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思想品德》八年級(上)知識點1.家庭的含義:家庭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而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2.家庭的特點:家里有親人,家中有親情。3.家庭關系確立的幾種情形: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結婚,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系結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收養而組成家庭;隨父(母)再婚組成新的家庭〔即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收養關系、再婚關系〕。非婚生子女不一定與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與子女間的法定權利義務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4.家庭結構的類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5.子女與父母的關系能否選擇?:對于我們來說,在家庭關系中,最重要的是與父母的關系。父母子女關系的確立,絕大多數基于血緣關系。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系無可選擇、無法改變。我們與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種親情。6.怎樣孝敬父母?(孝敬父母的具體表現)①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從小事作起,要正確區分孝敬在不同場合的不同要求,并按這些要求去做。②對于我們來說,孝敬父母表現在各個方面。愛父母,心里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但收獲的是甜蜜。③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順從,而是在平等的基礎上對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當代道德和法律的基礎上對父母辛勤勞動和養育之恩的報答。如果父母作出不道德的事,我們要勇于批評和制止④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孝敬父母的長輩。7.產生煩惱的原因:①從青少年的角度:進入青春期后,我們的自我意識增強,開始獨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②從父母的角度:在父母的眼里,我們總是長不大的孩子,沒有生活經驗,沒有豐富的閱歷,卻有自己的主意。父母對我們的的關愛之心沒有變,只是要求更加嚴格。從而產生了親子矛盾,這些矛盾困擾著我們,帶來煩惱。9.產生代溝的原因:我們與父母的年齡差距是產生代溝的直接原因,代溝的實質是反映在年齡差異背后的多重代際差異。我們與父母的人生經歷、生活經驗、社會地位不同,對社會規范的熟悉程度也不同,在生活態度、價值觀念、興趣愛好、行為方式等方面也有較大差異。9.如何看待逆反心理?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說是錯的,有的反抗不無道理。①積極:父母的觀念有時滯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也難免有誤區。與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幫助父母更新觀念、走出家教的誤區,也有助于我們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②消極:(逆反心理導致的危害)[1]逆反心理,往往導致家庭中的矛盾和沖突;會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甚至釀成悲劇。[2]結果上看,逆反心理導致的對父母的反抗,其結果都是懲罰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錯誤懲罰自己,這種結果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傷害——不是拿自己的錯誤傷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錯誤傷害自己。傷害自己,傷害自己最親近的人。10.怎樣與父母溝通?(1)首先要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與家長商量。商量就是溝通的過程。(2)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3)這樣看似沖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4)溝通得好,我們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變父11.與父母溝通的基本要領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最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了解父母,溝通就有主動權;敞開心扉,溝通起來無顧忌;笑口常開,溝通起來無障礙;耐心解釋,溝通之中得理解;換位思考,有效溝通不可少;尊重理解,正常溝通最關鍵;求同存異,溝通不要走極端。12.與父母交往的藝術:贊賞父母、認真聆聽、幫助父母、與父母不必太計較(要學會寬容)。與父母交往黃金法則:你想讓父母怎么對待你,你就怎么對待父母。1.一個受歡迎的人應有的品德:真誠、善良、負責任、熱情、友好、幽默、理智、開朗等2.交友原則:交友是一個平等互惠的過程,給予和分擔必須是雙向的,這樣才能做到雙贏甚至多贏。欣賞他人,贊美他人,寬容他人,尊重差異,加強溝通,我們就會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獲得更為持久的友誼。真正的友誼應該是坦誠的,在原則面前一定要堅定,不能以犧牲原則為代價維持所謂的友誼。我們與社會上的人交朋友,要樂交諍友,不交損友。2.男女同學之間如何正常交往: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尊自愛;既要開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動熱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場合、時間和頻率。我們要真誠待人,坦然大方地與異性同學交往。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未來社會里,教師的作用能不能被取代?——不能。知識可以通過各種方法獲得,而教師教給我們的是思考方法;老師的工作不只是傳授知識,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喚醒情感,老師的巨大作用在于做出榜樣;教育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老師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與老師溝通的具體方法和交往禮儀:(1)從老師的角度看問題,學會換位思考;(2)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3)原諒老師的錯誤,以恰當的方式指出老師的錯誤,不傷害老師;(4)禮貌待師;(5)注意場合;(6)把握好分寸。1.如何正確對待文化差異?我們要以溝通的態度,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價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主張平等交流、互相學習。2.對外文化交往的方法面對文化差異,我們應該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慮;消除誤解,盡量保持客觀寬容的態度;提高對其他文化的鑒賞能力;不采取防衛心態,多關注他人的經驗和看法,避免妄下斷言;尋找能聯結雙方的相似點;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探索有效地溝通技巧;在交往時,不卑不亢,以禮相待……3.如何正確處理網絡游戲與學習的關系: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提高自制能力、以學習為重,合理安排學習和娛樂的時間,發展多種業余愛好等。4.如何學會自我保護,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1)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2)提高辨別覺察能力5.如何遵守網絡規則?: (1)網絡交往要遵守道德。(2)上網更要遵守法律。1.知道禮貌,禮儀,禮節的區別?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規范,是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禮儀是禮節和儀式的統稱,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自然地形成并發展變化。禮節是指表示尊敬,祝賀,哀悼之類各種慣用的形式,如鞠躬,謝哈達等。2.對人有禮貌,主要表現在語言、態度和行為等方面。語言文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是與人友好交往必備的素養。3.如何對待傳統禮儀習俗:應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傳統禮儀習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傳統禮儀與現代社會的要求結合起來,做到與時俱進。4.什么是真正的寬容(如何寬容?):寬容不是是非不分,愛憎不明, 寬容是有原則的,寬容要講究策略,要寬厚待人,與人為善。寬容自己:就是接納自己,真實地面對自我。寬容他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5.競爭的積極作用:競爭對人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又促進作用。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提高自己的水平;增添學習和生活的樂趣。6.競爭的消極作用:產生自卑感;引起過分緊張和焦慮;出現怨恨別人超過自己的忌妒心理。忌妒心理是競爭的副產品。做一個合格的競爭者,就要消除忌妒心理,培養健康的競爭意識。7.在合作中競爭的的要求是什么(在合作中競爭要注意的問題)?要尊重競爭對手,向競爭對手學習。要善于找準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敢于他人競爭。不以成敗論英雄。8.在競爭中合作的要求:“在競爭中合作”應體現“雙贏”原則,競爭對手要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這才是競爭中合作的真諦。無論是競爭還是合作都要處理好自己與與他人的關系。要形成團隊精神。9.在競爭中合作,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學會欣賞他人,發現別人的長處,虛心向別人學習;學會理解和諒解別人,對于競爭或合作過程中的分歧和誤會,不能心存怨恨;學會換位思考,以誠相待,幫助他人,求得共同發展。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實質: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11.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換位思考的實質:對交往對象的切身關注,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12.“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的涵義.這一古訓是說,人在理智狀態下一旦許下諾言,就要忠實地履行承諾。13.“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涵義:做人不講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處世。為人誠實,言而有信,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華。14.什么是誠信:我們為人處事,與人交往,要講究誠信,即誠實守信。“誠”就是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不虛假。15.誠信的基本要求: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即表現為一種積極負責的態度。16.誠信守則的具體要求:①堅持實事求是,是誠信做人的守則之一。②在涉及利益沖突的問題是,要站在多數人利益一邊。③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沖突時,站在長遠利益一邊。④在情與法的沖突中,站在法律一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