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內…………○…………裝…………○…………訂…………○…………線…………○…………)7.1.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一、單選題1.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國取得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包括(?)①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②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③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④青藏鐵路實現全線通車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2.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深刻改變了中國,表現在(??)①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②我國已經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③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④中國的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和影響力越來越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下圖反映1949—1963年我國糧食產量變化情況,其中的論斷正確的有(???)A.?1949-1953年間,糧食產量的上升是因為新中國建立,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B.?1958-1961年間,糧食產量的下降完全是因為自然災害的原因C.?1956-1957年間,糧食產量的上升是因為我國完成了三大改造D.?1963年后我國就解決了全國人民的溫飽問題4.在“十二五”規劃中,國家提出的目標是(????)A.?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B.?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C.?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D.?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5.見右圖,它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見證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的建立;它被稱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它位于(?)???????A.??????????????????????????????????????????B.?C.????????????????????????????????????????????D.?6.論從史出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即做出歷史結論必須要以歷史事實為依據。通過下表,能夠得出的結論是(???)A.?國家重點發展重工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發展緩慢B.?改革開放以來,公有制經濟受到壓制,非公有制經濟得到發展C.?改革開放使所有制結構發生了變化,公有制經濟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經濟比重上升D.?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才是硬道理7.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曾流行過一個口號:“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碑敃r,有的國家領導人認為,中國將很快進入共產主義社會。黨的十三大提出,我國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出現這種認識變化的主要由于( )?A.?吸取了“大躍進”運動的教訓?????????????????????????????B.?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C.?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D.?總結了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8.1985年起,我國開始以國有企業改革為重點的城市改革,1992年后國有企業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型企業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邁進。促使其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A.?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B.?公司制、股份制的推行C.?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D.?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9.流行語是時代發展的一面鏡子。20世紀80年代以來,下海、打工、跳槽、經濟社會、出國留學等語言迅速流行起來,這反映了我國()???????????A.?文學技術創作繁榮??????B.?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C.?高等教育質量提升??????D.?改革開放后社會變化10.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區域性組織是(????)A.?南南合作組織???????????????????????B.?上海合作組織???????????????????????C.?亞太經合組織???????????????????????D.?歐盟11.中非合作論壇的成功舉辦表明了(????)①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日益重要②該論壇開創了南南合作的成功范例③該論壇只局限于經濟的合作④表達了中非在新形勢下共同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促進共同發展的愿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題12.開放是一個國家的姿態,也是一個文明的氣度。【交流促繁榮】???圖片一?????????????????????圖片二?????????????????圖片三?【春天的故事】材料二“對!辦一個特區。過去陜甘寧邊區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鄧小平【走向新時代】材料三(1)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大都是開放的時代,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最活躍的年代。請寫出下列圖片中西漢、唐朝、明朝時期對中外文化友好交流做出重大貢獻的使者。???(2)文中“殺出一條血路”意指什么事?這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有何作用????(3)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呈現出什么特點?我國是怎樣應對經濟全球化進程和世界多極化趨勢的????13.新中國成立后的中國現代史是一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史和謀求國際地位,追求國家富強和探求經濟振興的奮斗史。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20世紀50---70年代,新中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出現了哪兩次重大失誤和挫折?(2)20世紀70年代,在“乒乓外交”和第三世界推動下中國分別取得哪兩項外交成就?(3)1953年,由周恩來總理和印度政府代表共同倡導的什么原則成為世界各國處理國家關系的基本準則?請說出這一原則的基本內容。(4)“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的,而不是來吵架的。我們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br/>這段經典之詞是誰?在?什么場合?說的?這段經典之詞被提煉概括為什么方針??(5)在日本明治維新110年和中國康梁變法80年后,新中國也掀起一場追求國家富強,經濟振興的“維新運動”,這場運動是以一次黨的代表大會為標志的。這次會議簡稱什么?會議做出了什么重大決策????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C分析:1965年,我國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它是一種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質。1967年,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70年4月,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2006年7月,青藏鐵路正式通車運營。這條全長1956千米的鐵路被譽為“天路”,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志性工程,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它的建成,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的聯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C項①②③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取得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取得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2.C分析: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人民生活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①②④說法正確,③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說法錯誤,排除。