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內…………○…………裝…………○…………訂…………○…………線…………○…………)7.3資本主義的擴展一、單選題1.1853年,最先打開日本大門,與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的資本主義國家是(???)A.?英國????????????????????????????????????B.?美國????????????????????????????????????C.?法國???????????????????????????????????????D.?俄國2.一個國家進人某一重要歷史階段,通常會有一個標志性事件。對此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蒸汽機的發明標志著英國進入電氣時代??????????????B.?清朝平定了準噶爾,統一了天山以北地區C.?波士頓傾茶事件揭開了美國南北戰爭的序幕???????D.?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3.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 )①廢除了原來按等級審理的制度 ②建立了陪審制度 ③實行公開審判 ④農民享受同等的待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19世紀60年代,俄國在崛起的道路上進行了一場具有轉折意義的改革。其主要措施是( )A.?提倡“文明開化”??????????????B.?廢除黑人奴隸制????????????????C.?“廢藩置縣”?????????????????D.?廢除農奴制5.一位著名的記者曾經在1933年,分別游歷了蘇聯、美國、中國和英國,發出了以下四篇報道,你認為錯誤的一個是(???)A.?蘇聯的工業化建設蒸蒸日上????????????????????????????????B.?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C.?中國工農紅軍陜北抗日戰果輝煌?????????????????????????D.?英國在世界經濟大危機中損失慘重6.在歷史復習課上,同學們根據老師的要求,將發生在十九世紀60年代的重大事件進行歸類。下列屬于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是(?)①美國南北戰爭②俄國廢除農奴制③日本明治維新④中國洋務運動???????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7.“在美國歷史上唯一的這次內戰中……擁有道義和價值觀優勢的北方取得了勝利,這場戰爭解放了黑奴,也維護了國家的統一。”領導這場戰爭取得勝利的美國總統是( )A.?華盛頓????????????????????????????????????B.?羅斯福????????????????????????????????C.?杜魯門?????????????????????????????????D.?林肯8.1862年,普魯士首相在一次演講中說,當前各種重大問題不是依靠說和多數票所能解決的,問題必須依靠鐵和血來解決的。鐵和血來解決指的是(??)A.?以軍事和武力實現德意志統一?????????????????????????????B.?以發動侵略戰爭來實現統一C.?鎮壓新興的工人運動???????????????????????????????????????????D.?出色的外交手段9.《宅地法》實施后,對美國經濟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打擊了種植園經濟??????????????????????????????????????????????B.?加速了西部開發,激發了農民的積極性C.?維護了國家統一??????????????????????????????????????????????????D.?打擊了南方奴隸制10.1075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在與羅馬教皇的斗爭失利后,被迫前往卡諾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懺悔,受盡了精神上的侮辱,最終才獲得了格里高利七世恩賜的一個赦罪的吻,這就是歷史上的“卡諾莎之辱”.它充分說明在中世紀的歐洲( )???????A.?基督是救世主?????????????????????????????????????????????????????B.?國王軟弱無能C.?王(國王)權高于教(教皇)權?????????????????????????D.?教(教皇)權高于王(國王)權11.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A.?南北兩種經濟間的矛盾不斷激化B.?《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發表C.?林肯當選總統D.?英國支持南方莊園主二、問答題12.簡述德國統一的影響。三、材料分析題13.我校設計了一個“歷史從圖片中走來”圖片展,請你一起參與。(1)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概括下面三幅圖的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對推動中國歷史進程的作用。(2)“青年者,國家之棟梁,民族之希望。”結合所學歷史知識,談談圖片中的青年是如何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奉獻青春和熱血的。(3)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我們,應該如何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了之中國、青春之民族,譜寫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14.?19世紀30年代到20世紀初期,中國人民在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上經歷了“睜眼看世界”、“走出國門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個歷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睜眼看世界]資料一:陳旭麓先生指出:“1840年以來,中國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敗都產生體現警悟的先覺者。”——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走出國門看世界]資料二:洋務運動倡導者的夢想主要是為了使國家能夠抵御外來侵略、鎮壓國內動蕩,并加強他們的權位。他們從未夢想要把中國鑄造成為一個新式國家。——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仿洋改制看世界]資料三:維新變法期間,通過仿洋改制,共計發布變法詔令184條,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對此,時任海關總稅務司的赫德指出:“他們把足夠的東西不顧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個月之內,都填塞給它吃了。”