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內…………○…………裝…………○…………訂…………○…………線…………○…………)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發展一、單選題1.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我國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據此,新中國確定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A.?全面依法治國??????????????????B.?民族區域自治??????????????????C.?堅持民族平等??????????????????D.?加強民族團結2.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A.?土地改革政策??????????????????B.?優先發展戰略??????????????????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D.?科教興國3.目前,我國已建立了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5個民族自治區和30個自治州,70%以上的少數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這說明我國實行()???????????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B.?政治協商制度?????????????C.?“一國兩制”?????????????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4.下列關于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B.?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逐步建立起來的C.?體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與共同發展繁榮的原則D.?其內容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建立自治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5.“到1998年,我國已有先后成立的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5個民族自治區和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這說明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政治協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D.?“一國兩制”6.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區是()???????????A.?新疆維吾爾自治區????????????????B.?內蒙古自治區????????????????C.?西藏自治區????????????????D.?寧夏回族自治區7.周恩來說:“我國為什么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而沒有實行民族自治共和國那樣的制度呢?自治的形式在我國叫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還有民族鄉;在蘇聯叫自治共和國、自治省、民族州,這不單是名稱的不同,制度本身也有一些不同……”材料中的“不同”是基于()???????????A.?社會制度不同??????????????????B.?革命形勢不同??????????????????C.?兩國國情不同??????????????????D.?國土面積不同8.2018年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60年來.該地區各項事業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生產總值從1958年的3.28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3453.59億元,這表明我國(???)A.?實行民族高度自治制度???????????????????????????????????????B.?堅持民族團結的基本原則C.?堅持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D.?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閨家9.小華同學整理所學知識,制成如下歷史知識卡片:該卡片中的“標題”最恰當的應是()A.?經濟特區的建設??????????????????????????????????????????????????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C.?祖國統一大業的成就???????????????????????????????????????????D.?“一國兩制”構想的實踐10.《翻身農奴把歌唱》唱到:“驅散烏云見太陽”,西藏人民擺脫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祖國大陸實現了統一,指的是()???????????A.?土地改革運動?????????????????B.?青藏鐵路通車?????????????????C.?西藏和平解放?????????????????D.?西藏自治區建立11.西藏自治區成立后衛生、教育事業發展所取得的成就。西藏取得這些成就的最主要因素是()???????????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與完善?????????????????????????B.?中共領導的政治協商制度的實施C.?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的貫徹?????????????????????????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12.黨中央提出西部大開發的發展戰略的主要依據是什么()???????????A.?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B.?開發西部,維護國家安全C.?西部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D.?西部少數民族人口眾多13.我國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分布格局是()???????????A.?大雜居、小聚居?????????????B.?小雜居、大聚居?????????????C.?小雜居、小聚居?????????????D.?大雜居、大聚居1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下列選項中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B.?在所有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C.?實施的前提是國家的統一領導?????????????????????????????D.?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的政治權利15.歌曲《愛我中華》譜寫了56個民族交融相處,生生不息,共同鑄造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實行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和興盛?()???????????A.?政治協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一國兩制????????????????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6.作為一個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加強民族團結始終是關系祖國統一和邊疆穩固的大事,是社會主義穩定的基礎,是關系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基石。為此,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政治協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D.?特別行政區制度17.1954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材料反映的新中國重要的政治制度是()???????????A.?村民選舉制度?????????????????????????????????????????????????????B.?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C.?“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D.?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18.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我國先后成立了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其中成立最早的是()???????????A.?內蒙古????????????????????????????????B.?寧夏和廣西????????????????????????????????C.?西藏????????????????????????????????D.?新疆二、材料分析題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這一制度的實行,是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為基礎,建立相應的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材料二:1990年9月.江澤民在新疆視察時提出“三個離不開”的思想,他說:“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是由五十多個民族構成的。在我們祖國的大家庭里,各個民族的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鐵路全線開通,長期制約西藏發展的交通“瓶頸”得以解決。如今,西藏形成了鐵路、公路、航空一體化的立體交通網絡。(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國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據材料回答這一制度實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少數民族的分布特點。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是怎樣的?(3)2015年是西藏自治區政府成立50周年,習近平親題匾額“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結合實際,說一說新中國成立后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有利條件。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B分析:我國共有56個民族,民族分布特點為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居住,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針對形成的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B符合題意;全面依法治國不是針對少數民族的措施,A排除;我國堅持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但這不是基本政治制度,CD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有關知識。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2.C分析:依據課本所學可知,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中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的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C正確;?土地改革政策解決農民無地、少地的問題,A排除;?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與民族問題無關,B排除;?科教興國是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的戰略。D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施的背景、確立、含義、實施、地位、意義等相關史實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3.D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它確保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力,故D符合題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表現,“一國兩制”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統一事業,故ABC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此制度建立的背景、確立、含義、實施、地位、意義等基礎知識是解答相關問題的關鍵。