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總復習(十三):生命(一)二.考點講解:(一)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1.生物學的分類等級:(1)分類:分類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研究和學習方法(2)生物從高到低依次是:門、綱、目、科、屬、種,種是分類的基本單位。2.生物多樣性:(1)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多樣性。(2)形形色色的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的細胞叫原核細胞,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構成了原核生物界。有成形細胞核的細胞叫真細胞,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真生物,它們可以分為:植物界、動物界、真菌界。真菌界的生物靠吸收現成的有機物獲得營養,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絲構成,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分解者。3.物類群:(1)植物的主要類群:藻類植物屬于低等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等屬于高等植物。(3)動物的主要類群:動物可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有:芋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無脊椎動物類群有: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4.種群和群落:(1)種群:在一定時間內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稱為種群。種群個體間能交配繁殖,種群具有種群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特征。(2)群落: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相互間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總和。群落的空間結構有垂直分層結構和水平結構,生物間有互助互利、競爭、食物等關系,最主要的是食物關系。5.生態系統:(1)一個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組成一個生態系統,綠色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分解者。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間最主要的是食物關系,食物鏈和食物網以食物關系為基礎,構成生態系統中物質與能量流動的渠道。能量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物質是不斷循環的。成熟的生態系統處于生態平衡狀態。生態系統能保持生態平衡的原因是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能力,不同的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的能力是不一樣的,生態系統越復雜,生物種類越多,自動調節能力越強。引起生態平衡破壞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方面,當外來的干擾超過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的平衡就被破壞。保護生態平衡是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和非生物構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這個最大的生態系統叫生物圈。6.生命個體結構的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生命個體。(二)生物的新陳代謝:1.新陳代謝包括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兩個過程。這兩個過程是相輔相成。新陳代謝是生命體自我更新的過程,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2.植物的新陳代謝:(1)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種器官組成。根莖葉是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是生殖器官。(2)植物對無機鹽的吸收:植物生長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氮肥能使植物枝葉茂盛多開花;磷肥能使植物發育良好,提早成熟;鉀肥能使植物莖桿粗壯、塊根肥大。水和無機鹽由根毛區吸收,在導管中輸送。(3)植物對水的吸收和散失: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大于土壤液的濃度時,細胞吸水。植物吸收的水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4)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進行兩個轉化:a.將簡單的無機物水和二氧化碳轉化成復雜的有機物淀粉,并釋放氧氣,這是物質的轉化。