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05九年級社會道法獨立作業1.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選項)1.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讀《黃河流域示意》完成1-2題。1.圖中三個地點河水年均含沙量從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A.蘭州>龍門>利津B.利津>龍門>蘭州C.龍門>利津>蘭州D.利津>蘭州>龍門2.對黃河及其流域的利用和保護的做法,正確的是()①在干流大規模發展航運②在上游利用豐富水能資源發電③在中游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④在下游疏浚河道,加高加固堤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小酒館文化是一種老北京文化,二兩酒一盤花生米就能談天說地熱鬧非凡。20世紀20年代末,小酒館內可能在談論()①傅作義部隊接受和平改編②南方黃埔軍校的建立③北伐勢力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④日軍轟炸宛平城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右圖南半球30°~40°緯度帶海陸分布圖。關于甲、乙、丙所在大洲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氣候復雜多樣B.乙洲草場分布廣,畜牧業的現代化水平高C.丙洲白色人種為主,主要信仰基督教D.甲洲主要位于東半球,乙丙兩洲主要位于西半球5.某號臺風某日移動路線如下表。請判斷臺風移動的方向是()時間7時11時19時24時經緯度20°N118°E20.5°N115°E21.5°N114°E22°N113°EA.向東南??B.向東北????C.向西南???D.向西北6.下列中國古代四個歷史時期中央行政系統的簡表中,屬于秦朝的是()ABCD7.假如你穿越時光隧道來到宋朝,你可能經歷的事情是()A.廣大人民穿著用棉布織的衣服B.西南少數民族推行“改土歸流政策”C.見到鄭和下西洋的船隊D.乘坐裝有指南針的海船從事海外貿易8.下列名言最契合該文藝復興時期時期核心思潮的是()A.吾愛吾師,更愛真理B.人的出類撥萃為城邦增加的榮耀可以超過神C.奮斗在人,成功在天D.我一息尚存而力所能及,不會放棄愛智之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于2019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回答9-10題。9.3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這蘊含的發展理念是()A創新發展B協調發展C綠色發展D共享發展10.“人大代表人民選,選好代表為人民。”這說明()①我國發展選舉民主,保障人民通過選舉來行使權利②人民代表大會是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③在我國,人民有權直接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④民主選舉是我國人民實現民主權利的一種重要形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2019年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40年來,兩岸交流從最初的臺胞赴大陸探親尋根,到旅游、經商、求學,實現兩岸直接的通航、通商、通郵。僅2017年,兩岸人員往來878萬人次,貿易額1994億美元,分別比1987年增長175倍和132倍。這充分說明()①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脈相連②兩岸的頻繁交流使臺獨分子消亡③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④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指日可待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2.雨中為癱坐地上的老人打傘并求助;為勞累的環衛工人、交警、快遞小哥設置“愛心冰柜”……這些凡人善舉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A.敬業B.誠信C.友善D.愛國13.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生活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現行聯合國標準下的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70%以上(習近平,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主旨演講)”。這表明()①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②改革發展成果已惠及我國全體人民③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④我國已實現了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14.十九大后,美國《時代》周刊雜志的一期封面上,用中英文寫了“中國贏了”!開始正視中國的崛起。“中國贏了”贏在()①特色道路②優秀文化③特色理論④人口數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民國初年,全國報社有500余家,不少報紙以“民主”“民權”“民國”“國民”命名;全國報紙發行總數達4200萬份,“讀報者雖限于少數人,但報紙發表之意見,有公眾的或私人議論,幾乎下等之苦力(挑夫、腳夫),亦受其宣傳”。這充分說明辛亥革命()A.一舉摧毀了封建君主專制思想B.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農村C.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D.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16.“陜甘軍民傳喜訊,征師勝利到吳起。”詩句所描繪的情景發生在()A.辛亥革命時期B.北伐戰爭時期C.紅軍長征時期D.抗日戰爭時期17.右圖是某同學整理的學習筆記。其反映的主題是()A.鞏固新生政權B.“一五”計劃的建設C.新中國的建設D.偉大的歷史性轉折18.20世紀三、四十年代,人類歷史上爆發了規模空前的世界性戰爭。以下影片所反映的戰役發生在歐洲戰場并具有轉折性意義的是()ABCD19.對聯是時代的反映。以下對聯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按其發生先后排列正確的是()①萬里山河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②反反正正,正正反反,正反都一樣;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③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保暖萬人心④一橋架長江南北通暢;三路通雪域漢藏同樂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④③②D.③④②①20.下列關于十二屆三中全會的敘述,正確的是()①會議宣告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②會議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③這次會議后,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以城市為重點④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A.②③B.②④C.①④D.③④2、非選擇題(5小題,共50分)21.(10分)讀圖并回答下列問題。圖一圖二海南高鐵分布特點圖三海口市氣溫(1)圖一中的鄰國越南在自然生產特色方面和同緯度的海南有何共同點,結合所學分析流經越南的湄公河的流向。(2分)(2)結合圖二分析海南高鐵路線的分布特點,并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2分)(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選擇在海南建自由貿易港的有利條件,并可從中得出什么結論。(6分)22.讀下列年代尺,回答以下問題。(10分)(1)該年代尺采用的是何種紀年方法?歷史上哪位皇帝開創了什么紀年法后中國古代文獻就采用了這種紀年法(3分)(2)中國是一個開放包容、注重政治制度創新的國家。請列舉B朝的相關史實加以佐證。(2分)(3)在中國歷史上D王朝的政權有何特點?為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它是如何加強對邊疆管轄的?(3分)(4)讀年代尺說說C、D朝時期最主要的時代特征是什么?(2分)23.(10分)每一個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無疑是不同時期引領中國發展的偉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順時而變的孫中山】孫中山的一生就是“不斷在挫折中修正自己”的一生。如20世紀初,他領導的國民黨在維護共和的道路上屢遭挫折,之后他認識到,要完成革命事業,需要尋求新的力量的支持,結成一個聯盟。