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內…………○…………裝…………○…………訂…………○…………線…………○…………)亞非拉地區的發展一、單選題1.1960年被稱為“非洲年”,主要是因為這一年(???)A.?非洲出現了第一個獨立國家B.?有一大批非洲國家獲得獨立C.?是二戰后非洲獨立運動的開端D.?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2.“中東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持續時間最長的大規模戰爭,下列表格反映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初期雙方兵力對比情況。從該表中所獲得的正確信息是(???)A.?第一次中東戰爭初期以色列兵力占據優勢B.?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初期以色列取得了勝利C.?第一次中東戰爭初期阿拉伯兵力占據優勢D.?第一次中東戰爭以阿拉伯國家的勝利結束3.委內瑞拉政府2019年4月28日宣布,退出美洲國家組織的所有程序全部完成,從當天起堅決和該組織說再見,且永不回來。委總統馬杜羅認為“美洲國家組織是美國的利益工具,是一個干涉他國內政的平臺”。這說明(???)A.?美國大搞霸權主義干涉他國內政?????????????????????????B.?委內瑞拉脫離美國殖民統治C.?美國維護了世界和平???????????????????????????????????????????D.?委內瑞拉實現民族獨立4.二戰后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中,直接打擊了美國霸權的是(???)A.?利比亞獨立?????????B.?卡斯特羅領導古巴革命勝利?????????C.?納米比亞獨立?????????D.?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5.在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中,領導本國人民挫敗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是(???)A.?玻利瓦爾?????????????????????????????B.?卡斯特羅?????????????????????????????C.?章西女王?????????????????????????????D.?圣馬丁6.巴勒斯坦國總統、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巴解執委會主席,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阿拉法特20世紀70年代在聯合國演講時說:“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里,不要讓橄欖枝從我的手中失落。”他的真實意圖是(???)A.?希望獲得和平但不放棄武力????????????????????????????????B.?武力是爭取生存和解放的唯一途徑C.?希望由西方大國調解獲得和平?????????????????????????????D.?如果武力不能解決就選擇調解7.非洲徹底擺脫帝國主義奴役的標志是(???)A.?埃及收回運河主權??????????B.?“非洲獨立年”的出現??????????C.?納米比亞獨立??????????D.?埃塞俄比亞獨立8.下列關于中東地區飽經戰火,至今動蕩不寧的原因,表述錯誤的一項是()???????A.?地理位置和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石油資源豐富,是各時代列強必爭之地B.?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彼此的裂痕C.?印巴沖突是中東問題的關鍵D.?對珍貴水資源的爭奪加劇了沖突9.1948年5月,就在以色列宣告建國的第二天,埃及,伊拉克等國組成阿拉伯聯軍,宣布對以色列進行“圣戰”.第一次中東戰爭由此爆發,中東地區矛盾錯綜復雜,“圣戰”的旗號主要體現了(???)A.?宗教信仰的不同?????????????B.?大國勢力的插手?????????????C.?石油資源的爭奪?????????????D.?領土劃分的糾紛10.“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里,不要讓橄欖枝從我的手中失落。”說這句話的是前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與這句話有關的歷史背景是(???)A.?科索沃問題??????????????????????????B.?海灣戰爭??????????????????????????C.?巴以沖突??????????????????????????D.?古巴革命11.中東問題的關鍵是(???)A.?爭奪石油??????????????????????????B.?爭奪水資源??????????????????????????C.?種族差異??????????????????????????D.?巴以沖突12.二戰后,非洲大陸的民族解放運動如火如荼,標志著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的事件是(???)A.?印度獨立?????????????????????????B.?埃及獨立?????????????????????????C.?納米比亞獨立?????????????????????????D.?古巴獨立13.思想—行動—結果是人類活動的一般規律。以下遵循這一規律的是(???)A.?和魂洋才—大化改新—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B.?人文主義—文藝復興運動—雅典民主政治達到頂峰C.?民族民主意識—拉美民族獨立戰爭—建立一系列的新興國家D.?馬克思主義—工人運動蓬勃興起—英國完成工業革命14.1947年8月,印度領導人尼赫魯在慶祝印度獨立時說:“今天我們結束了一個厄運的時代,印度再次發現了自己。”給印度帶來“厄運”的是(???)A.?美國?????????????????????????????????????B.?法國?????????????????????????????????????C.?英國?????????????????????????????????????D.?俄國15.臨沂某校準備邀請一著名學者作報告,下列適合出現如圖海報“內容”中的是(???)A.?埃及獨立???????????????????????B.?印巴分治???????????????????????C.?中東地區動蕩???????????????????????D.?章西女王抗英16.