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學習主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世上有一種花,在盛開之前,它會用很長的時間醞釀力量,在綻放時用盡所有能量,絢爛至極。但卻轉瞬即逝,留給人們無限的感慨!它叫 花。有人將秦朝不足20年的統治比作“曇花一現”。為何強盛的大秦帝國會如此短命呢?曇焚書坑儒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史記·儒林列傳》第一篇官逼民反——析一段官逼民反的暴政史實30萬北擊匈奴,修筑長城50萬南攻越族,戍守五嶺70萬建阿房宮,修驪山墓修馳道,運糧餉全國總人口約2000萬結合相關材料和課本知識,想一想秦的暴政體現在哪些方面?“(秦朝)田租、口賦(人頭稅)、鹽鐵之利,二十倍于古”。——《漢書·食貨志》 秦始皇對農民征收沉重的賦稅,迫使農民將2/3的收獲物上繳國家。—— 選自教材結合相關材料和課本知識,想一想秦的暴政體現在哪些方面?按照國家規定:國家的法令……是黑京面(即在臉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種侮辱刑),……砍斷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腳),又腰斬(攔腰斬斷)……。一人有罪,家族和鄰里都要受罪…。秦朝法律告示束頸的鐵鉗鐵桎(zhì腳鐐)結合相關材料和課本知識,想一想秦的暴政體現在哪些方面?《史記·秦始皇本紀》載:“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瘑栕笥?。左右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結合相關材料和課本知識,想一想秦的暴政體現在哪些方面?結合相關材料和課本知識,想一想秦的暴政體現在哪些方面?勞役賦稅繁重嚴刑峻法統治者昏庸殘暴大興土木窮奢極欲第二篇揭竿為旗——講一段敢為天下先的首義傳奇第一階段: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年安徽大澤鄉陳勝、吳廣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起義軍遭到鎮壓,吳廣、陳勝相繼被殺害。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秦朝暴政大雨誤期時間:地點:領導人:原因:結果:地位:失敗大澤鄉漁陽陳函谷關×咸陽大澤鄉漁陽陳函谷關×咸陽 如果陳勝吳廣在前行漁陽戍邊的途中沒遇雨,秦末的農民起義還會爆發嗎?為什么?拓展延伸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咸陽巨鹿之戰巨鹿項羽以少勝多滅秦的決定性戰役劉邦進軍咸陽,秦朝滅亡(前207)成功第二階段:項羽、劉邦起義第三篇楚河漢界——探一段爭奪帝位的英雄悲歌楚漢之爭秦朝滅亡后,漢王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戰爭,史稱“楚漢之爭”。前206—前202年 爭奪帝位劉邦項羽VS這場戰爭誰勝誰敗?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你認為他的說法對嗎?請說說你的理由。霸王別姬十面埋伏前202年垓下之戰(今安徽靈壁縣東南,垓音gāi)四面楚歌漢王西楚霸王PK大擂臺.家庭出身 個人性格 軍政謀略VS項羽劉邦楚國名將項燕之孫,貴族后代,擁有軍隊40萬。出身布衣,早年任亭長小官,擁有軍隊不足10萬。PK第一回合1:0PK大擂臺項羽劉邦項羽進入咸陽,自恃功高,殺死秦王,縱兵燒殺,掠取財寶;自封西楚霸王,大搞分封制。劉邦搶先占領了咸陽。不殺秦王。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PK第二回合1:1PK大擂臺項羽劉邦 亡秦后,項羽有心以優勢兵力,消滅劉邦。劉邦自知不敵,便一面拉攏項伯,請為調解,一面親赴鴻門表示誠意。項羽是個缺乏戰略頭腦的人,經不住劉邦幾句好話,便改變了滅劉的打算。在宴會上,不管范增怎樣暗示,項羽始終下不了擒殺劉邦的決心。范增深知放虎歸山,后果嚴重,便又召來項莊,讓他借舞劍助興,刺殺劉邦。劉邦借故逃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PK第三回合1:2PK大擂臺項羽劉邦 項羽,他只有范增一人可用,但又對范增猜疑。PK第四回合1:3PK大擂臺 劉邦稱帝后在慶功宴上,說:“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劉邦、項羽先后領導了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戰爭。這兩次戰爭的性質是否相同?為什么?戰爭目的代表階級秦末農民戰爭楚漢戰爭戰爭性質反抗秦的暴政農民階級帝位之爭封建地主階級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斗爭農民戰爭思維提升秦朝的暴政秦末農民起義前期后期陳勝、吳廣起義項羽、劉邦起義失敗勝利劉邦戰勝項羽顆粒歸倉楚漢之爭秦朝大事年表時間重大事件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秦滅六國,秦朝建立大澤鄉起義巨鹿之戰秦朝滅亡楚漢戰爭開始楚漢爭霸結束,劉邦獲勝算一算從統一到滅亡,秦朝只經過了多少年?顆粒歸倉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強大的秦帝國,嬴政自稱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國千秋萬代,但是帝國卻僅僅存在了短短的15年。 