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名師導學——第3章 植物與土壤打包下載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名師導學——第3章 植物與土壤打包下載

資源簡介

第3章 植物與土壤
3.1 土壤中有什么
點擊要點
1.我們把生活在土壤中的_ ___、_ ___和_ ___等稱為土壤生物,其中微生物包括_ ____ ____ ___。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有固體(_ ___物和_ ___物)、液體(_ ___)和氣體(_ ___)三類。其中固體主要由礦物質顆粒和_ ___組成,礦物質顆粒占固體部分的95%左右。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土壤中的空氣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_ ___的來源。_ ___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
3.從巖石到土壤的形成,是一個長時間多種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及其復雜的過程,即存在巖石從大到小的過程和有機物在巖石顆粒中的積累過程。
①風化的自然外力包括風力、水流外力、水形成冰產生的外力等。熱脹冷縮使巖石爆裂,植物和動物的各種作用也是風化的原因。
②植物和動物的_ ___和_ ___積累在巖石顆粒間,是土壤腐殖質和有機物的重要來源。
③土壤的形成目前還在正常進行,土壤形成的速度極其緩慢。
課堂講練
例1 生命的起源初期,地球上并沒有土壤,以下哪種生物的出現使這成為可能( )
A.低等植物 B.高等植物
C.動物 D.真菌
鞏固訓練1 在土壤漫長的形成過程中,標志著土壤最終形成的是( )
A.森林和草地的出現 B.地衣、苔蘚植物的出現
C.最低等生物的出現 D.低等動物的出現
例2 農民常給農作物松土,使農作物的根能從土壤中獲得豐富的( )
A.二氧化碳 B.氧氣
C.水分 D.無機鹽
鞏固訓練2 古人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生活中人們也發現燒草坪會有利于以后草的生長,這說明植物繁衍的生長需要( )
A.水分 B.空氣
C.大風 D.無機鹽
跟蹤演練
一、選擇題
1.構成土壤的物質中,所占質量比例最大的是( )
A.水 B.空氣
C.腐殖質 D.礦物質
2.在土壤的組成中,能使土壤更肥沃的是( )
A.空氣 B.腐殖質
C.水分 D.礦物質
3.在寒冷的東北三省,巖石形成黑土的主要風化因素是( )
A.風吹 B.動物的活動
C.結冰和融化 D.流水
4.土壤物質包括( )
A.礦物質、腐殖質 B.礦物質、腐殖質、水
C.礦物質、腐殖質、空氣 D.礦物質、腐殖質、水、空氣
5.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是( )
A.涵養水源
B.增加有機質的積累
C.加速巖石風化
D.增加空氣比例
6.土壤中死亡的生物體,最終被分解成無機物,主要是因為( )
A.土壤氧氣氧化的結果 B.被小動物當做食物
C.微生物分解 D.植物呼吸作用的結果
7.土壤生物生活的環境特點是指( )
A.土壤濕度和疏松程度
B.土壤濕度和溫度
C.光照和植物生長狀況
D.以上都是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
B.構成土壤的物質有固體和氣體兩大類
C.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
D.土壤中的礦物質顆粒占固體部分的95%左右
9.土壤中有蚯蚓和其他小動物,它們能使土壤中的無機物成分增加的原因是( )
A.蚯蚓通過呼吸作用排放無機物
B.蚯蚓的排泄物進入土壤
C.蚯蚓通過松土把地面的無機物帶到土壤中
D.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10.有關“土壤中含有有機物”的驗證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土壤應充分干燥
B.土壤應含有較豐富的有機物
C.實驗中的鐵絲網孔徑要小
D.土壤干燥時應放在火上直接燒烤
11.土壤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下列關于土壤成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巖石的風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條件
B.生物活動在土壤形成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巖石風化的產物逐步發展成土壤
D.巖石經熱脹冷縮等物理變化變成了土壤
二、填空題
12.土壤中的 可以為土壤動物提供 ,也可以為綠色植物提供____ 。
13.巖石在長期的風吹雨打、 和 的作用下,可以 成為越來越小的碎塊,最后形成了含有腐殖質、 、 和 組成的土壤。其中腐殖質主要來源是生物的 和 。
14.小明為探究土壤中的成分,取少量土壤,放入試管中在酒精燈上加熱,可以發現試管壁上有 ,證明土壤中含有_ ___。
15.我國耕地質量總體不高,分析下列土壤可以通過改變什么成分來提高土壤質量:
(1) 發生龜裂的土壤:__ __;
(2) 沼澤地:___ _;
(3) 緩坡上的梯田:___ _____。
三、實驗、探究題
16.為探究蚯蚓對土壤的影響,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取一較大的玻璃缸,下層裝顏色較深的粘土,中間裝顏色較淺的沙土,上層再裝顏色較深的粘土。每裝一層稍加按壓,使玻璃缸中的土保持一定濕度。三層土的總體積約占玻璃缸容積的四分之三,以保持玻璃缸內有足夠的空氣。選幾條生長良好的蚯蚓放在上述盛土的玻璃缸內,并投放一定量的腐爛樹葉,玻璃缸上蓋一玻璃片(留一小孔通氣)。將上述裝置放入溫暖、不直接見陽光處5~6日,觀察土壤的分層情況及疏松狀況。
(1) 請你預測所觀察到的現象。
(2) 此實驗結果能說明什么問題?
(3) 該探究實驗能成功的先決條件是什么?
提高班習題精選
1.“落葉歸根”,植物的枯葉落入泥土,也成為土壤的一部分,它屬于( )
A.有機物 B.無機鹽
C.土壤生物 D.礦物質
2.如右圖所示,土壤浸出液蒸發后的殘留物是( )
A.小細砂
B.蛋白質
C.無機鹽
D.金屬
3.在一只花盆中放入l kg的土壤,然后將花盆置于盛有水的盆中一天,取出后稱量土壤的質量,發現比原來重了。這是因為土壤中增加了( )
A.有機質的質量
B.水的質量
C.土粒的質量
D.空氣的質量
4.取少許土壤,放入試管中,用試管夾夾住試管,在酒精燈上加熱,過一會兒后試管壁上出現了水珠,這說明( )
A.土壤中有空氣
B.土壤中有生物
C.土壤中有水分
D.土壤中有有機物
5.關于土壤,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土壤是由礦物質顆粒、有機質、水和空氣組成的
B.土壤固體部分主要由有機質組成
C.在固體部分中礦物質顆粒占95%
D.土壤中的空氣是植物根呼吸氧氣的來源
6.綠肥植物是一種專門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壓,也可以異地施用,在農業上利用綠肥植物的目的是( )
A.提高土壤中的無機鹽成分
B.增加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
C.給植物提供食物
D.作為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材料
7.下列環境最適宜土壤生物生活的是( )
A.陰暗、潮濕、無氧的環境
B.堅硬、黑暗、有氧的環境
C.溫暖、干燥、陰暗的環境
D.陰暗、潮濕、溫暖有氧的環境
8.土壤形成的正確順序為( )
①巖石的風化; ②巖石進一步風化,有最低等的生物出現; ③出現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終形成; ④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蘚植物出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9.王敏同學將盛滿水、蓋緊瓶蓋的玻璃瓶放到冰箱的冷凍室內,放置一天后發現水結成了冰,而玻璃瓶已破裂。這一過程與自然界的哪一現象的原理是一致的( )
A.水流沖擊岸邊的巖石,巖石向內凹陷
B.冷水澆到高溫巖石表面,巖石破裂
C.冬天,雨水結冰使巖石碎裂
D.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巖石溶解成溶洞
10.取兩個相同的燒杯,分別放入相同體積和形狀的鐵塊和干燥的土壤,用量筒沿燒杯壁緩緩向燒杯內注水,發現兩者完全浸沒時,放土壤的燒杯中加入水的體積大于放鐵塊的燒杯中加入水的體積。這個實驗說明( )
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氣
C.土壤的密度小于鐵塊的密度
D.土壤易溶于水
11.構成土壤的生物有 、 和 三類。土壤固體部分主要由 和 組成,其中礦物質顆粒占固體部分的 左右。
12.土壤必須保持一定的養分、 和 ,才能保證植物的良好生長。如果土壤缺乏 和空氣,或者水分太 和太 都會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
13.長、寬、深分別是10cm、10cm、5cm的鐵塊和土壤,放入大燒杯中注水至浸沒為止,往鐵塊燒杯中加3個滿量筒和圖甲的水,往土壤中加3個滿量筒和圖乙的水,請回答下列問題:
(1) 往裝鐵塊的燒杯中加入水的量為 ,往裝土壤的燒杯中加水的量為 ;
(2) 同樣體積鐵塊和土壤,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
(3) 土壤中空氣體積分數大約為_ __;
(4) 在適宜植物生長的土壤中,空氣占土壤的體積分數大約在_ ___之間。
14.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各種無機鹽,小明同學為了驗證鎂是甲種植物正常生長所必需的元素,設計了如下實驗:
選擇兩盆生長狀況相似的甲種植物,在一盆甲種植物的土壤中澆灌蒸餾水,在另一盆甲種植物的土壤中澆灌等量的含鎂離子的蒸餾水,保持其他實驗條件相同,觀察比較兩盆植物的生長情況。你認為這樣的實驗設計合理嗎?___ _;理由是


