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7.3 資本主義的擴展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推動德國實現統一的根本動力是( ) A. 強有力的人物領導統一 B. “鐵血宰相”俾斯麥堅持推行軍事改革 C. 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D. 強大的軍事力量 2. 三次“王朝戰爭”的勝利 8.下列關于德國統一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普魯士取得統一德國的領導地位 B. 奧地利和普魯士團結起來,共同完成了德國的統一 C. 為實現統一,普魯士先后與丹麥、奧地利和法國進行三次“王朝戰爭”,均取得勝利 D. 德國的統一是通過“鐵血道路”實現的,奠定了未來德國軍國主義的傳統 3. “如果不擺脫分裂割據和諸侯紛爭的狀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指望保持自己的獨立和真正發展經濟和文化。”結合所學歷史,以下哪個國家的發展最符合這一觀點( ) A.?英國??????????B.?美國????????????????????????????????????? C.?法國??????????D.?德國 4. 普魯士統一德意志過程的三次王朝戰爭中,第二次是對( ) A. 法國 B. 丹麥 C. 奧地利 D. 俄國 5. 南北戰爭的最主要不同是( ) A.戰爭的性質 B.戰爭的影響 C.斗爭的對象 D.人民的作用 6. 當資產階級改革浪潮興起時,美國卻于1861年爆發了內戰,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美國人民具有革命傳統 B.美國資產階級革命性強? C.奴隸制比封建制更頑固不化 D.南北經濟制度的矛盾不可調和 7. 以下是《大國崛起》叢書中某冊的部分目錄。這冊書介紹的是( ) A.法國 B.美國 C.俄國 D.日本 8. 從1865年到1898年,美國小麥增產256%,谷物增產222%,煤炭增產800%,鋼軌增加523%,原油產量從300萬桶一躍到550萬桶,鋼錠從不足2萬噸猛增至200萬噸。這說明( ) A.英國加大對美國的經濟援助 B.美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C.美國農業發展速度快于工業 D.國家統一有利于經濟快速發展 9. 彼得一世的改革措施中,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是( ) A.農奴可以出錢贖買份地 B.鼓勵興辦手工工場 C.創建新式常備軍 D.繳納登記費可獲得一塊西部土地 10. 下面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俄國機器制造業的統計表,導致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時間 企業數 工人數量 產值(千盧布) 1860年 99 11 600 7 954 1879年 287 42 000 51 937 A.亞歷山大二世即位 B.廢除了農奴制 C.徹底掃除了封建殘余 D.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 11. 之所以說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發展的里程碑,是因為這次改革使俄國( ) A.擺脫了民族危機 B.緩和了階級矛盾 C.解放了農奴 D.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 12. 下列場景能夠正確反映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社會現象的有( ) ①近代工廠逐漸增多 ②土雄買賣日趨頻繁 ③新式學校發展迅速 ④天皇權力逐漸增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為提高國民的識字率,引入了普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體系。這表明其實行的政策是( ) A.廢藩置縣 B.“殖產興業” C.“文明開化” D.征兵制 14. 有人認為,康有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維新為藍圖,在中國推行變法。但是沒有認識到日本與中國國情不同,所處的國際環境不同等許多特點,而是機械地照搬日本的經驗,并沒有掌握明治維新的“真正要義”。明治維新取得成功的“真正要義”是( ) A.全面學習西方,全盤西化 B.進行廣泛的思想宣傳和動員 C.政府的重視和參與 D.推翻舊的幕府統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權 15. 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它(工業革命)不但為西歐諸民族所分享,也為俄國人、美國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還在某種程度上為中國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能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 ①明治維新后,日本出現洋樓西餐 ②中國洋務派興辦新式民用工業 ③工業革命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④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中國教育模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二、非選擇題 16. 有人評價林肯說,他是通過個人的殫精竭慮,換來了國家的鳳凰涅槃。今天讓我們沿著英雄的足跡,來探究美國歷史上這一段血與火的歷史。 【揭總統之選,追戰爭之源】 材料一 如圖。 材料二 這是偉大的勝利。這是對國家的拯救,這是自由的勝利。 ——詩人費羅(北方) “這是最好的借口”,“我們的人民永遠不會同意一個黑色共和黨人的統治!” ——南方政客 (1)材料一中兩幅圖片反映出南北雙方矛盾表現在哪些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南北方矛盾的焦點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這”指的是什么?為什么這么說? 【析總統之愁,探戰爭之程】 材料三 1861年7月,北方軍隊進攻南方的里士滿,大敗而歸。 (3)面對材料三所反映的局面,結合所學回答林肯政府采取了怎樣的措施來扭轉局面?有何作用? 【嘆總統之死,究戰爭之績】 材料四 美國南北戰爭粉碎了奴隸主的反動勢力,從而維護了美國的統一……如果美國分裂成了兩個或者更多的國家,或者北方沒有贏得勝利,美國就不可能成為20世紀世界第一強國。 ——摘自《大國崛起》 材料五 在南北戰爭以后的幾十年中,美國經歷了最驚人的經濟發展。