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8.2 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從19世紀70年代起,洋務派開始大規模籌建新式海軍,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軍衙門統一協調指揮。這表明當時的中國( ) A.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 B.與世界市場聯系緊密 C.阻止了民族危機的加劇 D.近代海防意識的增強 2. 下面的漫畫反映了我國近代史上的某一重大歷史事件,該事件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洋務運動 D.寫成《資政新篇》 3. 洋務派的中央代表奕?提出:“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由此可看出洋務運動的側重點在于學習西方的( ) A.思想文化 B.軍事技術 C.教育制度 D.政治制度 4. 1866年,李鴻章在南京設立金陵制造局,主要制造槍、炮和軍用物資。1867年崇厚在天津設立了天津機器局(后改名北洋機器局),主要生產火藥、子彈。上述材料反映洋務運動的內容是( ) A.?創辦軍事工業????????????????????B.?創辦民用工業???????????????????? C.?創辦新式學堂????????????????????D.?籌建海軍 5.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下圖)交接入列,大大提高了中國海軍綜合作戰力量的現代化水平。我國近代海軍起步于( ) A.鴉片戰爭期間 B.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 C.洋務運動期間 D.虎門銷煙期間 6. 1876年,李鴻章說:“中國之積弱不振,皆因貧窮之故。”他強調興辦( ) A.軍事工業 B.民用工業 C.出版機構 D.新式學堂 7. 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赴美國留學,這些留美學生回來后,絕大多數人熱心報國,成為棟梁之才。如詹天佑成為著名鐵路工程師,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鄺榮光成為著名采礦工程師,發現了湘潭煤礦;唐國安成為著名教育家,曾任清華學堂校長,這反映了洋務運動( ? ??) A.?為中國近代社會發展培養了人才????????????????????????? B.?抵制了美國對中國的侵略 C.?掀起了近代國人赴美留學的熱潮????????????????????????? D.?使中國實現了教育近代化 8. “有希望革新這古老帝國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館。”中國近代,“同文館”最早出現于( ) A.百日維新期間 B.洋務運動期間 C.辛亥革命期間 D.鴉片戰爭期間 9. “洋務運動引進了機器工業。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從而啟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這表述的是洋務運動的(? ? ) A.?背景????????B.?目的????????????????????????????????????? C.?性質??????? D.?作用 10. 洋務運動開始和結束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 A.第一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和辛亥革命 C.第二次鴉片戰爭和甲午中日戰爭 D.第一次鴉片戰爭和甲午中日戰爭 11. 下列關于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特點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 B.總體發展比較落后 C.受到外國經濟勢力的壓迫 D.地區之間發展均衡 12.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哪一領域( ) A.采礦業 B.機器制造業 C.建筑業和紡織業 D.紡織業和面粉業 13. 下列關于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總體來說比較落后 B.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集中在重工業部門 D.深受外國經濟勢力的影響 14. 造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落后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A.民族資本家的觀念保守 B.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 C.封建制度的嚴重阻礙 D.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 15. 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阻斷了中國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近代民族工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客觀環境中產生和發展,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掙扎和抗爭。下列關于近代民族工業的說法,正確的是( ) A.19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產生 B.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是中國第一家民族工業企業 C.二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 D.具有發展不平衡、發展過程艱難曲折、整體水平落后等特點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94年之際,洋務軍事工業雇用工人約10800人;洋務民用工業雇用工人約8000人;洋務礦業雇用工人約20000人,總計約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國城鎮人口由2072萬增加到2351萬,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數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鄉、臺灣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務派在那里采新法開礦,才發展為近代城市。 材料二 晚清財政收入結構表(單位:萬兩) 年代 農業稅收入 工商業稅收入 其他收入 總收入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1949 3281 77 969 23 - -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5 15 29696 100 材料三 1874年,李鴻章在《籌議海防折》中認為,當時中國“東南海疆萬余里,各國通商傳教,來往自如”,甚至進入了京城和各省。列強表面上打著和好的旗號,暗地里懷著吞并中國的野心,中國遇到“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他還認為,“輪船電報之速,瞬息千里;軍器機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彈所到,無堅不摧,水陸關隘,不足限制,又為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 請回答問題: (1)據材料一,指出當時中國城市發展出現了怎樣的變化趨勢?這與哪一運動有關? (2)據材料二,概括晚清財政收入結構有什么變化?說明這一變化與上述運動之間的關系? (3)材料三中李鴻章認為造成“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的原因是什么。基于上述認識,李鴻章等洋務派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17. 閱讀以下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中國欲自強,則莫若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李鴻章 材料二 “今日和議既成,中外貿易有無交通,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購成之后,訪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 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捻(‘發’指大平軍、‘捻’指捻軍起義軍),可以勤遠略(抵抗外國侵略)。” ——曾國藩 請回答: (1)你知道材料表述的是什么運動嗎?這場運動的目的是什么? (2)請列舉運動中創辦的軍事工業及民用工業各二個? (3)這場運動的目的有沒有達到?請你舉例說明此結果。 18. 洋務運動使中華民族開始了強國之夢,給中國帶來了西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國處于十字路口時歷史的選擇。 【千年變局——背景】 材料一 (1)洋務運動是在什么背景下進行的? 【艱難圖強——過程】 (2)下方圖片再現了洋務派創辦的哪兩大企業?這兩類工業之間有何共同點?(舉出兩個方面即可) 【好夢難圓——結局】 材料二 (3)結合漫畫和所學知識,分析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無心之柳——評價】 材料三 (4)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CBAC 6-10BABDC 11-15DDCAD 二、非選擇題 16. (1)變化:城鎮人口、城市數量增加;運動:洋務運動。 (2)變化:農業稅收減少,工商業稅收(工商雜稅收及其他收入)增加;工商業稅收所占比重超過農業稅收(答出其中任意一點即可,答案必須體現農業稅收和工商業稅收的比較);關系:說明洋務運動促進了當時工商業的發展。 (3)原因:列強懷著吞并中國的野心。 措施: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軍隊。籌建了福建、廣東、南洋和北洋等海軍。同時興辦了輪船、鐵路、電報等新式民用工業。 17. (1)洋務運動;為了解除內憂外患,實現強兵富國,以維護清朝的統治。 (2)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 民用工業: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3)有,洋務運動之后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再次失敗,所以洋務運動沒有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18. (1)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內憂外患(內外交困)。 (2)圖一為江南制造總局;圖二為輪船招商局。都由洋務派創辦;都引進了西方先進技術;都采用機器生產;都對外國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等。(舉出兩個方面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3)西方列強不希望中國富強,不真心支持洋務運動;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洋務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領導核心;僅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而不從根本上變革腐朽沒落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4)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