第3章 植物與土壤
3.1 土壤中有什么
【點擊要點】
1.微生物 動物 植物 細菌、真菌、放線菌
2.有機 無機 水 空氣 腐殖質 氧氣 腐殖質的含量
3.尸體 排泄物
例l A 鞏固訓練l A
例2 B 鞏固訓練2 D
【跟蹤演練】
1.D 2.B 3.C 4.D 5.B 6.C 7.D 8.A 9.D 10.D 11.D
12.腐殖質 食物 養料
13.冷熱交替 生物 風化 礦物質顆粒 水 空氣 排泄物 死亡的生物體
14.水珠 水分
15.(1)水分 (2)水 (3)腐殖質
16.(1)土壤變得更疏松,顏色深的粘土和顏色淺的沙土分布均勻,無明顯分層現象
(2)說明蚯蚓能疏松土壤,改進團粒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3)保持土壤濕潤
【提高班習題精選】
1.A 2.C 3.B 4.C 5.B 6.B 7.D 8.C 9.C 10.B
11.動物 植物 微生物 礦物質顆粒 腐殖質 95%
12.水分 空氣 水 多 少
13.(1) 650mL 750mL
(2)土壤有空隙
(3)20%
(4) 15~35%
14.不合理,兩盆甲種植物的土壤里都含有包括鎂離子在內的各種無機鹽。
3.2 各種各樣的土壤(選教)
點擊要點
1.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① 土壤是由__ __、__ __、__ __和__ __組成的。這些成分是相互影響的,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結構。如:礦物質顆粒較小,土壤的空隙就__ __,于是__ __和__ __也就少。
② 土壤的分類:__ __類土壤、__ __類土壤、__ __類土壤。
2.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各類土壤性狀
土壤名稱
性狀
砂土類土壤
疏松,不易黏結,通氣、透水性能強,易干旱。有機質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類土壤
質地黏重,濕時黏,干時硬。保水、保肥能力強,通氣、透水性能差。
壤土類土壤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氣、透水性能強,保水、保肥能力強,宜于耕種。
課堂講練
例1 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性。保水、保肥能力強,但通氣、透水性差的土壤為( )
A.砂土類土壤 B.黏土類土壤
C.壤土類土壤 D.以上土壤均可
鞏固訓練1 各類土壤的滲水實驗證明( )
A.壤土類土壤的滲水性最好
B.砂土類土壤的滲水性最好
C.粉砂類土壤的滲水性最好
D.各類土壤的滲水性能是一樣的
例2 某同學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個花盆中放入較肥沃的土壤,花盆④放入細砂石和碎石塊,把長勢相近的同種植物移栽盆中。并將花盆①放在盛滿水的水盆中,水面與土面相平。同時每天給花盆①②④土壤澆相同的水,花盆③土壤不澆水。請回答:
(1) 從實驗條件上看①②有什么不同?②③有什么不同?②④有什么不同?
(2) 從實驗結果上看①②比較說明了什么?②③比較說明了什么?②④比較又說明了什么?
(3) 請幫助該同學預測,哪一盆植株生長最好?并說明理由。
鞏固訓練2 某同學取三個同樣大小的花盆,分別裝有砂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并分別編號為A、B、C,然后移栽上三株大小、物種、長勢都不相同的植物幼苗:小麥、玉米、向日葵,澆水后,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
(1) 該同學能觀察到他觀測的結果嗎?_ ___。試分析原因 。
(2) 要想成功,他必須控制好的唯一的變量是 。
(3) 要想改良一塊黏性土地,有人向土壤中倒入適量的砂粒,你認為有效果嗎?

跟蹤演練
一、選擇題
1.下列土壤中肥力最大的是( )
A.砂土 B.粘土 C.壤土 D.紅土
2.下列環境中比較容易取得黏粒的是( )
A.河邊砂堆中 B.水稻田中
C.沙漠地區 D.高山上
3.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與哪些因素有關( )
①土壤結構 ②土壤肥力 ③光照強度 ④水分狀況 ⑤通氣狀況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標志是( )
A.礦物顆粒的大小 B.透水性能的大小
C.有機質含量的多少 D.透氣狀況
5.下列有關土壤中水分和空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水分越多,植物生長越旺盛
B.空氣越多,植物生長越旺盛
C.水分適中,空氣通透性強,植物生長越旺盛
D.植物的生長只與水分的多少有關,而與空氣的多少無關
6.某村民承包了一個魚塘,清理魚塘時深挖出很多黏土,并想要用這些黏土整理成一塊菜地,要使蔬菜生長良好,他首先應該采取的措施是( )
A.多澆水 B.少澆水
C.摻入適量的砂石 D.施化肥
7.下列符合壤土性狀的是( )
A.通氣性能好,保持水分差
B.通氣性能差,保持水分好
C.通氣性能好,保持水分好
D.通氣性能差,保持水分差
8.壤土類土壤的土壤質地是( )
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顆粒較粗
B.黏粒、粉砂多,土壤顆粒較細
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顆粒較粗
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質地較均勻
9.花生俗稱“落花生”,是因為它開花受精后子房柄會迅速伸長并鉆入土中,然后子房在土中發育成莢果。因此,適于花生栽種并能提高產量的土壤類型應是( )
A.黏土類土壤 B.壤土類土壤
C.砂土類土壤 D.都可以
二、填空題
10.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顆粒緊緊地粘在一起,植物的樹冠或莖葉可以減緩雨水直接沖擊土壤,大大減輕了 流失。而裸露的地面沒有 的保護,就容易發生水土流水。
11.土壤顆粒物的粗細比例不同,也會影響土壤中水分和空氣的數量,從而影響植物的生長。砂土類土壤通氣性能 ,但保持水的性能很 ,容易使植物缺水;黏土類土壤保持水的性能很 ,但容易積水,透氣性能 ,這樣會使植物根腐爛;壤土類土壤中砂粒和黏粒的比例適中,土壤通氣和保持水分性能都 ,有利于植物的良好生長。
12.在“土壤性狀與植物的生長”實驗中,分別種植一株大小 、生長旺盛的
植物,并且要求放在陽臺上,澆 的水,不能 。實驗證明,種植在 類土壤中的植物生長狀況最好。
三、實驗、探究題
13.省農科院在某市選取下列三塊土壤栽培引進的美國提子:
A.砂粒比例較多的山岙坡地
B.土壤質地比較均勻的平地
C.河彎內河泥堆積而成黏粒較多的河套地
在天氣狀態相同的情況下,澆一樣的水,施相同的有機肥,完全相同的田間管理,收獲時的產量A地最高,C地最低,連續兩年都得到相同的結果。試回答下列問題:
請從土壤顆粒、水、空氣含量角度分析,適宜美國提子生長的土壤性狀。

(2) 在我國南方多雨地區種植美國提子,應特別注重的田間管理是( )
A.澆水 B.施肥
C.松土通氣 D.排水防澇
提高班習題精選
1.在相同的降雨條件下,單位面積內被雨水沖刷而導致水土流失最多的是( )
A.林地 B.農田
C.裸地 D.草地
2.土壤質地主要取決于( )
A.黏粒含量 B.砂粒含量
C.有機質含量 D.大小不同的土粒組合比例
3.長期單一使用化肥會破壞土壤結構,下列不屬于使用單一化肥引起的是( )
A.團粒結構破壞 B.腐殖質得到補充
C.土壤容易板結 D.土壤容易積水
4.下列特征不能構建黏土類土壤模型的是( )
A.水分比例比空氣比例大 B.土壤固體部分占土壤體積的較大比例
C.空氣比例顯著大于水分比例 D.礦物質顆粒占土壤固體部分較大比例
5.以下三種土壤樣品中,哪種通氣性能最差,哪種保水性能最強( )
土壤樣品
土壤名稱
土壤質地