(1)為什么孫中山在維護共和的道路上會屢遭挫折?并結合當時情況指出新的力量指哪個政黨?(2分)【勇于創新的毛澤東】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帶領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一條中國革命的新道路,并最終贏得了勝利。(2)這是一條怎樣的革命新道路?其“新”在哪里?(3分)【審時度勢的鄧小平】20世紀80年代中期,鄧小平根據世界經濟與政治發展的重大變化,提出當今世界的兩大時代主題,調整了國家政策,加速了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的進程。(3)列舉在革命、改革和現代化建設方面鄧小平審時度勢所采取的重大舉措或思想理論?(3分)(4)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重要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有何作用?(2分)24.(10分)“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舉辦的重要人物評選活動之一,每年舉辦一次,已經連續舉辦15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援藏干部禮贊節選】二十五年的付出換來了巨變,封閉千年的西藏那曲打開了放眼世界的通道,嶄新的小區竣工了,藏民實現了從草原游牧到城市生活的跨越……寧波廣場、溫州路、臺州街……一個個帶著浙江體溫的名字,把雪域高原與東海之濱緊緊相聯……材料二:【201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卓嘎和央宗受到老民兵父親桑杰曲巴的影響,在父親的帶領下加入了共產黨,父女三人以放牧為生,冰雪酷寒依然定期巡邊,半個世紀以來守護祖國數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他們始終堅信著守護土地,就是守護國家。材料三:【2018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扎根大地的科學家鐘陽援藏16年,足跡遍布西藏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長期的高原工作讓他積勞成疾,但他都沒有停下工作。為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做出重要貢獻。(1)材料一浙江支援西藏建設體現了“國情教育”中的哪些觀點?(2分)(2)材料二中父女三人和材料三鐘陽身上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什么內容?請從文化自信的角度談談中央電視臺為什么要連續15年舉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4分)(3)材料二、三為實現材料一中西藏的巨變和繼續發展分別提供了怎樣的支持?(4分)25.(10分)“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這是國家的承諾。2019年3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農村改革年代尺(部分)材料二:……加快農業科技改革創新,……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創新,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根治農民工欠薪問題,抓緊制定專門行政法規,確保付出辛勞和汗水的農民工按時拿到應有的報酬。——2019年3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節選)(l)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材料一中A、B兩項農業政策分別在什么地區實行的?(2分)(2)根據年代尺,寫出C項農業政策的名稱并談談D項政策的影響。(3分)(3)結合材料二,說說國家怎樣才能實現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5分)參考答案1、選擇題1---5CBBCD6---10CDBCB11---15CCDAD16---20CCCCA二、非選擇題21.(1)都是以精耕細作的稻作農業為主,都是一年兩至三熟的耕作制度。自北向南(2分)(2)環島分布,海南島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四周地勢相對平坦或河流的下游往往成為平原,地勢平坦。(2分)(3)地理位置優越;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沛,有利于農作物生產,物產豐富;風景優美,旅游資源豐富。島內交通便利;海南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對整個開放有帶動作用;地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從自然和人文兩個角度回答)結論:自然環境影響人文環境,或者自然環境(氣候)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或者區域經濟的發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6分)22.(1)公元紀年法漢武帝年號紀年法(3分)(2)開放:張騫出使西域(或開辟絲綢之路);制度創新:頒布推恩令或刺史制度(監察制度)、后設立司隸校尉。(2分)(3)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1分)在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區。在澎湖列島設置澎湖巡檢司,這是歷史上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2分)(4)民族政權并立、多元文化匯聚、民族大融合(寫出2點,即可得2分)23.(1)不適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國情中國共產黨(2分)(2)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1分)從中國國情出發;依靠工農力量;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指導等。(2分)(3)千里躍進大別山、實行改革開放和鄧小平理論(一國兩制)(3分)(4)順應歷史潮流能促進歷史的發展;違背歷史潮流則會阻礙歷史的發展等。(2分)24.(1)共同富裕、共享發展成果、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等。(2點即可,2分)(2)愛國、敬業(2分)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要夯實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薪火相傳,代代相守。跨越時空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2分)(3)中華傳統美德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的作用也可)民族團結凝聚中國力量,推動中國夢的實現(或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創新是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為人類帶來巨大財富,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任選兩點,4分)25.(1)A農村革命根據地B解放區(2分)(2)C: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或農業生產合作社);D: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3分)(3)①“加快農業科技改革創新,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說明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依靠科技發展現代農業②“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說明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或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業增長動力,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③“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創新,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弘揚創新精神④“抓緊制定專門行政法規,確保付出辛勞和汗水的農民工按時拿到應有的報酬”說明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科學立法、嚴格執法,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結合材料1分,措施兩點即可)(5分)河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