張明同學以“亞非拉的獨立與振興”為主題作探究性學習后,得出以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①二戰后亞非民族解放運動高漲②印度獨立后大力發展科技,成績卓著③巴拿馬為收回運河主權進行了長期斗爭④非洲國家獨立后都走上社會主義道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7.下列屬于二戰后去殖民地化進程中贏得獨立的亞洲國家是( )①印度?②巴基斯坦?③納米比亞?④巴拿馬A.?①②??????????????????????????????????B.?①③④??????????????????????????????????C.?①④??????????????????????????????????D.?②③④18.“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非洲獨立年”“巴拿馬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等的一系列歷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題是(???)A.?亞洲獨立與振興?????????????????B.?拉美獨立運動?????????????????C.?非洲獨立浪潮?????????????????D.?亞非拉的奮起二、問答題19.論從史出是歷史學習的基本原則之一。下列史實及結論符合這一原則的是(????)選項史實結論A16世紀開始的奴隸貿易,使非洲喪失了上億的精壯人口,其中不少黑人死于“獵奴戰爭”和販運途中是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唯一途徑B1955年,中國政府在亞非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使會議圓滿成功徹底消除了與會各國之間的矛盾C1960年,有17個非洲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標志著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徹底崩潰D二戰后,巴拿馬人民多次掀起收回運河主權的斗爭,直到1999年,巴拿馬才收回了運河全部主權體現了巴拿馬人民維護國家主權斗爭的艱難曲折三、材料分析題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今天,我們真正實現了真正的主權、真正的尊嚴和真正的自豪……今天我們說,我們的財富已經歸還我們了。”——納賽爾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時的演說【材料二】“今天我們結束了一個厄運的時代,印度再次發現了自己。”——尼赫魯【材料三】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應于1948年8月1日能結束,并撤出軍隊;兩個月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的猶太國、猶太獨立國家和耶路撒冷國際特別政權。……規定阿拉伯、猶太國和耶路撒冷市邊界。按此方案,猶太國面積14000平方公里,阿拉伯國11000平方公里(分三塊,有走廊聯結)。耶路撒冷市建立為一個在國際政權下的獨立主體,由聯合國管理.——《巴勒斯坦將來治理(分治計劃)問題決議》請回答:(1)材料中“財富已經歸還我們”是什么意思?(2)對于巴拿馬人民來說,他們也有一個這樣的財富,它的命運和埃及人民的這個財富有著相似的命運。巴拿馬“這樣的財富”是什么?(3)結合這一時代特點?分析出現材料二這一現象的原因。(4)請你再舉出一件這一時期類似的事件?(5)根據材料三中的“決議”,“分治”后的巴勒斯坦建立了哪一個猶太人的國家?(6)該決議并沒有解決問題,到1973年為止,巴勒斯坦地區發生了四次什么戰爭?(7)你認為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巴勒斯坦問題之所以難以解決的原因何在?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B分析:二戰后初期,民族解放運動首先在北非展開。20世紀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十多個國家取得獨立;其中,僅1960年一年就出現了17個獨立國家,因此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B項有一大批非洲國家獲得獨立是1960年被稱為“非洲年”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非洲獨立運動的知識。2.C分析:根據表格內容分析可知,第一次中東戰爭初期以色列兵力不及阿拉伯國家,所以A項表述錯誤,A不符合題意;從表格內容沒有涉及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初期以色列取得了勝利,所以B項錯誤,B不符合題意;第一次中東戰爭初期阿拉伯兵力占據優勢表述正確,C符合題意;第一次中東戰爭以阿拉伯國家的勝利結束,表格內容中沒有涉及第一次中東戰爭以阿拉伯國家的勝利結束,所以D項錯誤,D不符合題意。ABD均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二戰后的中東局勢問題,需要學生對此進行掌握中東的局勢,歷來都比較緊張,沖突不斷。3.A分析:根據材料“美洲國家組織是美國的利益工具,是一個干涉他國內政的平臺”可知體現的是美國搞霸權主義干涉他國內政,A選項符合題意。BD選項與材料無關,排除。材料未涉及美國對世界和平的維護,C選項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霸權主義和地區沖突的準確把握,材料強調的是美國搞霸權主義干涉他國內政。4.B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59年,古巴通過武裝斗爭,推翻了美國扶植的傀儡政權,建立了革命政府,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新政府努力發展經濟,實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大莊園制;沒收了美國壟斷資本在古巴的工礦企業,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的內容都是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此題的重難點是對基礎知識的識記。易錯點是對基礎知識記憶不準確,造成回答錯誤。解題技巧是抓住材料信息“直接打擊了美國霸權”。