砂土類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顆粒較粗

黏土類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顆粒較細

壤土類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質地較均勻
A.甲、甲 B.甲、乙 C.乙、乙 D.乙、丙
6.在水稻生長發育過程中,農民要進行“擱田”,“擱田”就是在水田的四周挖出較深的水溝,把田里的水排出,使土壤干燥些。下列與“擱田”無關的是( )
A.協調土壤水分和空氣的平衡
B.促進水稻根系的呼吸作用
C.控制水稻葉片的瘋長
D.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
7.一位同學猜想:綠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長。為了證明她的猜想,她準備了兩盆植物,其中一盆所處的環境和條件如左圖所示,則另一盆所處環境和條件應該是( )
8.做土壤滲水實驗時,必須控制的相同條件是( )
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體積相同;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③滲水的時間要完全相同;④漏斗里放入的脫脂棉花要一樣多;⑤錐形瓶的大小應完全相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9.旱地作物玉米等適宜在較干燥的旱地上生長,如果種植在濕潤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過大,導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爛,須根“霉根”。在下列土壤中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因缺水干旱枯死的是 ,最有可能導致“霉根”而死亡的是 (填字母)。
A.壤土類土壤
B.黏土類土壤
C.砂土類土壤
10.土壤大小顆粒的比例不同,會影響土壤中水分和空氣的含量,從而影響植物的生長。砂土類土壤通氣性能 ,但保水性能很差,容易使植物缺水;黏土類土壤保水性能很 ,但容易積水,透氣性能 ,這樣會使植物根系腐爛;壤土類土壤砂粒和黏粒比例 ,土壤通氣和保水性能都 ,有利于植物的良好生長。
11.小明想知道“土壤性狀和植物生長的關系”。他分別取等體積的砂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裝在三只同樣大小的花盆內,并分別標記為A、B、C。下表所示是他的實驗方案。
花盆
植物名稱
放置地點
澆水量 (mL)
每天澆水次數
A
郁金香
窗臺
200
1
B
小雛菊
窗臺
100
2
C
小雛菊
窗臺
200
1
(1) 請指出此設計方案的不合理之處。
(2) 根據你修正后的方案,你預計種在 盆中的植物生長情況最好。
12.育才中學308班王紅同學利用下圖中三個裝置探究土壤保水性,A中砂粒體積是B中的一半,C中黏粒體積和B中砂粒體積相同。在三個裝置中分別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時間內,若滲出的水如圖所標(三只錐形瓶完全一樣)。試回答:
(1) 若圖上所標的滲出水量有一個是錯的,那么最有可能錯的是( )
A.A裝置 B.B裝置
C.C裝置 D.三個裝置都沒有錯
(2) 根據 實驗現象,可以驗證砂粒的透水性比黏粒強。
3.2 各種各樣的土壤(選教)
【點擊要點】
1.①礦物質顆粒 腐殖質 水 空氣 較小 水 空氣
②砂土 黏土 壤土
例1 B 鞏固訓練1 B
例2 (1)土壤有無空氣;土壤有無足夠的水;土壤的質地
(2)土壤缺乏空氣植物生長不好;土壤水分不足植物生長不好;土壤保水性能影響植物的生長
(3)②生長的最好。因為②的土壤中,有水、空氣和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物質。 思維點拔: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水分、空氣和無機鹽(礦物質),因此土壤是否適宜植物生長,主要決定于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氣和透水的能力。從實驗中可知花盆①中土壤缺少空氣,花盆③中土壤缺少水分,花盆②④則是土壤的質地不同,由此導致了植物的不同生長情況。
鞏固訓練2 (1)不能 變量太多
(2)不同的土壤類型
(3)有效果 可增加土壤的透氣性
【跟蹤演練】
1.C 2.B 3.D 4.C 5.C 6.C 7.C 8.D 9.C
10.水土 植被
11.強 差 強 差 好
12.相近 同一 等量 淋雨 壤土
13.(1)礦物質顆粒比較多的沙地,宜生長于水分相對較少、而空氣比較充足的旱地。
(2) D
【提高班習題精選】
1.C 2.D 3.B 4.C 5.D 6.D 7.B 8.C
9.C B
10.強 強 差 適中 較好
11.(1)植物種類、澆水量、澆水次數都應相同
(2) C
12.(1) C
(2) B裝置滲出的水比C裝置多的
3.3 植物與土壤
點擊要點
1.植物的根系。
(1) 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與土壤的 、 、 和 等因素有關。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 。有明顯發達的主根和側根之分的根系,叫做 。沒有明顯的主側根之分的根系,叫做 。
(2) 根尖的結構:(如圖)
① 根冠:細胞排列不整齊。保護后面的組織,使根在向前生長時,不被土壤顆粒擦傷。
② 分生區:細胞質的密度較 ,沒有液泡。能不斷 ,使根生長。
③ 伸長區:細胞的液泡較 ,細胞壁較薄。細胞能 ,把根尖推向土層。
④ 根毛區:細胞有較大的液泡,細胞壁較厚,內有輸導組織。植物的根毛很多,保證了植物能吸收足夠的營養。根毛區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
2.當土壤溶液的濃度 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失水;當土壤溶液的濃度
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吸水。正常情況下,植物根毛細胞的細胞液中營養物質的質量分數一般 土壤溶液的質量分數,因此它能從土壤中 。若施肥過多,土壤溶液的質量分數會超過根毛細胞液內的質量分數,細胞就會失水過多而發生“燒苗”現象。
3.植物的生長除了需要水分外,還需要無機鹽,不同的無機鹽對植物生長會起到不同的作用。如果植物缺少某一種必需的無機鹽,就會出現相應的病癥:
① 缺 時,葉片發黃、瘦小、開花少、籽實不飽滿;
② 缺 時,植株生長緩慢,矮小,葉色變得暗綠,花、果實、種子都會減少;
③ 缺 時,莖稈細弱易倒狀,葉色發黃;
④ 缺 時,植物只開花不結果;
⑤ 缺 時,葉綠素不能合成。
4.常用肥料分為化學肥料和農家肥料,分別具有不同的優缺點。施肥時應以農家肥料為主,配合施用化學肥料。
課堂講練
例1 小明一連幾天用媽媽洗咸魚的水澆一株花卉,不久發現該花卉枯萎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
A.營養過多 B.因陽光過強
C.因細胞失水而死 D.水分蒸發過多
鞏固訓練1 在腌制咸菜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菜鹵,其中的水主要來自于( )
A.食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 B.被腌制咸菜的細胞失水
C.空氣中水蒸氣凝結 D.食鹽與菜發生化學反應產生
例2 農業上常常進行深層施肥,促使根系向土壤深層生長,從而使農作物茁壯成長,這是根據根有( )特點。
A.向水生長 B.向肥生長
C.向地生長 D.向透氣生長
鞏固訓練2 小麗想要移栽一株月季花,她應該怎樣做呢?( )
A.將月季花小心地連根拔起后移栽
B.將月季花小心地連根拔起,將根洗凈后移栽
C.小心地將月季花連根帶土挖起后移栽,盡量不要損傷根系
D.以上方法均可以
例3 不同作物缺少不同無機鹽,表現不同癥狀:大白菜矮小瘦弱,葉色發黃;油菜只開花不結果;向日葵稈細莖弱,易倒伏;玉米苗長得特別矮小,葉色暗綠帶紅。上述作物分別缺少的無機鹽是( )
①硼 ②鉀 ③磷 ④氮
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鞏固訓練3 實驗表明,植物生長除了需要水分外,還需要無機鹽,不同的無機鹽對植物生長會起不同的作用。當一株植物缺鉀時,它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 )
A.生長矮小,葉有褐斑 B.生長矮小,葉色發黃
C.葉色暗綠帶紅 D.只開花不結果
跟蹤演練
一、選擇題
1.下列植物中屬于須根系的是( )
A.狗尾巴草 B.樟樹
C.楊柳樹 D.梧桐樹
2.(2010聊城)農民為農作物施肥的主要目的是為植物的生長提供( )
A.糖類 B.蛋白質
C.無機鹽 D.土壤微生物
3.在根尖的結構中,有一群近似正方形的細胞,排列緊密,細胞壁薄、細胞質濃、細胞核大,能夠伸長,這些細胞位于( )
A.根冠 B.分生區
C.伸長區 D.根毛區
4.有一處農田中的水稻,植株矮小,葉色發黃。這種現象說明水稻( )
A.缺氮 B.缺鉀
C.缺磷 D.氮、磷、鉀都缺
5.科學家發現植物體內也會產生微弱的生物電,這些電流大多是在生理活動過程中產生的。猜猜看,植物產生電流的原因可能與下列活動有關的是( )
A.吸收水分 B.吸收無機鹽
C.吸收二氧化碳 D.放出氧氣
6.使用無磷洗衣粉可以減少生活廢水對環境的污染,主要是減少了( )
A.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污染 B.土壤中的生物性污染
C.大氣中的粉塵污染 D.水體的富營養化污染
7.促使根系入土深而范圍大的措施是( )
A.深耕,地表施肥和澆水
B.深耕,深處施肥并澆充足的水
C.土壤表面松土,施肥和少澆水
D.土壤表面松土,施肥和多澆水
8.小明的爸爸在對盆栽花卉移盆時,采取移盆植物帶土移植的方式,其目的是( )
A.能保持根的活性 B.使植物的根得以固定
C.增強水分的吸收 D.減弱根的呼吸作用
9.小明同學在探究植物根系分布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提出了下列假設,你認為下列假設中最不適宜的是( )
A.植物根系分布可能與土壤結構有關
B.植物根系分布可能與光照強度有關
C.植物根系分布可能與通氣狀況有關
D.植物根系分布可能與地下水位高低有關
10.小明口腔發炎,醫生叫他常用鹽水漱口,這是因為( )
A.鹽水清潔,可沖洗掉口腔內細菌
B.鹽水能溶解細菌
C.鹽水pH較小,細菌無法存活
D.高濃度的鹽水能使細菌因失水而死
二、填空題
11.植株出現暗綠帶紅現象是因為缺 元素,植物要正常發育生長,還需要從土壤中吸收的主要礦物質元素是 和 。
12.根毛細胞的細胞壁很 , 很少,液泡很 。這樣的結構很適于吸收水分。移栽后的植物,因為折斷了纖細的幼根和根毛,往往出現 現象,因此,移栽植物應該在幼苗期,而且要盡量 移栽。
13.植物根尖分生區中的細胞較小,細胞排列緊密,細胞質濃;分生區細胞具有 能力,可以使根尖細胞數目不斷增加。
14.杭州西湖的白堤營造的“一株楊柳一株桃”的景象是白堤春天的一大景觀,你認為白堤上楊柳的根系比寶石山上馬尾松的根系分布要 (填“深”或“淺”)。
三、簡答、探究題
15.如圖,取兩個大小相同的蘿卜,在上面各挖一個大小相同的洞,并在洞內各插入一個口徑與洞口相同的玻璃管,往甲玻璃管內注入2mL濃鹽水,往乙玻璃管里注入2mL清水,過一段時間后,觀察玻璃管。
(1) 可看到甲玻璃管內的液體 ,乙玻璃管內的液體 。(填“上升”或“下降”)
(2) 此實驗證明了細胞既可以 ,也可以 ,這主要取決于 與 的大小。
(3) 當注入的鹽水達到什么濃度時玻璃管內的液體才不會有變化?
16.如圖是植物根尖縱切面的顯微結構圖。據圖回答:
(1) 填寫圖中根尖的部位:
A ;B ;
C ;D 。
(2) 指出②的名稱、形成及作用:____

(3) 從根尖的作用來看,D在根的生長過程中對 起 作用;C中的細胞具有 能力,使根生長;B中的細胞體積能迅速 ,促使根伸長。因此根能不斷長長,主要依靠 和 兩個部位。 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4) 具有大液泡的細胞存在 部位, 部位的細胞內沒有液泡。
17.小明是一個初二的學生,他常常看到媽媽將做菜后留下的蛋殼倒扣在花盆中,媽媽認為蛋殼中含有促進植物生長的營養物質。蛋殼真能促進植物生長嗎?小明是一個喜歡動腦愛鉆研的學生,為了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他設計了如下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
I.首先選取了發育情況相同的3株健壯吊蘭幼苗,分別栽入體積相同、質量相等的甲、乙、丙三個花盆中(甲和乙中裝洗凈的細沙、丙中裝普通的土壤)。
Ⅱ.甲盆中不放蛋殼,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殼,其他管理條件都相同。
Ⅲ.一段時間后,吊蘭生長狀況發生了變化。小明將變化情況記錄在下表中:
植株
實驗前質量/g
實驗后質量/g
生長情況

