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性狀分離比9∶3∶3∶1的變式 [素能建構]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 原因分析 測交后代比例 9∶7 當顯性基因同時出現時為一種表型,其余的基因型為另一種表型9(A_B_)∶7(3A_bb+3aaB_+1aabb) 1∶3 9∶6∶1 雙顯、單顯、雙隱三種表型 9(A_B_)∶6(3A_bb+3aaB_)∶ 1aabb 1∶2∶1 9∶3∶4 存在aa(或bb)時表現為一種性狀,其余正常表型9A_B_∶3A_bb∶4(3aaB_+1aabb)或9A_B_∶3aaB_∶4(3A_bb+1aabb) 1∶1∶2 15∶1 只要具有顯性基因其表型就一致,其余基因型為另一種表型15(9A_B_+3A_bb+3aaB_)∶1aabb 3∶1 13∶3 雙顯性、雙隱性和一種單顯性表現為一種性狀,另一種單顯性表現為另一種性狀 13(9A_B_+3aaB_+1aabb)∶3A_bb或13(9A_B_+3A_bb+1aabb)∶3aaB_ 3∶1 1∶4∶6∶4∶1 A與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顯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強。1AABB∶4(2AaBB+2AABb)∶6(4AaBb+1AAbb+1aaBB)∶4(2Aabb+2aaBb)∶1aabb 1∶2∶1 [探規尋律] 分析這些異常比例,你會發現什么規律? 分析這些比例會發現,無論是哪種比例,各表型所占份數之和都等于16,如9∶7(9+7=16),12∶3∶1(12+3+1=16)。這提示我們,如果發現異常比例的和為16,就可以判斷該性狀是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我們就可以用自由組合定律解題。 如果子代中各表型所占份數之和小于16,則可能存在致死情況,如: (1)4∶2∶2∶1表示的是AA、BB均可以使個體致死,即2AaBB、2AABb、1AABB、1AAbb、1aaBB均死亡。 (2)6∶3∶2∶1表示的是BB(或AA)使個體致死,即2AaBB、1AABB、1aaBB(或2AABb、1AABB、1AAbb)死亡。 [對點訓練] 1.薺菜果實形狀——三角形和卵圓形由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A、a和B、b決定。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F1中三角形∶卵圓形=301∶20。在F1的三角形果實薺菜中,部分個體無論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為三角形果實,這樣的個體在F1的三角形果實薺菜中所占的比例為( ) A.1/15 B.7/15 C.3/16 D.7/16 B [由F1中三角形∶卵圓形=301∶20≈15∶1可知,只要有基因A或基因B存在,薺菜果實就表現為三角形,無基因A和基因B則表現為卵圓形。基因型為AaBb、aaBb、Aabb的個體自交均會出現aabb,因此無論自交多少代,后代均為三角形果實的個體在F1的三角形果實薺菜中占7/15。] 2.(多選)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為AA的植株表現為大花瓣,Aa的植株表現為小花瓣,aa的植株表現為無花瓣。花瓣顏色受另一對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為RR和Rr的花瓣為紅色,基因型為rr的花瓣為黃色,且兩對基因獨立遺傳。若基因型為AaRr的親本自交,則下列有關判斷正確的是( ) A.子代共有9種基因型 B.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為1/3 C.子代共有6種表型 D.子代的紅花植株中,純合子占1/9 ABD [由題干分析可知,基因型為AaRr的親本自交,子代共有9種基因型;由于基因型為aa的植株無花瓣,因此基因型為aa_ _的個體只有一種表型,綜合分析可知,其后代應有5種表型,即紅色大花瓣、黃色大花瓣、紅色小花瓣、黃色小花瓣、無花瓣;子代有花瓣植株(AA_ _、Aa_ _)中,AaRr所占的比例為1/3;子代的紅花植株中,純合子(AARR)占1/9。] 3.某種鼠中,黃鼠基因A對灰鼠基因a為顯性,短尾基因B對長尾基因b為顯性,且基因A或b在純合時使胚胎致死,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現有兩只雙雜合的黃色短尾鼠交配,理論上所生的子代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 ) A.1/4 B.3/4 C.1/9 D.4/9 C [黃鼠基因A對灰鼠基因a為顯性,短尾基因B對長尾基因b為顯性,現有兩只雙雜合的黃色短尾鼠(AaBb)交配,根據題意,其子代中只有AaBb,AaBB,aaBb,aaBB這四種基因型的鼠才能活下來,且比例為4∶2∶2∶1,純合子aaBB占的比例為1/9。] 