b.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這是能量的轉化。(5)植物的呼吸作用:活細胞在酶的參與下,吸入氧氣,將有機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叫呼吸作用。3.人體的新陳代謝:(1)人體的消化系統:人體的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水、礦物質和維生素可由消化道壁直接吸收,蛋白質、脂肪、糖類需要在消化酶的作用下,經消化才能吸收。在消化系統中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口腔、胃和小腸,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2)人體的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主要由肺泡和細支氣管組成。肺泡具有數量多、壁薄、外面布滿毛細血管的特點,適合于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的氣體交換。(3)人體血液循環系統:人體內的物質運輸主要由血液循環系統完成。血管和心臟組成血液循環系統,其內流動著血液。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組成。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血液循環可以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部分。體循環的途徑是: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肺循環的途徑是:右心室→肺動脈→肺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血型和輸血原則:ABO血型是由紅細胞上的凝集原決定的。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4)人體的泌尿系統:人體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腎臟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尿的形成過程:包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排泄作用。尿的排出途徑是: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膀胱有暫時貯存尿液的功能。(三)生命活動的調節:1.植物的感應現象:植物對環境中的不同刺激作出的反應稱為植物的向性和感應性,植物的向性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向觸性、向熱性等。2.動物的行為:動物具有各種行為。如取食行為、爭斗行為、對刺激的反應,蜂和螞蟻的社群行為,鳥類的筑巢、育雛、遷徙行為,魚類的洄游行為等。動物的行為有些是先天性的本能,有些則必須通過學習和訓練才能具備。3.人體的神經系統:人體的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和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脊神經)兩部分組成。反射是神經系統調節人體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叫反射弧,反射分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種。4.激素:內分泌腺分泌的活性物質稱為激素,不同的內分泌腺分泌不同的激素,各種激素具有各自的功能。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極微,但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人體的生命活動除了主要依靠神經系統調節外,還依賴激素的調節。5.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及其功能:?激素名稱分泌地生理作用分泌過多分泌過少甲狀腺激素甲狀腺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物質氧化分解,促進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甲亢幼年時分泌不足:呆小癥;食物中缺碘;地方性甲狀腺腫。生長激素垂體促進生長,影響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幼年時分泌過多:巨人癥;成年時分泌過多;肢端肥大癥。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癥。胰島素胰島調節糖代謝,促進糖元合成和血糖分解,降低血糖。糖尿病(胰島素依賴型)?6.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下,人體作為一個整體而對環境的變化作出適應性反應,從而保持人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例如體溫的調節。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的調節控制下完成的。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密切聯系、相互配合、共同調節,從而使人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典型例題】例1.晰蝎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主要表現在()A.