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社會法治期中檢測卷 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符合題意的選項填在右邊括號里,不選、錯選、多選均不給分) 1.探究性學習是提升中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有效途徑。右圖節選自某同學探究性學習成果的目錄,從中可以看出其主題是 ( ) A.文化專制不斷加強 B.地方權利不斷削弱 C.君主專制不斷強化 D.丞相制度不斷完善 2.《晚明》是一部以明末歷史為題材的小說,展示了真實的明代市井生活,其中可以引用的場景有( ) ①在手工工場中從事紡織業??????? ②在家偷偷閱讀小說《紅樓夢》 ③外來物種甘薯逐漸在各地栽種??????? ④在北京的戲樓里觀賞京劇表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明末清初,大膽批判高度膨脹的皇權,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思想家是( ) A. 王夫之 B. 曹雪芹 C. 顧炎武 D. 黃宗羲 4.從經濟角度看,明清時期中國已處于“近代的前夜”。下列選項中能支持這一結論的是( ) A. 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已占主導地位 B. 商品經濟活躍異常,重農抑商政策已名存實亡 C. 蘇州等地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現象 D. 流入中國的白銀數量不斷增長,成為主要貨幣 5.明清時期社會發展的特點與同時期歐洲相比,屬于共同點的是( ) A. 都建立起了資本主義共和制度 B. 都積極開拓海外殖民地 C. 都出現了反對專制皇權的進步思想 D. 都在手工工場產生的基礎上,誕生了新的階級 6.卡里庫特是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第三大城市。15——16世紀有兩位著名航海家先后在這里登陸。這兩位航海家分別是( ) A. 鑒真? 迪亞士 B. 鄭和? 哥倫布 C. 鄭和? 達·伽馬 D. 鑒真? 麥哲倫 7.歷史學家吳于廑認為,近代世界由分散向整體發展,以1500年左右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下列史實可以作為這種歷史分期依據的是( ) A. 文藝復興 B. 新航路開辟 C. 啟蒙運動 D. 法國大革命 8.華盛頓和拿破侖是某同學非常感興趣的歷史人物,為此某同學對他們的主要活動進行了如下概括總結,其中正確的是( ) ①都畢生致力于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 ②都是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危難時刻登上政治舞臺 ③都是19世紀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 ④都曾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與外來勢力英勇斗爭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1785年,約翰·亞當斯被任命為第一任駐英大使。當他抵達倫敦赴任時,英國外交部的一位官員問道:“怎么只有你一人來到倫敦?應該有十三位大使才對呀!”這說明( ) 英國不承認美的獨立地位 B. 當時美國還未能建立起強有力的中央政府 C. 美國憲法規定各州有獨立的外交權 D. 美國駐外使節由各州選派 10.18世紀,當歐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將人們引向光明時,東方的中國人正逐步被禁錮于“思想的牢籠”。與“理性之光”和“思想的牢籠”有關的分別是( ) A.文藝復興 焚書坑儒 B.科學革命 閉關鎖國 C.文藝復興 文化專制 D.啟蒙運動 文化專制 11.柯橋區某中學舉行憲法宣傳活動,下列可作為宣傳標語的是( ) ①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②國家一切權力屬于公民 ③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④維護憲法權威,捍衛憲法尊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這表明( ) A.我國憲法保護的人權內容很廣泛 B.我國是世界上人權狀況最好的國家 C.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D.人權的實質內容和目標是扶貧濟困 13.2020年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抗“疫”的勝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其中的最大優勢是( ) A.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B. 人民當家作主 C. 依法治國 D.尊重和保障人權 14.以下能正確反映右圖主題的選項是( ) A.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 B.權利和義務是完全對等的 C.公民要依法履行義務 D.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 15.《憲法》規定公民基本權利,《民法典》對公民的隱私權、肖像權、緊急自衛權、繼承權、人身權利等公民的基本權利做了詳細和深度的規定,可見( ) ①民法典規定的內容是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 ②憲法是根本法,規定和制約了民法典內容 ③民法典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 ④民法典是基本法,細化并延伸憲法的內容 A.①② ? B.①③ ? ? C.②④ ? D.③④ 16.自2020年2月實施“停課不停學”以來,教育部整合國家、有關省市和學校優質教學資源,在延期開學期間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和電視空中課堂,免費提供有關學習資源。