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內…………○…………裝…………○…………訂…………○…………線…………○…………)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一、單選題1.20世紀50-70年代,日本每年把財政預算的20%以上投入到教育領域,這說明“二戰”后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A.?推行非軍事化政策??????????????????????????????????????????????B.?重點發展鋼鐵、汽車、電器生產C.?開發人力資源,培養高素質人才?????????????????????????D.?得到美國大力扶持2.二戰后,日本經濟陷入空前的混亂和凋敝。但50年代中期以后二三十年間,日本經濟進入持續高速增長時期,一躍而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究其原因,除日本自身的努力外,還得益于()A.?歐共體的幫助????????????????????B.?美國的扶持????????????????????C.?聯合國的援助????????????????????D.?北約的資助3.20世紀50一70年代,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除了自身的因素外,其經濟的發展還得益于()???????????A.?美國的大力扶持???????????B.?正確的經濟政策???????????C.?大力發展科學技術???????????D.?重視對教育的投入4.20世紀50~70年代,日本每年把全部財政預算的20%投入到教育領域,這說明二戰后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原因之一是()???????????A.?美國大力支持????????????B.?重視對教育的投入????????????C.?大力發展科學技術????????????D.?正確的經濟政策5.20世紀50年代以來,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成功地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下列說法不準確的是()???????????A.?印度在核工業和航天技術上取得顯著成就B.?到1995年,韓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9700美元,已跨入發達國家行列C.?1995年,新加坡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26000多美元,位居亞洲各國之首D.?日本借助馬歇爾計劃的援助,一度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6.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間,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的是()???????????A.?日本?????????????????????????????????????B.?歐盟?????????????????????????????????????C.?英國?????????????????????????????????????D.?法國7.“日本是……用教育的作用開采人的腦力、心中的智慧資源和文化資源的。這是今天日本在經濟上……獲得發展的原動力?!辈牧险J為推動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是()???????????A.?大量依賴原料進口????????????B.?大力發展科技教育????????????C.?美國的經濟援助????????????D.?進行對外擴張8.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在短短40年間,從國民經濟瀕于崩潰的邊緣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跡。促使日本經濟在戰后高速發展的原因有()①美國的扶植②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③重視科技和人才培養④實行民主化改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日本自1963年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出口國。同年,美國指責日本對美進行鋼鐵傾銷,日本遂減少對美出口。1968年,美國迫使日本簽署協定,日本再次大幅減少對美鋼鐵出口。這說明()???????????A.?世界多極化格局已經形成????????????????????????????????????B.?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速C.?日本受到美國的經濟控制????????????????????????????????????D.?美國開始建立世界經濟霸權10.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說:“戰后的日本物質資本存量幾乎蕩然無存,但其國家財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識水平的人還大量存在?!边@說明戰后日本崛起得益于()???????????A.?人才的儲備??????????????????B.?美國的扶植??????????????????C.?進行了民主改革??????????????????D.?穩定的國際環境11.如圖反映了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初美、日、西歐工業生產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比重(%)的變化。這種變化表明()?A.?日本經濟實力超過美國???????????????????????????????????????B.?歐盟的成立促進了歐洲經濟發展C.?美國經濟霸主地位最終喪失????????????????????????????????D.?二戰后日本和西歐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12.20世紀50﹣70年代,日本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到1968年國民生產總值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除了日本自身的努力外,還得益于哪一國家的扶植()???????????A.?蘇聯?????????????????????????????????????B.?英國?????????????????????????????????????C.?美國?????????????????????????????????????D.?法國13.在一段時期內,美國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人們認為美國進入了新經濟時代。下列和新經濟時代有關的美國總統是()A.?羅斯福????????????????????????????????B.?杜魯門????????????????????????????????C.?尼克松????????????????????????????????D.?克林頓14.“一個超級大國垮了,另一個超級大國被削弱”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形勢的真實寫照,這個“垮了”的“超級大國”是()?A.?蘇聯?????????????????????????????????????B.?英國?????????????????????????????????????C.?美國?????????????????????????????????????D.?法國15.20世紀90年代,美國總統克林頓通過實施所謂的介于自由放任和國家干預之間的“率三條道路”,推行改革,美國進入了“新經濟時代”。下列對于美國“新經濟時代”的有關表述,正確的是()A.?美國經濟緩慢回升,但受到通貨膨脹的困擾B.?保持低通貨膨脹,低失業率和政府減少財政赤字的同時,經濟持續穩定發展C.?“新經濟”主要性是信息化和區域化D.?美國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與以前有本質的不同16.下面是20世紀70年代初在歐洲流行的描寫乞丐行乞的一幅漫畫。它表明()A.?受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美元大幅貶值,退出歐洲市場B.?乞丐拒收美元,表明歐洲人不喜歡美元C.?美元的中心地位和美國的資本主義經濟霸主地位動搖D.?西歐的乞丐有強烈的愛國心17.下列不屬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發展主要原因的是()???????????A.?積極拓展世界市場??????????????????????????????????????????????B.?應用最新科技成C.?革新生產技術?????????????????????????????????????????????????????D.?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奪原料、傾銷商品18.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遍及全球,給世界諸多國家造成巨大創傷。戰后,哪個國家成為最富強的國家()A.?英國?????????????????????????????????????B.?美國?????????????????????????????????????C.?法國?????????????????????????????????????D.?德國二、問答題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歐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響是災難性的。