬季兩個不同季節的中午時分測得桿影的情況,回答下列問題:①太陽位于A時,應該是__________季,此時太陽高度__________,桿影長度__________②太陽位于B時,應該是__________季,此時太陽高度__________,桿影長度__________③此實驗說明正午時分太陽的高度角隨__________的變化而變化。7.讀下圖完成以下要求:①這幅圖是__________圖。②A點的高度是__________米,B點的高度是__________,A點大約在B點的__________方向。③D點比C點高出__________米,這是指D點對C點的__________高度。【試題答案】一.選擇題:1.A2.B3.B4.B5.B6.B7.C8.C9.D二.填空:1.180,國際日期變更線,起點,終點,242.晝夜交替,黃赤交角,四季更替3.流星隕星隕石隕鐵4.東北高低5.臺風寒潮6.夏高短;冬低長;季節7.等高線300100西偏北150相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