這主要保障學生的基本權利是( ) A.政治權利和自由 B.人身自由權利 C.社會經濟權利 D.文化教育權利 17.在學習“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這一內容時,小楊同學用圖示法加以梳理。以下正確的是( A ) 18.在我國,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是( ) A.享有言論自由 B.享有人身自由 C.行使監督權 D.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19.右邊漫畫《定罪》警示我們( ) ① 網絡空間沒有言論自由 ② 公民有言論自由,但自由有邊界 ③ 任何人不能損害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權利 ④ 任何公民不得損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D.①③ 20.下列關于中國共產黨和憲法關系說法中正確的是 ( ) ① 憲法是由黨制定的 ② 黨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③ 黨自身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 ④ 憲法是黨領導人民制定的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020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社會法治期中檢測卷答題卷 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共40分,每小題2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小題,共60分) 21.(10分)圍繞特定歷史主題搜集史料進行研究性學習,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以下是某次研究性學習中收集的材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史書中的歷史。 文獻資料 反映的措施或制度 筑敵臺三千,起居庸(關)至山海(關),控守要害 ……邊備大飭,敵不敢入犯。 ——《明史》 ① 伊犁為新疆都會,現在駐兵屯田,自應設立將軍總管事務” ——《清高宗實錄》 ② (1)寫出表格中①、②所反映的措施或制度。(2分) 材料二:實物中的歷史。 (2)下面實物資料反映了清朝加強對西藏管理的哪些措施?(2分) 材料三:明清時期的特點之一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對內同分裂和叛亂勢力作斗爭,鞏固統治,兩者密切相結合。 請列舉史實印證材料三中的觀點。(4分) 請根據上述三則材料,推斷本次研究性學習的歷史主題。(2分) 22. (14分)閱讀材料,通過中西對比宏觀感知世界發展的潮流,準確分析中國形勢。 材料一:乾隆年間西方國家部分大事示意圖 (注:古老的中國仍沿著原來的軌道前行。) 材料二:萬歷二十一年(1601年),江蘇巡撫曹時聘因蘇州民變上疏皇帝,內中提到“吳民生齒最繁,家杼軸而戶纂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謀夕,得業則生,失業則死。臣所睹記,染坊罷而染工散者數千人,機房罷而織工散者又數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實錄》 材料三:乾隆皇帝接見馬戛爾尼使團后,在給英方的回信中說: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朕披閱表文,詞意盹懇,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其實天朝德威無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不有。然從不貴奇巧,并無更需爾國制辦物件……???? ——摘編自《清實錄》 材料一所示的歷史事件發生在哪些國家?從這些事件中可以推測當時西方在政治方面正發生著怎樣的變化?(4分) 根據材料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蘇州當地的生產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從他們的生產方式變化中,你能推斷出什么結論?(4分) 遺憾的是,材料二中新出現的生產方式并沒有在中國得到進一步發展。請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尋找“古老的中國仍沿著原來的軌道前行”的相關證據,并簡述其后果。(6分) 23.(10分)藝術和歷史才是建筑的精髓。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北京故宮 (1)請依次將①②處填寫完整。(2分)① ② 華盛頓紀念碑 注:紀念碑內部中空,嵌有中國贈送的碑文,熱情歌頌了華盛頓的主要事跡及其意義。 漢字碑文(節選) 對應的事跡及意義 “起事勇于勝廣(陳勝、吳廣起義)” 示例:1775年來克星頓槍聲,揭開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 “割據雄于曹劉(曹操、劉備)” ③ “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襲之規!” ④ (2)仿照表格中的示例,請在表格中的③④處續寫你的解讀。(4分) 巴黎圣母院 (3)結合材料,探尋法國人民的行為背后蘊含的時代訴求。(提示:試從政治和思想兩個角度加以分析)(4分) 24.(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王某自小學習勤奮,在校期間,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高中畢業后,響應國家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邊防部隊。退役后,自籌資金,經營餐飲業,同時悉心照料年邁的父母。由于守法經營,按規定納稅,多次被評為先進分子,還被選為縣人大代表。 (1)王某享受了憲法賦予的哪些基本權利?(4分) (2)王某履行了憲法規定的哪些基本義務?(4分) (3)公民應該怎樣依法行使和維護權利?(6分) 25.(12分)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某班同學借此開展了項目化學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議大事】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聽取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1)全國人大“議大事”體現了教材中的哪些道理?(4分) 【憶修憲】小組同學對2018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通過的《憲法修正案》開展了學習,將第一條第三款修改前后進行了對比。 (2)通過該條款修改前后的對比,你能得出哪一結論?(2分) 【悟行動】“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它形成了國家的真正憲法。 --盧梭 (3)看過盧梭之言,一名同學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只要我們發自內心地認同憲法,就可以讓憲法銘刻在公民內心。”請從“增強憲法意識”的角度,談談你對該觀點的看法。(6分) 2020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社會法治期中檢測卷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共40分,每小題2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C C B D A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A C D A B C C 二、非選擇題 21.(10分)(1)①明朝進一步加固、增修長城防范蒙古騎兵南下;(1分)②伊犁將軍 。 (1分) (2)冊封達賴;(1分)設置駐藏大臣。(1分) (3)對內同分裂和叛亂勢力作斗爭:清朝平定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叛亂;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設置駐藏大臣等。(任選2個得2分)對外抗擊外族入侵:戚繼光等將領奉命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康熙以武力抗擊沙俄入侵,取得雅克薩之戰的勝利等。(任選2個得2分) (4)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2分) 22.(14分)(1)英國、美國、法國(3分);政治上,西方正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1分)。 (2)變化:生產目的由自給自足變為生產商品,用于市場交換;勞動由自己生產變為雇傭勞動;生產規模由小變大(寫出2點給2分)。結論:商品經濟活躍或者已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2分)。(3)史實:重農抑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體;閉關鎖國;以天朝上國自居,盲目自大(3分)。后果:阻礙了工商業的正常發展和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和發展(2分),拉大了與西方國家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國落伍于西方。(1分) 23.(10分)(1)改土歸流;明成祖(永樂)。 (2)① 1776年發表《獨立宣言》:標志著美國的誕生(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的統治而獨立);②制定1787年憲法:美國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共和體制。(4分) (3)政治角度:“摧毀國王雕刻”,反映了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要求;思想角度:“改名理性殿堂”,反映了啟蒙運動理性主義的的核心思想;或“自由女神像”,)反映了啟蒙運動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主張。(4分) 24.(14分) (1)受教育權;社會經濟權利(勞動權);政治權利和自由(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答出兩點即可)(4分) (2)受教育義務;依法服兵役義務;贍養扶助父母義務;依法納稅義務;勞動的義務。(答出兩點即可)(4分) (3)第一,不得損害他人的合法自由和權利(要尊重他人權利);第二,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第三,依著法定的程序來行使維護權利。(每一點2分,共6分) 25.(12分) (1)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查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我國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4分) (2)我們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執政黨。(2分) (3)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1分)。憲法銘刻在公民內心,需要我們增強憲法意識(1分)。除了認同憲法,我們還要學習憲法,踐行憲法。(2分);此外,除了我們個人積極增強憲法意識,國家也需要通過設立國家憲法日,建立憲法宣誓制度等多種途徑,活動,來增強人們的憲法意識,讓憲法真正銘刻在公民內心。(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