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一單元 鹽、化肥 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 第1課時 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 知識點一 鹽 1.概念:鹽是指一類組成里含有 (或者銨根離子)和 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KMnO4等。 2.有些鹽是有毒的,如工業用鹽中含有 ,不能食用。 知識點二 氯化鈉 1.構成: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它們在人體中都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每人每天約需 g食鹽,過多食用不利于人體健康。 2.用途: (1)醫療上用來配制 ; (2)農業上用氯化鈉溶液來 ; (3)工業上用氯化鈉為原料來 ; (4)生活上用食鹽 等。 3.存在形式:氯化鈉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除海里含有大量氯化鈉以外,鹽湖、鹽井、鹽礦等都蘊藏著氯化鈉。 知識點三 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 俗名 色、態 溶解性 用途 水溶液酸堿性 制法 碳酸鈉 (Na2CO3) 粉末 用于玻璃、造紙、紡織、洗滌劑的生產等 侯氏制堿法 碳酸氫鈉 (NaHCO3) 粉末 可溶 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治療 癥的一種藥劑 碳酸鈣 (CaCO3) 的主要成分 粉末 重要的建筑材料、補鈣劑 知識點四 碳酸鹽的化學性質 1.與酸反應 探究碳酸鈉、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 碳酸鈉+鹽酸 碳酸氫鈉+鹽酸 現象 迅速反應,產生 ,試管中的澄清石灰水 反應更迅速,產生的氣泡更多,試管中的澄清石灰水 化學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 + NaHCO3+HCl===NaCl+ + 結論 碳酸鹽都能與酸反應,產生 氣體 2.CO32-或HCO3-的檢驗方法:加入 ,有氣泡產生,將生成的氣體通入 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3.Na2CO3溶液與澄清的石灰水反應,產生的現象為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某些碳酸鹽可與堿反應 探究碳酸鈉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 向盛有碳酸鈉溶液的試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 溶液變 Na2CO3+Ca(OH)2=== +2NaOH 第2課時 復分解反應 知識點一 復分解反應 (1))碳酸鈉溶液+澄清石灰水: ; (2)稀硫酸+苛性鈉: ; (3)熟石灰+稀硫酸: ; (4)氧化銅+稀鹽酸: 。? 小結:1.定義:由兩種 化合物 ,生成另外兩種 的反應叫作復分解反應。 2.特點:“雙交換、價不換”。即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各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保持不變。 3.表達式:AB+CD== 。 友情提示 兩種化合物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不一定是復分解反應,比如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中和反應一定是復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是基本反應類型之一。 4.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向兩支分別盛有少量氫氧化鈉溶液和氯化鋇溶液的試管中滴加硫酸銅溶液,觀察現象并填寫下表。 CuSO4溶液+NaOH溶液 CuSO4溶液+BaCl2溶液 現象 有 生成 有 生成 化學方程式 CuSO4+BaCl2=== +CuCl2 酸、堿、鹽之間并不是都能發生復分解反應。只有當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物中有 或有 或有 生成時,復分解反應才可以發生。 知識點二 酸、堿、鹽的溶解性 1.酸、堿、鹽的溶解性: (1)酸一般都溶于水; (2)堿只有NaOH、KOH、Ba(OH)2、氨水溶于水、Ca(OH)2 微溶于水,其他均難溶于水。 (3)鹽的溶解性有如下規律:(寫出特殊的即可) 2.常見溶液的顏色: 含銅離子的溶液為 色;含亞鐵離子的溶液為 色; 含鐵離子的溶液為 色。其他的溶液多為無色。 判斷某些酸、堿、鹽之間是否發生反應。 NaOH溶液 NaCl溶液 K2CO3溶液 Ba(NO3)2溶液 稀硫酸 判斷依據 復分解反應的常見類型及發生條件: 反應類型 酸+金屬氧化物→鹽+水 酸+堿→鹽+水 酸+鹽→新鹽+新酸 堿+鹽→新鹽+新堿 鹽+鹽→新鹽+新鹽 反應物條件 酸溶于水 酸溶于水 酸溶于水 兩者都溶于水 兩者都溶于水 生成物條件 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氣體或有水 第3課時 鹽的化學性質 鹽的化學性質 探究鹽與某些金屬、酸、堿、鹽的反應。 