——[美]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1)閱讀資料一,發生在1840年的外患指的是什么事件?該事件的失敗產生了哪些“警悟的先覺者”?(2)資料二中,為什么洋務運動倡導者“從未夢想要把中國鑄造成為一個新式國家”?(3)資料三中的“仿洋改制”是指學習西方的什么政治體制?根據資料三,說說該運動失敗的原因。(4)中國人民在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上經歷的三個歷程給了我們什么共同啟示?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B分析:本題考查了對資本主義的擴張考點的掌握。1853年,一支美國艦隊闖入日本港口,要求“談判”通商,否則立即向日本開戰。第二年,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條約上簽字,同意開發港口。歐洲列強接踵而來,頁向日本提出了同樣的要求。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點評】要求學生掌握日本明治維新的背景。2.B分析:1690年,在沙俄的支持下,噶爾丹尋找借口進攻內蒙古,并揚言要攻打北京。為了維護國家統一,康熙皇帝御駕親征,在烏蘭布通擊潰噶爾丹。此后清軍又同噶爾丹及其后繼者進行了近七十年的斗爭,終于粉碎了準噶爾貴族割據勢力。A項蒸汽機的發明標志著英國進入電氣時代敘述錯誤,蒸汽機的發明標志著英國進入蒸汽時代,不符合題意;B項清朝平定了準噶爾,統一了天山以北地區敘述正確,符合題意;C項波士頓傾茶事件揭開了美國南北戰爭的序幕敘述錯誤,波士頓傾茶事件揭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不符合題意;D項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敘述錯誤,1861年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世界歷史上的重大標志性事件。注意掌握世界歷史上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及其標志性意義。3.A分析:俄國改革后,在廣大農村地區,仍按舊制度審理案件,農民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農民不可能享受同等的待遇。因此,④的敘述不正確。A項①②③是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4.D分析:本題考查了對資本主義的擴張考點的掌握。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法令,宣布廢除農奴制。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掌握俄國1861年改革的主要內容。5.C分析:七七事變之后,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全民族抗戰。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穿上國民革命軍軍服奔赴抗日戰場。ABD三項都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中國工農紅軍陜北抗日戰果輝煌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發生在1933年的世界重大史實相關知識的掌握。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1933年蘇聯、美國、中國和英國的狀況。6.D分析:俄國1861年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都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都為本國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都是通過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美國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道路。中國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故選D。【點評】掌握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國家的相關知識。?7.D分析:此題考查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總統的功績。華盛頓領導了美國的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了國家的獨立,不符合題意;羅斯福進行了新政帶領美國人民走出了經濟危機并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不符合題意;杜魯門提出了“冷戰政策”并開展爭霸,不符合題意。故答案是D。【點評】知道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總統的功績。8.A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862年,任普魯士宰相,主張依靠經濟、軍事實力實現德意志的統一,德國統一的方式是利用軍事和武力。A項以軍事和武力實現德意志統一是鐵和血來解決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B項以發動侵略戰爭來實現統一說法片面,不符合題意;C項鎮壓新興的工人運動說法片面,不符合題意;D項出色的外交手段與史實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德意志的統一及學生的理解能力。9.B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宅地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宅地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西部墾殖農民的土地要求,確立了小農土地所有制,從而為美國農業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它的實施也鼓舞了西部農民反對南部奴隸主的斗爭,遏制了奴隸制種植園向西擴展,而《宅地法》影響最深的是促進了西部的開發;在南北戰爭中,西部農民為聯邦軍隊輸送了半數以上的士兵,并提供了充足的糧食,對北方取得戰爭的勝利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宅地法》影響的理解。10.D分析:德皇亨利四世在與羅馬教皇的斗爭失利后,被迫前往卡諾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懺悔,受盡了精神上的侮辱,最終才獲得了格里高利七世恩賜的一個赦罪的吻,充分說明在中世紀的歐洲教(教皇)權高于王(國王)權.在西歐封建社會時期,羅馬教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經濟上教皇和教會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擁有占據西歐的三分之一土地.在政治上,神權高于一切,可以和世俗王權分庭抗禮.