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 2015年8月9日,56個民族火炬手共同點燃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圣火。2016年8月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開幕式導入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結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第12課民族大團結學習目標1、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認識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意義。自主學習閱讀課本P60-64,根據自學提示,在課本上勾畫問題答案,限時5分鐘。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地位?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的過程?3.等級劃分?我國的五個自治區是?4.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5.國家為實現共同繁榮發展采取了哪些措施?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漢名元宏,鮮卑族。中國歷史上杰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改漢姓、穿漢服、與漢族通婚等措施,促進民族融合。依據:歷史發展松贊干布(617年-650年),吐蕃(今藏族)。松贊干布在位期間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引入科學技術以及歷法。促進漢藏的文化交流。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曹雪芹(名沾,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滿族,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依據:歷史發展馬本齋(1901-1944年),回族,河北滄州獻縣人,抗日民族英雄。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對國家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依據:現實情況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在自治區域內,由當地民族當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1.民族區域自治的含義:前提核心一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華民族不可分離的一部分自治權:①立法權;②對國家有關法律的變通執行權;③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④培養干部;⑤組建公安部隊;⑥自主發展經濟;⑦進行貿易活動;⑧管理財政;⑨自主發展文化教育。單擊此處添加文本具體內容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地位)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1949年1954年1984年把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將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寫入法律說明了什么?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1955年10月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年10月25日內蒙古自治區1947年5月1日西藏自治區1965年9月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3月5日自治區域分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目前,我國已經成立了5個省級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對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閱讀材料體會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知識歸納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前提、核心?①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在自治區域內,由當地民族當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③核心:行使自治權②前提:國家統一領導下3.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知識歸納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①等級: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②內蒙古自治區1947年5月1日6.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時間及文件?5.民族區域自治等級劃分?第一個民族自治區及設立時間?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護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奠定了基礎。二、共同繁榮1.背景新中國成立時,少數民族有四種不同的社會經濟形態,封建地主經濟占統治地位的有30多個民族,當時有3000多萬人口;處于封建農奴制的(如藏族,)約400萬人口;處于奴隸制的(如四川涼山地區的彝族),當時有100萬人口。還有個別少數民族保留著原始時代的生活方式(如云南的佤族、景頗族等)。佤族原始時代的生活方式農奴主強迫農奴帶著鎖鏈勞動新中國成立前,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國各民族發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數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二、共同繁榮2.措施①政治上: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廢除剝削和壓迫,邁進社會主義社會。民主改革采取謹慎的原則,分為幾種情況:(1)在社會經濟結構與漢族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少數民族農業區,如壯族、朝鮮族族、維吾爾族地區,基本采取與漢族地區土地改革大體相同的做法。(2)在處于封建農奴制和奴隸制社會的農業區,如四川的藏族、彝族地區和甘肅、青海的藏族地區,采用和緩的方式,通過和平協商實行土地改革。(3)在牧區,采用不劃階級,不沒收財產,不搞面對面斗爭,對牧主財產實行和平循序漸進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占有關系。②經濟上:通過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二、共同繁榮2.措施孔繁森用隨身攜帶的小藥箱為農牧民看病、治病③文化上: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二、共同繁榮2.措施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蒙古族史詩《江格爾》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搜集、整理和出版少數民族古籍文獻④國家戰略上:20世紀末,中央決定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同時還實施了興邊富民行動。二、共同繁榮2.措施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西部大開發之區域、背景西部大開發之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興邊富民行動,是1999年由國家民委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倡議發起的一項邊境建設工程。宗旨就是振興邊境、富裕邊民。興邊富民知識歸納二:共同繁榮發展為實現共同繁榮發展采取了哪些措施?①政治上: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廢除剝削和壓迫。②經濟上:通過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③文化上: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④國家戰略上:20世紀末,中央決定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同時還實施了興邊富民行動。想一想為營造和諧的民族關系,我們能做什么?①增強民族團結意識,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②積極學習和宣傳我國民族政策;③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民族大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含義地位意義共同繁榮發展1.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廢除剝削和壓迫。3.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4.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興邊富民行動。等級劃分五個自治區2.通過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在國家統一領導下行使自治權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內蒙古、廣西、寧夏、新疆、西藏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本課小結鞏固記憶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等級劃分?2.我國的五個自治區是?第一個民族自治區?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4.為實現共同繁榮發展采取了哪些措施?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下列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B.在所有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C.實施的前提是國家的統一領導D.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的政治權利B隨堂訓練隨堂訓練2.為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縮小東西部地區之間的差距,國家實施的戰略是( )A.進行民主改革B.進行社會主義改造C.西部大開發D.擴大內需C隨堂訓練3.我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是()A.內蒙古自治區B.新疆維吾爾自治區C.寧夏回族自治區C.西藏自治區A隨堂訓練4.新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針對這一現狀,我國實行的基本國策是()A.加強民族團結 B.堅持民族平等C.民族區域自治D.實行高度自治C必做: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2.我國的五個自治區是?3.國家為實現共同繁榮在西部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采取了哪些措施?選做:4.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當堂小測謝謝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十三五期間興邊富民行動成效顯著 - 西瓜視頻.mp4 第12課 民族大團結 課件.pptx 西氣東輸與西電東送.mp4 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范圍及實施原因.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