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內…………○…………裝…………○…………訂…………○…………線…………○…………)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社會經濟的繁榮一、單選題1.以下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中,能反映清政府“因(借助)其教(宗教)不易其俗”的是(????)A.?冊封“達賴”“班禪”???????????????B.?收復臺灣???????????????C.?平定噶爾丹叛亂???????????????D.?抗擊沙俄侵略2.“一天,明朝大臣宋濂在家里請客,第二天上朝時,朱元璋問他請了哪些客人,做了什么菜,是否喝酒了。宋濂一一作答,朱元璋笑著說:“很好,沒有騙我。”這件事反映的實質是()。???????????A.?皇權的強化???????????????????B.?君臣關系親善???????????????????C.?君臣關系緊張???????????????????D.?皇帝關心大臣3.下面表格內容反映的是清朝()?時間事件作用1684年設置臺灣府鞏固了東南海防1727年設置駐藏大臣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乾隆時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穩定了西北部邊疆地區A.?鞏固皇權的軍事手段B.?加強邊疆管理的措施C.?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D.?主動對外交流的表現4.明朝鼎盛時期,全國人口達到1億多;康熙時,全國人口總數已經達到1.5億;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1/3。這種現象()???????????A.?主要是由于社會經濟發展B.?得益于階級矛盾的消除C.?推動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D.?導致耕地面積迅速減少5.以下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學習《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課時對某目內容的整理,該目的標題應該為()A.?清朝對西藏地區的管轄??????B.?清朝鞏固西北邊疆??????C.?清朝對臺灣的治理??????D.?清朝對全國的統治6.圖片是歷史的載體。閱讀下列圖片,可以了解清朝()A.?政治腐敗現象??????????????????B.?有效管轄西藏??????????????????C.?鞏固西北邊疆??????????????????D.?社會經濟繁榮7.明朝洪武初年(1393年),全國當時人口共有六千五百萬人,萬歷年間明朝人口達到峰值,實際人口在一億四千萬左右。清朝時期,人口數量進一步增長。其中的原因有()???????????A.?國家積極實行對外開放政策????????????????????????????????B.?占城稻開始由越南引進中國C.?明清社會安定毫無任何動亂????????????????????????????????D.?玉米等外來農作物傳人中國8.明至清前期,中國成功抵御了外來侵略,北采取了有力措施管理邊疆地區。下列選項中,序號與右側圖示地區發生的重大史實相符的是(???)A.?①——平定大小和卓叛亂???????????????????????????????????B.?②——取得雅克薩之戰勝利C.?③——抗擊倭寇侵擾??????????????????????????????????????????D.?④——鄭成功收復臺灣9.明朝后期,嘉興某鎮己有20家油坊,全鎮有油工800人。“輒募旁邑人為傭”,“一夕作傭直二銖(錢)而贏”,榨油原料主要靠“商人從北部淮、揚、楚等處販油豆來此”.據此推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明后期商品經濟較為活躍????????????????????????????????????B.?大油坊出現雇傭勞動關系C.?明政府改變了重農抑商政策????????????????????????????????D.?明代私營手工業發展迅速10.雍正帝要求“僧格(駐藏大臣)與達賴等和衷辦事,參與西藏日常管理”,其主要作用是(??)A.?維護統一名民族國家????????????B.?強化皇權????????????C.?加強文化專制????????????D.?促進民族之間經濟交流11.根據“臺灣府”、“駐藏大臣”、“伊犁將軍”等內容,可以歸納的學習主題是(??)A.?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B.?繁榮與開放的社會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12.下列圖片所反映的史實能有效地見證清朝對西藏地區加強管理的有(???)A.?圖1,圖2,圖3???????????????B.?圖1,圖2,圖4???????????????C.?圖1,圖3,圖4???????????????D.?圖2,圖3,圖413.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史景遷說:“如果要交朋友我會選擇康熙皇帝……他有帝國設計,他也是第一個一對五接見西方人的皇帝。”下列各項與康熙帝的“帝國設計"有關的是(???)①組織雅克薩反擊戰②廢除丞相③加強對西藏的管理④設立軍機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4.以下是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整理的資料卡片。據此判斷,他研究的主題是(???)東南:1648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西南: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西北:清朝設置伊犁將軍。A.?侵略與反抗?????????B.?中央放松對地方的管理?????????C.?君主集權的強化?????????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15.南潯是微商落戶浙江的地方,又是他們作為蠶商的鵲起之地。徽商興起于(???)A.?宋朝????????????????????????????????B.?漢唐時期????????????????????????????????C.?明清時期????????????????????????????????D.?元朝16.邊疆治理一直為歷朝歷代封建統治者所重視。下列措施與下圖書中記載的史實屬于同一朝代的是(??)A.?設置西域都護府???????????B.?設立宣政院???????????C.?戚繼光抗擊倭寇???????????D.?冊封達賴、班禪額爾德尼17.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處理民族關系的成功舉措。下列屬于清朝的舉措有(????)①冊封達賴和班禪??②設立宣政院??③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④設置伊犁將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歷經六百年歲月變遷,紫禁城歷久彌新。