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消化和吸收【學習目標】: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的。2.描述食物的消化過程。3.分析小腸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重點】:1.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2.食物的消化過程。【難點】1.記住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2.記住食物的消化過程。【學習過程】:第一課時(食物的消化)一、自主學習閱讀教材內容完成知識要點標記,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完成[][]1.消化:的過程。2.人體的消化系統是由和兩部分組成。其具體的組成器官請你根據填寫下面的表格口腔、咽食道__________________消化系統______的組成肛門_______(分泌______,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______,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______,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_____,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______,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一)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趣味導讀:取一小塊饅頭放在口中咀嚼,咀嚼一會兒后你有什么發現嗎?你也許發現了饅頭或面包咀嚼一會兒會變甜,你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嗎?根據下表列出的實驗方法步驟,填寫實驗現象,再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原因。試管編號1號2號3號饅頭形態等量饅頭碎屑等量饅頭碎屑等量饅頭塊清水或唾液2亳升唾液2毫升清水2亳升唾液攪拌充分攪拌充分攪拌不攪拌放在37℃水中恒溫10分鐘加入碘液2滴現象[](1)以“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為變量時,其對照組為第__種處理。(2)以“唾液”為變量時,其實驗組為第________種處理。(3)有同學提出:“除了以上三種處理外,還要進行第四種處理:就是將饅頭塊與清水放入試管中攪拌。”你認為____(填“有”或“沒有”)必要。(4)2號試管內的饅頭,未加,淀粉未被酶分解,所以淀粉遇碘顯色。(5)1號試管內因為加了,酶在適宜的溫度下將分解成了,所以,加液后(變藍或不變藍)。(6)由上實驗可以看出,什么物質使淀粉的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種物質存在于人體的那個結構中?實驗結論:。[](二)淀粉、脂肪和蛋白質的消化(閱讀課本31~32頁內容,結合圖Ⅳ—21,思考)1.哪條曲線表示脂肪的消化過程?2.圖中表示淀粉被消化過程的曲線是_______;蛋白質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______;淀粉、脂肪、蛋白質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_____。3.D中含有哪些消化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