41
51
植株弱小、葉色變黃

41
70
植株較健壯、葉色較綠

41
99
植株健壯、葉色濃綠
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1) 小明提出的問題是:__ __?
(2) 比較 兩盆植株的變化情況,可以得出結論:蛋殼能促進植物的生長。如果小明實驗前選取的吊蘭幼苗發育情況不相同,能否得出上述結論? 。
(3) 請仿照右圖的甲,將表格中的其他數據以直方圖的形式表示出來。
(4) 實驗后,小明對丙盆吊蘭呵護有加。由于澆水過勤,吊蘭爛根死亡。這主要是因為土壤中水分太多,導致
(填字母)。
A.根吸收了過多水分,造成細胞破裂
B.根部細菌大量繁殖,損傷了植物的根
C.土壤中營養成分過少,造成根細胞死亡
D.土壤中氧氣過少,根無法進行正常呼吸
提高班習題精選
1.(2010南通)農田中一次施肥過多,農作物會出現萎蔫現象,解決的最好辦法是( )
A.增加光照 B.大量澆水
C.疏松土壤 D.減少光照
2.人們在山坡、沙地上造林和種草,是利用根系分布特點來( )
A.美化環境 B.保持水土
C.利用土地 D.防止風暴
3.下表中的資料顯示4組馬鈴薯分別浸入不同的溶液中,lh后質量轉變的百分率。由表可知溶液濃度最低的是( )
A.溶液I B.溶液Ⅱ
C.溶液Ⅲ D.溶液Ⅳ
4.如果有一植株生長得特別矮小,而且葉片呈暗綠色,甚至紅色,則植株體內缺少的無機鹽是( )
A.氮 B.磷
C.鉀 D.鐵
5.植物都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這是因為土壤中溶液的濃度( )
A.低于根毛細胞液濃度 B.等于根毛細胞液濃度
C.高于根毛細胞液濃度 D.以上都不正確
6.池塘中發生“水花”現象,水中藻類大量繁殖,最后導致水生生物死亡,其最終的原因是( )
A.水中的氮磷元素含量過高
B.水中的重金屬元素含量過多
C.水中的微生物含量過高
D.水生生物因缺少食物而死亡
7.家用洗滌劑中含有一種叫三聚磷酸鈉的化學物質,因此工農業生產及城市生活污水中都含磷。處理污水時,要不要除去磷,有以下幾種觀點,你認為正確的是( )
A.磷是生物營養元素,不必除去
B.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除去
C.含磷污水導致富營養化污染,必須除去
D.磷對人體無毒,除去與否無關緊要
8.當植物細胞液濃度小于土壤溶液濃度時,植物會失水,以下與之原理不同的是( )
A.鹽漬咸肉能存放更長時間
B.腌制蔬菜有利于保存
C.醫務人員用濃鹽水清洗病人的傷口
D.發熱病人可用酒精擦拭降溫
9.俗話說:“樹有多高,根有多深。”樹大根深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現象,下列對這種現象的看法有錯的是( )
A.植物的根能牢牢地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B.深扎在土壤中的根有利于吸收到水分
C.根所獲得的有機物來自更深的土壤
D.樹大根深,蒸騰作用能力就更強
10.某池塘因污染而出現了黃綠色的“水華”現象,這屬于水的 污染,其根本原因是 大量增多,導致 大量繁殖。
11.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分,但灌溉要求適量。旱生植物的根長時間浸在水里會因為 而死亡。同時澆水必須要澆透,不能只濕表層。因為根吸水的主要部位 通常在土壤深處,水只澆在表層,根是吸不到水的。
12.根是陸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它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滿足植物體生長發育的需要。如圖是細胞吸水和失水模式圖。請回答以下問題:
(1) 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區。
(2) 施肥過多植物會出現“燒苗”現象,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濃度 根細胞細胞液濃度。
(3) 上圖中, 圖表示細胞處于失水狀態。
(4) 在細胞中,控制細胞內外物質進出的結構是 。
13.選擇大小和生長情況相同的A、B兩株豌豆幼苗,分別植在相同的培養液中(即無土栽培),在相同的生長條件下測量它們一天內各自的吸水量(實驗1)。然后再將它們分別放置在與實驗1同樣的培養液中,同時在B株的培養液中添加較多NaCl(鹽),A株不變,一天后再測量它們各自的吸水量(實驗2)。兩個實驗的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 實驗1結果證明:在實驗中,可選擇A植株作為B植株的 。
(2) B株植物的根吸水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14.(2011菏澤)在溫室大棚內進行作物種植具有減少水分蒸發,便于調控棚內光照、溫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優點。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 在作物生長旺盛時期,要定期補充一定量的水分,被吸收到植物體內的水分絕大部分都被用于植物的蒸騰作用,這不僅有利于植物體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有效地散熱,還能促進 ___ 。
(2) 對溫室內的土栽作物施用過量化學肥料,不久后發現作物枯萎,甚至出現死亡。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____。
(3) 如果植株生長得特別矮小,而且葉片呈暗綠色,甚至紅色,這是由于體內缺少

3.3 植物與土壤
【點擊要點】
1.(1) 結構 肥力 通氣狀況 水分狀況 根系 直根系 須根系
(2) ②大 分裂 ③小 迅速生長
2.高于 低于 高于 吸收水分
3.①氮 ②磷 ③鉀 ④硼 ⑤鎂
例l C 鞏固調練1 B
例2 B 鞏固訓練2 C
例3 D 鞏固訓練3 B
【跟蹤演練】
1.A 2.C 3.B 4.A 5.B 6.D 7.B 8.A 9.B 10.D
11.磷 氮 鉀
12.薄 細胞質 大 萎蔫 帶土
13.分裂
14.淺
l5.(1) 上升 下降
(2) 失水 吸水 外界溶液濃度 細胞液濃度
(3) 與蘿卜細胞液濃度相等時液面不會變化
16.(1) D根冠 C分生區 B伸長區 A根毛區
(2) ②根毛,它是由根毛區成熟的表皮細胞向外突起而形成的。其作用是增大它與土壤的接觸面積。利于吸收土壤的水分和無機鹽。
(3) 根冠 保護 分裂增生 增大 分生區 伸長區 根尖
(4) 根毛區 分生區
17.(1) 蛋殼能促進植物生長嗎
(2) 甲、乙 否(意思相近得分)
(3) 繪圖要求:①直方圖位置正確、白色 ②圖形數據與表格數據無明顯差異
(4) D
【提高班習題精選】
1.B 2.B 3.A 4.B 5.A 6.A 7.C 8.D 9.C
10.富營養化 水中氮、磷元素 藻類植物
11.缺氧 根毛區
12.(1) 成熟
(2) 大于
(3) B
(4) 細胞膜
l3.(1) 對照
(2) B株的培養液中鹽的濃度高于A株的培養液中鹽的濃度。
l4.(1) 根對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
(2) 過量施肥造成土壤中溶液濃度過高,作物嚴重失水
(3) 磷
3.4 植物體中物質的運輸
點擊要點
1.按照生長方式的不同,莖可分類如下:
① 莖:直立向上生長。自然界最常見。
② 莖:比較軟,不能直立生長,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長。如草莓、紅薯等。
③ 莖: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常常借助莖和葉的變態結構(如卷須),而附著他物上升。如黃瓜、南瓜、絲瓜等。
④ 莖:莖本身纏他物上升。如牽牛花、紫藤等。
2.莖的結構。
(1) 樹皮:
① 樹皮的外側主要起 作用;
② 內側部分叫做韌皮部,其中有 ,莖里的篩管與根和葉里的篩管相通連,是運輸 的通道,屬于輸導組織;
③ 有機物在葉中形成,在莖的樹皮中 地運輸。
(2) 形成層由幾層細胞構成,中間的一層細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產生新的 ,向內分裂產生新的 ,所以莖才能逐年加粗。小麥、竹子等一些植物沒有 ,因此,它們的莖不能加粗。
(3) 木質部:
① 導管: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屬于 組織。
② 木纖維:木纖維是又細又長的死細胞,細胞的壁厚,沒有彈性,有很強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莖之所以堅硬,主要是木纖維的作用。
(4) 髓是由薄壁細胞構成,有貯藏營養物質的作用。
3.水分、無機鹽由根尖從土壤中吸收進入根部導管再進入莖中央導管, 地向枝端運輸。
4. 和 都屬于輸導組織,它們共同完成植物體內的物質運輸。有機物在莖的篩管中是自上而下地運輸。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除少部分留在葉肉細胞外,大部分需轉送到莖、根、果實、種子等部位去。
課堂講練
例1 使植物體的莖不斷長粗的結構是( )
A.木質部 B.韌皮部
C.形成層 D.生長區
鞏固訓練1 玉米的莖長成后不能增粗,而桃樹的莖能年年變粗,從莖的結構分析,能不能變粗的根本原因是( )
A.莖內有無韌皮部 B.莖中有無形成層
C.莖內有無木質部 D.莖內有無髓
例2 小明為探究植物莖的物質運輸,把一植物枝條作環割處理,結果發現該枝條長勢不好,其原因是( )
A.導管受損 B.篩管受損
C.外樹皮被破壞 D.木質部受破壞
鞏固訓練2 成語有“藕斷絲連”之說,小明同學把藕折斷,發現連接處有絲可拉得很長,經過觀察可認為這些絲來自( )
A.細胞壁 B.細胞膜
C.導管 D.液泡
跟蹤演練
一、選擇題
1.草莓的莖是( )
A.攀援莖 B.纏繞莖 C.直立莖 D.匍匐莖
2.莖具有運輸功能,能夠運輸( )
A.水、無機鹽、二氧化碳 B.水、有機物、氧氣
C.水、無機鹽、有機物 D.水、有機物、二氧化碳
3.大多數單子葉植物的莖不能加粗,是因為( )
A.木質部不發達 B.韌皮部不發達
C.沒有形成層 D.機械組織不發達
4.在探究莖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的實驗時,發現橫切枝條中被紅墨水染成紅色的部位是( )
A.外樹皮 B.形成層 C.韌皮部 D.木質部
5.高大的樹木“不怕空心,只怕傷皮”,是因為樹皮中含有( )
A.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導管 B.運輸有機物的篩管
C.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篩管 D.運輸有機物的導管
6.小青把幾滴香水加到小花瓶的水中,瓶內放入幾株插花,不久從花葉上能聞到此香水的縷縷香氣,這主要和植物哪個功能有關( )
A.導管的輸導作用 B.篩管的輸導作用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
7.以下是雙子葉植物木本莖的主干被環狀剝皮后,植物死亡的過程,依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葉細胞枯死;②根細胞死亡;③水分運送受阻;④養分運送受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8.有人把院子里的樹木用鐵絲扎上晾衣,結果導致樹木死亡,其原因是( )
A.樹木因缺氧而死 B.樹木不能輸送水和無機鹽
C.樹木輸送有機物的功能被破壞 D.樹木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
9.某生物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后,得出了如下結論,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區
B.根、莖、葉的導管是連通的
C.導管中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是“根一莖一葉”
D.篩管是運輸水和無機鹽的附屬結構
10.小明參加了假期夏令營,學會了如何利用植物年輪辨認方向的野外生存能力,下列有關年輪的知識,錯誤的是( )
A.根據樹木年輪的數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齡
B.樹木的年輪能告訴我們當地的氣候條件
C.從植物的年輪我們可以知道南北方向的差異
D.植物年輪是由植物的韌皮部形成的
二、填空題
11.將植物的莖橫切后發現分為明顯的三層。由外至內分別是 、木質部和 。
12.種子植物葉片中葉脈有多種作用,其中一項作用就是運輸水分、無機鹽和 。
13.橘子樹枝頂端的橘子往往比較小,而枝條下部的橘子比較大。這是由于橘子形成過程中的有機物是由葉片提供的,而葉片制造的有機物在植物體內時通過 內的
管由上往下運輸的。
14.橡膠乳的主要成分是有機物,是在篩管中運輸的。切割橡膠樹皮采取橡膠乳,實際上是切割了_ ___,從切口處流出膠乳。為了增加橡膠乳產量,切口的位置應靠近橡膠樹的 (填“根”或“基”)部。橡膠工人在割橡膠樹獲取膠液時,一定要深及 。
三、實驗、探究題
15.右圖表示張明同學針對“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莖的哪部分運輸的”這個問題實施的探究方案以及對莖的觀察,請回答有關問題:
(1) 該實驗他選擇了帶葉枝條,并放在了溫暖向陽的地方,過一段時間,到 時,再進行圖甲中A所示的過程。如果用放大鏡觀察莖的橫切面,就會出現圖乙所示圖像(部分),你會發現只有[ ] ([ ]中填圖中結構代碼,其后填相應結構的名稱)被染成紅色。
(2) 根吸收來的無機鹽是怎樣被運輸的?