如今其負責人表示要“把一個壯麗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紫禁城值得傳承下去的理由有(???)①氣勢恢弘的歷史建筑??②瑰麗璀璨的文物國寶③明清兩代的政治制度??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問答題19.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同時,帶去許多工藝品,谷物,菜子,藥材、茶葉以及歷法、生產技術與各種書籍,大大促進了與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松贊干布??????文成公主中書省”,材料二?元朝,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的最高行政機構;地方設“行中書省”,派遣官吏,征收賦稅,進行有效的統治,西藏等邊陲地區都處在中央政府管轄之下。材料三?清朝,西藏地區與中央政府的聯系更加緊密,x藏喇嘛教首領五世達賴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順治皇帝接見,被正式賜予“達賴喇嘛”封號。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史實發生在哪個朝代?(2)清朝初期受到冊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達賴,還有哪一個喇嘛教首領,他是誰?冊封他的皇帝是誰?(3)為有效管轄x藏事務,清朝還設置了什么機構?(4)依據所學知識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結論?三、材料分析題20.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強大的凝聚力。在歷史發展長河中,團結一心抗擊外來侵略,加強邊疆管理,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小筑暫高枕,憂時舊有盟。呼樽來揖客,揮塵坐談兵。云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明]戚繼光《韜鈐深處》材料二: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明]鄭成功《復臺》材料三:雅克薩之戰是中國軍隊反擊沙俄軍隊入侵的一次重要戰爭。此戰的勝利,有力地制止了沙俄向黑龍江流域進行侵略的計劃,維護了中國的國家主權,表現了中國各族人民不屈服于外國侵略反抗的英勇精神。雅克薩自衛反擊戰是中俄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此戰的勝利為中俄邊界條約的簽訂奠定了基礎。(1)材料一、二分別表現了兩位民族英雄的什么歷史功績????(2)材料一、二展現了兩位民族英雄怎樣的精神品質????(3)根據材料三,中俄雅克薩之戰后,雙方簽訂了什么條約以解決中俄東段的邊界問題????(4)分析以上材料和問題,請你談談如何有效地維護國家安全。???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A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因其教不易其俗”指的是冊封達賴、班禪。順治帝正式賜予達賴五世以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從此歷代達賴和班禪,都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A項冊封“達賴”“班禪”能反映清政府“因(借助)其教(宗教)不易其俗”,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能反映清政府“因(借助)其教(宗教)不易其俗”,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政府加強對西藏管轄的措施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A分析:A.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皇帝對臣子的言行完全掌握,這是通過錦衣衛等特務機構,這說明皇帝通過特務機構完全掌握了臣子的言行,實質上是皇權不斷加強,故選項A符合題意;?B.君臣關系親善,不符合題意;?C.君臣關系緊張,不符合題意;?D.皇帝關心大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現象,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現象呈現的實質,注意題干顯示的是現象,這里強調的是實質,要注意區別。3.B分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因此:?B符合題意;ACD與題意無關;?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清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難度不大,理解題意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4.A分析:明朝鼎盛時期,全國人口達到1億多。明末以來的經濟衰敗和連年戰亂,造成人口銳減。清朝前期的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使耕地面積不斷擴大,糧食產量大幅提高,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人口的數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長。到康熙時,全國人口總數已達到1.5億。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1/3.故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由于社會經濟發展。?A?符合題意。?選項BCD與題意不符,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清前期人口增加的原因的相關史實。5.A分析:為了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順治皇帝接見五世達賴,授予五世達賴達賴啊嘛"的封號,康熙接見五世班禪,授予五世班禪班單額爾德尼"的封號;確立了歷代達賴和班禪都要經過中央冊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時),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乾隆皇帝還制定金瓶望簽制度,穩定了西藏的政局,進一步使西藏成為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A符合題意,故選A;?西北邊疆指的是新疆,B錯誤;?C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材料主要是加強對西藏管理,D標題太廣泛,不能準確表達材料的意思,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以清政府對西藏的管理措施為背景,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6.C分析:仔細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可以了解清朝鞏固西北邊疆。