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地球自轉與公轉 1.晝夜交替與地球自轉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地球自轉的周期約24小時(月球自轉和公轉周期是相同的)。地球自轉方向為__自西向東__。從北極上空俯視,地球作__逆__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俯視,地球作__順__時針方向旋轉。(口訣:南順北逆) 地球不發光不透明,所以出現晝夜現象(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月食。地球自轉引起或產生__晝夜交替__、日月星辰東升西落、星星的視運動照片。 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1)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2)晝夜交替 (3)一天中影子長短的變化 地球公轉 (1)地球傾斜著身子自西向東在近似圓形的橢圓軌道上繞太陽公轉,周期為__365.2422__天,即一年。陽歷(公歷)是按照__地球繞日公轉__規律制定的。 (2)一年有__24__個節氣,“二分二至”是最重要的四個節氣,它們分別指__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__。(節氣便于安排農事)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平分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晝最長夜最短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平分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夜最長晝最短 月相 月相是由于月球、地球、太陽三者相對位置不同,人們在地球上能看到的月球反光的亮面的不同形狀。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新月,是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這一周期平均為__29.53__天,稱為朔望月。 月相變化的規律:上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現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現在西半邊的天空,月亮西側半邊明亮), 下下下東東(下弦月出現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現在東半邊的天空,月亮東側半邊明亮)。 月相與農歷: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新月);端午:農歷五月初五(接近上弦月); 重陽:農歷九月初九(接近上弦月);中秋:農歷八月十五(滿月); 錢塘江大潮:農歷八月十八(接近滿月)。 三、太陽系 1.太陽 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__恒__星(核聚變釋放能量)。太陽大氣層從內到外分三層:__光球__層(太陽黑子)、__色球__層(耀斑)、__日冕__層(太陽風)。 太陽活動主要有__太陽黑子、耀斑、日珥__。其中,__太陽黑子__的多少和大小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太陽黑子、耀斑活動增強時,要注意防曬以避免紫外線過強,損傷皮膚。 太陽的光熱是地球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最主要來源。 2.月球 月球表面明亮相間,亮區是高地(月陸),暗區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帶(月海)。 環形山的形成原因是__小天體撞擊月球__(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發。由于面向地球一面受地球保護,所以背向地球面環形山較多,面向地球一面環形山較少。 月球上引力小;晝夜溫差大;遍布環形山;不能傳播聲音(無空氣);沒有空氣和水。月球上沒有大氣層,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太陽系 太陽系主要由中心的恒星——太陽和繞太陽公轉的八大行星、彗星等構成。 八大行星從內到外分別是__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__。所有行星都自西向東繞太陽公轉。除了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他行星的自轉方向都是__自西向東__自轉的。八大行星的公轉軌道幾乎都在同一平面上。 四、銀河系和宇宙 1.銀河系 銀河系的形狀從側面看像一個巨大的中間厚、四周薄的鐵餅,俯視看像個有四條旋臂的大漩渦。 銀河系的直徑約有10萬光年。在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恒星有幾千億顆,太陽距銀河系中心距離為3萬光年。 光年是一個__距離(或長度)__單位,指光在一年時間里傳播的距離。 2.宇宙 宇宙是由大量的類似銀河系的河外星系構成的。 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發現星系運動有如下特點:所有的星系都在__遠離我們而去__;星系離我們越遠,__運動的速度越快__;星系間的距離在__不斷地擴大__。 目前被人們廣為接受的一種宇宙起源學說是大爆炸宇宙理論。大約150億年前宇宙形成。無論是在地球上,還是在其他星球上,都可以觀察到其他星球在遠離觀察點而去,這是宇宙膨脹的結果。宇宙無中心。 人類認識宇宙的過程:托勒密的“地心說”;哥白尼的“日心說”;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說”。 恒星的演化過程:星云→太陽→紅巨星→白矮星;星云→大恒星→超紅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 五、地殼運動和地形變化 1.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 地球從內到外分別為地核、地幔和地殼三層。地幔的頂部和地殼共同組成了巖石圈。 2.地殼運動 那不勒斯海邊石柱的高低變化、滄海桑田、青藏高原的海底生物化石、臺灣海峽的形成、巖層的彎曲和斷裂等現象都說明地殼是變動的。 火山和地震是地殼運動的表現。地震帶分布:主要分布在環太平洋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一帶。地震防范:離開房間、跑到空曠的地方,躲到面積較小的房子或桌子底下。 3.板塊學說 魏格納首先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的觀點。科學家通過大西洋底的科學考察提出了“海底擴張說”。后來,人們在“大陸漂移說”的基礎上創建了一種新的全球構造理論——板塊構造學說。 全球分為六大板塊,分別是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上,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板塊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脈,板塊的張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板塊的碰撞和張裂是引起地殼變動的最主要原因。 