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七單元 綜合探究七 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在古代,東方先進、西方落后;從近代開始,卻是西方先進、東方落后。導致這種局面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藝復興運動?????????B.?新航路的開辟???????????????????? C.?資產階級革命?????????D.?工業革命 2. 下表反映了英國農業人口的變化情況。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殖民戰爭 B.工業化及城市化 C.資產階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戰 3. 下圖是《英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百分比變化的柱狀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資產階級革命 B.殖民戰爭 C.工業化進程 D.第一次世界大戰 4. 在英國,狹窄的鐵路跨過像綠色海洋一樣的鄉村,把沿途被裝進火車里的英國人民,拋進城門口越來越稠密的人群之中。這段話反映了工業革命( ) A.縮小了城鄉差距 B.改變了人們的交通方式 C.改變了生產方式 D.加速了城市化進程 5. 表“1750﹣1870年英國城市人口比例的變化圖”。這反映出工業革命加快了英國(??? ) 時間 1750年 1800年 1870年 城市人口(%) 16% 54% 70% 農村人口(%) 84% 46% 30% A.?農業的發展??????????????????B.?戰勝封建主義?????????????????? C.?城市化進程??????????????????D.?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6.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面臨著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在( ) ①環境污染 ②交通擁擠 ③貧富分化加劇 ④失業人口增多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7. 阿薩·勃里格斯在《英國社會史》中寫到:“從這條污濁的排水管中,排出人類工業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潤全世界;從這條骯臟的下水道中,排出純金的潮流。在這里,人類的發展成就既是最完備的,又是最野蠻的。”對以上這段話理解最全面的是(? ?? ) A.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 B.工業革命加劇了西方的殖民掠奪 C.機器工業的發展帶來了環境污染的問題 D.工業革命是一把雙刃劍 8. 在科學成功的背后,我們必須看到一個潛在的危險正顯露出來:人類大規模地開發大自然,雖然掌提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卻動搖了人類生存的根基。這主要反映了科技革命(? ? ) A.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促進了各國經濟發展 C.破壞了人類的生態環境 D.促使了貧富差距過大 9. 工業革命后,英國西北部一派生機勃勃,工業化、城市化有了較大發展。緊隨其后,貧窮、落后的蘇格蘭也開始了工業化發展。由此,英國的經濟重心開始由東南部向西北部偏移。這說明工業革命( ) A.推動了產業結構變化 B.改變了英國的經濟布局 C.推動了英國經濟均衡發展 D.推動了英國整體經濟發展 10. 19世紀前50年,英國人口從900萬增加到將近1800萬。導致英國人口迅速增長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英國鼓勵人口生育政策 B.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推動 C.英國工業革命的推動 D.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11. 19世紀中期,彼得在一家工廠上班,因不滿長達12小時的工作時間和50英鎊的收入,故意搗毀機器。材料反映了工業化進程中的( ) A.社會矛盾 B.生產效率 C.環境污染 D.文化教育 12. 1867年,英國2%最富有的人所聚斂的財富占國民總收入的40%,占人口絕大多數的體力勞動者的收入占國民總收入的39%。這反映工業革命( ) A.造成貧富差距大 B.創造巨大生產力 C.改變工農業的經濟比重 D.促進資產階級的產生 13. 19世紀中期以后,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最早建立國家教育體系的國家有法國和德國,其直接目的是( ) A.緩和社會矛盾 B.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 C.促進社會發展 D.推動城市化發展 14. 19世紀前50年,英國人口從900萬增加到1 800萬。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人口增長更為驚人,19世紀20年代人口約為1 000萬,到1914年人口已超過1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開辟 B.殖民地擴張 C.工業革命的推動 D.第一次世界大戰 15. 9世紀中期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教育的普及所產生的影響有( ) ①提高了歐美各國的大眾文化水平 ②提高了婦女的社會地位 ③促進了社會發展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二、非選擇題 16. 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讓我們沿著科技發展的軌跡,完成下面探究任務。 材料一 恩格斯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圖顯示了科技發展與工業發展之間的關系。 (1)指出材料一中A、B點對應歷史時期的科技革命的名稱。 (2)根據材料一,指出科技發展與工業發展之間的關系。 材料二 見下圖。 (3)根據以上漫畫,分析工業革命以來,工業文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哪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你有哪些改善問題的好建議?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谷物、煤炭、各種貨物的運輸,幾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馬匹的半數。商業旅行快了一倍以上。農業進步與商業進步并肩前進。一切都呈現繁榮的樣子。我們的一切出產都增加了價值。作為這個大運動的樞紐的東西就是我們道路的改革。 ——保爾?芒圖《十八世紀產業革命》 材料二 工業革命后,美國大城市處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馬車將各個家庭的排泄物運出城外。……19世紀中期以后,城市排水設施建設起來,街頭照明日益完善,還出現了馬拉的軌道公共客車和有軌電車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材料三 英國藝術家約瑟夫?特納畫出了汽車的速度。德國作曲家費利克斯?門德爾松把蒸汽船的噪音變成音樂。……當那個時代最有發明才能的機械師布魯內爾出現在他設計的英國橋梁的開幕式上時,樂隊演奏:“好啊!英雄來了!” ——費爾南德茲?阿邁斯托《世界:一部歷史》 (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說明18世紀英國交通領域變革的歷史背景及對英國社會的影響。 (2)材料二說明了什么問題? (3)根據材料三,指出人們對工業化的態度并分析原因。 18. 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工業化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諸多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紀中期以后,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化教育。歐洲國家的學校數量大大增加,教育內容日趨合理化、科學化,教育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大眾化教育開始形成。 1802年,法國通過法律開設政府資助的中等學校。從1870年開始,英國、法國開始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1910年,德國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學校、中等學校、大學組成的系統教育體系。 材料三 1800年,倫敦有100萬人,是當時歐洲最大的城市。1851年,倫敦人口數量達到236萬。1801年,巴黎有將近55萬人,1851年猛增到100萬人以上。1800年,維也納人口數量約為25萬,柏林人口數量約為17萬,到1850年,維也納的人口數量已超過44萬,柏林人口數量也增長到42萬。 19世紀前50年,英國人口數量從900萬增加到1800 萬。美國19世紀20年代人口數量約為1000萬,到1914年人口數量已超過1億。 (1)根據材料一中的兩個圖表,分析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期,國家工業化給社會帶來的變化。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回答,19世紀中期后,歐美工業化國家的教育發生了什么變化?對工業化國家起了哪些作用? (3)材料三表明工業化國家出現了人口迅速增長的問題。人口增長過快給社會帶來了哪些問題? (4)綜合上述材料,說說其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來的啟示。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BCDC 6-10DCCBC 11-15AABCB 二、非選擇題 16. (1)A點:名稱:第一次工業革命(工業革命、英國工業革命); B點:名稱:第二次工業革命。 (2)科技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工業的發展。 (3)問題:環境污染、交通擁擠。 建議: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綠色出行。(言之有理即可) 17. (1) 背景:工業革命的進行;商品運輸發展的需要。 影響:促進人口、貨物的流動;加強地區間的經濟聯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促進了勞動力結構的變化等。 (2)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開始時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很差,19世紀中期以后得到改善。 (3態度:歌頌。 原因:工業化改善了人們的生活;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的征服;凸顯了人的力量。 18. (1)變化:由農村向城市化發展;農村就業人數逐漸減少,工業、服務業就業人數不斷增加。 原因: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 (2)變化:歐美國家大力推廣大眾化教育。 作用:提高了民眾的文化水平和人民的素質;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3)人們的生活質量下降;住房擁擠、交通堵塞;社會治安差;環境污染、疾病傳播;失業人數增加、就業困難;等等。) (4)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 大力發展經濟,將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在城市化建設中應大力普及大眾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適當控制城市人口,改善城市環境,有效防治污染;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