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內…………○…………裝…………○…………訂…………○…………線…………○…………)8.2.1《世界面臨的資源問題》一、單選題1.日前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2015~2016年度調水順利結束,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等沿線18座大中城市,4000多萬居民喝上了長江水。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題。???(1)南水北調工程能夠反映出我國水資源的特點是( )???????A.地區分布不均衡B.季節分布不均衡C.年際變化大D.總量大,人均少(2)下列關于南水北調工程的說法錯誤的是( )???????A.南水北調工程中線經過的地形區主要是華北平原B.南水北調工程中線方案的調水起點是丹江口水庫C.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方案的主要優勢是南高北低,方便引水D.南水北調工程可以緩解北方嚴重缺水的狀況2.世界人口學家根據相關資料繪制了世界人口數量增長趨勢圖(如圖七所示),據此完成小題。(1)據圖分析得知,世界人口總數變化趨勢是(???)A.不斷減少B.保持平衡C.不斷增多D.先減少后增多(2)比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變化趨勢,正確的是(???)A.發達國家人口增長迅速B.發展中國家人口基數少C.發達國家經濟條件好,不存在人口問題D.發展中國家人口總數遠超過發達國家人口總數3.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系列的城市問題,這些問題不包括(???)A.?環境污染嚴重?????????????????B.?居住較為擁擠?????????????????C.?土地荒漠化嚴重?????????????????D.?就業較為困難4.人口老齡化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或超過7%,下圖為中國與世界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統計與預測。根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大約(???)A.?10%?????????????????????????????????????B.?20%?????????????????????????????????????C.?25%?????????????????????????????????????D.?30%5.結合材料判斷,下列哪一觀點是錯誤的(???)材料一:從《侍經·伐檀》可看出,近3000年前,山西境內的黃河水還是清澈的,兩岸長滿高大的檀樹,可謂山清水秀。材料二:杜牧的《阿厲宮賦》講,建起阿房宮的代價是砍光四川山區的樹木,可見當時長安城建設耗材驚人,估計是把鄰近的呂粱山砍禿后,才遠去四川砍伐的。A.?黃河水由清變黃,顯然是黃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所造成的B.?古今事實證明,人類只要隨心所欲地索取自然,生態惡化的問題就會出現C.?我國的自然資源總量小,種類少,因此人均占有量更少D.?以史為鑒,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6.近年來,我國許多地方出現了空前的電荒、油荒和煤荒,許多企業因電力不足而被迫停產。這主要說明(????)A.?我國存在資源浪費現象???????????????????????????????????B.?我國資源不足C.?資源問題已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D.?我國的資源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7.下列事例中,能通過食物鏈引起生態危機的是(???)A.?酸雨????????????B.?汞、鎘等有毒物質的積累????????????C.?溫室效應????????????D.?臭氧減少,臭氧層出現空洞8.2017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時指出,“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系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系搞壞”。重申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這是因為(?)①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主題②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③中美兩國都是聯合國創始國④中美兩國都是發達國家,需加強南北對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下列屬于“節流”方法的有(????)①增加自然資源的探明儲量???????②致力于開發節能產品③降低生產與生活對資源的消耗???④回收廢棄物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同學們學了PRED問題后。對四者關系,都有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確的有(???)①小紅:四者關系錯綜復雜,相互作用???②小華:四者關系是統一整體③小麗:優先保護環境,再發展經濟?????④小龍:要實現PRED相協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綜合題11.讀漫畫“愁”,完成下列問題。?(1)地球母親為何發愁?(2)該漫畫揭示了人口、資源、環境三大問題中的哪兩個?(3)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是________。(4)你怎樣給地球母親消消愁?三、問答題12.我國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區對自然資源利用不合理,浪費和破壞嚴重,甚至引發生態問題.針對以上情況,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四、材料分析題13.通過對本課時的學習,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水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但現實生活中卻存在著很多對水的不合理利用現象。觀察下圖,回答問題。(1)圖一反映的問題是________;圖二反映的問題是________。(2)根據你的觀察和體會,在日常生活中,與圖一反映的現象類似的還有哪些?(3)造成圖二中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你認為要解決圖一、圖二中的問題,需要采取哪些措施?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1)A(2)C分析:(1)為了解決水資源空間上的分布不均勻,正在修建的跨世紀工程是南水北調,該工程主要是把長江水系的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選項A正確。(2)南水北調工程中線經過的地形區主要是華北平原,故A敘述正確;南水北調工程中線方案的調水起點是丹江口水庫,故B敘述正確;南水北調工程中線方案的主要優勢是南高北低,方便引水,東線借用原有河道,故C敘述錯誤;南水北調工程可以緩解北方嚴重缺水的狀況,故D敘述正確。故選:(1)A(2)C【點評】(1)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國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上具有顯著的不均衡性,具體表現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點。(2)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響,時空分布不均勻,季節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間上分布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為了解決空間上的分布不均勻,我國修建的跨世紀工程是南水北調,該工程主要是把長江水系的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2.(1)C(2)D分析:(1)據圖分析得知,世界人口總數變化趨勢是不斷增多。故C符合題意。(2)A.發達國家人口增長緩慢,A不符合題意;B.發展中國家人口基數大,B不符合題意;C.發達國家經濟條件好,但存在人口增長國慢的問題,C不符合題意;D.發展中國家人口總數遠超過發達國家人口總數,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1)C;(2)D。【點評】(1)本題考查世界人口總數的變化趨勢,讀圖理解解答即可。(2)發達國家是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東半球;發展中國家,指經濟、社會方面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世界的人口問題主要兩個方面: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和人口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由于人口增長過快,會產生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社會經濟壓力大等問題,為此應該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由于人口增長過慢,會引發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員不足、社會養老負擔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難等問題,為此應該鼓勵生育。