4.B分析: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知識點。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確定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確定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即在國家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分別建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地區和自治機關,管理本民族的內部事務。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共同綱領》中即作出明確規定,建國后即開始實施,所以B項表述錯誤,ACD三項表述正確符合史實。?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三項,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以及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而在這三項制度中最為基礎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5.A分析:A.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設立了數量眾多的各種自治區域,這說明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故選項A符合題意;?B.政治協商制度,不符合題意;?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符合題意;?D.“一國兩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緊貼題干信息進行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扣著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6.B分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根據黨中央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方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為新中國成立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因此:?B符合題意;ACD與題意無關;?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難度不大,熟記幾大自治區建立的時間即可作答。7.C分析:材料主要講述中國和蘇聯在民族自治方式上的不同,即中國(民族區域自治);蘇聯(自治共和國)。問題﹣﹣“不同”基于什么,即問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中國和蘇聯都采用社會主義制度,A選項錯誤。此時中國和蘇聯都已經建立統一的獨立自主的國家,革命已經完成,所以B選項錯誤。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所以采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蘇聯的全稱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由多個聯邦組成的,所以適合采用自治共和國的制度。由于中蘇不同的國情,所以要采取不同的適合本國國情的制度。所以,C選項正確,D選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有關知識。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對比歸納是解答此類題的難點8.C分析:題干材料反映寧夏自治區的經濟發展成就,表明我國堅持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堅持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符合題干材料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要求具備解讀材料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9.B分析:依據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以后,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基礎上,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項符合題意;經濟特區的建設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祖國統一大業的成就香港澳門回歸在20世紀90年代;“一國兩制”構想的實踐在20世紀90年代;由此分析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點評】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知識。本題難度適中。???10.C分析:本題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達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西藏獲得和平解放;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國大陸實現了統一,同時也使西藏人民擺脫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給西藏的發展帶來了光明的前途。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11.A分析:依據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原則,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正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才使得西藏衛生、教育事業取得很大發展,A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知識。本題難度適中。???12.A分析:為了促進東西部經濟協調發展,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邊疆穩定,1999年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西部大開發,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的是西部大開發的主要依據。???13.A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漢族為主的各民族逐漸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我國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分布格局。???14.B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知識,新中國成立后,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B所述是不正確的,所以答案是B。【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知識,本題難度適中。???15.D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民族團結的認識。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為了解決民族問題而制定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國已建立五個省級民族自治區和許多自治州、自治縣等。民族區域自治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民族團結的認識。???16.A分析:依據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A項符合題意;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我國在港澳地區實行特別行政區制度。由此分析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知識,難度適中。???17.D分析:根據題干“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結合所學可知,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所以答案選擇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18.A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區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于194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寧夏和廣西自治區1958年成立;西藏自治區成立于1965年9月。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民族區域自治。???二、材料分析題19.(1)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2)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3)有利條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一五”計劃期間,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實行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分析:(1)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知識。依據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等”可知,這是新中國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依據“這一制度的實行,是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為基礎,建立相應的自治機關”可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施的政治前提是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確定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即在國家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分別建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地區和自治機關,管理本民族的內部事務。?(2)本題考查我國少數民族的分布特點和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依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我國少數民族的分布是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依據材料二“在我們祖國的大家庭里,各個民族的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得出,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是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3)本題考查新中國成立后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有利條件。新中國成立后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有利條件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一五”計劃期間,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實行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戰略。?故答案為:(1)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2)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3)有利條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一五”計劃期間,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實行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戰略。【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少數民族的分布特點和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中國成立后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有利條件等知識點的識記能力。了解這些基本史實,有助于我們認識我國在民族方面的基本國情,培養促進民族平等和維護民族團結的自覺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