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2.2氧氣和氧化(1)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 審核人 (教研組)班級 姓名 學習組長學習目標:1、知識點掌握:1)了解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能通過氧氣的性質理解氧氣的廣泛用途。理解氧氣是空氣中最活躍的成分,也是和我們人類生命最息息相關的部分。2)認識“氧化”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現象,理解氧化反應及其概念。3)了解工業上制氧的方法。4)了解燃燒的條件,了解劇烈氧化和緩慢氧化,并具有安全意識。了解滅火和火災自救的一般方法。5)初步懂得用實驗來研究物質性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2、能力培養:培養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學習重點: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學習難點:用實驗來研究物質性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學習過程:一、預習·導學1、空氣的主要成分是 和 。空氣中 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能制成炸藥; 能制成各種用途的電光源。2、氧氣的化學式是 ,通常情況下,它是一種 的氣體,溶于水,在標準狀況下氧氣的密度為 克/升,比空氣的密度 ;在 ℃時液化成 色的液體,在-218℃時凝固為 狀的 。3、 在燃燒匙里放入少量的硫,加熱至燃燒,觀察到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 火焰。將燃燒著的硫伸進盛滿氧氣的集氣瓶中,觀察到硫在純氧中燃燒發出 火焰,反應生成一種具有 氣味的氣體,該氣體叫 ,并 熱量。4、將一根光亮的細鐵絲繞成螺旋狀,一端系上一根火柴,另一端系在粗鐵絲,待火柴將要燒完時,立即伸進盛有氧氣,瓶底預先裝有少量水或鋪有一層細沙的集氣瓶里,觀察到:鐵絲劇烈燃燒, ,并 大量熱量,生成一種 色固體,該固體叫 。5、氧化物是指 。請舉出幾種常見的氧化物: 。家長簽名二、預習·疑問(通過認真預習,請你寫下疑惑摘要,在預習準備課上與組員交流)星級評定 (由學習組長評定,對完成預習任務并積極討論疑惑的組員給予一顆星)三、學習·研討1、氧氣的物理性質有哪些?2、你知道怎樣聞氣體嗎?3、氧氣的化學性質:(1)硫的燃燒硫在空氣中燃燒時,觀察到的現象是:硫在氧氣中燃燒時,觀察到的現象是:可以用表達式表示為:(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是可以用表達式表示為:為什么要在瓶底預先裝有少量水或鋪有一層細沙的集氣瓶里?4、你知道碳和磷與氧氣反應的情況嗎?請分別敘述。5、下列實驗現象敘述正確的是(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產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B.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黃色火焰C.鎂條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并放出大量的熱D.鐵絲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6、在“氧氣性質”的實驗中,某同學取一段紗窗網上的細鐵絲,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氣中作“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結果沒有觀察到“火星四射”的現象,造成此實驗失敗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收集到的氧氣量太少或純度不夠B.鐵絲生銹C.集氣瓶底部沒有鋪一層細沙D.鐵絲的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7、證明集氣瓶里盛的是氧氣,最簡便的方法是( )A.能使蠟燭燃燒的是氧氣B.放入紅熱的木炭,過一會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可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是氧氣C.測定密度,密度大于空氣的是氧氣D.用帶火星的木條,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是氧氣星級評定 (由教師評定,上課態度認真的給予一顆星,認真完成學習稿中的學習任務的再給予一顆星)四、鞏固·延伸[課堂評價練習]1. 硫在氧氣中燃燒時,觀察到的現象是( )A.發出藍紫色火焰 B.劇烈燃燒,火星四射C.都發光發熱 D.發出淡藍色火焰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是( )A.產生藍色火焰,生成黑色固體 B.鐵絲紅熱,熔化C.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D.劇烈燃燒,產生藍紫色火焰3.氧氣是我們身邊常接觸的物質,以下有關氧氣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氧氣具有可燃性B.氧氣能提供動植物呼吸C.氧氣能支持燃燒D.某些物質在空氣中不能燃燒,但在氧氣中能燃燒4. 下列關于氧氣性質的敘述中,不屬于氧氣物理性質的是( )A.在通常情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B.氧氣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燒C.在標準狀況下,氧氣的密度是1.429克/升D.氧氣不易溶于水5. 下列氧化物中,氧元素與另一種元素的質量比為3:7的是( )A.Al2O3 B.Fe2O3 C.Fe3O4 D.CO26.下列物質中不能再氧氣里燃燒的是( )A.氮氣 B.焦炭 C.硫磺 D.天然氣7. 鑒別一瓶氣體是否為氧氣,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觀察氣體顏色 B.聞氣體的氣味C.插入帶火星的木條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8. 根據下列物質與氧氣反應的實驗情況,填寫下表。反應的物質 反應條件 與氧氣反應的現象 反應后的生成物 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硫 點燃 劇烈燃燒,產生明亮的 火焰,刺激性氣味氣體 硫+氧氣 二氧化硫磷 點燃 劇烈燃燒,產生 五氧化二磷鎂 點燃 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 氧化鎂星級評定 (由教師評定,態度端正并認真完成學習稿中的拓展練習并訂正好的給予一顆星)點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