5.B分析:在卡斯特羅等人的領導下,古巴人民在1959年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后來,古巴又挫敗了美國支持的雇傭軍入侵,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B項卡斯特羅在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中,領導本國人民挫敗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拉美民族解放運動的相關知識。6.A分析:題干中阿拉法特所說“我帶著橄欖枝來到這里”說明希望獲得和平;“我帶著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里”說明他也會堅持原則,不放棄武力。A項希望獲得和平但不放棄武力,符合題意。B項武力是爭取生存和解放的唯一途徑說法片面,不符合題干中材料內容,不符合題意。C項希望由西方大國調解獲得和平不符合題干中材料內容,不符合題意。D項如果武力不能解決就選擇調解不符合題干中材料內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7.C分析:依據題干信息“非洲徹底擺脫帝國主義奴役的標志”,結合所學知識:1990年3月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著歐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長達五個世紀歷史的結束,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A項埃及收回運河主權,不符合題意。B項“非洲獨立年”的出現,不符合題意。C項納米比亞獨立是非洲徹底擺脫帝國主義奴役的標志,符合題意。D項埃塞俄比亞獨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納米比亞獨立意義的識記。8.C分析:根據所學歷史知識可以得知,中東地區成為各個歷史時期世界列強必爭之地的主要原因有:地理和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石油資源十分豐富;對珍貴水資源的爭奪加劇了沖突;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彼此的裂痕;阿以沖突是中東問題的關鍵。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中東地區至今動蕩不寧的原因。???9.A分析:中東問題是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其中阿拉伯國家信仰伊斯蘭教,以色列信仰猶太教。宗教信仰的不同是中東問題的主要根源之一,“圣戰”的旗號正是宗教紛爭的體現。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中東問題的知識點,應把握中東問題的原因。解答本題要熟記中東問題的有關內容。10.C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1947年11月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的決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1948年猶太人的以色列國宣告成立,但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國未能誕生。以色列國成立后至1982年,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國之間發生了多次中東戰爭,矛盾沖突不斷,1993年,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和解,中東和平邁出重要一步。因此題干中這句話的背景是巴以沖突,本題選C。【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中東戰爭相關知識的準確識記。11.D分析:結合所學可知,中東地區錯綜復雜的矛盾,包括地理位置、水資源之爭、石油資源之爭以及宗教、歷史、種族等等。中東地區是三大宗教的發源地,是伊斯蘭教文化核心地帶以及阿拉伯人聚居區,而信仰猶太教的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土地之爭、宗教之爭由來已久,愈演愈烈,巴以沖突已經成為中東問題的關鍵。D符合題意,故選D項。【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中東問題的關鍵。12.C分析:1990年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著歐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長達五個世紀歷史的結束,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非洲獨立運動的相關知識。13.C分析:根據題干信息遵循“思想—行動—結果”規律的歷史現象,分析理解題干的規律找出搭配正確的一項,A項和魂指大和民族的精神,而洋才便是指西洋的科技,針對的行動應是明治維新;B項結果應為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的確立;D項馬克思主義誕生于工業革命完成后。故正確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思想—行動—結果的一般規律。14.C分析:據“今天我們結束了一個厄運的時代,印度再次發現了自己。”可知,給印度帶來“厄運”的是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印度人經過不懈的英勇斗爭,1947年,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的獨立,但是,英國決定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即實行印巴分治。故選C。【點評】本題以印度領導人尼赫魯在慶祝印度獨立時說的話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印度的獨立。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亞洲國家的獨立和振興的相關史實。15.A分析:據海報主題“西方國家和非洲關系史”可知,埃及獨立符合題意。印巴分治、中東地區動蕩、章西女王抗英均不在非洲。故選A。【點評】本題以邀請一著名學者作報告為切入點,考查埃及獨立。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二戰后亞非拉美的奮起。