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7.3 資本主義的擴展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一位偉人指出:“俾斯麥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歷史上的進步事業……”這一“事業”是指( ) A. 阻止奧地利的回歸 B. 打消俄羅斯的覬覦 C. 抗擊法蘭西的入侵 D. 完成德意志的統一 2. 19世紀中期,德意志處于嚴重分裂的狀態,其中最強大的是( ) ①奧地利 ②匈牙利 ③普魯士 ④丹麥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 1871年,德國結束了長期的分裂狀態,完成了統一。下列有關德國統一的表述錯誤的是??( ? ) A.法國是德國統一的最后障礙 B.通過王朝戰爭得以實現 C.俾斯麥是統一戰爭的實際領導者 D.靈活外交是統一的前提條件 4. 俾斯麥的“鐵血政策”主要針對的是( ) A.阻礙德意志統一的任何勢力 B.德意志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 C.普魯士資產階級的革命運動 D.馬克思倡導的國際工人運動 5. 下圖這組群雕完成于1941年,代表了美國此前的建國150年歷史中最偉大的四位總統:從左至右分別是美國國父華盛頓、《獨立宣言》起草人杰弗遜、和平使者西奧多·羅斯福、黑人之父林肯。林肯被稱為“黑人之父”是由于( ) A.他領導北美人民擺脫英國殖民統治贏得獨立 B.在他的組織下頒布了1787年憲法 C.他領導了南北戰爭,在戰爭中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 D.面對大危機他實施“新政”,使美國渡過了危機 6. 美國南北戰爭的性質是( ) A.資產階級改革 B.資產階級革命 C.社會主義革命 D.民族解放運動 7. 1862年林肯說:“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隸的政策的話,是不可能平息這個叛亂的,解放奴隸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東西,使敵人減少同樣多的東西。”他這一主張的直接目的是( ) A.解放農奴 B.扭轉戰局 C.廢除奴隸制 D.維護國家統一 8. 1863年10月,美國聯邦軍共組建了58個黑人軍團,黑人士兵達37482人,成為一支英勇頑強的戰斗力量。這是因為聯邦政府發布了( ) A.《獨立宣言》 B.《1787年憲法》 C.《宅地法》 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9. 俄國彼得一世改革的內容不包括 ( ) A 加強中央集權 B.建立海軍和新式陸軍 C.廢除農奴制 D.發展學校教育 10. 19世紀中期,俄國“在農奴制下,一方面農奴一貧如洗,無力購買工業品,造成國內市場狹小;另一方面工場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勞動力,因為農奴被束縛在土地上,沒有自由工作的權利”。材料反映了農奴制( ) A.加強了沙皇的專制權力 B.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C.導致農民貧困頻繁暴動 D.符合俄國經濟社會發展國情 11. 下列對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錯誤的是( ) A.俄國經濟、軍事實力增強,成為歐洲軍事強國 B.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 C.自此俄國成為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 D.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 12. “中國經歷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燦爛文明,被日本通過一次革新,盡數吸收;歐洲通過上千年探索,經歷了黑暗中世紀才探索出來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數十年便收入囊中。”促使日本開始“收入囊中”的是( ) A.大化改新 B.商鞅變法 C.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D.明治維新 13.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為提高國民的識字率,引入了普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體系。這表明其實行的政策是( ) A.廢藩置縣 B.“殖產興業” C.“文明開化” D.征兵制 14. 經由明治維新,日本發展成為亞洲第一個工業化國度,同時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大肆侵犯擴張。這是因為( ) A.國家倡導并優先發展軍事工業 B.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 C.樹立了帶有強烈封建性和軍事性的政治體例 D.政府把大量國營企業優惠或無償轉讓給享有特權的資本家 15. 與大化改新相比,日本明治維新的“新”主要體現在( ) A.向中國學習先進制度 B.向歐美學習先進制度 C.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 D.擺脫民族危機,實現國家獨立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一幢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我不期望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確希望它停止分裂。 材料二 我在這場戰爭中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邦,既不是保全奴隸制,也不是摧毀奴隸制。如果我能拯救聯邦而不解放任何一個奴隸,我愿意這樣做;如果為了拯救聯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隸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這樣做。 (1)材料中的“我”指的是誰?