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2 消化和吸收 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2 消化和吸收 學案

資源簡介

第二節 消化和吸收
情境導入 素養目標
蘇聯醫學專家發明了一種“截腸減肥”療法 。 這種方法是用外科手術切去一部分小腸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這種減肥方法科學嗎?小腸在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中起著什么作用? 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功能。(重點)
2.嘗試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難點·科學探究)
3.概述小腸適于消化和吸收的結構特點,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重點·生命觀念)
【知識點一】 食物的消化(教材P26、P28~P30)?
1.消化系統的組成:
2.消化的概念:
食物在消化道內分解成可以被細胞吸收的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
食物中的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小分子物質能夠直接被細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機物需要經過消化才能被吸收。
3.食物消化的過程:
4.食物消化的兩個方面:
(1)將食物切斷、磨碎、與消化液充分混合。
(2)食物中大分子有機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為能被細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機物。
【知識點二】 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教材P27~P28)?
1.處理方法及實驗現象:
序號 ① ② ③
處理 方法 饅頭碎屑、2毫
升唾液、充分攪
拌、37 ℃溫水 饅頭碎屑、2毫升
清水、充分攪
拌、37 ℃溫水 饅頭塊、2毫升
唾液、不攪拌、
37 ℃溫水
實驗 現象


2.深入思考:
(1)試管為什么要放在37 ℃溫水中加熱?
提示:37 ℃與口腔溫度相近,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酶的活性。
(2)試管為什么要放在溫水中加熱5~10分鐘?
提示:消化需要一定的時間。
(3)實驗中為什么要選用大小相同的饅頭碎屑?
提示:控制單一變量。
3.實驗結論: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與唾液的分泌、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都有關。
【知識點三】 營養物質的吸收(教材P30~P31)?
1.能夠被吸收的營養物質:水、無機鹽、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2.小腸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小腸的結構特點:
(1)長:成人的小腸一般長5~6米,食物在此處停留的時間長,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消化和吸收。
(2)大: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環形皺襞,皺襞表面有許多小腸絨毛,這就大大增加了小腸的內表面積,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多:小腸內有多種消化液,肝臟分泌的膽汁、胰腺分泌的胰液、腸腺分泌的腸液均流入小腸,其中腸液、胰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4)薄:小腸絨毛內有許多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小腸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和毛細淋巴管壁都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
【名師點津】
物理性消化與化學性消化
(1)物理性消化:將食物切斷、磨碎、與消化液充分混合。沒有改變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化學本質,包括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消化道的蠕動、膽汁乳化脂肪。
(2)化學性消化:食物中大分子有機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為能被細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機物。這使得營養物質的化學本質發生了變化。
【生活微思考】
肝炎病人不適合吃油條等油炸食物,這是為什么?
提示:肝臟分泌膽汁,膽汁可以乳化脂肪。肝炎病人分泌膽汁的功能較弱,因此不適合吃油炸食品。
【名師點津】
吸收
營養物質的吸收是指小分子營養物質穿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圖解知識】
【重點難點突破】
突破點三大供能物質的消化?
1.圖示:(教材P31 技能訓練)
2.問題探究:
問題1.圖中X代表哪種有機物?判斷依據是什么?
提示:X代表淀粉,只有淀粉在口腔中開始被消化。
問題2.圖中D是哪個器官,判斷依據是什么?
提示:D是小腸,小腸是主要的消化場所,能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質。
問題3.參與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質的消化液分別有哪些?在哪個器官內進行消化?消化的產物是什么?
【名師點撥】
【歸納升華】
人體內的消化液及其作用
消化液 含有的消化酶 作用 發揮作用場所 備注
唾液 淀粉酶 初步消化淀粉 口腔
胃液 蛋白酶 初步消化蛋白質 胃
腸液 多種
消化酶 徹底消化淀粉、
蛋白質、脂肪 小腸
胰液 多種
消化酶 徹底消化淀粉、
蛋白質、脂肪 小腸
膽汁 不含
消化酶 乳化脂肪 小腸 肝臟分泌
膽囊儲存
【小試牛刀】
(2020·日照學業考)蛋白質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原料,人體的生長發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蛋白質。食物中的蛋白質只有被消化分解為氨基酸后才能被身體吸收。下列消化液中參與蛋白質消化的是 ( D )
①唾液?、谖敢骸、勰懼、芤纫骸、菽c液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教材二次開發】
開發點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
【教材命題源】(教材P27 探究)
教材命題點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
 命題角度1:饅頭碎屑、攪拌分別模擬人體口腔中哪個器官的作用?