從秦王朝曇花一現,到楚漢之爭劉邦的獲勝,我們能獲得什么啟示?以史為鑒民心借古鑒今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指鹿為馬斬木為兵破釜沉舟約法三章楚河漢界四面楚歌霸王別姬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本課所涉及的成語故事看誰找的多!合作探究族誅連坐十面埋伏揭竿為旗(共15張PPT)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學習主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教材內容和作用學情分析重點難點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教材內容和作用學情分析重點難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學情分析重點難點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經具備一定得歷史學習能力和比較濃厚的歷史學習興趣,思維活躍,自我表現欲強。因此,在教學中創設情境,通過歷史成語故事,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課堂教學,進而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學情分析重點難點重點難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學情分析重點難點教法學法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學情分析重點難點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構建平臺學習新知歸納小結情感升華1.欣賞美麗曇花。操作點2.有人將秦朝不足20年的統治比作“曇花一現”。為何強盛的大秦帝國會如此短命呢?1.激趣,渲染氣氛,調動學習情緒。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構建平臺學習新知歸納小結情感升華1.講述焚書坑儒故事。操作點2.探究:秦的暴政體現在哪些方面?1.通過歷史故事,拉近時空距,引入“秦的暴政”。2.結合圖片與課本,探究“秦的暴政”,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互助互學的習慣,強化基礎知識的落實。設計意圖構建平臺學習新知3.分析:我家有三子。平臺一、焚書坑儒——析一段官逼民反的暴政史實3.通過民謠,再次總結秦的暴政,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為下一篇章作鋪墊。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構建平臺學習新知歸納小結情感升華1.播放視頻、閱讀教材。操作點2.合作:采擷“陳勝吳廣起義”知識要點。1.調節氣氛,豐富教學資源,直觀感受風起云涌,引入“揭竿為旗”。2.結合課本,培養看圖、閱讀、歸納能力,培養歷史時空觀。設計意圖構建平臺學習新知4.地圖:圖說歷史。3.拓展:歷史必然性。平臺二、揭竿為旗——講一段敢為天下先的首義傳奇3.培養思維能力,認識到戰爭的必然性。4.通過歷史地圖,直觀再現歷史,化繁為簡,便于學生掌握知識,同時培養讀圖能力,也為下一篇章作過渡。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構建平臺學習新知歸納小結情感升華1.簡介:楚漢之爭。操作點2.探究:項羽PK劉邦。1.快速明確歷史概念,了解更多成語故事,引發學生思考。2.創新形式,學生喜聞樂見,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論從史出”的歷史素養。設計意圖構建平臺學習新知3.思維提升:戰爭性質比較。平臺三、楚河漢界——探一段爭奪帝位的英雄悲歌3.通過表格,歸納比較,突破難點,也讓學生認識戰爭目的對戰爭性質的影響。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構建平臺學習新知歸納小結情感升華1.歸納:知識要點。操作點2.列表:大事年表。1.鞏固基礎知識、注重歷史時序、培養歸納能力。2.強化重要事件、構建歷史時空、培養學生計算歷史時間的方法。設計意圖歸納小結情感升華3.借古鑒今:“曇花一現”的啟示。3.獲得啟示,以史為鑒,情感升華,培養家國情懷。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學情分析重點難點板書設計秦朝的暴政秦末農民大起義前期后期陳勝、吳廣起義項羽、劉邦起義失敗勝利劉邦戰勝項羽楚漢之爭 這樣的板書,簡潔、直觀、概括性強,具有較強的歷史時序性,事件因果關系清晰,重要內容一目了然。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學情分析重點難點教學反思1.挖掘教材,整合創新,借古鑒今;2.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知識與能力并重;3.以思想啟迪為綱,以歷史事件為經,以成語故事為緯,以情景平臺為眼,將本課進行有效串聯,編織了一張高效教育的網,此網精密細致、疏而不漏,結構完整,成效顯著。 本設計內容、環節較多,如果對學生情況不夠熟悉,可能在時間分配上不易把握。