生殖發育完全擺脫了對水的依賴B.肺泡數目多,用肺呼吸C.心臟里動、靜脈血混合程度小D.皮膚有角質細胞鱗覆蓋分析與解答:一種動物是否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看其是否有脊椎,生殖發育是否擺脫了對水的依賴。所以本題正確答案:A例2.一個山丘上長滿馬尾松、灌木草本植物,樹上有松鼠、松毛蟲、捕蟲的山雀、鷹,樹上有苔蘚、地衣、真菌等。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環境及所有生物共同構成一___________。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真菌屬于___________(2)草本植物與松毛蟲在生存過程中攝取營養的方式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3)請寫出此生態系統中最長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松樹及其他植物為動物提供了諸多生態條件,請列舉兩個不同的方面,這些植物為動物生存提供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5)單一馬尾松森林最易爆發松毛蟲災害,采取什么措施可以避免蟲災發生?分析與解答:本題考查生態系統知識。單一馬尾松森林因生物種類少,所以非常脆弱。(1)生態系統分解者(2)草本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養活自己;松毛蟲是動物以現成的有機物為食(3)馬尾松→松毛蟲→山雀→鷹(4)食物、棲息地、氧氣。(5)措施是保護和招引食蟲鳥或栽種混合林。例3.給花草澆水時,一般采取“干透澆足”的方法,即土壤干燥以后再澆水,水要使土壤濕透,這有利于()A.根的呼吸B.根系的發育C.營養的吸收D.水分的吸收分析與解答:如果經常在土壤中澆水,土中的水分較多,不利于根的呼吸,也會使根系的發育變緩慢,土壤干透之前,根系會擴展,以求吸收更多的水分,所以“干透澆足”既可以保證物體對水的需求,又可以保證根系的發育,使根系盡可能地擴展,這更有利于植物長得強壯、繁茂。正確答案為B。例4.在做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時,要先把朝鮮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其目的是()A.使葉片內的淀粉消耗掉B.使葉內的淀粉貯存到葉綠體中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貯存到葉肉細胞中D.儲備養料,準備進行光合作用分析解答:在實驗之前,先將天竺葵移到暗處,此時葉內仍存留一些淀粉,經過一晝夜,葉片中的淀粉被轉到其他器官,或者在呼吸作用中消耗掉,使葉中沒有淀粉,經光照后,如果驗證葉中又出現了淀粉,則可以證明淀粉是在有光的條件下生成的。正確答案為A。例5.下列有關激素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人體的活細胞都能產生激素B.激素對人體的各項生理活動起主要調節作用C.激素能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D.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極少,只有百分之幾毫克。分析與解答:激素是內分泌細胞分泌的一種化學物質,其他細胞則不能分泌激素,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極少,只有百分之幾微克,而不是毫克,它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起調節作用,但對人體生理活動起主要調節作用的是神經系統,而不是激素。正確答案是C。例6.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從根本上說來自()A.有機物的分解B.食物中的能量C.太陽光D.地球土壤中的能量分析與解答: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如走路、維持體溫、思考問題等都需要消耗能量,如果沒有能量的供應,生命活動就會停止。而生命活動中所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體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人體有機物中的能量來源于從食物中攝取的糖類、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食物中的能量又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見,人類生命活動的根本能源應是太陽能。新陳代謝概念中關于人體與外界能量的交換這一句敘述,就包括了這一層含義。正確答案為C。【模擬試題】(答題時間:30分鐘)一.選擇題1.下列屬于原核生物的是()A.衣藻B.大腸桿菌C.草履蟲D.酵母菌2.下列四種植物中,不屬于裸子植物的是()A.馬尾松B.水杉C.銀杏D.白楊3.生物的多樣性包括()A.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B.植物的多樣性、動物的多樣性、微生物的多樣性C.草原的多樣性、森林的多樣性、濕地的多樣性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多樣性4.世界上,包含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自然環境是()A.常綠闊葉林B.熱帶沙漠C.濕帶草原D.熱帶雨林5.下列屬于種群的是()A.一片森林里所有的樹B.一塊田里的所有的棉花C.一個池塘內的所有魚D.一塊稻田里的所有昆蟲6.下列物質中,不從葉表皮上的氣孔進出的是( )A.水B.二氧化碳C.