提示:饅頭碎屑模擬牙齒的咀嚼,攪拌模擬舌的作用。
命題角度2:①號與②號對照,變量是唾液。①號與③號對照,變量是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
命題角度3:本實驗能得出“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為麥芽糖”的結論嗎?
【名師點撥】
不可以。本實驗只證明了淀粉被分解了,并沒有證明產物是麥芽糖。
【實驗拓展】
 假如同學們再進一步探究溫度對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有影響嗎,可增加④號試管,④號試管應該如何設置?
(1)設置:④號試管與①號試管形成對照,實驗變量為溫度。可將④號試管置于
0 ℃(或100 ℃)環境中,采取的辦法是冷水浴(或沸水浴)。
(2)預期實驗結果:④號試管滴加碘液后,變藍。
(3)實驗結論:淀粉的消化受溫度的影響。

【小試牛刀】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實驗設計如圖,試管均置于37 ℃溫水中10分鐘,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B )
A.滴加碘液后,①號試管不會變藍色
B.②③對照,可探究“舌的攪拌對饅頭的消化作用”
C.①②對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D.①②對照,②號試管為實驗組
【知識點一】食物的消化?
1.小紅在吃櫻桃時將核咽下去,櫻桃核在體內“旅行的路線”是 (   )
A.口腔→咽→胃→大腸→食道→小腸→肛門
B.口腔→小腸→胃→咽→食道→大腸→肛門
C.口腔→食道→胃→咽→小腸→大腸→肛門
D.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2.在試管內加入2 mL的食用油,再加入新配制的“X消化液”1 mL,充分振蕩后,置于37 ℃的溫水中5 min,發現植物油消失了。則“X消化液”的成分最可能是(   )
A.唾液、胃液、腸液 B.胃液、膽汁
C.胰液、腸液、膽汁 D.胃液、胰液
3.食物成分中不經過消化就被消化道吸收的是 (   )
A.糖類、脂肪、蛋白質 B.蛋白質、無機鹽、水
C.脂肪、維生素、無機鹽 D.水、無機鹽、維生素
4.(2020·濟寧學業考)如圖為人體消化系統部分結構示意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①分泌的膽汁含有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B.若②處堵塞,膽汁不能正常進入小腸
C.③能分泌胃液,并不停地收縮和蠕動
D.④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的場所
5.小明晚餐吃了米飯、肥豬肉和雞蛋,這三種食物的主要成分在他消化道內被消化的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   )
A.米飯、肥豬肉、雞蛋 B.肥豬肉、米飯、雞蛋
C.米飯、雞蛋、肥豬肉 D.雞蛋、肥豬肉、米飯
6.對于消化不好的人來說,以下做法對于促進消化最有效的是 (   )
A.多喝熱水 B.口服葡萄糖液 C.服用多酶消食片 D.注射胰島素
7.胃是組成消化系統的器官之一,以下關于胃的說法正確的是 ( B )
A.胃上連食道,下接大腸 B.胃壁內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對蛋白質進行初步消化
C.胃只有消化的功能 D.胃內形成的食糜中不含有淀粉
【知識點二】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
8.如表是“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探究實驗步驟,若要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則應該選擇哪兩組進行對照 (   )
1 2 3
加入的 物質 饅頭碎屑
+2 mL唾液 饅頭碎屑
+2 mL清水 饅頭
+2 mL唾液
攪拌 充分攪拌 充分攪拌 不攪拌
保溫 37 ℃水浴
10 min 37 ℃水浴
10 min 37 ℃水浴
10 min
加入碘液 2滴 2滴 2滴
A.1和2 B.1和3 C.2和3 D.任意兩組均可
9.某同學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實驗,記錄如表,下列結論錯誤的是(   )
試管 加入物質 溫度 時間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 5分鐘 不變藍
2 淀粉糊+胃液 37 ℃ 5分鐘 變藍
3 淀粉糊+唾液 0 ℃ 5分鐘 變藍
A.對比1和3,得出唾液在適宜的溫度下對淀粉有消化作用
B.對比1和2,得出胃液對淀粉無消化作用
C.對比2和3,有兩個變量,不能得出科學結論