……最終結果是美國經濟在19世紀后半葉以當時所不能比擬的速度突飛猛進:1860年,美國在世界工業國家中排在第四位,而到1894年時卻躍居首位。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4)結合材料四、五和所學知識分析南北戰爭的意義。 材料六 馬克思評價林肯:“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罕有的人物。這位出類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樣謙虛,以致只有在他成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發現他是一位英雄。” (5)材料六中的“倒下去”指的是什么事件?馬克思認為林肯是一位英雄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與其等農民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農民。 ——亞歷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談話 材料二 農民還有權贖買他們所住的房屋。并在獲得地主同意后,贖買分配給他們長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屬地作為私產。因為贖買了土地,他們就擺脫了對地主的義務,而成為擁有私產的完全自由的農民。 ——亞歷山大二世簽署的廢除農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農民抱怨,負擔的義務過重,特別是在原來利用的附屬地面積超過了現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們不肯繳代役金;他們拒絕服役或希望保留原來三天勞役的辦法。 ——1863年沙皇政府報告書 (1)結合材料一,分析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據材料二,改革后俄國農民的地位有了怎樣的變化。 (3)材料三所反映的現象說明了什么? (4)對于上述材料中這次改革,有人說是“地主的悲歌”,有人說是“農奴的盛宴”,有人說是“歷史的轉折”。結合所學知識,你如何評價這次改革? 18. 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對中國產生了重大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短短的幾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節奏改變了自身。以前它是個前工業時代的封建社會,到19世紀末期,新日本——西方影響和日本傳統的混合物……很快將成為西方一個可怕的競爭對手。 ——《全球視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日本甲午戰爭后中國的巨額賠款使日本變成了暴發戶。日本將中國賠款的88%,約30500萬日元用于擴充軍備,……用58萬日元發展鋼鐵工業。……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對外侵略的道路。 課后作業 材料三 自1931年起,日本對外侵略的口號經過了一個演變過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揚“滿蒙”(中國東北和蒙古地區)與日本有著特殊關系,提出“滿蒙是日本的生命線”的口號。1938年11月,日本政府發表聲明,宣稱戰爭的最后目的是建設“東亞新秩序”。 ——摘編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1)材料中“按自己的節奏改變了自身”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舉例說明這一事件進程中日本是如何接受“西方影響”的? (2)甲午戰爭后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哪一條約?根據材料二分析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對外侵略道路的經濟條件。 (3)為達到“滿蒙是日本的生命線”,日本發動了哪一侵略事件?建設“東亞新秩序”,是日本為哪一事變尋找的借口? (4)《讀者》雜志評論說:“日本是中國的鬧鐘,時刻讓中國驚醒。”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一直在為侵略戰爭翻案。我們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BDCC 6-10DBDBB 11-15DDCDA 二、非選擇題 16. (1)矛盾表現在勞動力、原料、市場、關稅、西部領土方面;矛盾焦點是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2)林肯當選美國總統,因為林肯主張限制奴隸制的發展。 (3)措施: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作用:兩個法令調動了農民尤其是黑人奴隸的積極性。他們踴躍參軍作戰,扭轉了北方軍隊在戰場上的被動局面。 (4)政治上:廢除黑人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統一。 經濟上: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5)美國內戰結束后,林肯被擁護奴隸制的狂熱分子刺殺。 依據: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杰出貢獻。 17. (1)為了鞏固統治,緩和階級矛盾,避免人民革命的發生。 (2)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私有財產,成為了自由人。 (3)改革加重了農民負擔,農民十分不滿。 (4)這是一次沙皇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擴大了資本主義市場。此后,俄國在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的情況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 18. (1)明治維新;殖產興業,鼓勵發展近代工業或文明開化等。 (2)《馬關條約》,中國的賠款。 (3)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 (4)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牢記歷史,勿忘國恥。警惕軍國主義的死灰復燃。壯大世界和平力量,不斷提高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堅決反對日本的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