20世紀前半期歐洲的兩次分裂帶來的只是生靈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里,被譽為“世界工廠”和“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在歐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國。材料二:20世紀50年代中期,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說:“如果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話,必須走向聯合……否則歐洲各國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兩次分裂給歐洲造成怎樣的影響。(2)依據材料一和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歐洲走向聯合的目的是什么。為此,20世紀60年代歐洲國家聯合成立了什么組織?這一組織發揮了什么作用?(3)綜合上述內容,你得到了什么認識??三、材料分析題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二戰”后,西歐各國在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影響下,紛紛建立起“福利國家”。各國實行的社會保障大體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社會保障,對年老、患病、失業者提供補助,這是社會保障的最基本內容;二是社會救濟,對貧困者提供各方面的援助;三是社會工作,對教育等社會事業提供支持。居民得到這三方面的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說,得到“從搖籃到墳墓”的保障,基本上解除了對溫飽問題的擔憂,這是社會的一大進步,它的取得是同新技術革命的開展、生產發展、物資豐富分不開的。材料二:見下圖(數據為1938—1999年的統計概況)(1)在材料二圖1中,1938—1999年英國政府開支占GDP的百分比變化趨勢是什么?原因何在?(2)從材料二中圖2可知,英國社會保障投入構成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什么?(3)結合上述材料,分析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調整的特點是什么。這種調整和改革對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產生了什么影響。(4)根據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你怎樣認識和評價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從社會公正的立場出發,就如何建立有效社會保障制度的同時,兼顧公平和效率,趨利避害,談談自己的看法。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C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戰后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首先,讀懂材料,材料強調的是日本重視發展教育,通過教育推動經濟的發展,說明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開發人力資源,培養高素質人才。?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的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適中。解題的關鍵需熟悉二戰后日本發展的原因。二戰后,日本采取了發展經濟的措施,成為僅次于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的第二經濟大國。從中我們可以得出:善于學習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大力發展教育。2.B分析:據所學可知,戰后日本經濟在有利的國內外環境之下,獲得了飛速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成為了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其發展的外部因素除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如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帶動,朝鮮戰爭的爆發外,最主要的一個因素是美國對日本的扶持。1948年后,隨著“冷戰”的加劇,美國開始幫助日本恢復經濟,除了免除日本對美國的戰爭賠償外,還向日本提供恢復生產急需的資金和物資。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戰后日本經濟發展的外部因素。3.A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戰后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戰后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其外部原因是美國的援助,內部原因是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實行恰當的經濟政策,美國在日本實行非軍事化政策。?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知識的能力。二戰后日本經濟發展迅速的原因屬于??嫉闹R點,學生要牢記。4.B分析:根據材料內容“日本每年把全部財政預算的20%投入到教育領域”,說明二戰后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原因之一是重視對教育的投入。AB項也屬于二戰后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但是材料內容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了日本戰后經濟迅速發展的有關知識,難度適中。學生要掌握二戰后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和表現。5.D分析:依據所學可知,二戰后日本經濟獲得快速發展,主要原因是日本進行了社會改革、發展教育、培養人才、引進先進科技,這是日本發展的內因;美國的援助和扶持是日本經濟發展的外因,20世紀70年代,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D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二戰后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此題的關鍵是熟悉教材內容并加以理解,掌握二戰后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6.A分析:根據所學可知,二戰后,日本在美國扶植下,經過民主改革,實行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制定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1960年~1970年間,日本的工業生產年均增長16%,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1.3%。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聯邦德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所本題選A。歐盟成立于1993年,英國和法國在戰后雖然得到恢復,但經濟地位下降;B、C、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了日本戰后經濟迅速發展的有關知識,難度不大。學生要掌握二戰后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7.B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戰后日本經濟發展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的內容“用教育的作用開采人的腦力”,由此可知推動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是教育,其他選與材料無關.?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了日本戰后經濟迅速發展的有關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是解答本題的關鍵。8.C分析:本題是排列組合型題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因此②項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高速發展的原因,排除含有②的ABD三項。C選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了日本戰后經濟迅速發展的有關知識,難度適中。學生要掌握二戰后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9.C分析:A項世界多極化格局已經形成錯誤,多極化格局只是趨勢,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左右,不符合題意;?B項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速錯誤,題干無法體現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速,不符合題意;?C項日本受到美國的經濟控制正確,依據題干內容可以看出,日本鋼鐵出口受到美國的干涉,說明日本仍然沒有擺脫美國的經濟控制,符合題意;?D項美國開始建立世界經濟霸權是在二戰后初期,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戰后日本的發展,要求具備準確分析解讀題干和知識遷移的能力。10.A分析:A.