(3) 通過張明同學的探究活動,可得出的結論是:

(4) 圖乙中2是 ,其作用是: 。
提高班習題精選
1.在植物的莖的結構中,導管位于( )
A.樹皮 B.形成層 C.韌皮部 D.木質部
2.莖中貯藏營養物質的主要部位是( )
A.木質部 B.篩管 C.形成層 D.髓
3.下列植物的莖屬于纏繞莖的是( )
A.草莓 B.葡萄 C.牽牛花 D.藕
4.下列哪一個過程符合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途徑( )
A.葉→根→莖 B.根→葉→莖
C.葉→莖→根 D.根→莖→葉
5.在暴風雨中,大樹有時會被連根撥起,而樹干卻不折斷,這是因為( )
A.木質部發達 B.韌皮纖維較多
C.韌皮部發達 D.樹皮較厚
6.在莖的結構中,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結構與運輸有機物的結構分別是( )
A.導管和篩管 B.篩管和導管
C.都是導管 D.都是篩管
7.竹筍初鉆出土面就有了與長成后同樣的粗細。這說明竹莖的結構中沒有( )
A.韌皮部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髓
8.在木本植物的樹干上環割一周,深度至形成層,剝去圈內樹皮,過一段時間可見到環割上端出現瘤狀物,這種現象說明( )
A.韌皮部輸送有機物受阻 B.韌皮部輸送水分和無機鹽受阻
C.木質部輸送有機物受阻 D.木質部輸送水分和無機鹽受阻
9.樹干橫切面上年輪形成的原因是( )
A.便于記憶樹齡 B.溫度、水分及陽光的周期性變化
C.水分經過樹干輸送的侵蝕作用 D.運輸水分及養分兩種細胞的交互排列
10.某研究人員正在對某種植物體中物質的運輸進行研究,研究過程如下:①他解剖其莖,制作莖切片,發現莖運輸物質的通道結構有兩種,如圖中的A、B所示;②他認為結構A可能為植物運送水分和無機鹽,結構B可能為植物輸送有機物;③他想將結構A封閉,植物會萎蔫而死亡;④他想切斷此植物的結構B,一段時間后,在切口的上方會出現瘤狀物。則下面的判斷正確的是( )
A.②為“推論”,③④為“實驗”
B.②③為“推論”,④為“實驗”
C.②為“假說”,③④為“推論”
D.②③為“假說”,④為“實驗”
11.樹的年輪一般是許多的同心圓,這些同心圓是樹結構的 部。通過觀察發現,相鄰兩個同心圓間的距離在樹生長時朝南的方向疏一些,而朝北的方向卻密得多,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 。從樹的年輪中還可獲得的信息有 等。
12.對植物側枝枝條樹皮進行環割處理,一段時間后該枝條的切口處出現了一個瘤狀物,該瘤狀物的形成是由于 堆積引起的,瘤狀物在切口的 方形成。說明有機物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方向是 。
13.小明做了如下實驗:
① 把一段帶葉的植物枝條,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
② 插入裝有紅墨水的燒杯中,置于陽光下照射。
③ 待枝條基部顏色有變化后,取出枝條洗凈。
④ 在枝條上方橫切和縱切植物枝條,觀察。
(1) 莖橫切面上變成了紅色的部位是_ ___。
(2) 從實驗中可知,植物體負責運輸功能的是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其中導管位于 ,負責運輸 和 。
(3) 縱切枝條,觀察發現紅色越往上越淺是因為( )
A.上面水太多,把紅色沖淡了
B.上面的紅色隨水分蒸騰了
C.水分是從下往上運動的,越上就越淺
D.這是枝條自身的一個特點,不是水分引起的
(4) 如果想使實驗效果更快更明顯,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放在黑暗環境中
B.放在陽光下照射,加快植物葉片的蒸騰
C.讓紅墨水的濃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風的環境中
14.(2011湖州)為研究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運輸,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
① 選取兩枝帶有較多不定根和葉的枝條。
② 用刀片對其中一枝進行樹皮環割處理。環割部位離不定根的距離約為4cm,環割樹皮時去掉約2cm寬的樹皮(如圖)。
③ 把它們的根分別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環割處下方。
④ 放在陽光下培養,兩周以后進行觀察
(1) 實驗中對兩枝枝條進行不同處理的目的是 。
(2) 實驗中該同學“對樹皮進行環割處理”基于的假設是____

