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民族交融與國家一統九年級專題復習2021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了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在內蒙古代表團,習近平為這些工作“劃重點”!熱點翻書大作戰重點1:“要找準內蒙古在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推動相關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因地制宜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重點2:“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要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牧業產業化、品牌化,并同發展文化旅游、鄉村旅游結合起來,增加農牧民收入。重點3:“筑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綜合治理,持續改善城鄉環境。重點4:“在促進民族團結方面把工作做細做實”重點5:“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用好這些紅色資源”齊心協力建包鋼1.找關鍵詞、聯系知識點(至少5個)2.對應書本、頁碼3.對應的重點句子2020年5月4日,農民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好力保鎮的一處旱作水稻田里播種。脫貧攻堅中,內蒙古人發揮智慧,多措并舉助力脫貧。這些技術是何處學習來的?有什么作用?體現了什么的影響?民族交融與國家一統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在交往交流中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接近、相互認同的過程,就是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建設共同的精神家園,是“和而不同”思想的真正體現。教學關鍵問題:如何認識統一始終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主流學習目標1.觀察各朝疆域圖,按方位找出歷史上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并按方位填寫其他少數民族政權和管理少數民族的機構,總結我國歷史是一部民族交融史;2.閱讀圖文資料,概括民族交融的內容;3.結合《學習手冊》P98-103頁,在年代尺上標出古代民族政策,歸納民族交融的方式;4.填寫民族交融史實表格,背誦表格,能準確講述民族交融史實,指出表格中錯誤的內容,總結出正確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5.閱讀史料,分析民族交融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學習從史料中獲取信息,運用材6.用示意圖表示民族交融的因果關系,知道示意圖的繪制方法。圖說民族交融概況1.圈一圈:結合《學習手冊》P92疆域圖,圈出我國北方歷史上曾有哪些少數民族建立政權?2.說一說:除此之外,你還學到過哪些建立政權的少數民族?這些民族現在都還有嗎?3.填一填:我國古代設置了哪些管理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權機構?4.想一想:從中你有什么啟發?匈奴、鮮卑、突厥、遼(契丹)、蒙古、韃靼金(女真)滿族吐蕃(藏族)圖說交融概況金(女真)、吐蕃、西夏(黨項)我國的歷史是一部民族交融、各民族鞏固發展國家統一的歷史。西夏(黨項)西域都護府(西漢)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唐)、伊犁將軍(清)宣政院(元)駐藏大臣(清)改土歸流(明清)史說交融內容圖二:唐代三彩胡服俑圖一:北魏鮮卑族的“揚場圖”和“耕牛圖“的墓葬壁畫資料:魏晉時期.胡餅已成為內地人喜食之物.少數民族的胡床.方凳等家具為貴族爭相使用。這些圖文材料說明了哪些史實?交融內容:政治(制度)經濟(服飾、物種、物產、技術)文化(歌舞、音樂)等尺說交融方式秦漢北魏唐兩宋元明清戰戰和交織漢化改革開明戰和交織,以和為主設置機構防御懷柔概括我國古代民族交融的不同方式。武力征服、和平交往參考《學習手冊》P98-103頁,標注以下朝代的民族政策。表說交融史實朝代史實影響西漢漢武帝對采取攻勢,取得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從此無力再遇西漢抗衡,漢朝北部邊患基本解除。東漢漢元帝時將宮女嫁給匈奴首領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與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唐朝唐太宗采取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擁戴他為。唐太宗時把文成公主嫁給;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北宋北宋與遼簽訂“”此后,宋金間出現100多年和平的局面元朝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族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交融明朝為防范蒙古騎兵南下,明朝加固、增修;有效地保護了中原地區經濟的發展清朝時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維護了國家統一在西藏設立;有效加強了對新疆的關系啊參考學習手冊,2分鐘完成填空,1分鐘快速背誦。表說交融史實朝代史實影響西漢漢武帝對匈奴采取攻勢,取得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匈奴從此無力再遇西漢抗衡,漢朝北部邊患基本解除。東漢漢宣帝時將宮女王昭君嫁給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與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唐朝唐玄宗采取開放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擁戴他為“天可汗”唐太宗時把金城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北宋北宋與金簽訂“澶淵之盟”此后,宋金間出現100多年和平的局面元朝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維吾爾族促進了各組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交融明朝為防范蒙古騎兵南下,明朝加固、增修長城有效地保護了中原地區經濟的發展清朝乾隆時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維護了國家統一在新疆設立嘎廈有效加強了對新疆的關系啊找出表格里的8處錯誤,并修改。啟示:正確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民族政策;戰爭和和平交往中都蘊含著民族交融。