依據題干信息“具有知識水平的人還大量存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日本保存了大量的人才,這成為戰后日本崛起的重要原因,故選項A符合題意;?B.美國的扶植,不符合題意;?C.進行了民主改革,不符合題意;?D.穩定的國際環境,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語句進行理解,這類題目,就是要扣著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11.D分析:分析圖表可知,西歐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的比重由1951年的20.8%上升到1991年時的37.0%,日本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的比重由1951年的1.6%上升到1991年時的18.2%,這說明西歐和日本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比重增加了,二戰后日本和西歐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D選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二戰后日本的崛起。難度不大,理解題意結合所學知識即可作答。12.C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日本經濟的發展主要源于美國的扶植,C選項符合題意;ABD選項與日本經濟的崛起無關,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關鍵信息是“20世紀50﹣70年代,日本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結合二戰后日本經濟的發展的原因進行分析即可。13.D分析:20世紀90年代初,克林頓政府上臺后,改革經濟政策,使經濟形勢有了好轉,促進經濟發展,進入新經濟時代。【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14.A分析: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一個超級大國垮了”指1991年底蘇聯解體,“另一個超級大國被削弱”指美國被削弱,“被削弱”的“超級大國”是美國。A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對美國經濟發展相關知識的理解。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要學生掌握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發展,以此排除其它選項最終確定答案。15.B分析:A、新經濟時代經濟發展,沒有受到通貨膨脹的困擾。B、保持低通貨膨脹,低失業率和政府減少財政赤字的同時,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是正確的。C、“新經濟”時代的特點是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是區域化。D、美國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與以前沒有本質的不同。都采取措施促進經濟的發展。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戰后美國經濟的發展。16.C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知識。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歐洲、不要美元”,20世紀70年代,隨著西歐、日本經濟的發展,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受到沖擊,所以答案是C。【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的是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知識。17.D分析:二戰后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二戰遠離美國本土,對美國經濟破壞較小,刺激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通過政府改善人民生活,創造有利的經濟發展環境,美國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大力發展科技教育。?A項積極拓展世界市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應用最新科技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革新生產技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D項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奪原料、傾銷商品不屬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二戰后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18.B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二、問答題19.(1)影響:引發了戰爭,使生靈遭到涂炭,經濟受到打擊,國際地位被削弱。(2)目的:恢復和發展經濟;擺脫美國的控制(或歐洲各國不想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維護歐洲國家自身安全;提高國際地位。組織:歐洲共同體。作用:對成員國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3)認識:戰爭、對抗必然兩敗俱傷;和平、合作才能共同發展;加強各國的交流與合作。(言之有理即可)。分析:第(1)小題主要考查西歐經濟復興的背景,“兩次分裂”主要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兩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元氣大傷,滿目瘡痍,生活物質極度匱乏。第(2)小題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內容,得出歐洲走向聯合的目的是為了擺脫超級大國的控制,恢復和發展經濟。第(3)小題是開放題,結合材料,從正反兩方面得出反對戰爭,珍愛和平,言之有理即可。【點評】?主要考查西歐復興的背景及原因,屬于基礎知識理解題。三、材料分析題20.(1)1938-1973年呈上升趨勢,原因:二戰后英國政府調整經濟政策,加強對經濟的干預,擴大財政開支。1973-1999年呈下降趨勢,原因:1973年以后,英國政府減少了對經濟的干預政府的開支隨之減少。(2)政府補貼。(3)特點: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影響:使戰后20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黃金"發展時期。(4)認識和評價:社會保障制度,緩解了社會矛盾,使社會相對穩定;但是社會福利的過度發展,使一-些國家不同程度地患上"福利病"??捶?社會保障制度的實行要依據國情量力而行。既要體現人文關懷,免除普通百姓的后顧之憂,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會阻礙經濟的發展。分析:(1)根據圖1信息,1938年-1973年英國政府的開支從28.8%上升到41.5%,隨之下降到1999年的39.7%。因為二戰后英國政府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擴大了財政支出。1973你那以后,英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減少,政府開支也相應減少。(2)根據圖2可知,英國政府開支占GDP比重最大的是政府的補貼,占了55%。(3)根據材料可知,政府開支的比重較大,說明資本主義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這種調整,促進了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使戰后20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黃金”發展時期。(4)對歷史現象的評價,應學會辯證的方法。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一方面緩解了社會矛盾,維護了社會穩定;但過度的社會保障,給政府帶來一定的財政壓力,易換上福利病。因此,社會保障的發展,因與本國國情向符合,既能給了百姓帶來福利,也不會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故答案為:(1)1938-1973年呈上升趨勢,原因:二戰后英國政府調整經濟政策,加強對經濟的干預,擴大財政開支。1973-1999年呈下降趨勢,原因:1973年以后,英國政府減少了對經濟的干預政府的開支隨之減少。(2)政府補貼。(3)特點: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影響:使戰后20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黃金"發展時期。(4)認識和評價:社會保障制度,緩解了社會矛盾,使社會相對穩定;但是社會福利的過度發展,使一-些國家不同程度地患上"福利病"??捶?社會保障制度的實行要依據國情量力而行。既要體現人文關懷,免除普通百姓的后顧之憂,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會阻礙經濟的發展。【點評】本題考查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以社會保障為切入點,依據材料進行分析,難度較大。對歷史現象的評價,需要運用辯證的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