(3) 兩周后,可通過觀察枝條上的不定根或 的變化來判斷假設是否成立。
3.4 植物體中物質的運輸
【點擊要點】
1.①直立 ②匍匐 ③攀援 ④纏繞
2.(1) ①保護 ②篩管 有機物 ③自上而下
(2) 韌皮部 木質部 形成層
(3) ①輸導
3.自下而上
4.導管 篩管
例l C 鞏固訓練l B
例2 B 鞏固訓練2 C
【跟蹤演練】
1.D 2.C 3.C 4.D 5.B 6.A 7.D 8.C 9.D 10.D
11.樹皮 髓
12.有機物
13.樹皮 篩
14.樹皮 基 韌皮部
15.(1)有些葉脈變得微紅 [3]導管(木質部)
(2)無機鹽溶解在水中,在運輸水的同時,也運輸了無機鹽(意思對即可)
(3)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莖里的導管運輸的
(4)形成層 不斷分裂,形成新的木質部細胞和韌皮部細胞
【提高班習題精選】
1.D 2.D 3.C 4.D 5.A 6.A 7.B 8.A 9.B 10.C
11.木質 朝南一面光照多,植物生長快,細胞排列較疏松 植物的年齡、氣候的變異
12.有機物 上 自上而下
13.(1) 木質部
(2) 木質部 水分 無機鹽
(3) C
(4) A
14.(1) 作對照
(2) 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運輸在樹皮內(合理即可)
(3) 環割切口處
3.5 葉的蒸騰作用和結構
點擊要點
1.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大部分通過葉表皮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這種現象叫__ __。蒸騰作用的影響因素有__ _、__ _、__ _和空氣流動等,根吸收的水大約有__ _是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掉的。
2.蒸騰作用的意義:
① 有效降低葉片溫度,使植物在溫度偏高的情況下進行光合作用也不致受傷害。
② 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動力,利于植物對水的吸收和運輸,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3.葉片的結構:
① 表皮:表皮包括__ _和__ _,由一層排列緊密、無色透明的細胞構成。主要起__ _作用。表皮上有成對的半月形細胞,叫做__ _,保衛細胞的里面有綠色的顆粒——葉綠體。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之間的小孔是氣孔,在進行蒸騰作用時,葉中的水以氣體形式從氣孔中散發出來。__ 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的開閉,由__ 控制著。
② 葉肉:由大量的葉肉細胞組成。葉肉細胞里含有許多個葉綠體,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
③ 葉脈:分布在葉肉中,具有__ _作用。
課堂講練
例1 葉片寬大的綠色植物,不適合生活在干燥的沙漠。在海邊種植的防風林,選擇的植物葉片大都細小,主要原因是( )
A.減少風的阻力 B.減少水分的散失
C.促進光合作用 D.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鞏固訓練1 長期在干旱環境中生活的植物,在形態等方面會出現一系列的適應性特征。下列敘述與干旱環境中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
A.具有發達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質莖
C.具有厚厚的角質層 D.具有較大的葉片
例2 在移栽植物時,將一種無色的噴劑噴灑到葉面上,能結一層薄膜,這層膜可以讓二氧化碳通過而水分子不能通過,從而提高移栽植株的成活率,這類物質的作用是( )
A.抗呼吸作用 B.抗蒸騰作用
C.增強光合作用 D.增強蒸騰作用
鞏固訓練2 下圖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個實驗裝置圖,放在陽光下照射2h。請分析回答:
(1) A、B兩個裝置中,塑料袋上水珠較多的是 ,原因是___ _;
(2) 比較C、D實驗, 實驗能較準確地測定植物體散失的水分。
(3) 通過A、B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4) 植物蒸騰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因此森林覆蓋率高的地方,氣候條件往往較好,降雨量較
(填“多”或“少”),夏天也較涼爽。
跟蹤演練
一、選擇題
1.上海世博園中一些場館的外墻種植了很多的綠色植物,讓游人頓覺空氣濕潤而清新,這是由于植物體的(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蒸騰作用和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 D.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
2.葉片表皮細胞的特點是( )
A.無色透明,排列緊密 B.綠色透明,排列緊密
C.無色透明,排列疏松 D.無色不透明,排列緊密
3.下列方法能加強蒸騰作用的是( )
A.選取生長旺盛的闊葉植物 B.放在陽光下照射
C.放在通風處 D.以上方法都可以
4.(2010深圳)在觀察了葉片的結構后,曉東將剛摘下的葉片放入70℃的熱水中,很快發現葉片表面產生許多的小氣泡,并且下表皮的氣泡比上表皮的氣泡多,這種現象說明( )
A.葉片下表面的光照弱
B.葉片上表面含葉綠體比下表面的多
C.葉片下表面產生的氧氣多
D.葉片下表面的氣孔多
5.如圖所示,透明塑料袋內的水珠主要是因為( )
A.土壤中的水分蒸發出來的
B.植物蒸騰作用產生的
C.植物呼吸出來的
D.空氣中的水分凝結而成的
6.植物葉片上氣孔對植物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以下會導致氣孔關閉的是( )
A.當植物失水過多時 B.蒸騰作用最強時
C.光合作用最強時 D.放出氧氣最多時
7.下列對氣孔的描述,錯誤的一項是( )
A.氣孔是一對保衛細胞之間的空隙 B.氣孔的開閉,由保衛細胞控制
C.氣孔只有下表皮有,上表皮沒有 D.氣孔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
8.下列關于植物蒸騰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蒸騰作用只散失根吸收的一小部分水分
B.蒸騰作用只浪費了植物大量的水分,對植物無益
C.蒸騰作用的強弱與環境因素無關
D.蒸騰作用是水分在植物體內運輸的動力
9.(2011蘇州)王大爺所在的村正在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民通過植樹、生產蔬菜等副業來增加收入。在植樹過程中,為了提高樹苗成活率,王大爺應該采取的措施是( )
A.去掉大部分根移栽 B.去掉部分葉片移栽
C.在烈日炎炎的中午移栽 D.保留所有葉片移栽
10.天平的兩端托盤上的燒杯內各插有一根樹枝,且兩根樹枝的樹葉左多右少,開始時天平兩邊平衡。現將此裝置移至陽光下照射,經過一段時間,天平哪邊將會下降?主要原因是( )
A.左,光合作用 B.左,杯內水分的蒸發
C.右,樹葉的蒸騰作用 D.右,樹葉的呼吸作用
二、填空題
11.水和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途徑是:土壤中的水和無機鹽→ →莖部的導管→葉脈中的 →葉肉細胞,其中大部分的水通過 作用散失到大氣中。
12.同學們在節假日去公園的時候是否發現:每到夏季的時候,園林工人在公園中忙于用割草機割草。請從植物生長需要水分的角度考慮,這樣做的目的是 。
13.右圖是蠶豆葉片的橫切面圖,據圖回答問題:
(1) 葉片的結構中,“1”、“3”部分是保護葉片的 。其中分布著“4”,它是 、 和 進出的通道。在“4”的放大圖中,甲的名稱是 ,乙的名稱是 。
(2) 圖中屬于葉肉部分的編號是 、 兩部分,細胞中含有大量的葉綠體,能進行 作用,制造有機物和氧氣。
(3) 輸導組織存在于“2” 中,功能是輸導 、 和 。
三、實驗、探究題
14.(201l衢州)小李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在甲、乙兩個大小相同的燒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藍墨水和紅墨水,將芹菜的葉柄從基部沿中間切開,分別插入兩個燒杯中,如圖所示。一段時間后他發現左側的葉片顯現出藍色,右側的葉片顯現出紅色。請分析回答:
(1) 在Y處將葉柄橫切,觀察到橫切面上有許多的紅點,這些紅點出現的部位就是導管所在的位置,說明導管的作用是____