4.人類的皮膚含有黑色素,黑色素的多少由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a、B/b)控制,顯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兩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男性與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女性結婚,下列關于其子女膚色深淺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可產生4種表型 B.膚色最淺的孩子基因型是aaBb C.與親代AaBB表型相同的有1/4 D.與親代AaBb膚色深淺相同的有3/8 C [基因型為AaBb的男性與基因型為AaBB的女性結婚所生孩子的基因型為1/8AABB、1/4AaBB、1/8aaBB、1/8AABb、1/4AaBb、1/8aaBb。后代的表型有4種,分別是含有4個、3個、2個、1個顯性基因決定的膚色,膚色最淺的基因型是aaBb,與親代AaBb膚色深淺相同的有3/8,與親代AaBB表型相同的也是3/8。] 5.某種蛙眼色的表型與基因型的對應關系如下表(兩對基因獨立遺傳): 表型 藍眼 綠眼 紫眼 基因型 A_B_ A_bb、aabb aaB_ 現有藍眼蛙與紫眼蛙雜交,F1有藍眼和綠眼兩種表型,理論上F1藍眼蛙∶綠眼蛙為( ) A.3∶1 B.3∶2 C.9∶7 D.13∶3 A [藍眼蛙(A_B_)與紫眼蛙(aaB_)雜交,F1有藍眼(A_B_)和綠眼(A_bb、aabb)兩種表型,據此推斷親本藍眼蛙的基因型為AABb,紫眼蛙的基因型為aaBb。AABb×aaBb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AaB_(藍眼蛙)∶Aabb(綠眼蛙)=3∶1。] 6.南瓜的果實形狀有球形(球甲和球乙)、扁形和長形4種,受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現將兩純種球形果實的南瓜進行雜交,結果如圖,請分析回答: (1)純種球形南瓜甲和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2)F1扁形南瓜產生配子的種類是______________。 (3)F2球形南瓜中雜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4)由F2可知,當基因________存在時,即表現為扁形果實。 [解析] (1)F2性狀分離比為9∶6∶1,說明F1扁形南瓜的基因型為AaBb,則純種球形南瓜甲和乙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 (2)F1的基因型為AaBb,產生的配子的基因型為AB、Ab、aB、ab。 (3)F2球形南瓜的基因型為A_bb、aaB_,其中雜合子基因型是Aabb、aaBb。 (4)由F2可知,當基因A和B存在時,南瓜表現為扁形果實,A和B都不存在時南瓜表現為長形果實,只存在A或只存在B時南瓜表現為球形果實。 [答案] (1)AAbb aaBB (2)AB、Ab、aB、ab (3)Aabb、aaBb(缺一不可) (4)A和B 有關探究個體基因型的實驗設計題的解法 [素能建構] 對于不同的生物,其方法是有差異的。 1.對于植物,往往可以采用雜交、自交或測交的方法。如果是自花傳粉的植物,采用自交省去了許多操作的麻煩,所以是最簡單的方法;如果是異花傳粉的植物,可采用測交的方法,后代出現隱性類型的比例高,較易得到實驗結果。對于花粉能通過染色區分的植物,如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的花粉遇碘液呈現不同的顏色,可直接用顯微鏡觀察進行確定。 2.對于動物一般采用測交的方法。多數動物繁殖率低,讓其與隱性類型雜交,可以提高后代隱性個體出現的概率。后代若有隱性類型出現,則可認為待測個體為雜合子,若沒有隱性個體出現,則很可能是純合子。 對于預期結果和結論,要進行討論:思路是先考慮該個體共有哪幾種基因型,然后考慮如果是某種基因型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注意一定要把所有基因型都考慮到。最后寫答案時把前面的思路倒過來寫,即“如果出現××(結果),則該個體基因型為××”。 [對點訓練] 7.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紅色和白色三種類型,下表為該植物純合親本間雜交實驗的結果,請分析回答: 組別 親本 F1 F2 1 白花×紅花 紫花 紫花∶紅花∶白花= 9∶3∶4 2 紫花×紅花 紫花 紫花∶紅花=3∶1 3 紫花×白花 紫花 紫花∶紅花∶白花=9∶3∶4 (1)該性狀是由________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決定的,且只有在________種顯性基因同時存在時才能開紫花。 (2)若表中紅花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則第1組實驗中白花親本的基因型為________,F2表現為白花的個體中,與白花親本基因型相同的占________;若第1組和第3組的白花親本之間進行雜交,后代的表型應________。 (3)若第3組實驗的F1與某純合白花品種雜交,請簡要分析雜交后代可能出現的表型及其比例以及相對應的該白花品種可能的基因型: ①如果雜交后代紫花與白花之比為1∶1,則該白花品種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則該白花品種的基因型是aabb。 [解析] (1)由表格可知,第1組中F2的表型紫花∶紅花∶白花=9∶3∶4,是9∶3∶3∶1的變式,所以該性狀是由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決定的,雙顯性表現為紫色,即只有在兩種顯性基因同時存在時才能開紫花。 (2)第1組中F1的紫花基因型為AaBb,紅花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則白花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F2白花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Aabb∶aabb=1∶2∶1,所以與白花親本基因型相同的占1/4;同理第3組中F1的紫花基因型為AaBb,所以第3組中親本白花的基因型為aabb,第1組和第3組的白花親本之間進行雜交,即AAbb×aabb,后代基因型為Aabb,表型全為白花。 (3)第3組實驗的F1為AaBb,純合白花的基因型為AAbb或aabb。若該白花品種的基因型是AAbb,F1與純合白花品種雜交,即AaBb×AAbb,子代基因型有四種,分別為AABb、AAbb、AaBb、Aabb,紫花與白花之比為1∶1;若白花品種的基因型是aabb,F1與純合白花品種雜交,即AaBb×aabb,子代的基因型有四種,AaBb、Aabb、aaBb、aabb,紫花∶紅花∶白花=1∶1∶2。 [答案] (1)兩 兩 (2)AAbb 1/4 全為白花 (3)①AAbb ②雜交后代紫花∶紅花∶白花=1∶1∶2 8.(2019·全國卷Ⅱ)某種甘藍的葉色有綠色和紫色。已知葉色受2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隱性基因的個體表現隱性性狀,其他基因型的個體均表現顯性性狀。某小組用綠葉甘藍和紫葉甘藍進行了一系列實驗。 實驗①:讓綠葉甘藍(甲)的植株進行自交,子代都是綠葉 實驗②:讓甲植株與紫葉甘藍(乙)植株雜交,子代個體中綠葉∶紫葉=1∶3 回答下列問題。 (1)甘藍葉色中隱性性狀是________,實驗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為________。 (2)實驗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為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種基因型。 (3)用另一紫葉甘藍(丙)植株與甲植株雜交,若雜交子代中紫葉和綠葉的分離比為1∶1,則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雜交子代均為紫葉,則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若雜交子代均為紫葉,且讓該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葉與綠葉的分離比為15∶1,則丙植株的基因型為________。 [解析] (1)(2)由實驗①可知甲為純合子,由實驗②子代個體中綠葉∶紫葉=1∶3可知,紫葉為顯性,綠葉為隱性,且紫葉甘藍乙植株基因型為AaBb,綠葉植株甲為aabb,二者雜交,子代基因型有4種,分別是AaBb、Aabb、aaBb、aabb。 (3)由丙與甲雜交,后代中有綠葉可知,丙肯定產生含ab的配子。又因為雜交后代紫葉和綠葉分離比為1∶1,故丙能產生兩種數目相等的配子,因此丙植株的基因型可能為Aabb、aaBb;若雜交子代均為紫葉,則丙植株中兩對基因至少有一對為顯性純合子,因此基因型可能為AABB、AABb、AAbb、AaBB、aaBB;由雜交子代自交后代中紫葉與綠葉的分離比為15∶1,可知該子代基因型為AaBb,故產生該子代的紫葉甘藍丙的基因型為AABB。 [答案] (1)綠色 aabb (2)AaBb 4 (3)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AABb AABB 9.燕麥穎色有黑色、黃色和白色三種顏色,由B、b和Y、y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現為黑穎。