圖理交融因果友好往來民族遷徙改革戰爭民族交融國家一統經濟交流文化交流1.;2.;3.;4.;5.;6.;7.;8.;圖理交融因果友好往來民族遷徙改革戰爭民族交融國家一統經濟交流文化交流促進/推動促進/推動促進/推動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為了解西藏相關歷史,某同學收集了一些相關資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二:“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來朝見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員,同知二員,副使二員,經歷二員,都事四員,管勾一員,照磨一員”。——摘自《元史·百官志三》實戰演練(1)研究歷史,需要借助不同類型的資料。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屬于什么形式的資料?(2分)?(2)從上述材料中,你能獲取哪些歷史信息?(4分)材料一:(1)實物資料和文獻資料(2分)(2)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元朝在中央設置宣政院,以負責藏族地區的行政,標志著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4分,史實+影響)材料三:“感謝黨和國家的新制度和新的民族關系,引領我們走向了新生活。這幾年來家鄉旅游的人越來越多,餐飲對蔬菜的需求大增。現在我們家在青稞地上搭建大棚種植平菇,銷量很不錯。接下來我還要準備繼續參加菌菇培訓,利用技術帶動村民共同種植高原上的大棚蔬菜。”——藏民巴頓(3)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雪域高原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根據巴頓的描述及所學知識,說明西藏能創造奇跡的原因。(4分)(3)1.感謝黨和國家的新制度和新的民族關系,體現了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2.種植平菇參加培訓體現了把經濟建設的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依靠科技致富。(4分,材料+知識點)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民族交融與國家一統》課后練習(5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2021年3月5日,習近平午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倍加珍惜、繼續堅持民族團結光榮傳統和“模范自治區”崇高榮譽,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大局。據此,回答1-3小題。(原創)1.自黨的十九大以來,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第四次到內蒙古代表團。這表明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③全國各族人民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④堅持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基本原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原創)2.內蒙古自治區所在的地理位置曾經有多個少數民族政權。讀部分疆域圖,以下少數民族政權存在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原創)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以下圖片反映的史實能印證這句話的是①北魏墓葬壁畫《耕牛圖》②北方少數民族壁畫《采桑圖》③漢族婦女制作蒸饃和烙餅磚畫④唐朝仕女打馬球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的70周年。據此,回答4-5小題。(原創)4.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標志是A.西漢是設置西域都護府B.唐朝時文成公主入西藏C.元朝時在中央設宣政院D.清朝在西藏設駐藏大臣(原創)5.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雪域高原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以下與西藏發展相關的史實正確的是①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②一五計劃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鐵路,密切了西藏和各地的聯系③西藏草場廣布,牧草營養成分含量高,可發展高寒畜牧業④西藏的拉薩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論從史出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結合不同史實和史料的呈現方式,回答6-8小題。(原創)【史論結合】6.右圖史實共同反映了A.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B.清朝積極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C.清朝為鞏固統治不斷加強中央集權D.明朝奠定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版圖(原創)【詩史結合】7.古詩中隱藏著很多重要史實。以下詩文最能直接反應民族交融的積極影響的是A.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B.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C.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D.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原創)【物史互證】8.文物是歷史的重要見證。當我們研究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和少數民族地區的關系時,可以參考的文物是A.司母戊鼎B.金奔巴瓶C.木心釘鎏金銅片馬鐙D.胡服俑(原創)9.某老師為復習某課準備的專題資料包如下表所示,該專題復習的主題是資源名稱地圖東晉十六國形式圖;遼、北宋、西夏形勢圖視頻紀錄片《北魏孝文帝》片段圖片《北魏帝后禮佛圖》、《文成公主入藏圖》A.早期國家的發展B.開放革新的時代C.民族交融與國家一統D.近代前夜的危機(原創)10.歷史史實是指客觀發生的歷史事實,歷史觀點是對歷史史實的認識。以下關于民族關系的歷史,屬于歷史觀點的是A.公元前60年,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B.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加速了北方民族交融C.