D.分析1試管,可得出溫度對唾液的消化有影響
10.某興趣小組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設計了如下實驗。關于此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   )
編號 加入物質 控制條件 檢驗方法
① 饅頭碎屑+2 mL唾液 充分攪拌,37 ℃水浴加熱10分鐘 加2滴碘液
② 饅頭碎屑+2 mL清水 充分攪拌,37 ℃水浴加熱10分鐘 加2滴碘液
A.此實驗的變量是有無唾液
B.由37 ℃改為50 ℃后,實驗現象為兩試管均不變藍
C.實驗現象是①號試管變藍
D.實驗結論是唾液能將淀粉分解為葡萄糖
11.下列圖表示探究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相關實驗,各試管含有等量和等濃度的淀粉溶液。按圖中所示處理,經充分反應后各試管均滴入適量碘液,溶液可能不變藍的是 (   )
【知識點三】營養物質的吸收?
12.下列對于食物中蛋白質和氨基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蛋白質能消化分解為氨基酸
B.氨基酸的結構比蛋白質的結構小
C.食物中的氨基酸能直接通過小腸吸收
D.食物中的蛋白質能直接通過小腸吸收
13.(2020·新疆學業考)下列敘述中與小腸吸收功能無直接關系的是 (   )
A.小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長5~6米
B.小腸黏膜表面有許多環形皺襞和絨毛
C.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均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D.小腸黏膜上皮凹陷形成腸腺,分泌腸液
1.(2019·株洲學業考)如圖為與人體消化有關的模式圖,X代表物質,Y代表結構,Z代表X在Y結構中被分解后所形成的物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XYZ
A.若X代表麥芽糖,Y代表小腸,則Z代表葡萄糖
B.若X代表蛋白質,Y代表胃或小腸,則Z代表氨基酸
C.若X代表淀粉,Y代表口腔或小腸,則Z代表葡萄糖
D.若X代表脂肪,Y代表膽囊或肝臟,則Z代表甘油和脂肪酸
2.(2020?蘇州學業考)如圖為唾液淀粉酶活性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唾液淀粉酶能消化分解淀粉
B.唾液淀粉酶在b溫度時活性最強
C.溫度a和c時的酶活性基本相同
D.溫度由a到c過程中酶活性逐漸增強
3.有些對胃有較大刺激的藥物,都裝在淀粉膠囊中給人服用,以避免對胃產生刺激。關于這種做法的解釋正確的是 (   )
A.淀粉在口腔內變成麥芽糖便于服用
B.胃對淀粉消化緩慢,藥物慢慢地滲透出來
C.淀粉不在胃內被消化,藥物順利進入小腸
D.淀粉在口腔內變成葡萄糖,緩沖藥的苦味
4.(2020·遂寧學業考)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設計如圖所示實驗,①~⑤表示實驗步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實驗步驟有誤,應改為①②④⑤③
B.實驗材料選擇不當,應使用大塊饅頭
C.實驗水浴時間不夠,應延長到10分鐘
D.實驗缺乏對照,應另設對照組,將唾液換作2毫升清水,其余與實驗組相同
5.關于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有助于消化
B.蔗糖、維生素、氨基酸等物質在小腸中被吸收
C.小腸的皺襞及小腸絨毛增加了表面積,有利于物質吸收
D.肝臟能夠分泌膽汁,可以促進脂肪轉變為脂肪微粒
6.某同學攝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內消化、分解,最終得到一組消化終產物是(   )
A.蛋白質、淀粉、脂肪 B.氨基酸、麥芽糖、甘油、脂肪酸
C.二氧化碳、水、尿素 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
7.如圖表示人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的部分過程。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若①為胰腺,則②為胰液 B.若②含有蛋白酶,則①是胃腺
C.若①為腸腺,則②能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D.若④為毛細血管,則③為氨基酸
8.(2019?煙臺學業考)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其結構中不能體現與功能相適應的特征是 (   )
A.小腸長5~6米,是人體最長的器官 B.[1]和[2]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C.[2]中密布[3],提高了消化和吸收能力 D.[2]和[3]的壁都是由單層細胞構成的