16.A分析: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④非洲國家獨立后都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說法錯誤,非洲國家獨立后并沒有紛紛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而是資本主義道路。排除含有此項的BCD。故選A。【點評】本題以張明同學以“亞非拉的獨立與振興”為主題作探究性學習為依托,考查二戰后亞非拉美的奮起。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二戰后亞非拉美的奮起。17.A分析:①印度②巴基斯坦在亞洲;③納米比亞在非洲,④巴拿馬橫貫南北美洲是一個美洲國家。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相關國家所在的大洲。18.D分析:本題考查二戰后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相關知識,旨在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A項亞洲獨立與振興不能概括“非洲獨立年”“巴拿馬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B項拉美獨立運動不能概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非洲獨立年”;C項非洲獨立浪潮不能概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巴拿馬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D項亞非拉的奮起概括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非洲獨立年”“巴拿馬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非洲獨立年”“巴拿馬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分別代表亞洲、非洲和拉美民族解放運動,再結合選項排除即可得出答案。二、問答題19.D分析:本題考查掌握論從史出的方法,要求學生從史實得出結論。注意不可以過度解讀史料。A選項,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方式很多,如掠奪殖民地、剝削工人等。黑奴貿易是原始積累之一;B,亞非會議提出“求同存異”,但不可能徹底消除與會國的矛盾。C,1960年是非洲獨立年,但帝國主義在非洲仍有殖民地。故應該選D。斑馬人們反復斗爭,反映了其維護國家主權的艱難曲折。【點評】掌握論從史出的方法,即從史實得出結論三、材料分析題20.(1)1956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2)巴拿馬運河(3)①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英國實力削弱;②亞洲民族獨立運動高漲;③印度人民的激烈反抗。(4)1952年,埃及獨立。1959年,古巴獨立。(5)以色列(6)中東戰爭(7)原因在于歷史的淵源,即復雜的民族和宗教背景,其次是大國的插手。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的相關內容。結合材料一的信息,納賽爾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時的演說,可以得出材料中“財富已經歸還我們”是1956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埃及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管轄權,這給英、法以沉重打擊。蘇伊士運河地理位置重要,是歐洲、特別是英、法對外貿易的主要通道。??(2)本題考查的是巴拿馬運河的相關內容。結合教材所學知識得知,對于巴拿馬人民來說,他們也有一個這樣的財富,它的命運和埃及人民的這個財富有著相似的命運。巴拿馬“這樣的財富”是巴拿馬運河。巴拿馬運河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和“世界橋梁”。巴拿馬運河由巴拿馬共和國擁有和管理,屬于水閘式運河。1977年美、巴簽訂《巴拿馬運河條約》,巴拿馬在1999年收回運河區主權。(3)本題考查的是印度獨立的相關內容。結合材料中的信息:“今天我們結束了一個厄運的時代,印度再次發現了自己。”指的是印度獨立。二戰后初期,亞洲民族獨立運動高漲,印度出現了民族運動的高潮。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英國實力削弱,1947年,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4)本題考查的是民族獨立的相關史實。1952年,埃及爆發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納賽爾為首的革命力量發動武裝起義,贏得埃及的真正的獨立;1959年,古巴通過武裝斗爭,推翻了美國扶持的傀儡政權,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5)本題考查的是巴勒斯坦分治的相關內容。結合教材所學知識得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分治”,建立一個猶太國和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決議,1948年,猶太國家的以色列國建立。(6)本題考查的是中東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東戰爭,或稱阿以戰爭、以阿戰爭,是指以色列與埃及、敘利亞等周圍阿拉伯國家所進行的4次大規模戰爭(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中東,是西方國家對西亞和北非的埃及等離歐洲較近的東方國家的習慣稱呼。“中東戰爭”,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7)本題考查的是中東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東地區動蕩不安的原因是錯綜復雜的,主要是在于歷史的淵源,即復雜的歷史、民族和宗教背景,其次是大國的插手與干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亞非拉的奮起和中東問題的識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