C項①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認識能力。3.C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1953年間,糧食產量的上升是因為土地改革的緣故,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真正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土地改革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推動新中國的工業化創造了條件,所以A錯誤。1958年實施的人民公社化運動損害了群眾的利益,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加之自然災害,導致1958-1961年糧食產量的下降,所以B錯誤。1956-1957年間,糧食產量的上升是因為我國完成了三大改造,農業合作化的完成,使農民徹底擺脫了小塊土地私有制的束縛,走上合作經濟的發展道路,進入了建設社會主義農村的歷史時期,所以C正確。我國直到改革開放以后才解決了全國人民的溫飽問題,所以D錯誤。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了解。4.A分析:此題考查“十二五”規劃的目標,“十二五”規劃從國強向民富轉變,更強調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而B是全面小康的目標,C是建黨一百年的目標,D是建國一百年的目標,故此題答案選擇A。【點評】此題考查“十二五”規劃的目標,屬教師上課講解的識記類題目。5.C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井岡山有關知識的識記。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圖C是井岡山。所以答案選C。?【點評】掌握井岡山的有關知識。??6.C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改革開放使所有制結構發生了變化,公有制經濟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經濟比重上升,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7.C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大躍進和中共十三大的相關知識?!芭懿竭M入共產主義”的口號嚴重脫離了中國國情,沒有實事求是;中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符合中國國情,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出現這種認識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故答案選C。【點評】知道我國的建設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出發。8.C分析: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后,國有企業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業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邁進。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影響,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分析能力。???9.D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我國的就業制度和就業觀念發生了變化,?“下海、打工、跳槽”都是“鐵飯碗”被打破,就業制度和就業觀念發生了變化的表現。由此可見,題干現象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后的社會變革。故D符合題意;?文學藝術創作的繁榮和題干的“下海、打工、跳槽、經濟社會、出國留學等語言迅速流行”無直接關系,故A不符合題意;?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流行語無關,故B不符合題意;?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與流行語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題干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我國的改革開放的相關史實。10.B分析:本題考查上海合作組織的有關知識。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是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國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它進一步加強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點評】理解上海合作組織成立的經過、性質。11.C分析:此題考查中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主要涉及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日益增強。中非合作論壇體現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增強,有利于中非共同發展,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但中非的合作不只局限與經濟合作,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全方位的合作,故此題排除③,答案選擇C。【點評】此題考查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日益增強;中非合作論壇;南南合作等知識的理解。二、材料分析題12.(1)張騫、玄奘、鄭和。(2)辦經濟特區。舉辦經濟特區可以引進技術,獲得知識,學到管理,拓寬對外貿易;為進一步擴大開放積累經驗;推動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3)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內地,這樣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格局。;積極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的科學論斷;增加對外交流與合作,以更積極更活躍的形象在國際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主動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分析:(1)西漢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密切了中原王朝同西域各國的關系,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唐朝唐太宗時期,玄奘西行,前往天竺,為唐與天竺的頻繁交往做出了重要貢獻;明朝明成祖時期派鄭和下西洋,密切了明朝同亞非國家的交流,并為南洋的開發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2)本題考查的是經濟特區的作用。題中“殺出一條血路”指的是辦經濟特區。特區是一個窗口,舉辦經濟特區可以引進技術,獲得知識,學到管理,拓寬對外貿易;為進一步擴大開放積累經驗;推動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3)結合圖表中1980年到1992年的發展,可以看出我國對外開放由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內地的格局,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格局特點。圖片中表現的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成立,表明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中國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加入國際合作與競爭,積極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的科學論斷;增加對外交流與合作,以更積極更活躍的形象在國際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主動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13.(1)“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以及“文化大革命”。(2)分別是中美關系正?;ɑ蚰峥怂稍L華或中美建交)、中國重返聯合國。(3)他們共同倡導的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其具體內容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4)這是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說的。被概括為“求同存異”。(5)這次會議簡稱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并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分析:(1)1958年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與1967—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出現了哪兩次重大失誤和挫折。(2)中美關系正?;?972年,1979年中美建交;中國重返聯合國是1971年;(3)1953年,由周恩來總理和印度政府代表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世界各國處理國家關系的基本準則;(4)1955年,周恩來在亞非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5)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的中心議題是根據華國鋒主席的指示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并提出了改革開放這一戰略。【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比較基礎的簡答題,考查的知識點均是主干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