9.(2019·濟寧學業考)以下對人體消化和吸收的認識,不合理的是 (   )
A.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
B.膽汁中雖不含有消化酶,但對食物消化也有作用
C.胃可以吸收所有的營養物質
D.腸液和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
10.(2019·濱州學業考)下列有關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腸液和唾液含有多種消化酶 B.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是脂肪
C.膽汁不含消化酶,對脂肪有乳化作用 D.水分、無機鹽和麥芽糖不經消化直接被吸收
11.下面是某合作學習小組同學在學習“人體的營養”有關知識后,在一次小組討論會上,對自己的一些生理活動進行了梳理和歸納。請你認真閱讀后,結合圖甲(消化系統模式圖)和圖乙(與小腸相通的消化腺)回答下列問題:
(1)小芳說,早晨我吃了一個饅頭,饅頭的消化是從圖甲中的[ ]   開始的。?
(2)小潔說,早晨我吃了個雞蛋,雞蛋中含有的蛋白質是從圖甲中的[ ]   開始初步消化的。?
(3)洋洋說,早晨我吃了油條和豆漿,油條中的脂肪,需要通過圖乙結構中的
[3]   分泌的  乳化后才能進行化學性消化。?
(4)濤濤說,不管你吃的饅頭、雞蛋,還是油條和豆漿,最終消化后,都要到圖甲結構中的[ ]   才能被吸收,因為該結構是消化食物吸收養料的主要場所。?
(5)小婧說,圖乙中,結構[2]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場所,其原因是有[3]分泌的消化液流入這里,有[5]分泌的
    流入這里,還有腸壁內的腸腺分泌的腸液也流入這里。?
12.小腸盤曲于腹腔內,上連胃,下接大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圖一是小腸的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圖二是糖類、脂肪、蛋白質在消化道中的化學性消化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小腸內表面有許多   ,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稱為   ,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小腸的表面積,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的主要場所。?
(2)小腸中除   分泌的腸液之外,還有能將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   和胰液等多種消化液。?
(3)圖二中,代表蛋白質的曲線是   ,代表小腸的一段是   。?
(4)某人為達到減肥目的,去醫院切除一段小腸,以降低小腸的   能力,但這樣做會影響人體健康。所以,《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給出建議:平時應注意   和合理運動。?
【一道題培優】
13.某同學探究了“暴飲暴食對消化的影響”,其操作步驟如下:其中步驟②滴加的是唾液2 mL,步驟③滴加的是碘液。
(1)該同學描述的實驗步驟有問題,其中   (填序號)步驟應該放在最后。在調整好順序后,步驟③出現的顏色變化是:   ( 填“變藍”或“不變藍”)。?
(2)該實驗還存在不足,請你指出兩處不足。   。?
(3)在修正以上所有不足后,如果要得出“攪拌能促進消化的結論”,則下列最適合作為對照組的是
   (填序號)。?
A.在步驟①的基礎上加10 mL唾液,其他都相同
B.在步驟①的基礎上加2 mL清水,其他都相同
C.在步驟①的基礎上加2 mL清水,步驟④不進行攪拌操作,其他都相同
D.在步驟①的基礎上加2 mL唾液,步驟④不進行攪拌操作,其他都相同
新冠肺炎重癥患者需腸內營養治療
  《廣東藥科大學學報》刊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劉瀟等醫生的論文。論文稱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會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此類患者表現為高代謝、胰島素抵抗、高血糖、脂肪分解加速,加之臥床及營養攝入不足可導致機體組織快速、大量消耗。
  及時合理的營養支持治療對于重癥患者尤為重要。腸內營養治療不僅能夠提供營養底物,還能改善腸黏膜屏障及免疫功能,維護腸道的微生態,防止腸源感染、腸衰竭等并發癥的情況,從而改善病人狀況,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開動大腦:
(1)若小腸衰竭,將對人體帶來哪些影響?