《秦末農民大起義》說課稿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秦末農民大起義》,下面我將從七個方面對本課進行闡述。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課選自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學習主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是中國古代史的必修重點內容之一。秦朝的統一,將中國歷史推向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但是強大的秦王朝卻曇花一現,很快就走向滅亡,本課通過“秦的暴政”、“陳勝、吳廣起義”、“楚漢之爭”三個部分生動再現了秦亡漢立的歷史過程,本課條理清晰,因果分明,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2.教學目標??依據課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要求學生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具體表現;認識到秦的暴政是陳勝吳廣起義的根本原因,并最終導致了秦的滅亡。(2)過程與方法:??通過出示圖片和文字材料,組織學生分析探討,動腦思考等方法,讓學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秦末農民大起義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史料論證的歷史學習方法。??通過講述講述本課內容有關的歷史成語典故、歷史故事,發揮學生潛能,體驗學習歷史知識的樂趣,進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歷史地圖的使用幫助學生建立歷史時空觀念。?(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秦亡和楚漢之爭勝敗原因的探究,讓學生認識“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使學生在情感上得到升華,學以致用,以史為鑒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學情分析初一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歷史學習能力和比較濃厚的歷史學習興趣,思維活躍,自我表現欲強。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情境,成語故事的運用等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三.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秦的暴政、陳勝、吳廣起義。2.教學難點: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四.教法、學法新課程理念的核心“一切為了學生發展”“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我遵循因學定教的原則,圍繞學生來設計教學,準備采用以下教法學法,營造一個教與學的人文環境,給學生一個追夢的舞臺。1.說教法:以情景體驗歷史,以探究認知規律,以交流升華情感,采用情境體驗法、合作探究法、展示交流法。2.說學法:通過構建知識平臺,展示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通過小組合作、組內交流、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積極交流與合作”體驗成功學習的快樂。五.教學過程根據新課程理念和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我縣近幾年正在推行的“EEPO”有效教育模式,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2.構建平臺,學習新知。3.歸納小結,情感升華。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胍粋€新的教學內容,激趣是很重要的。在導入新課這一環節,首先我組織學生欣賞美麗的曇花,問:有人把秦王朝的統治比作曇花一現,你們同意嗎?為什么?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我們今天的學習。【設計意圖】通過情景創設,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設疑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自然導入新課。第二個環節:構建平臺,學習新知。在這個環節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我構建了三個教學平臺,并運用三個成語故事,把本課的三個知識點連成一條線,讓學生在一種耳目一新的氛圍中探究新知。平臺一:焚書坑儒——析一段官逼民反的暴政史實教學流程:1.出示有關秦的暴政的圖片文字材料2.學生分成4人組,閱讀教材47-48頁內容結合老師給出的圖片和文字材料歸納秦的暴政表現在哪些方面,并提醒學生在書上做好筆記,抽1-2組的同學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其它小組的同學可以補充說明,教師點評。