(2) 若在X處將葉柄橫切,橫切面上看到的現象是____ 。(填字母)
A.左邊藍點多紅點少,右邊紅點多藍點少 B.周圍的一圈是藍點,中間是紅點
C.藍點和紅點混合,均勻分布 D.左邊是藍點,右邊是紅點
(3) 小李同學繼續進行下列實驗:在甲、乙兩燒杯中加入等量的紅墨水,將兩燒杯放在溫度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燒杯中插入新鮮的芹菜。一段時間后,液面下降較快的是___ 燒杯,該燒杯液面下降較快主要是由于葉片發生了 作用。
15.為研究不同環境條件下植物的蒸騰作用,某同學設計了下面實驗:取葉片數量和形狀大小相同的三株生長旺盛的植物,分別插入三個相同的量筒中,量筒中加入同樣多的清水,在水面上滴加幾滴植物油,使油膜覆蓋水面,量筒口用棉花團封閉,將三套裝置分別放在三種不同環境條件下。甲:光照、潮濕;乙:光照、干燥;丙:黑暗、干燥。2h后,分別測出三個量筒中的失水量。請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 通過對實驗設計方案的分析,該同學是根據 來比較植物的蒸騰量。
(2) 如果以乙和丙作為一組實驗,則其變量是 ,實驗結果是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
(3) 該同學在水面上滴加植物油,使油膜覆蓋水面,并在量筒口用棉花團封閉,其目的是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
提高班習題精選
1.(2011孝感)園林工人在移栽樹苗后,常常在樹苗上方加裝黑色網罩以提高成活率。該做法應用的原理是( )
A.減緩土壤水分的蒸發 B.降低蒸騰作用的強度
C.提高呼吸作用的效率 D.降低光合作用的強度
2.從植物的蒸騰作用的角度來考慮,一般來說浮水植物的氣孔常分布于葉片的( )
A.背面 B.正面
C.兩面平均分布 D.不一定
3.把一剛摘下的果樹枝裝在小瓶中,用彈簧秤測得重為5N,光照6h后,測得重為4.8N。其重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蒸騰作用 B.運輸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4.在葉的下列結構中,能制造有機物的部分是( )
A.上、下表皮細胞 B.保衛細胞
C.角質層 D.導管和篩管
5.灌溉不久的植物,氣孔開閉和蒸騰作用的情況應是( )
A.氣孔閉合,蒸騰作用加強 B.氣孔張開,蒸騰作用加強
C.氣孔閉合,蒸騰作用減弱 D.氣孔張開,蒸騰作用減弱
6.關于植物的蒸騰作用,下列觀點不正確的是( )
A.蒸騰作用使植物失水,不利于植物生長
B.蒸騰作用是根吸收水的主要動力
C.夏天的時候,在森林里感到空氣清新濕潤是由于植物的蒸騰作用
D.蒸騰作用有利于根對水的吸收和運輸,也有利于根對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
7.中午時分,強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會下降,原因是( )
A.溫度過高,植物生命活動下降
B.光過強,導致光合作用不能進行
C.蒸騰作用強,導致氣孔關閉
D.呼吸作用過強,影響了光合作用
8.當發生水災的時候,農作物會被洪水淹沒。當洪水退去后,農民要“洗苗”,洗去作物上的泥沙。這主要是為了( )
A.防止作物受重壓倒伏 B.清除洪水帶來的污染物
C.保證氣孔的通暢 D.增強光照
9.移栽農作物的幼苗時要遮陰、澆水,其目的是( )
A.提高植物體根的吸收功能,防止幼苗缺乏無機鹽
B.降低幼苗的蒸騰作用,防止幼苗缺乏無機鹽
C.降低幼苗的呼吸作用,防止幼苗因消耗過多的有機物而死亡
D.降低幼苗的光合作用,防止幼苗缺乏無機營養而死亡
10.下列敘述中,不屬于蒸騰作用意義的是( )
A.蒸騰作用能夠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雨
B.植物的葉承接著雨水,減緩雨水對地面的沖刷
C.蒸騰作用能夠帶動植物體對水分的吸收和向上運輸
D.蒸騰作用能夠促進植物體內無機鹽的向上運輸
11.小明家門口有一塊菜地,種有許多蔬菜。在夏天的午后,小明發現青菜的葉子會低垂,皺縮,其原因是 。
12.請你將楊樹葉子泡在熱水中,觀察現象并分析原因:
(1) 可見葉片內向外冒出一些氣泡,冒出氣泡的部位是 。
(2) 葉片背面的氣泡比正面的氣泡 (填“多”或“少”)一些,說明背面的氣孔 (填“多”或“少”)于正面的氣孔,這種結構特點可以減少 的散失,有利于適應干旱的環境。
13.觀察圖回答下列問顥:
(1) 圖中植物可能處于萎蔫狀態的是 ,因為此時__ __。
(2) 在圖中有葉綠體分布的是 ,起保護作用的是___ _,氣孔是氧氣和二氧化碳出入葉片的 。
(3) 你能簡單地用實驗證明一般情況下葉片的下表皮的氣孔比上表皮多嗎?
14.如圖是研究環境因素對蒸騰作用影響的實驗裝置。請回答:
(1) 在春天的陽光下,水銀柱會 (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 。
(2) 如果把這一裝置放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結果發現水銀柱上升十分緩慢,這說明了 。
(3) 如果把這一裝置放在夏天的烈日下,結果發現水銀柱幾乎不動,則說明了 。
(4) 如果在實驗室里,用電吹風吹葉片,結果發現水銀柱上升也十分迅速,則說明了 也影響了植物的蒸騰作用。
(5) 以上幾種實驗結果說明了植物的蒸騰作用強弱與環境因素關系密切。主要與 、 和 有關。
3.5 葉的蒸騰作用和結構
【點擊要點】
1.蒸騰作用 氣溫 濕度 光照 99%
3.①上表皮 下表皮 保護 保衛細胞 氣孔 保衛細胞
③支持
例1 B 鞏固訓練1 D
例2 B 鞏固訓練2 (1) A A內植物蒸騰作用散發水分
(2) C
(3) 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4) 多
【跟蹤演練】
1.B 2.A 3.D 4.D 5.B 6.A 7.C 8.D 9.B 10.C
11.根中導管 導管 蒸騰
12.減少蒸騰作用
13.(1) 表皮細胞 水分、二氧化碳、氧氣 保衛細胞,氣孔
(2) 5、6 光合
(3) 葉脈 有機物 水分 無機鹽
14.(1) 運輸水和無機鹽
(2) D
(3) 乙 蒸騰
15.(1) 量筒中的失水量
(2) 光照 乙量筒的失水量較大(或液面下降較大)
(3) 防止量筒中水分的蒸發,減少實驗誤差
【提高班習題精選】
1.B 2.B 3.A 4.B 5.B 6.A 7.C 8.C 9.B 10.B
11.蒸騰作用過強,導致失水
12.(1) 氣孔
(2) 多 多 水分
13.(1) A 氣孔關閉
(2) 保衛細胞 表皮細胞 門戶
(3) 略
14.(1) 上升 植物具有蒸騰作用。
(2) 光照強弱和濕度的大小,與植物的蒸騰作用強弱有關。
(3) 光照太強反而會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
(4) 溫度
(5) 光照 溫度 濕度
3.6 保護土壤(選教)
點擊要點
1.地球上 面積僅占地表總面積的29%,而有土壤覆蓋的土地更少。陸地面積中 的土地目前不宜農業生產。
2.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 和 。污染種類可分為 、 和 。廢水和固體廢物的任意排放,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都有可能會導致土壤的 ,從而破壞土壤的
和 。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蟲和病毒也會對土壤造成生物污染。
3.耕地被蠶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鹽漬化,都會影響土壤資源的開發和利用。____
是全球環境中存在的大問題,我國每年水土流失約 以上。
4.我國沙漠化現象最嚴重的地區在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一帶,頻頻出現沙塵暴是土壤 的標志。
5.保護土壤的措施有:
① 合理開發、利用土地;
② 退耕還林,擴大綠地面積。
課堂講練
例1 一節廢電池相當于一顆“炸彈”,一節廢電池爛在地里能使1m2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主要是因為電池中的汞、鎘、鉛等重金屬會滲透出來造成( )
A.大氣污染 B.水污染
C.土壤污染 D.生物污染
鞏固訓練1 下列做法不符合“綠色”理念的是( )
A.廢舊電池隨意亂扔
B.人走不忘關電燈,手洗不忘關龍頭
C.盡量減少一次性木筷、塑料袋等物品的使用
D.電子賀卡代替紙質賀卡
例2 2011年6月甘肅民勤縣境內出現強沙塵暴天氣,狂風卷攜著滾滾沙塵如一道黑幕突然從天邊壓來。以下措施對防治土地荒漠化不利的是( )
A.重視植樹造林 B.實施退耕還草
C.發展生態農業 D.增加放牧數量
鞏固訓練2 我國西部地區實施“退耕還林”,其目的是( )
A.人們更需要產品
B.人們更需要木材
C.人們更需要糧食
D.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狀態
跟蹤演練
一、選擇題
1.殘留在土壤中,引起土壤結構破壞的污染物是( )
A.人畜糞便 B.生活污水
C.工業污水 D.塑料和橡膠
2.下列有關我國土地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總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B.總量大,人均占有量也大
C.總量小,人均占有量小 D.土地類型單一,以耕地為主
3.下列不會引起土壤污染的是( )
A.用未經處理的屠宰場污水灌溉農田 B.把秸稈埋入田中任其腐爛
C.在田中過多施用氮肥和磷肥 D.將大量的工業廢棄物填埋在土壤中
4.環境問題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以下四種餐具,從保護環境的角度看,最有發展前景的一次性餐具是( )
A.瓷器餐具 B.塑料餐具
C.淀粉餐具 D.不銹鋼餐具
5.為什么說保護土壤,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 )
A.土壤是衣食的來源 B.土壤內有多種寶藏
C.陸地面積小于海洋 D.土壤為不可再生資源
6.下列人類生活中,可能會造成廣泛土壤污染的是( )
A.經無害化處理的人畜糞便作肥料
B.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及時回收
C.綜合防治植物病蟲害,減少農業使用量
D.施用適量石灰,改良土壤
7.倡導使用無磷洗衣粉的主要目的是( )
A.減少對植物的影響
B.減少對土壤的影響
C.減少對水體的污染,防止水體出現“水華”
D.節約洗衣成本,倡導節儉
8.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依賴于土壤,而土壤資源是有限的。你認為下列人類活動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種植樹木
B.在適宜耕作的土地上進行玉米與大豆的間作套種
C.在農田中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在干旱缺水的地區實行噴灌或滴灌的措施
二、填空題
9.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于土壤的 和 。引起土壤污染的污染物有很多,如工業生產中排入的 、 ,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的 ,都會導致土壤的化學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蟲和病毒也會對土壤產生 污染。
10.下表是對長期使用兩種肥料的農田中4類土壤動物的物種數的調查數據。
樣地
跳蟲類(種/m2)
蜱螨類(種/m2)
線蚓類(種/m2)
線蟲類(種/m2)
有機肥田
10
38
40
19
化肥田
4
16
18
7
化肥田與有機肥田相比較,土壤動物物種的 減少,但施加未經處理的人畜糞便,會對土壤產生 污染。
11.目前,我國各地采用的垃圾處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細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們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來,不僅延緩了垃圾的消失時間,而且將大量垃圾埋入土中,會對環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這是“垃圾袋裝化”最大的弊端。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1) 垃圾在土中降解,細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 。
(2) “垃圾袋裝化”的最大弊端是對環境造成危害,其原因是 。
(3) 世界上較先進的垃圾處理方法是將垃圾進行分類,將鋼鐵、有色金屬、玻璃陶瓷、塑料等統統分開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處理,你認為這種方法的好處是

三、實驗、探究顆
12.為研究某區域土壤的污染情況,小明同學選擇了4個地方的土壤進行研究,分別測量土樣的pH,結果如圖所示,小明計劃用環毛蚯蚓作為實驗動物(環毛蚯蚓適于生活在弱酸性的環境中),研究上述土壤對動物的影響,請分析并回答問題:
(1) 從土壤的酸堿性考慮,你預測最不適合環毛蚯蚓生活的土壤是__ __。
(2) 測量土樣的pH,可以用的方法是__ __和__ __ 。
(3) 如果該地區酸雨污染比較嚴重,則土壤中的環毛蚯蚓將__ __ 。
提高班習題精選
1.過度開發自然資源的突出表現是( )
A.植被破壞 B.水土流失
C.氣候惡化 D.以上都是
2.環境問題已經被全世界所關注,保護環境的措施之一是使用可降解塑料袋,這種塑料袋對人體無害,主要原料是可降解的玉米粉,推廣生物可降解塑料袋的目的是( )
A.減少土壤污染 B.降低生產成本
C.有利于食物保鮮 D.節約糧食
3.在草原地區濫挖發菜、冬蟲夏草和甘草等藥用植物或珍稀食用植物的現象,會對土壤造成的危害是( )
A.化學污染 B.生物污染
C.鹽漬化 D.水土流失
4.人們不合理的農業灌溉措施導致的惡果是( )
A.水土流失 B.土壤鹽漬化
C.土壤沙漠化 D.氣候變干燥
5.造成土壤生物污染的是( )
A.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 B.含汞的工業廢水
C.城市垃圾中的塑料盒橡膠 D.工業廢渣
6.黃山風景秀麗,近年來卻有游客上山隨意亂扔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雨衣。塑料對環境的危害主要在于( )
A.破壞土壤結構 B.導致土壤的化學污染
C.對土壤產生生物性污染 D.燃燒時造成大氣污染
7.農業上長期使用含氮化肥的不良后果是( )
①土壤結構破壞 ②水體富營養化 ③土壤板結 ④土壤缺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現象中,不會導致土壤污染的是( )
A.殘枝敗葉 B.農藥除蟲
C.堆放廢渣 D.垃圾填埋
9.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治理黃河最根本的任務是( )
A.加強黃河兩堤建筑 B.清除黃河河底的泥沙
C.大力養殖水生生物 D.解決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問題
10.發展綠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強環境意識,是保護環境、提高人類生存質量的主要措施。通常所說的“白色污染”是指( )
A.冶煉廠排放的白色煙塵 B.石灰窯放出的白色粉末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垃圾
11.2010年世博會在上海舉行,“低碳城市”的理念貫穿在世博園的建設中:大面積使用太陽能、設計透光展館、使用“零排放”清潔動力汽車等。“低碳城市”的建設減少了
氣體的排放,有助于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同時,園區開放后將用“玉米塑料”制成的可降解餐具替代傳統的泡沫塑料餐具,以減少對 (填“大氣”、“水”或“土壤”)的污染。
12.在①使用大量農藥;②使用化學肥料;③亂丟生活垃圾;④任意排放醫院廢水;⑤地下核反應泄漏;⑥任意堆放工業廢渣等,可能改變土壤結構的有 ;可能導致土壤生物性污染的有 (填序號)。
13.如下表所示,這是我國廣東省興寧縣下堡鄉封山育林前后水土流失狀況對比表,請看下表回答問題:
時期
水土流失面積(×100m2)
封山育林前
1330
封山育林后
500
封山后增減數
-830
封山后增減率(%)
-62
(1) 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
(2) 水土流失會導致土壤肥力下降,主要使土壤中 大量流失。
(3) 當地不少村實現了全村沼氣化,使用沼氣作為能源的優點是____