提示:小腸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場所,小腸功能衰竭,便不能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人體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便會出現消瘦、乏力等癥狀。
(2)新冠肺炎重癥患者腸道功能較差,在進行腸內營養治療時,應多補充什么樣的營養物質?
提示:應多補充不需要消化便能吸收的小分子營養物質,如水、無機鹽、維生素、葡萄糖、甘油、脂肪酸和氨基酸等,以減少小腸的消化負擔。
參考答案
【知識點一】食物的消化?
1.小紅在吃櫻桃時將核咽下去,櫻桃核在體內“旅行的路線”是 ( D )
A.口腔→咽→胃→大腸→食道→小腸→肛門
B.口腔→小腸→胃→咽→食道→大腸→肛門
C.口腔→食道→胃→咽→小腸→大腸→肛門
D.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2.在試管內加入2 mL的食用油,再加入新配制的“X消化液”1 mL,充分振蕩后,置于37 ℃的溫水中5 min,發現植物油消失了。則“X消化液”的成分最可能是( C )
A.唾液、胃液、腸液 B.胃液、膽汁
C.胰液、腸液、膽汁 D.胃液、胰液
3.食物成分中不經過消化就被消化道吸收的是 ( D )
A.糖類、脂肪、蛋白質 B.蛋白質、無機鹽、水
C.脂肪、維生素、無機鹽 D.水、無機鹽、維生素
4.(2020·濟寧學業考)如圖為人體消化系統部分結構示意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
A.①分泌的膽汁含有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B.若②處堵塞,膽汁不能正常進入小腸
C.③能分泌胃液,并不停地收縮和蠕動
D.④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的場所
5.小明晚餐吃了米飯、肥豬肉和雞蛋,這三種食物的主要成分在他消化道內被消化的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 C )
A.米飯、肥豬肉、雞蛋 B.肥豬肉、米飯、雞蛋
C.米飯、雞蛋、肥豬肉 D.雞蛋、肥豬肉、米飯
6.對于消化不好的人來說,以下做法對于促進消化最有效的是 ( C )
A.多喝熱水 B.口服葡萄糖液 C.服用多酶消食片 D.注射胰島素
7.胃是組成消化系統的器官之一,以下關于胃的說法正確的是 ( B )
A.胃上連食道,下接大腸 B.胃壁內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對蛋白質進行初步消化
C.胃只有消化的功能 D.胃內形成的食糜中不含有淀粉
【知識點二】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
8.如表是“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探究實驗步驟,若要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則應該選擇哪兩組進行對照 ( A )
1 2 3
加入的 物質 饅頭碎屑
+2 mL唾液 饅頭碎屑
+2 mL清水 饅頭
+2 mL唾液
攪拌 充分攪拌 充分攪拌 不攪拌
保溫 37 ℃水浴
10 min 37 ℃水浴
10 min 37 ℃水浴
10 min
加入碘液 2滴 2滴 2滴
A.1和2 B.1和3 C.2和3 D.任意兩組均可
9.某同學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實驗,記錄如表,下列結論錯誤的是( D )
試管 加入物質 溫度 時間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 5分鐘 不變藍
2 淀粉糊+胃液 37 ℃ 5分鐘 變藍
3 淀粉糊+唾液 0 ℃ 5分鐘 變藍
A.對比1和3,得出唾液在適宜的溫度下對淀粉有消化作用
B.對比1和2,得出胃液對淀粉無消化作用
C.對比2和3,有兩個變量,不能得出科學結論
D.分析1試管,可得出溫度對唾液的消化有影響
10.某興趣小組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設計了如下實驗。關于此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 A )
編號 加入物質 控制條件 檢驗方法
① 饅頭碎屑+2 mL唾液 充分攪拌,37 ℃水浴加熱10分鐘 加2滴碘液
② 饅頭碎屑+2 mL清水 充分攪拌,37 ℃水浴加熱10分鐘 加2滴碘液
A.此實驗的變量是有無唾液
B.由37 ℃改為50 ℃后,實驗現象為兩試管均不變藍
C.實驗現象是①號試管變藍
D.實驗結論是唾液能將淀粉分解為葡萄糖
11.下列圖表示探究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相關實驗,各試管含有等量和等濃度的淀粉溶液。按圖中所示處理,經充分反應后各試管均滴入適量碘液,溶液可能不變藍的是 ( D )
【知識點三】營養物質的吸收?
