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8.3 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面對甲午戰爭后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仁人志士奔走呼號,掀起了救亡圖存的( ) A.太平天國運動 B.維新變法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新文化運動 2. 1895年,在北京應試的各省舉人1300多人,聯名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圖強,史稱“公車上書”,由此揭開了戊戌變法的序幕。“公車上書”的發生與下列哪一亊件的直接觸動有關( ) A.?鴉片戰爭中國戰敗??????????? B.?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C.?《馬關條約》的簽訂??????????????????????????????????????????? D.?清政府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3. 為宣傳維新變法,康有為、梁啟超創辦了( ) A.《萬國公報》 B.《民報》 C.《每周評論》 D.《新青年》 4. “甲午戰敗損失慘,洋務運動弊端顯。中國面臨被瓜分,民族危機特空前。”這首歌謠描寫的是( ) A.《南京條約》的影響 B.戊戌變法的背景 C.洋務運動的背景 D.《辛丑條約》的影響 5. 史學家陳旭麓認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則是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第二次反思”開始于( ) A.經濟技術方面的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軍事強國方面的探索 6. 2018年是農歷戊戌年,120年前中國進行了一場救亡圖存的社會變革,這一變革開始了( ) A.政治制度變革的嘗試 B.學習西方的工業文明 C.發展民族資本主義 D.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 7. 石浩同學在筆記上記錄了以下關鍵詞,他學習的歷史知識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8. 有學者認為:甲午中日戰爭“以清政府慘敗而宣告結束,于是,(中國)近代化的新陳代謝過程驟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現在( ) A.開始引進西方的工業文明 B.開始制度變革的嘗試 C.大力倡導實業救國 D.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 9. 在戊戌變法內容中,對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有利的是( ) A.改革政府機構,任用維新人士 B.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C.開辦新式學堂,傳播新思想 D.訓練新式軍隊 10. “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他也被殺,但他那種愿以頸血刷污政,視死如歸的精神直指清朝政府的腐敗和黑暗,也為后人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值得人們永遠敬仰。”“他”是( ) A.左宗棠 B.譚嗣同 C.康有為 D.梁啟超 11. 下列關于戊戌變法的表述,正確的是(?? ) A.?起因是《辛丑條約》的簽訂???????????????????????????????? B.?得到了慈禧的大力支持 C.?變法103天,又稱“百日維新”?????????????????????????? D.?改變了中國的專制制度 12. 1907年生于江蘇宜興的報人徐鑄成說:“在我幼年的江南窮鄉僻壤,都是把《申報》和報紙當作同義語的。”由此可見《申報》( ) A.是當時國內創辦的唯一報紙 B.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 C.刊發的內容主要是商業廣告 D.是民國政府創辦的官方報紙 13. 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是( ) A.京師同文館 B.《申報》報社 C.《民報》報社 D.商務印書館 14. 下圖是研究歷史的重要素材,下圖可以用于佐證(??? ) A.?“師夷長技”思想的提出???????????????????????????????????? B.?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 C.?近代軍工企業的興盛??????????????????????????????????????????? D.?君主立憲制度的建立 15. 清政府建立起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個階段的新式教育體制的標志是( ) A. 京師大學堂的創辦 B. 《奏定學堂章程》的頒布 C. 科舉制度的廢除 D. 新式學堂的創辦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若不及時圖治,數年之后,四鄰交逼,不能立國……萬國報館議論沸騰,咸以分中國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發……瓜分豆剖,漸露機牙,恐懼回惶,不知死所…… ——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材料二 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詔令。主要內容有:發展農、工、商業;訓練新式軍隊;創辦報刊,開放言論;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等。同時規定,今后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材料三 1898年,光緒帝實行變法,這次變法雖然很快就失敗了,但資產階級維新派反對封建專制,主張興民權,提倡新學,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促進了人民的覺醒。 (1)根據材料一,歸納戊戌變法的歷史背景。 (2)根據材料二,指出哪些變法措施對封建舊勢力的沖擊最大。 (3)根據材料三,歸納戊戌變法在當時的社會上有何積極的作用。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若不及時圖治,數年之后,四鄰交逼,不能立國……萬國報館議論沸騰,咸以分中國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發……瓜分豆剖,漸露機牙,恐懼回惶,不知死所……亂機遍伏,即無強敵之逼,揭竿斬木,已可憂危。 ——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材料二 “對于這個嚴重喪權辱國的條約,全國各階層人士無不為之痛心疾首。在京參加會試的舉人也義憤填膺……發動了 1 300多名舉人聯名上書清廷,確切指出形勢的危殆。” 材料三 1895年,康有為創辦《萬國公報》,宣傳“新法之益”。不久,康有為在北京、上海組織強學會,并于1896年創辦《強學報》,宣傳變法維新、救亡圖存。1896年,梁啟超等在上海創辦《時務報》,這份報刊成為宣揚維新思想的重要陣地。1898年,梁啟超入京創辦京師大學堂,培養了大量具有維新傾向的新知識分子。 材料四 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詔令。主要內容有:發展農、工、商業;訓練新式軍隊;創辦報刊,開放言論;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等。同時規定,今后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1)根據材料一,指出戊戌變法的歷史背景。 (2)材料二中“發動了1 300多名舉人聯名上書清廷”的事件是什么? (3)根據材料三概括維新派宣揚變法的方式有哪些。(寫出兩種即可) (4)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次變法”失敗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維新變法有何積極作用?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梁啟超在《飲冰室合集》中寫道:“先生(康有為)以為欲任天下之事,開中國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1)康有為對發展教育持什么態度?簡述“百日維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百日維新留下的唯一成果是什么? 材料二 嚴復在《論教育與國家之關系》(1906年)中說:“此事乃吾國數千年中莫大之舉動,言其重要,直無異古者之廢封建、開阡陌。” (2)“此事”指什么?與此同時,哪一出版機構以編印新式教科書為主,為近代教育發展作出了貢獻? 材料三 中國近代出現的重要報刊 時間 報刊名稱 報刊的主要內容或宣傳的主要思想 1872年 《申報》 社會新聞、時事評論,宣傳新聞自由的思想 1895年 《萬國公報》(后改名為《中外紀聞》) 維新變法思想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的《申報》與其他報刊的區別有哪些。 (4)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近代報刊業的發展與社會變革的相互關系。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CABB 6-10ABBBB 11-15CBDBB 二、非選擇題 16. (1)中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民族危機,階級矛盾激化。 (2)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等。 (3)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促進了人民的覺醒。 17. (1)《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民族危機。 (2)公車上書。 (3)創辦報刊、組織學會、興辦新式學堂。 (4)戊戌政變。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18. (1)優先發展。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京師大學堂。 (2)廢科舉。商務印書館。 (3)《申報》屬于大眾傳媒,受眾廣泛,其他報刊屬于政治報刊,受眾單一;《申報》報道社會新聞,傳播新聞自由的思想,不局限于某一政治觀點,其他報刊傳播某一特定的政治思想。(意思接近即可) (4)報刊業的發展有利于傳播先進思想和科學文化知識,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推動了社會變革;社會變革豐富了報刊傳播的內容,刺激了有識之士創辦報刊的熱情,推動了報刊業的發展。(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