清朝時期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時期。這一時期,為維護和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清朝在西北:康熙帝擊潰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叛軍,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清朝乾隆帝時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設置哨所,駐扎軍隊,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等。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D與題干信息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7.D分析:A?材料強調的是“明清時期”,而根據所學可知,明朝實行“海禁”,清朝實行“閉關鎖國”,都不屬于積極的對外開放政策,故?A?錯誤;?B?根據所學可知,占城稻在宋朝時期就已經進入中國,與材料強調的“明清時期人口增長”沒有必然關系,故?B?錯誤;?C?明清時期農民起義和周邊政權的騷擾不斷出現,所以“明清社會安定毫無任何動亂”不符合歷史事實,故?C?錯誤;?D?根據所學可知,伴隨著新航路開辟,玉米等原產于美洲的農作物傳入中國,提高了土地單位面積糧食產量,有利于人口的增長,故?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明清時期經濟的發展的相關史實。8.D分析:聯系所學可知,鄭成功收復臺灣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將領鄭成功驅逐竊取臺灣的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臺灣的事件,臺灣在我國的東南區域,④位置相符。ABC三項錯誤,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是在西北地區,①在東北;取得雅克薩之戰勝利是在東北,②在西北;抗擊倭寇騷擾是在東南海域,③在西南地區;不符合題意;D項④——鄭成功收復臺灣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成功收復臺灣,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圖片的能力。9.C分析:“明代萬歷年間”說明這個材料反映的問題是在明代,明清兩代是典型的“重農抑商政策”,所以政府并未改變重農抑商政策。另外“油工”“傭”反映的是大油坊出現雇傭勞動關系。明后期商品經濟較為活躍、明代私營手工業發展迅速在材料中也有很明確地反映。ABD三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明政府改變了重農抑商政策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重農抑商政策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10.A分析:西藏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727年,雍正帝設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規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準。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清朝對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A項維護統一名民族國家是雍正帝要求“僧格(駐藏大臣)與達賴等和衷辦事,參與西藏日常管理的主要作用,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雍正帝要求“僧格(駐藏大臣)與達賴等和衷辦事,參與西藏日常管理的主要作用,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管轄西藏的作用。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11.C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宣政院是元朝時對西藏的管理,臺灣府是清朝時期設立的對臺灣的管理,駐藏大臣是清朝時期對西藏的管理,伊犁將軍是清朝對新疆的管理,這些內容屬于元朝和清朝時期對邊疆的管轄,屬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故選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解答此題,需要學生綜合概括能力。解答時,直接回答有難度,可以依據題干信息,來分析備選項,找到最恰當的選項。注意,提煉主題這類題目,所選擇的選項必須把所給的信息全部包括,切記。12.A分析:為了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順治皇帝接見五世達賴,授予五世達賴“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接見五世班禪,授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確立了歷代達賴和班禪都要經過中央冊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設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清朝對西藏地管理;乾隆帝設立金瓶掣簽制度,有利于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A項圖1,圖2,圖3能有效地見證清朝對西藏地區加強管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統治者對西藏地區管理的相關史實。需要熟知清朝前期,清政府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轄的知識。易混,學生需熟記。13.A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西北:康熙帝擊潰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叛軍,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在西南:康熙皇帝冊封“班禪額爾德尼”,在東北: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康熙帝時,兩次雅克薩之戰,打敗沙俄侵略者。①③與康熙帝的“帝國設計"有關。②廢除丞相的是明太祖,④設立軍機處是清朝雍正帝。②④和康熙帝不符。A項①③與康熙帝的“帝國設計"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康熙帝的主要活動。識記與靈活掌握康熙帝的相關知識,康熙帝組織雅克薩反擊戰、平定準噶爾部叛亂、加強對西藏的管理,鞏固國家統一。