無機鹽D.氧7.蕨類植物只能生活在陰濕環境中的主要原因是()A.沒有真正的根B.沒有輸導組織C.受精作用離不開水D.只有根狀莖8.在我國北方,每年10月以后到第二年3月之前,青蛙呼吸的情況是()A.完全靠肺呼吸B.主要靠肺呼吸C.幾乎全靠皮膚呼吸D.靠肺和皮膚呼吸9.人體內氧與血經蛋白分離的場所是()A.肺泡外毛細血管B.肺動脈和肺靜脈內C.組織細胞間毛細血管D.各種組織細胞內10.在人體的小腸絨毛結構中,有利于營養物質吸收的結構是()A.小腸絨毛壁B.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C.小腸絨毛內的毛細淋巴管D.以上三項11.人體內直接與咽鼓管、口腔、鼻腔相連通的結構是()A.喉B.食管C.咽D.氣管12.在制作觀察草履蟲的臨時裝片過程中,需要在載玻片的培養液中放幾根極細棉花纖維,目的是()A.觀察草履蟲沿棉花纖維的運動狀態B.使棉花纖維纏繞草履蟲,便于觀察C.限制草履蟲的運動,便于觀察D.同時觀察棉花纖維結構13.給貯藏糧食的倉庫中充入二氧化碳可以延長糧食貯藏的時間,這是因為()A.二氧化碳濃度高,增強了呼吸作用B.二氧化碳濃度高,抑制了呼吸作用C.二氧化碳濃度高,增強了蒸騰作用D.二氧化碳濃度高,抑制了蒸騰作用14.下列反射活動不屬于條件反射的是()A.談梅止渴B.望梅止渴C.吃梅止渴D.聞梅止渴15.調節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是()A.大腦皮層B.腦干C.小腦皮層D.腦神經16.有甲、乙、丙三種動物,甲和乙均以丙為食,甲又以乙為食,那么甲和乙的關系可能是()A.競爭B.捕食C.互助D.捕食和競爭17.園林工人經常修剪路旁的綠籬,其目的是()A.抑制側芽生長B.解除頂端優勢C.抑制向光生長D.抑制生長速度18.某人表現為身體浮腫、皮膚干燥、怕冷、反應遲鈍等癥狀,醫生診斷為內分泌失調,其患病原因可能是()A.生長激素分泌過多B.生長激素分泌過少C.甲狀腺素分泌過多D.甲狀腺素分泌過少19.“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春泥”,是描寫鳥類繁殖過程中的哪一行為()A.筑巢B.求偶C.孵卵D.育雛20.騎自行車時,人不會倒,其神經系統中起主要作用的器官是()A.大腦B.腦干C.小腦D.脊髓21.小芳為同學過生日,手不小心碰到點燃的蠟燭,她手的反應和感覺是()A.縮手和形成痛覺同時發生B.先形成痛覺,然后縮手C.先縮手,后形成痛覺D.通常沒有一定順序22.王勇不小心手指被利刃劃破,疼痛難忍,但他仍然緊咬牙關不吭聲,此過程中神經沖動的傳導路徑是()(1)腦(2)脊髓(3)手部感覺器(4)傳出神經(5)感覺神經(6)腮部肌肉A.(3)(5)(2)(1)(4)(6)B.(4)(2)(1)(5)(6)(3)C.(3)(5)(4)(1)(4)(6)D.(3)(2)(4)(5)(2)(4)二.填空題1.你對海洋魚類一定不會陌生。請你根據日常生活常識和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回答下列與魚類有關的問題:(1)魚類與蚯蚓、蝗蟲等一類動物的主要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2)觀察魚缸中的魚,可以看到它的口和鰓蓋后緣不停地相互交替張開和關閉,這是魚在進行什么生理活動?___________。蚯蚓、蝗蟲身體中與魚鰓功能相當的結構分別是___________(3)俗話所說的“魚籽”、“魚面”分別是指魚生殖系統的什么器官?___________(4)魚的心臟為一心房、一心室,具有一條循環路線,體溫不恒定。自然界中,有兩條循環路線,體溫恒定的脊椎動物類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黃海南部潛伏越冬的小黃魚,每年3月集結奔向山東半島,經過山東石島、龍須島、長山列島入渤海,南移回到黃海中心,小黃魚的這種行動屬于___________行為;小黃魚在黑暗的水體中能輕松躲開礁石,完成長途旅行,主要是靠身體上___________的作用。(6)魚類與鯨分別屬于不同類別的動物,但都具有流線型的體型,這是經過長期___________的結果。2.馬戲團的小猴,在馴養員發出指令后,會做出倒立、翻筋斗等復雜動作。這是條件反射的一個例子。條件反射是怎樣形成的呢。讓我們用雞、哨子和米作為實驗材料來研究一下吧(1)假設在一段時間內將給雞喂米與吹哨的信號結合起來,雞將形成對哨聲刺激的反射。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舉一個狗建立條件反射的實例支持這一假設。(2)將喂米與哨聲結合時,是先給予哨聲,還是先給予食物?(3)將用于實驗的雞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給予哨聲刺激的是___________組。(4)訓練完成后,將實驗組和對照組混養在一起,給予哨聲刺激,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表現會怎樣?(5)在實驗開始之前,哨聲對于雞來說屬于___________刺激,它與能夠引發某種非條件反射的刺激多次結合,就會使雞形成條件反射。(6)通過上述過程所建立的反射,是在___________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___________的參與下形成的一種___________性反射。【試題答案】一.選擇題1.B2.D3.A4.D5.B6.C7.C8.C9.C10.D11.C12.C13.B14.C15.A16.D17.B18.D19.A20.C21.C22.A二.填空題1.(1)有脊柱(2)呼吸體壁氣管(3)卵巢精巢(4)鳥類哺乳類(5)季節節律側線(6)自然選擇2.(1)馬戲團的小狗算算術(狗聽到主人的指令取物,狗的定點大小便等)(2)先給哨聲(3)實驗組(4)實驗組雞聽到哨聲會作出取食反應、對照組無反應(5)無關(6)非條件反射大腦皮層后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