在思想文化領域,形成一元壟斷,可謂是處于一種萬流歸宗的地位,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羅馬教廷的地位相關史實.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材料型選擇題,必須認真閱讀材料,提煉材料觀點.???11.A分析:依據學過的知識已知,19世紀中期,美國北部資本主義經濟獲得發展,需要大量自由的勞動力,迫切需要廢除奴隸制。南部種植園經濟發達,需要大量奴隸勞動,反對廢除奴隸制。南北雙方在奴隸制的存廢問題上不可調和,引發美國南北戰爭。A項南北兩種經濟間的矛盾不斷激化是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BD兩項不是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林肯當選總統是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導火線,而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北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掌握南北戰爭的過程,理解南北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與歷史意義。?二、問答題12.(1)積極影響:德國的統一實現了德意志民族長期以來的夢想,對德意志民族的進一步現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消極影響:德國的統一是通過“鐵血道路”實現的,奠定了未來德國軍國主義的傳統,同時,德意志民族的民主,自由愿望并未得到充分實現。這一切都給20世紀德國的發展埋下了隱患。分析:本題考查德國統一的歷史影響。一方面德國的統一實現了德意志民族長期以來的夢想,對德意志民族的進一步現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德國的統一是通過“鐵血道路”實現的,奠定了未來德國軍國主義的傳統,同時,德意志民族的民主,自由愿望并未得到充分實現。這一切都給20世紀德國的發展埋下了隱患。【點評】本題掌握德國統一的歷史影響。三、材料分析題13.(1)1919年5月4日,由于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的失敗,北京大學等校學生三千多人齊集天安門,舉行游行示威,并取得了初步勝利。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十月革命后,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地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1935年12月9日,在是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愛國學生涌上街頭爆發了一二九運動,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2)①1926—1927年,國共兩黨共同領導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封建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②1927年9月,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后率部來到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30年,全國建立了大小10多塊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一條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③1937—1945年,中共領導八路軍和新四軍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給日軍沉重打擊,在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最終中華民族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這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3)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分析:(1)共產黨對歷史進程的作用,與圖一相關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進行北伐戰爭,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與圖二相關的是建立革命根據地,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新道路;與圖三相關的是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2)?左圖是五四運動,右圖是一二九運動,說明兩者的意義即可。(3)對比近代青年的愛國行為,聯系自己,我們肩負的使命是努力學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點評】了解重大歷史事件,對歷史圖片足夠熟悉。14.(1)鴉片戰爭。林則徐、魏源等。(2)從材料可見洋務運動是為了抵御外敵入侵和鎮壓國內反抗,其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3)君主立憲制。沒有結合當時中國的國情,只照搬國外經驗。(4)要結合國情,不斷革新,與時俱進等。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0年,英國軍艦封鎖珠江口,鴉片戰爭的爆發。鴉片戰爭失敗后,林則徐、魏源等人邁出了開眼看世界第一步,開始向西方學習。(2)根據資料二中的“洋務運動倡導者的夢想主要是為了使國家能夠抵御外來侵略、鎮壓國內動蕩,并加強他們的權位”可見,洋務運動是為了抵御外敵入侵和鎮壓國內反抗,其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3)甲午戰敗極大地喚醒了中國人,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希望通過改革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結合所學知識,戊戌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于單薄,脫離人民群眾,寄希望于無實權的皇帝身上;清朝的大權掌握在頑固派手中,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結合國情,不斷革新,與時俱進等。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林則徐、魏源等。(2)從材料可見洋務運動是為了抵御外敵入侵和鎮壓國內反抗,其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3)君主立憲制。沒有結合當時中國的國情,只照搬國外經驗。(4)要結合國情,不斷革新,與時俱進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