為研究燕麥穎色的遺傳規律,進行了如圖所示的雜交實驗,請分析回答: (1)圖中親本中黑穎個體的基因型為________,F2中白穎個體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F1測交后代中黃穎個體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F2黑穎植株中,部分個體無論自交多少代,其后代仍然為黑穎,這樣的個體占F2黑穎燕麥的比例為________。 (3)現有一包標簽遺失的黃穎燕麥種子,請設計雜交實驗方案,確定黃穎燕麥種子的基因型。 實驗步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預測:①如果______________,則包內種子基因型為bbYY;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包內種子基因型為bbYy。 [解析] (1)由于子二代中黑穎∶黃穎∶白穎≈12∶3∶1,說明F1基因型為BbYy,所以親本黑穎和黃穎個體的基因型分別是BByy、bbYY,F2中白穎個體的基因型是bbyy。 (2)F1的基因型為BbYy,其測交后代中黃穎(bbY_)個體所占的比例為1/2×1/2=1/4,F2黑穎植株中,部分個體無論自交多少代,其后代仍然為黑穎,說明其基因型是BB__,占F2黑穎燕麥的比例為1/3。 (3)黃穎植株的基因型為bbYY或bbYy,要想鑒定其基因型,可將該植株自交得到F1,統計F1燕麥穎色,若全為黃穎,則該植株基因型為bbYY,若黃穎∶白穎=3∶1,則該植株基因型為bbYy。 [答案] (1)BByy bbyy (2)1/4 1/3 (3)將待測種子分別單獨種植并自交,得F1種子 F1種子長成植株后,按穎色統計植株的比例 F1種子長成的植株穎色全為黃穎 F1種子長成的植株穎色既有黃穎又有白穎,且黃穎∶白穎=3∶1 10.虎皮鸚鵡羽毛顏色的遺傳機理如圖所示,當個體基因型為aabb時,兩種色素都不能合成,表現為白色。現有一只純合綠色鸚鵡和一只純合白色鸚鵡雜交得F1,再讓F1雌雄個體隨機交配得F2。請回答下列問題: (1)控制鸚鵡羽毛顏色的基因在遺傳上遵循__________定律,請利用上述實驗材料,設計一個雜交實驗對你的觀點加以驗證。 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測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讓F2表型為綠色的鸚鵡自由交配,后代表型及比例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讓雜合的黃色鸚鵡與雜合的藍色鸚鵡雜交,且因某種因素的影響,后代中的白色鸚鵡全部死亡,則綠色鸚鵡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 (4)如欲判斷一只綠色雄性鸚鵡的基因型,應從綠色、藍色、黃色、白色純合子群體中選擇________與其雜交: ①如后代全為綠色鸚鵡,則其基因型為AABB; ②如后代______________,其基因型為AABb; ③如后代綠色∶黃色為1∶1,則其基因型為________; ④如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因型為AaBb。 [解析] (1)常用測交法驗證控制動物性狀的兩對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若F1(AaBb)與白色鸚鵡(aabb)雜交,后代出現四種表型的鸚鵡,比例約為1∶1∶1∶1,則控制鸚鵡羽毛顏色的基因在遺傳上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2)F2表型為綠色的鸚鵡基因型為A_B_(1/9AABB,2/9AABb,2/9AaBB,4/9AaBb),其產生的配子AB=4/9,Ab=2/9,aB=2/9,ab=1/9,可借助棋盤法求得后代表型及比例為綠色∶藍色∶黃色∶白色=64∶8∶8∶1。 (3)如讓雜合的黃色鸚鵡與雜合的藍色鸚鵡雜交,即aaBb×Aabb→1綠色∶1藍色∶1黃色∶1白色(死亡),其中綠色鸚鵡占1/3。 (4)綠色雄性鸚鵡的基因型有四種可能:AABB、AaBB、AABb、AaBb,鑒定其基因型,可選擇測交法,選擇多只白色雌性鸚鵡與之雜交,分析子代表型差異即可。 [答案] (1)基因的自由組合(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 用F1綠色鸚鵡和白色鸚鵡雜交 雜交后代中鸚鵡羽色出現四種表型:綠色、藍色、黃色、白色,比例約為1∶1∶1∶1 (2)綠色∶藍色∶黃色∶白色=64∶8∶8∶1 (3)1/3 (4)多只白色雌性鸚鵡 ②綠色∶藍色=1∶1 ③AaBB ④綠色∶藍色∶黃色∶白色=1∶1∶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