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六大板塊的交界地帶,因為板塊之間會發生碰撞和張裂。 4.外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 流水、風、冰川等是影響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外力作用對地形影響的特點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趨于平坦。 六、地球上的水體 1.水體的分類 地球上的水體主要是海洋水,淡水占很少一部分,而這些淡水大部分無法為人們所利用。可為人們利用的淡水只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等。 2.水循環 自然界中水循環的主要題型有海陸間水循環、海洋與海洋上空之間的水循環、陸地與陸地上空之間的水循環。海陸間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有海水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等環節。海陸間水循環是陸地淡水資源的最重要的補充。 水循環的內在因素是水能夠進行三態變化,外在動力主要是太陽輻射和地心引力。 3.水資源 我國水資源總量雖然不少,但人均擁有量嚴重不足。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很不均衡,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季節變化、年際變化大。我國北緯40°地區嚴重缺水,要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防止水污染。南水北調工程是從地表徑流環節改變水循環。 4.水的凈化: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等都會引起水體污染。水的凈化處理方法有:①吸附法、②沉淀法、③過濾法、④蒸餾法等。 例1、如圖是太陽系部分天體的運行模式圖,地球上每天的晝夜交替主要與圖中的哪一運動有關( ) A.A運動 B.B運動 C.C運動 D.D運動 例2、下列現象能支持“地殼是在不斷變動”這一觀點的是( ) A.(1)(2)(3) B.(1)(2)(4) C.(1)(3)(4) D.(2)(3)(4) 例3、太陽表面經常發生一些變化,即太陽活動。它們對地球的影響很大。右圖中表示太陽活動的是( ) 太陽黑子 B.耀斑 C.日珥 D.耀斑和日珥 例4、下列關于月球的敘述正確的是( ) 表層有液態水 B.表面沒有大氣層,環形山遍布 C.自身能發光,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D.當地月日三者連成線時,一定能看到月食 1.杭州王潮路上的一個墻體上有幅二十四節氣宣傳畫,充滿著杭州的人文氣息。二十四節氣的劃分依據是( ) 地球自轉 B.地球公轉 C.月球自轉 D.月球公轉 2.2019年1月3日(農歷十一月二十八),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下列關于“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前后的分析,符合實際的是( ) A.著陸時,探測器和月球位于圖中的c點附近 B.探測器要有防水設計,因為環形山上有水 C.探測器著陸前要減速,因為與大氣摩擦會生熱 D.探測器在月球的著陸點能拍到地球的照片 3.地殼和地表形態都在不斷地變化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巖石圈由大小相同的六大板塊組成 B.火山和地震多發生在板塊內部地殼穩定處 C.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變得高低不平 D.板塊的碰撞和張裂是海陸變化的主要原因 4.2019年5月12日(農歷四月初八)是我國第11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筑生命安全防線”。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圖中( ) 5.下列關于宇宙的認識正確的是( ) A.太陽是銀河系的中心 B.地球繞日公轉周期為一天 C.宇宙是不斷膨脹和演化的 D.人類已完全掌握宇宙奧秘 6.據統計,2018年全球共發生六級以上地震119次,與2017年相比,地震活動明顯增強。下列關于地震的認識正確的是( ) A.地震帶均勻分布在全球各處 B.地震是地殼運動的表現形式之一 C.發生地震時迅速進入室內搶運物品 D.現在已經能對地震做出及時、準確的預報 7.地球所處的天體系統等級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 A. 河外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 B. 地月系-太陽系-星座-宇 C. 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 D. 地月系-銀河系-太陽系-宇宙 8.許多人都看過夕陽西下的情景,你可曾留意太陽西落的方位?下圖是我省在夏至、春分和秋分、冬至四天中太陽在天空中運行的軌跡圖.比較浙江省冬天和夏天的落日方位,若只考慮哪一個較為偏南或偏北,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兩者落日方位相同 B.夏天的落日方位比冬天偏南 C.冬天的落日方位比夏天偏南 D.因每天落日的方位各不相同,因此無法比較 1.2019 年 2 月持續的降水讓網友笑稱“太陽去流浪了”,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太陽是離我們最近的一顆行星 B.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是人類改造水循環途徑中的地表徑流環節 C.太陽的大氣層由內到外依次是日冕層、光球層、色球層 D.地球的大氣層中存在著平流層,這使我們擁有復雜的天氣變化 2.如圖是在月球上“嫦娥三號”拍攝的“玉兔”號月球車和地球的照片,則當時月球、地球、太陽三者間的基本位置應該是下列各圖中的( ) 3.地震發生時,選擇正確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確的是( ) A.室外的跑到樓內躲避 B.迅速進入室內搶運物品 C.迅速遠離高壓電線和陡坡 D.高樓層的人們應立刻乘電梯撤離 4.隨著人類發射的探測器登陸火星,人們對火星有更深的了解,下表是地球和火星的部分信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與太陽的平均距離(x10^8千米) 赤道半徑(千米) 質量(地球為1) 體積(地球為1) 公轉周期(年) 地球 1.496 6378 1 1 1 火星 2.279 3395 0.11 0.15 1.9 A.同一物體在火星上的引力比地球上小 B.火星繞太陽公轉一周約687天 C.人類的探測器已經可以離開地月系 D.火星位置在太陽與地球軌道之間 5.2016年9月15日22時28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國探索宇宙又向前邁進一大步。下列對宇宙的有關認識正確的是( ) A.月球表面有環形山、空氣,但沒有水 B.太陽是一顆能自行發光發熱的恒星 C.銀河系側視圖是一個大漩渦 D.宇宙的中心是太陽系 參考答案 例1、B 例2、A 例3、C 例4、B 1.B 2.A 3.D 4.B 5.C 6.B 7.C 8.C 1.B 2.C 3.C 4.D 5.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