12.下列對于食物中蛋白質和氨基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D )
A.蛋白質能消化分解為氨基酸
B.氨基酸的結構比蛋白質的結構小
C.食物中的氨基酸能直接通過小腸吸收
D.食物中的蛋白質能直接通過小腸吸收
13.(2020·新疆學業考)下列敘述中與小腸吸收功能無直接關系的是 ( D )
A.小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長5~6米
B.小腸黏膜表面有許多環形皺襞和絨毛
C.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均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D.小腸黏膜上皮凹陷形成腸腺,分泌腸液
1.(2019·株洲學業考)如圖為與人體消化有關的模式圖,X代表物質,Y代表結構,Z代表X在Y結構中被分解后所形成的物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
XYZ
A.若X代表麥芽糖,Y代表小腸,則Z代表葡萄糖
B.若X代表蛋白質,Y代表胃或小腸,則Z代表氨基酸
C.若X代表淀粉,Y代表口腔或小腸,則Z代表葡萄糖
D.若X代表脂肪,Y代表膽囊或肝臟,則Z代表甘油和脂肪酸
2.(2020?蘇州學業考)如圖為唾液淀粉酶活性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D )
A.唾液淀粉酶能消化分解淀粉
B.唾液淀粉酶在b溫度時活性最強
C.溫度a和c時的酶活性基本相同
D.溫度由a到c過程中酶活性逐漸增強
3.有些對胃有較大刺激的藥物,都裝在淀粉膠囊中給人服用,以避免對胃產生刺激。關于這種做法的解釋正確的是 ( C )
A.淀粉在口腔內變成麥芽糖便于服用
B.胃對淀粉消化緩慢,藥物慢慢地滲透出來
C.淀粉不在胃內被消化,藥物順利進入小腸
D.淀粉在口腔內變成葡萄糖,緩沖藥的苦味
4.(2020·遂寧學業考)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設計如圖所示實驗,①~⑤表示實驗步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B )
A.實驗步驟有誤,應改為①②④⑤③
B.實驗材料選擇不當,應使用大塊饅頭
C.實驗水浴時間不夠,應延長到10分鐘
D.實驗缺乏對照,應另設對照組,將唾液換作2毫升清水,其余與實驗組相同
5.關于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B )
A.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有助于消化
B.蔗糖、維生素、氨基酸等物質在小腸中被吸收
C.小腸的皺襞及小腸絨毛增加了表面積,有利于物質吸收
D.肝臟能夠分泌膽汁,可以促進脂肪轉變為脂肪微粒
6.某同學攝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內消化、分解,最終得到一組消化終產物是( D )
A.蛋白質、淀粉、脂肪 B.氨基酸、麥芽糖、甘油、脂肪酸
C.二氧化碳、水、尿素 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
7.如圖表示人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的部分過程。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B )
A.若①為胰腺,則②為胰液 B.若②含有蛋白酶,則①是胃腺
C.若①為腸腺,則②能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D.若④為毛細血管,則③為氨基酸
8.(2019?煙臺學業考)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其結構中不能體現與功能相適應的特征是 ( C )
A.小腸長5~6米,是人體最長的器官 B.[1]和[2]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C.[2]中密布[3],提高了消化和吸收能力 D.[2]和[3]的壁都是由單層細胞構成的
9.(2019·濟寧學業考)以下對人體消化和吸收的認識,不合理的是 ( C )
A.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
B.膽汁中雖不含有消化酶,但對食物消化也有作用
C.胃可以吸收所有的營養物質
D.腸液和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
10.(2019·濱州學業考)下列有關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說法,正確的是 ( C )
A.腸液和唾液含有多種消化酶 B.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是脂肪
C.膽汁不含消化酶,對脂肪有乳化作用 D.水分、無機鹽和麥芽糖不經消化直接被吸收
11.下面是某合作學習小組同學在學習“人體的營養”有關知識后,在一次小組討論會上,對自己的一些生理活動進行了梳理和歸納。請你認真閱讀后,結合圖甲(消化系統模式圖)和圖乙(與小腸相通的消化腺)回答下列問題:
(1)小芳說,早晨我吃了一個饅頭,饅頭的消化是從圖甲中的[2] 口腔 開始的。?