【設計意圖】交出學習主動權,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課文。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利于學生對這些基礎知識的互相補充與完善,也利于同伴互學,從而培養學生互助互學的良好學習習慣。全班內分享學習成果,使這些基礎知識再次得到了強化與鞏固,有效地落實了基礎知識。3.多媒體展示反映秦暴政民謠,全班閱讀。【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再次感受秦的暴政帶來的影響,再次強化對秦暴政的認識——“天下苦秦久矣”“天下愁怨,潰而敗之”激發學生情感,有壓迫就有反抗自然過渡到第二平臺學臺二:揭竿為旗——講一段敢為天下先的首義傳奇教學流程:1.播放有關陳勝吳廣起義的視頻2.展示秦末農民大起義形勢圖和學習要點3.學生結合視頻和地圖以及閱讀教材48-49頁完成有關陳勝吳廣起義的時間、地點、原因、結果、影響等基礎知識的歸納,同桌間交互檢查,并在書上做好筆記,選1-2名學生展示自己學習成果,教師點評。【設計意圖】再現歷史,讓學生主動參與感知歷史,體驗歷史。同時也培養學生歸納知識歷史的能力,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參與。同時掌握戰爭問題的學習及探究方法,并使基礎知識得到多次強化。教師合理利用歷史地圖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歷史時空觀念。4.拓展延伸:假如陳勝、吳廣他們沒有遇到大雨誤期,秦末農民大起義還會發生嗎?學生結合前面的探究,自然得出結論。【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認識到秦末農民戰爭的必然性。同時也為劉邦、項羽繼續領導農民起義軍與秦作戰的學習做鋪墊。5.圖說歷史:多媒體展示項羽、劉邦進軍形勢圖,讓學生結合地圖講述秦朝的滅亡的經過。【設計意圖】教會學生運用歷史地圖學習歷史的方法,并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過渡:一個王朝的滅亡意味著一個新王朝的崛起,劉邦、項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寶座,成為新王朝的開拓者,然而“一山不容二虎”,怎么辦呢?平臺三:楚河漢界——探一場爭奪帝位的英雄悲歌1.多媒體展示楚漢之爭形勢圖,這場戰爭是誰和誰爭戰?為什么爭戰?結果如何?【設計意圖】落實基礎知識,明確歷史概念。2.材料呈現:項羽在自刎前曾發出這樣的感慨“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同學們認為他說得對嗎?引導學生探究項羽失敗的原因。我采取擂臺PK的方式,通過教師出示材料再現當年楚漢之爭的四個歷史情景,學生做出自己的判斷,老師進行適時點評和引導,自然得出項羽必敗,劉邦必勝的結論。【設計意圖】通過對材料進行創新處理,貼近學生的生活,有助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使學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一道理,心靈情感得到升華。同時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素養。3.組織學生比較秦亡前后,劉邦、項羽領導戰爭的性質有什么變化?以表格的形式進行展示,師生互動共同完成。【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認識戰爭目的對戰爭性質的影響,認識到戰爭性質的變化,突破難點。第三個環節:歸納小結,情感升華。通過板書小結本課內容,直觀再現本課知識內在聯系,夯實基礎,幫助學生強化對本課內容的掌握。通過大事年表,計算秦存在時間得出秦王朝“曇花一現”的結論,首尾呼應。3.呈現今天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注民生的圖片與秦的暴政形成鮮明對比,讓學生在情感上再次升華,為今天的生活,為我們的國家感到驕傲自豪。【設計意圖】學以致用,以史為鑒,培養學生關心國家民族命運的家國情懷歷史核心素養。六.板書設計?七.教學反思個人認為本課的設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挖掘教材,整合創新,借古鑒今;2.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知識與能力并重;3.以思想啟迪為綱,以歷史事件為經,以成語故事為緯,以情景平臺為眼,將本課進行有效串聯,編織了一張高效教育的網,此網精密細致、疏而不漏,結構完整,成效顯著。本設計內容、環節較多,如果對學生情況不夠熟悉,可能在時間分配上不易把握。以上是我對《秦末農民大起義》的說課設計,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澤鄉.wmv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說課稿.doc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pptx 陳勝、吳廣起義.wmv (說課)歷史七上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馬華說課).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