3.C分析:城市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系列的城市問題,這些問題有環境污染嚴重。舉止擁擠、就業困難等,故本題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對荒漠化的概念作了這樣的定義:荒漠化是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災害的半濕潤地區的土地發生了退化。土地沙漠化簡單地說土地沙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4.A分析:從圖中可知,到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大約10%(中國25%,世界15%)。故答案為:A。【點評】人口老齡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壽命延長導致的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產生老齡化的原因有三個:1.育兒費用提高、生產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斷下降,出現眾多丁克族;2.醫療技術進步,公共衛生水平提高,人均壽命延長;3.計劃生育等政府限制生育的政策。5.C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的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全,但由于人口較多,人均占有量不達世界平均水平,其余說法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①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齊全。我國是世界資源大國。不僅如此,我國還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礦種比較齊全的國家之一。②人均資源占有量不多,許多資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自然資源形勢嚴峻。由于利用不當、管理不善,自然資源遭到破壞和浪費的現象嚴重。6.C分析:此題考查我國的資源問題帶來的危害。題干中多地出現“電荒、油荒和煤荒而導致企業因此而停產“說明資源的不足已經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題中的意思不涉及浪費和人民生活質量,故排除AD,B的表述不能全面地體現題干的意思,故選擇C。【點評】理解我國資源問題帶來的危害。7.B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環境中一些有毒物質(如重金屬、化學農藥等),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的過程,因為這些有毒物質具有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的特點,會在生物體內積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隨著營養級的升高而不斷積累,危害最大的是這一食物鏈的最高級消費者,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到大氣中,容易導致酸雨的產生,過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還會導致全球的溫度的提升,形成“溫室效應”,對南極臭氧洞形成原因的解釋有三種,即大氣化學過程解釋,太陽活動影響和大氣動力學解釋,綜上所述,通過食物鏈而引起生態危機的是汞、鎘等有毒物質的積累和濃縮。B項汞、鎘等有毒物質的積累能通過食物鏈引起生態危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8.A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美關系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美兩國都是聯合國創始國與中美兩國必須加強合作無關,所以③不符合題意,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所以④錯誤。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美關系發展的理解。9.B分析:本題主要考察資源問題中開源與節流相關知識。①屬于開源,故選B【點評】理解開源與節流,并加以區分10.B分析:PRED問題是指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不協調,防治的措施是人們必須以很高的道德水準,保護好人類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資源和環境基礎。據此分析,①②④的表述符合題意。優先保護環境,再發展經濟與題意的協調發展不一致,故排除含③的選項。B項①②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可持續性發展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結合所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組合選擇題,排除法是比較好的方法,一般題目排除一個即可獲取正確答案,但需要特別注意選項中是否有包含全部選項的,有一小部分組合選擇題所有內容都正確。二、綜合題11.(1)人口增長,耕地減少。(2)人口、資源。(3)不僅滿足當代人的需要,還要滿足子孫后代的需要。(4)控制人口數量,保護耕地分析:(1)地球母親發愁的原因是:由于人口增長,耕地減少。(2)該漫畫揭示了人口、資源、環境三大問題中的人口、資源問題。(3)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是:不僅滿足當代人的需要,還要滿足子孫后代的需要。(4)給地球母親消愁的辦法有:控制人口數量,保護耕地。【點評】(1)人口過多會造成交通壓力增大,居住條件變差,就業困難,饑餓貧困,造成環境污染加劇,生態環境惡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類土地資源以及水資源、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數量的減少,人口老齡化,教育經費短缺等問題;人口過少會造成人口老齡化嚴重,社會產生勞動力短缺、社會養老負擔重等問題,因此人口增長要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2)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的發展。換句話說,就是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三、問答題12.首先,要針對不同類型的資源,采取不同利用和保護措施;其次,要加強科學研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此外還要不斷探索和開發新資源.分析:我國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區對自然資源利用不合理,浪費和破壞嚴重,甚至引發生態問題.針對以上情況,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的措施是:首先,要針對不同類型的資源,采取不同利用和保護措施;其次,要加強科學研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此外還要不斷探索和開發新資源.故答案為:首先,要針對不同類型的資源,采取不同利用和保護措施;其次,要加強科學研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此外還要不斷探索和開發新資源.【點評】為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當珍惜和保護各類資源.如廢舊金屬的回收再利用,有利于保護金屬資源;植樹造林可以保護空氣;禁止廢水任意排放有利于保護水資源;而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不利于保護化石資源,但也不可禁止使用.四、材料分析題13.(1)浪費水資源;水污染嚴重(2)略。(3)工業廢水、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等。(4)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等等。分析:題目要求學生結合日常行為認識到:目前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主要是人為原因造成的,隨著人口的增加,用水量逐漸增加,水污染嚴重,浪費損失等現象嚴重等。面對水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只有我們樹立節約意識,合理利用資源,采用先進的科技對污水治理在排放等措施,樹立可持續發展戰略。【點評】考查學生對水資源短缺的原因分析,結合日常行為,樹立節約意識,人均意識和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戰略之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