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D.清朝時設置臺灣府隸屬于福建省二、非選擇題(每大題10分,共30分)(原創)11.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為了解西藏相關歷史,某同學收集了一些相關資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材料二:“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來朝見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員,同知二員,副使二員,經歷二員,都事四員,管勾一員,照磨一員”。——摘自《元史·百官志三》(1)研究歷史,需要借助不同類型的資料。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屬于什么形式的資料?(2分)(2)從上述材料中,你能獲取哪些歷史信息?(4分)材料三:“感謝黨和國家的新制度和新的民族關系,引領我們走向了新生活。這幾年來家鄉旅游的人越來越多,餐飲對蔬菜的需求大增。現在我們家在青稞地上搭建大棚種植平菇,銷量很不錯。接下來我還要準備繼續參加菌菇培訓,利用技術帶動村民共同種植高原上的大棚蔬菜。”——藏民巴頓(3)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雪域高原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根據巴頓的描述及所學知識,說明西藏能創造奇跡的原因。(4分)(改編)12.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民族交融、交流貫穿于不同的歷史時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 神爵二年,匈奴日逐王歸降漢朝,鄭吉派兵迎之,宣帝遂命鄭吉兼護車師西北方(北道)各國安全。因總領兩道,遂號“都護”,“都護”以后便成為西漢派駐西域的最高長官的正式官名。——摘自部編人教版七年級教參材料二 如圖《西晉內遷少數民族分布圖》。材料三 魏晉以來,內遷的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開始過定居的生活,他們向漢族學習農業技藝,逐漸將原來從事的畜牧業生產的習慣轉變為從事農業生產。而漢族人民向北方各族學習畜牧經驗,和接受他們的食物、服裝、用具等。逐漸地民族隔閡趨于請解,民族關系趨于和緩。我國北方出現各民族大交融。——摘自部編人教版七年級教材(1)材料一中體現了哪一歷史事件?有何意義?(2分)(2)根據材料二,寫出圖中遷入山西一帶的少數民族有哪些?(2分)(3)根據材料二、三,概括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民族大交融的原因?(3分)(4)綜合上述史實,歸納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這對你來說有何啟示?(3分)(原創)13.民族交往、交融與交流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史料昭君出塞圖一、遼宋為兄弟之國……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于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選自澶淵之盟須彌福壽之廟朝代①北宋清朝政策②議和③意義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與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后,宋遼間出現100多年相對和平的發展。④(1)聯系所學知識,完成表格。(4分)(2)請再列舉一個朝代的不同的民族政策。(2分)(3)上述民族政策的調整帶給我們什么啟示?(2分)(4)青少年可以如何為促進民族交融貢獻自己的力量?(2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5DCACB6-10BABCB二、非選擇題(每大題10分,共30分)11.(1)實物資料和文獻資料(2分)(2)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元朝在中央設置宣政院,以負責藏族地區的行政,標志著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4分,史實+影響)(3)1.感謝黨和國家的新制度和新的民族關系,體現了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2.種植平菇參加培訓體現了把經濟建設的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依靠科技致富。(4分,材料+知識點)12.(1)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府。意義:西域都護府的設置,標志著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2分)(2)匈奴和羯等。(2分)(3)各民族錯居雜處,加強了相互交流;生產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學習;政治制度上少數民族學習漢族君主專制;思想文化上少數民族學習漢族文化;社會習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鑒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閡與民族偏見逐漸減少。(3分)(4)政府建立機構;戰爭;通婚;人口遷移;統治者的改革;日常生活的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等。正確處理民族關系,加強民族團結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國家向心力,有利于國家統一和社會發展。(3分)13.(1)①東漢②和親③懷柔政策④加強了民族感情,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4分,1點1分)(2)明朝防御政策西漢漢武帝武力反擊(任選一個,朝代+政策,2分)(3)正確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民族政策,維護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2點2分)(4)樹立民族團結意識,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與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作斗爭;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語言文字、風俗習慣。(2點2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考社會法治專題復習】民族交融與國家一統 課件.pptx 【中考社會法治專題復習】民族交融與國家一統練習.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