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8.1 民族危機與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1840年3月,英國對華棉織品出口商、曼徹斯特商會主席莫克·維卡在致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的信中說:“當前局勢,可能提供機會,完成兩國關系的改善,隨著關系的改善,我們輸出(棉織品)的擴張程度將是不可估量的。”這反映了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目的是( ) A.改善中英關系 B.傾銷工業品 C.獲取巨額利潤 D.傾銷鴉片 2. 據《晚清史》記載,1843年以后,廣州對英國進出口貿易總值明顯下降,而上海則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過廣州。這一現象與下列近代不平等條約的哪一條款直接相關( ) A.賠款2 100萬銀元 B.允許列強在華投資設廠 C.開放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 D.協定關稅 3. 近代史上,英國強迫清政府開放上海、廣州等五口為商埠的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4. 第二次鴉片戰爭被認為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主要是因為( ) A.兩個事件的背景和導火線相同 B.兩個事件的過程和結果相同 C.發動戰爭的目的和性質相同 D.發動者和進軍路線相同 5. 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說:“廢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廢墟讓我們把地理讀成歷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廢墟上,我們可以解讀到的歷史是( ) A.林則徐虎門銷煙 B.戚繼光抗倭 C.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D.三元里抗英 6. 馬克思指出:“從目前(1857年)同中國人發生的沖突中,俄國不要花費一個錢,不用出動一兵一卒,到頭來能比任何一個參戰國都得到更多的好處。”這反映了 ( ) A.英法侵略軍得不償失 B.中國人民的英勇斗爭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C.俄國是鴉片戰爭的主謀 D.俄國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最大獲利者 7. 某論文關鍵詞:“洪秀全”“拜上帝會”“《資政新篇》”,由此判斷該論文研究的是( ) A.鴉片戰爭 B.太平天國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洋務運動 8. 按時間順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永安建制 ②創立“拜上帝會” ③金田起義 ④定都天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9. 有學者指出,太平天國運動揭開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理由是( ) A.是中國歷史上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B.規模大、時間長、影響深遠 C.擔負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務 D.貫徹平均主義的分配原則 10. 在我國近代的反侵略抗爭中,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與下表中愛國將領英勇事跡相關的戰爭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1. 1895年初,屢遭失敗的清朝,通過美國要求和解。3月,全權大臣李鴻章來到馬關進行停戰談判。這次談判( ) A.雙方最終簽訂了《北京條約》 B.直接引發了戊戌政變的發生 C.達成了割讓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給日本的協定 D.表明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 12. 1895年,有人寫了一副對聯:“臺灣今已歸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這副對聯從一個側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成為東洋朝廷 B.清政府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進 D.日本侵華準備充分 13. 1900年10月11日,議和大臣李鴻章在俄羅斯軍隊的護送下,從天津來到北京,開始與西方列強談判。與李鴻章此行相關的背景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4. “中國的首都幾次被西方的武裝力量所占領,這是近代中國最痛苦的一個時期。”“中國的首都”曾在下列哪兩次戰爭中被“占領”( ) ①鴉片戰爭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 ③甲午中日戰爭 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 小明同學在閱讀歷史書時,看到中國近代史某一條約的內容:第八款:大清國國家應允將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現已設法照辦。據此推斷,這一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請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聞幾個死?請君莫畏火箭燒,徹夜才燒二三里。我所畏者鴉片煙,殺人不計億萬千。君知炮打肢體裂,不知吃煙腸胃皆熬煎,君知火燒破產業,不知買煙費盡囊中錢。” ——《炮子謠》 材料二 林則徐給道光帝上書指出:如果聽任鴉片流毒,“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1)材料一、二揭示了鴉片的輸入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危害? 材料三 ),\s\do5(人民英雄紀念碑之虎門銷煙浮雕(局部))) (2)材料三事件的領導者是誰?我們應如何評價這一事件? 材料四 1839年的這場運動“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可以使我們終于乘戰勝之余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這種機會也許不會再來,是不可能輕易放過的。” 材料五 一八四二八月間,中英《南京條約》簽。割讓香港島給英,賠款二千一百萬。廣州、廈門和福州,寧波、上海五口岸。英商貨物稅協商,一八四三獲特權。領土主權遭破壞,中國近代史開端。 (3)材料四中的“運動”“戰爭”指的是哪兩個事件?