他是通過什么方式“停止分裂”和“拯救聯邦”的? (2)材料一中的“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分別是指哪兩種經濟形式? (3)依據材料二指出“我”的“最高目標”是什么,這一目標與解放奴隸的關系是什么? (4)上述主張的實現有何意義? 17. 改革是強國之路,改革永遠在路上。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探究問題。 【富國強兵,走上侵略擴張之路】 材料一 17世紀末的俄國現狀:軍事上沒有海軍只有陸軍;經濟上只有21個手工工場;政治上部門職責不清,貪贓枉法,地方勢力成為獨霸一方的小沙皇;文化教育上,識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識字的居民只占23.6%……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彼得一世的改革涉及全國幾乎所有的領域。他一生主持頒布了三千多條法令,改革行政機構、軍隊,建立軍事工業,引進千余名各類專家,建立眾多近代化學校和科學院,并派出一批批的年輕人到國外學習。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彼得一世改革的內容主要涉及哪些領域? 【解放農奴,加速經濟社會發展】 材料三 年代 農民起義 1801~1810年 83次 1811~1820年 124次 1821~1830年 156次 1831~1840年 143次 1841~1850年 351次 1850~1861年 591次 (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析俄國1861改革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在亞歷山大二世首座雕像的揭幕儀式上,盧日科夫市長說:“政府樹立他的雕像是為了向這位曾經解放了千百萬俄國農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終引領俄羅斯拋棄了落后的社會制度。” (4)亞歷山大二世是如何解放千百萬俄國農奴的? 【大道行思,分析改革影響】 材料五 俄羅斯在狂飆突進的改革風暴之下,理性沖破禁錮,科學壓倒愚昧,重商主義盛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俄國終于緊跟世界先進潮流的步伐迎頭趕上來…… (5)結合上述材料,你認為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國1861年改革有何共同的影響? (6)通過以上探究,你認為俄國的改革對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有何借鑒意義? 1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倒幕派決定向鳥羽、伏見方面派出軍隊,以阻止幕軍的進擊。慶應四年(1868年),也即是明治元年,兩軍在鳥羽、伏見兩地街道上發生戰事。薩摩、長州聯軍取得了優勢。朝臣們的不安消失了,天皇也不必逃難了。這一戰奠定了大局,總算渡過了危機。 ——林懷秋等《明治天皇》 (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治維新的歷史背景。 材料二 ——摘編自《世界近現代史》 (2)根據材料二,指出1888—1894年日本工廠數和蒸汽機數的變化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倘若我們把“明治”理解為“明智”,便會發現,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是多么“明智”地選擇了自己的發展道路。 ——摘編自王光波《一本書讀懂日本史》 (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括日本選擇的發展道路。分析這一選擇對日本的影響。 (4) 綜合上述材料,理解“國與國最大的差距并不在技術,而在于精神”的內涵。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BDAC 6-10BBDCB 11-15CDCCC 二、非選擇題 16. (1)林肯;美國內戰。 (2)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和北方的工商業資本主義經濟。 (3)維護國家統一;是否解放奴隸服從于維護國家統一的需要。 (4)廢除了南方的黑人奴隸制,維護了美國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17. (1)17世紀末期,俄國無論在政治、經濟、軍事或文化教育方面,都遠遠落后于西歐一些國家;為了改變俄國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 (2)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社會習俗等方方面面。 (3)農奴制激化了階級矛盾,社會動蕩;農奴制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發展;克里木戰爭失敗,暴露了俄國的落后,加劇了俄國的國內矛盾。 (4)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廢除農奴制的法令,規定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農奴獲得解放時,可以出錢贖買一份土地。 (5)有利于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增強了俄國國力等。 (6)向先進國家學習、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努力發展教育、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等。(言之有理即可) 18. (1)武裝倒幕的成功(或幕府統治被推翻,確立了明治天皇的統治)。 (2)快速增長。明治維新,以“殖產興業”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 (3)發展資本主義。日本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同時也很快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4) “精神”的實質是創新和善于學習,要根據國情進行創新,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經驗。(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