性質 反應發生的條件 實例 鹽+金屬→新鹽+新金屬 ①金屬與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其后面金屬的鹽溶液; ②鹽要溶于水 Fe+CuSO4=== 2Al+3CuSO4=== 鹽+酸→新鹽+新酸 ①酸必須是可溶的; ②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Na2CO3+2HCl=== AgNO3+HCl=== 鹽+堿→新鹽+新堿 ①反應物都溶于水; ②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Na2CO3+Ca(OH)2=== Na2CO3+Ba(OH)2=== 鹽+鹽→兩種新鹽 ①反應物都溶于水; ②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Na2CO3+BaCl2=== NaCl+AgNO3=== 課題2 化學肥料 知識點一 化肥簡介 【引導自學】1.常見化肥的種類及功效 種類 氮肥 磷肥 鉀肥 常見物質 尿素[CO(NH2)2] 氨水(NH3·H2O) 銨鹽,如NH4Cl、NH4HNO3等; 硝酸鹽,如NH4NO3、NaNO3等 磷礦粉[Ca3(PO4)2]、 鈣鎂磷肥(鈣和鎂的磷酸鹽)、 過磷酸鈣[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 K2SO4、KCl、K2CO3 主要作用 促進植物莖葉生長、利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促進植物根的生長,增強抗寒、抗旱能力 促進植物莖的生長,增強抗病蟲害和抗倒伏能力 缺乏時表現 2.復合肥料:指同時含有 三種營養元素中的兩種或三種營養元素的化肥。如 、NH4H2PO4等。 3.使用化肥、農藥對環境的影響 (1)使用化肥、農藥的利弊 利 弊 a.化肥中營養元素含量高,大多易溶于水,施用后能很快被作物吸收,對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具有重要作用; b.農藥是農業生產中與病蟲等有害物質作斗爭的有力武器 a.污染土壤、水源、大氣環境; b.造成某些物種的滅絕; c.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人體健康 知識點二 化肥的簡易鑒別 初步區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方法”,簡單鑒別三類化肥。 1.利用物理性質 看顏色、狀態 聞氣味 看溶解性 無色液體—— ;白色晶體—— 、鉀肥;灰白色粉末—— 肥 有 氣味——氨水和碳酸氫銨; 沒有 氣味——其他氮肥及鉀肥、磷肥 難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磷肥;易溶于水——氮肥、鉀肥 2.利用化學性質區分銨態氮肥和鉀肥 與 混合研磨,能聞到氨味的是銨態氮肥(含銨根離子的氮肥),不能聞到氨味的是鉀肥。 3.區分硫酸銨、氯化銨、硝酸銨、尿素等幾種氮肥 5334000648335NH4Cl 020000NH4Cl 5343525124460NH4NO3 020000NH4NO3 4.NH4+的檢驗:向待檢物質中加 研磨(若待測物質為溶液,加氫氧化鈉,加熱),有氨臭味,則證明含NH4+。 注意:銨態氮肥不能與 物質混合施用,以防肥效散失。 知識點三 化肥、農藥的不當施用對環境的影響 化肥、農藥對農業增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施用不當,除了會影響農作物產量外,還會對環境造成危害,主要是會污染 (氨氣的排放)、污染 (使水中氮、磷元素增多,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破壞 (使土壤板結酸化)。從長遠角度出發,我們要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減少污染,保障食品安全,維護地球的生態平衡。 實驗活動8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 實驗目的 1.體驗固體混合物初步提純的實驗過程。 2.學習蒸發操作技能,鞏固溶解、過濾操作技能。 實驗用品 燒杯、玻璃棒、蒸發皿、坩堝鉗、酒精燈、漏斗、藥匙、量筒(10mL),鐵架臺(帶鐵圈)、托盤天平、濾紙、火柴。 實驗步驟 實驗步驟 操作示意圖 操作方法 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稱取5.0克粗鹽,用量簡量取10毫升水,將粗鹽和水倒入燒杯里,用玻璃棒攪拌使粗鹽溶解充分 過濾 將燒杯中的液體沿玻璃棒倒入過濾裝置中,其液面不能超過濾紙邊緣,若濾液渾濁,再過濾一次 蒸發 將濾液倒入蒸發皿中,然后用酒精燈加熱,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溶液,待出現 時停止加熱 攪拌散熱,防止 計算產率 用玻璃棒把固體轉移到紙上,用托盤天平稱量質量并記錄,比較提純前后食鹽狀態并計算精鹽的產率= ×100% 轉移精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