有人說,沒有這場“運動”就不會有這場“戰爭”,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4)結合材料五分析《南京條約》給中國帶來的危害。 主要內容 對中國的主要危害 材料六 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鴉片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國兵輪鼓浪而來,由沿海入長江,撞倒了堡壘一壁。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5)為什么說“這場戰爭(鴉片戰爭)是一塊界碑”?從鴉片戰爭中你得到怎樣的認識?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為支付戰爭賠款,加緊搜刮人民,統治更加腐敗。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也乘機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勞苦大眾紛紛起義。 材料二 在太平天國運動前期,實權由軍師掌握,天王雖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個虛君,實際權力在正軍師東王手上,加上東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傳令,令天王也要聽從東王命令。 材料三 在分配土地問題上主張絕對平均主義的思想,它的性質是反動的,落后的,倒退的。 ——毛澤東 材料四 各省設立不受一般官吏節制的新聞官,發揚“公議”,聽取社會輿論和群眾意見。主張效法西方,實行資本主義。發展近代交通運輸業,興辦郵政;鼓勵民間開礦;主張設立銀行,發行紙幣;保護私有財產。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說說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太平天國時期哪兩位領導人之間的爭利奪權?他們之間的斗爭導致了哪一事變?產生了怎樣的危害? (3)材料三是毛澤東對太平天國哪一綱領的評價? (4)材料四出自太平天國的哪一綱領,誰提出的?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下圖是甲午中日戰爭示意圖。 (1)在這場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滅的地點位于圖中的哪里?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宜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訂進口稅。 ——摘自梁啟超《李鴻章傳》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在通商口岸獲得了什么權益?你認為這一權益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材料三 甲午戰爭之后,列強爭相在華設立銀行,如英國的有利銀行、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在中國開設工廠,如英國的增裕面粉廠、和豐船廠、美國的煙草公司……還爭奪中國的鐵路權,如俄國修筑滿洲里至綏芬河、哈爾濱至大連、石家莊至太原等。 材料四 甲午戰后,列強劃分的勢力范圍 材料五 《馬關條約》的簽訂,激起了全國的悲憤和抗議。3年以后,發生了戊戌維新運動;5年以后,發生了義和團運動;16年以后發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沒有甲午戰爭的失敗,就不會激起中國這樣迅速地奔跑。……這次戰爭確實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它的意義就在于激發了全民族的覺醒,一種要求改革和進步的覺醒、富強意識的覺醒、愛國主義和自救的覺醒。 ——戴逸《甲午戰爭深刻影響世界歷史》 (3)材料三反映了甲午戰爭后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方式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的狀況最終給中華民族帶來巨大的危害是什么? (5)材料五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6)依據材料三、四、五,請為以上探究確定研究主題。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CACC 6-10DBBCC 11-15CBDDD 二、非選擇題 16. (1)鴉片的輸入使白銀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加重人民的負擔;中國軍隊的戰斗力削弱;腐蝕統治機構;毒害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總之,鴉片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2)領導者:林則徐。評價: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3)運動:虎門銷煙。戰爭:鴉片戰爭。不同意。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林則徐的禁煙運動是英國發動侵略戰爭的借口。 (4) 主要內容 對中國的主要危害 割香泄島給英國 破壞了領土主權的完整 賠款2 100萬銀元 加劇了財政危機.加重了人民負擔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門岸 破壞了貿易?權,便利了列強商品輸出 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 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便利了列強商品輸出 (5)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認識: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勿忘國恥,奮發圖強。 17. (1)鴉片戰爭的失敗,進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隨著剝削的加重,統治階級與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洪秀全在科舉的道路上屢屢失敗,受西方基督教的啟發。 (2)洪秀全和楊秀清。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3)《天朝田畝制度》。 (4)《資政新篇》。洪仁玕。 18. (1)威海衛 (2)權益: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影響: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3)資本輸出。 (4)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 (5)甲午戰爭的失敗激發了全民族的覺醒,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6)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