(2)小潔說,早晨我吃了個雞蛋,雞蛋中含有的蛋白質是從圖甲中的[4] 胃 開始初步消化的。?
(3)洋洋說,早晨我吃了油條和豆漿,油條中的脂肪,需要通過圖乙結構中的
[3] 肝臟 分泌的 膽汁 乳化后才能進行化學性消化。?
(4)濤濤說,不管你吃的饅頭、雞蛋,還是油條和豆漿,最終消化后,都要到圖甲結構中的[6] 小腸 才能被吸收,因為該結構是消化食物吸收養料的主要場所。?
(5)小婧說,圖乙中,結構[2]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場所,其原因是有[3]分泌的消化液流入這里,有[5]分泌的 胰液 流入這里,還有腸壁內的腸腺分泌的腸液也流入這里。?
12.小腸盤曲于腹腔內,上連胃,下接大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圖一是小腸的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圖二是糖類、脂肪、蛋白質在消化道中的化學性消化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小腸內表面有許多 環形皺襞 ,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稱為 小腸絨毛 ,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小腸的表面積,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的主要場所。?
(2)小腸中除 腸腺 分泌的腸液之外,還有能將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 膽汁 和胰液等多種消化液。?
(3)圖二中,代表蛋白質的曲線是?、颉?代表小腸的一段是 D 。?
(4)某人為達到減肥目的,去醫院切除一段小腸,以降低小腸的 消化、吸收 能力,但這樣做會影響人體健康。所以,《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給出建議:平時應注意 合理膳食 和合理運動。?
【一道題培優】
13.某同學探究了“暴飲暴食對消化的影響”,其操作步驟如下:其中步驟②滴加的是唾液2 mL,步驟③滴加的是碘液。
(1)該同學描述的實驗步驟有問題,其中?、邸?填序號)步驟應該放在最后。在調整好順序后,步驟③出現的顏色變化是: 變藍 ( 填“變藍”或“不變藍”)。?
(2)該實驗還存在不足,請你指出兩處不足?!]有對照實驗;水浴時間太短 。?
(3)在修正以上所有不足后,如果要得出“攪拌能促進消化的結論”,則下列最適合作為對照組的是 D (填序號)。?
A.在步驟①的基礎上加10 mL唾液,其他都相同
B.在步驟①的基礎上加2 mL清水,其他都相同
C.在步驟①的基礎上加2 mL清水,步驟④不進行攪拌操作,其他都相同
D.在步驟①的基礎上加2 mL唾液,步驟④不進行攪拌操作,其他都相同
- 1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禾县| 随州市| 兴化市| 卢龙县| 南开区| 泰兴市| 文山县| 松桃| 安康市| 旬阳县| 兴义市| 方城县| 阳城县| 崇礼县| 巩义市| 玛纳斯县| 南丹县| 新宾| 榆社县| 鄄城县| 昆明市| 商水县| 湘乡市| 犍为县| 都江堰市| 海城市| 丰台区| 黔南| 平舆县| 洪洞县| 昭觉县| 沈阳市| 民勤县| 乐清市| 威信县| 静海县| 漾濞| 汉沽区| 健康| 连南|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