14.D分析: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1727年,雍正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規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準,加強對西藏的管理。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設置了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新疆地區,鞏固了我國的西北邊疆。據題干圖片判斷,他研究的主題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ABC三項和題干資料卡片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是他研究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的相關史實。15.C分析:明清商業興盛,在商業活動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幫,擁有雄厚的商業資本,在全國進行商業活動。其中,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是晉商和徽商。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明清時期興起徽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明清時期商幫,要求識記重要史實。16.D分析:題目圖上有駐藏大臣字樣,聯系所學知識,清朝時期,清朝順治皇帝冊封“達賴喇嘛”,康熙皇帝冊封“班禪額爾德尼”,并規定以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1727年,雍正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規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準,加強對西藏的管理。A項設置西域都護府發生在西漢,不符合題意;B項設立宣政院發生在元朝,不符合題意;C項戚繼光抗擊倭寇發生在明朝,不符合題意;D項冊封達賴、班禪額爾德尼與題干圖中記載的史實屬于同一朝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對西藏的管轄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理解與識記駐藏大臣的相關史實。17.C分析:清朝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冊封達賴和班禪,①正確;元朝設立宣政院管轄西藏地區,②錯誤;清朝雍正時期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加強對西南地區的管轄,③正確;清朝還在西藏設立伊犁將軍,加強對西藏的管轄,④正確,故屬于清朝的舉措是①③④。C項①③④屬于清朝的舉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處理民族關系的舉措,要求具備識記史實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準確識記相關知識并加以運用。18.B分析: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宮城。宮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軸線上,舊稱紫禁城,現在稱為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明清兩朝皇帝與王朝滅亡直接相關。歷經六百年歲月變遷,紫禁城歷久彌新。如今其負責人表示要“把一個壯麗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紫禁城值得傳承下去的有氣勢恢弘的歷史建筑、瑰麗璀璨的文物國寶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B項①②④是紫禁城值得傳承下去的理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紫禁城值得傳承下去的內容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紫禁城值得傳承下去的內容的相關史實。二、問答題19.(1)唐朝(2)班禪 康熙皇帝(3)駐藏大臣(4)西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分析:本題考察中原王朝與西藏的交往及對西藏管理的史實。唐朝時文成公主入藏;清朝康熙皇帝冊封班禪;去超市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點評】掌握中原王朝與西藏的交往及對西藏管理的史實三、材料分析題20.(1)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2)愛國主義。(3)《尼布楚條約》。(4)加強邊疆地區的管轄,堅決反對和打擊分裂勢力,維護國家統一。堅決抗擊外來侵略,保衛國家領土主權不受侵犯。??分析:⑴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中的“但愿海波平”指的是戚繼光抗倭。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嚴重,明政府派遣戚繼光等抗倭。戚繼光組建了一支作戰勇敢,紀律嚴明的“戚家軍”,1561年在臺州地區九戰九捷,迅速蕩平浙江境內的倭寇;此后又率軍開赴福建和廣東,到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的決心。“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應指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臺灣。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1661年,鄭成功率領戰艦數百艘,從金門出發橫渡臺灣海峽到達臺灣西海岸,在當地人民支持下,經過激烈戰斗,終于在1662年初打敗了荷蘭殖民者。⑵根據上述材料可知,戚繼光抗倭和鄭成功收復臺灣都體現了愛國主義。⑶根據材料“雅克薩之戰是中國軍隊反擊沙俄軍隊入侵的一次重要戰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1685和1686年,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打退俄國的進攻,最終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解決中俄東段邊界問題。⑷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強邊疆地區的管轄,堅決反對和打擊藏獨、臺獨、港獨、疆獨等分裂勢力,維護國家統一。堅決抗擊外來侵略,保衛國家領土主權不受侵犯。【點評】本題以材料為切入點,以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尼布楚條約》,題目設計注重基礎性,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