(4) 比較封山育林前后的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14.把泥土按30°的坡度在一側為玻璃的箱子內堆好(如圖),在低處安上引水溝,放好接水桶。在其中A坡上種上草皮。用灑水壺以相同水量、同樣快的速度分別對兩個坡面灑水。兩個坡面的水流運動和水溝的匯水情況如下表所示:
水流運動
匯入引水溝的水量
匯入引水溝的泥沙量
A
較慢
較少
較少
B
較快
較多
較多
請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 對土壤有重要的保護作用。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顆粒緊緊地粘結在一起,植物的樹冠或莖葉可以減緩雨水直接沖擊土壤,大大減輕了 流失。而裸露的地面沒有 的保護,就容易發生 。
(2) 水土流失現象往往與人們 等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密切相關,因此這些行為必須加以制止。
(3) 2010年8月22日,鴨綠江流域發生20年一遇大洪水,洪水對國家和人民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災后,我國政府決定嚴禁砍伐鴨綠江的天然林,幾萬林業工人由伐木者變為育林者。這項措施主要是為了( )
A.改善大氣質量
B.改善植被結構,防止水土流失
C.保護當地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
D.降低當地氣溫的日較差,從而減少洪災
3.6 保護土壤(選教)
【點擊要點】
1.陸地 89%
2.土壤的污染 過度開發 物理污染、化學污染 生物污染 化學污染 結構 性質
3.水土流失 50億噸
4.沙化
例l C 鞏固訓練l A
例2 D 鞏固訓練2 D
【跟蹤演練】
1.D 2.A 3.B 4.C 5.A 6.B 7.C 8.C
9.污染 過度開發 廢水 廢渣 農藥化肥 生物性
10.多樣性(或數量) 生物
11.(1) 分解有機物
(2) 塑料不易被分解,破壞土壤結構
(3) 變廢為寶,綜合利用
12. (1) C地
(2) pH試紙 酸堿指示劑
(3) 死亡
【提高班習題精選】
1.D 2.A 3.D 4.B 5.A 6.A 7.A 8.A 9.D 10.C
11.二氧化碳(溫室) 土壤
12.②③ ③④
13.(1) 植被破壞,森林被亂砍濫伐,不合理開發等均可
(2) 氮、磷和鉀等礦物質元素
(3) 清潔無污染
(4) 提高植被覆蓋率,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或植樹造林,有利于治理水土流失等)
14.(1) 植物 水土 植物 水土流失
(2) 亂砍濫伐
(3) B
第3章 水平測試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1.下列植物中屬于直根系的是( )
A.小麥 B.玉米
C.棉花 D.水稻
2.植物的根沒有從土壤中吸收的是( )
A.水 B.無機鹽
C.有機物 D.氧氣
3.我們常見的自然現象是水往低處流,而植物體內的水則往高處移動,水向高處移動的動力來自(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騰作用
4.在根的結構中,推動根向土壤不斷生長的主要因素是( )
A.根冠 B.分生區
C.伸長區 D.以上三個都是主要因素
5.孫悟同學想做一個驗證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實驗,現有以下幾種植物可供選擇,要使實驗的效果最明顯,他應該選擇( )
A.天竺葵 B.仙人掌
C.雪松 D.海帶
6.(2011蘭州)植物莖中導管的主要作用是( )
A.連接細胞 B.輸導水分和無機鹽
C.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D.支持細胞
7.某同學在做環割枝條樹皮的實驗時,將一棵小樹主干的樹皮割掉一圈,一段時間后,這棵小樹的變化是( )
A.沒有變化,正常生活 B.傷口上方形成環形瘤狀物
C.死亡 D.傷口下方形成環形瘤狀物
8.在如圖實驗中,可以證明植物根吸水主要在根尖的是( )
9.小明為了探究葉片中的輸導組織功能,把芹菜葉片浸在紅墨水溶液中30min后,用眼睛仔細觀察,發現呈紅色部分的是( )
A.只有葉的邊緣 B.整個葉片
C.葉脈 D.只有葉尖
10.“滴水穿石”在科學上的解釋正確的是( )
A.巖石在水力沖擊下可以風化變成小碎塊
B.地殼表面的礦物質都是在水力作用下由巖石風化形成的
C.土壤中的腐殖質是在水的沖擊下形成的
D.土壤中的腐殖質是在水的沖擊下埋入礦物質中形成的
11.關于葉脈的輸導功能正確的是( )
A.只輸導葉制造的有機物
B.只輸導根吸收的水和無機鹽
C.有機物、水和無機鹽都能運輸
D.分解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12.森林覆蓋率高的地區往往降雨較多,主要原因是( )
A.呼吸作用旺盛,產生的水分多
B.根系保持水土,蓄水過多
C.蒸騰作用使大氣濕度增大
D.光合作用旺盛,釋放水蒸氣多
13.(2011蘇州)溫室大棚栽培蔬菜時,夜間常常適當降低大棚內的溫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降低溫度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B.溫度降低,呼吸作用減弱,有機物消耗減少
C.溫度降低,蒸騰作用減弱,減少水分的散失
D.溫度降低,光合作用增強,有機物積累量多
14.杜仲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樹皮可入藥,但剝樹皮時切口不能太深,否則會影響樹的生長,其原因是與樹莖部哪個結構被破壞有關( )
A.木質部 B.韌皮部
C.外樹皮 D.形成層
15.木本植物莖與草本植物莖的主要區別在于( )
A.維管束中是否有形成層 B.樹皮中是否有韌皮部
C.木質部中是否有導管 D.韌皮部中是否有篩管
16.下列哪項是由于植物的細胞液濃度小于土壤溶液濃度造成的( )
A.移栽后幼苗萎蔫 B.施用化肥過多后植物萎蔫
C.夏季中午用井水澆灌植物而萎蔫 D.地里積水過多,植物發生萎蔫
17.無毒、無害、高營養的廢液大量排入水中,時間久了魚類會死亡,主要因為( )
A.水的成分發生了變化
B.營養過多,中毒而死
C.有機物分解快,缺乏食物
D.水體富營養化污染,最后導致水中過度缺氧
18.以下情況會發生細胞失水或吸水的是( )
①萎蔫的青菜放進清水中變得硬挺; ②水由氣孔進入外界環境; ③插在花瓶中的玫瑰花枝從瓶中吸水; ④洋蔥表皮細胞放在鹽水中; ⑤制成的糖醋大蒜放在清水中; ⑥兔的血液紅細胞放在鹽水中發生皺縮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④⑥
19.(2011義鳥)農民伯伯采取的下列措施與其依據(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把農作物種子播種在濕潤的土壤中——種子萌發需要水分
B.白天為大棚作物補充二氧化碳——增強光合作用
C.適時給農作物施化肥——為植物生長提供有機物
D.給農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20.在寒冷的冬天,利用溫室進行蔬菜種植,可以提高經濟效益,但需要調節好溫室的光照、溫度、濕度和氣體,以提高產品的質量。下列措施及方法正確的是( )
①建造溫室大棚時使用藍紫色的塑料薄膜,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②適當增加光照以補充冬季的陽光不足; ③盡量增加空氣的濕度,以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 ④向溫室內定期施放二氧化碳氣體,以增加光合作用強度; ⑤向溫室內定期釋放氧氣,以降低呼吸作用的強度; ⑥溫室內盡量保持晝夜溫度差,以利于有機物的積累。
A.②④⑥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48分)
21.糖拌番茄會出現許多水,這是因為番茄外面糖溶液的濃度 番茄細胞液的濃度,于是細胞 水。發蔫的青菜泡在水里后又會硬挺起來,是因為青菜細胞液的濃度 清水,細胞 水的緣故。
22.填下列選項的字母:
一株植物缺氮時,它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 ;
一株植物缺鉀時,它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 ;
一株植物缺磷時,它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 。
A.生長矮小,葉有褐斑 B.生長矮小,葉色發黃
C.葉色暗綠帶紅 D.只開花不結果
23.農民有時為了改良土壤結構,在土壤中摻入砂子,目的是為了______ __,同時,為作物的根系和土壤中 的正常生理活動創造了條件。
24.杭州市政府為改善杭州的道路狀況,作出的“三口五路”的改造,道路變寬變美了。但我們發現有許多的行道樹在移位的過程中被剪去了枝葉,園林工人這樣做的目的是有利于減少植物的 ,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25.某湖泊水域出現了以下狀況:①藻類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②水位明顯下降;③有黃綠色的“水華”;④pH值等于5.0;⑤溶解氧下降。則其中屬于水的富營養化污染的是____
。(填序號)
26.森林是地球的肺,它通過植物的 ,吸收大量的 ,釋放大量的 ,所釋放的 除了供自身需要外,還供給人和動物進行__ _ _。它還通過 作用,調節空氣濕度,維持生態平衡。
27.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里,其中可為綠色植物提供養分的是 ,能為植物的根呼吸提供氧氣的是 ,能供給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是 。其中主要的固態物質是 和 ,最主要的是 ,占固體物質的95%左右。
28.右圖是雙子葉植物莖的結構圖,據圖回答:
(1) 寫出圖中A、D代表的結構名稱:
A: ;
D: 。
(2) 圖中屬于分生組織的是 (填字母)。
(3) 圖中C是 ,內含 。
(4) 在莖中,對莖起保護作用的結構是 。
29.(2011聊城)下圖為顯微鏡下菠菜葉橫切面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 圖中的[ ]和[ ]合稱表皮,屬于 組織。
(2) 葉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場所是 ,該結構主要集中在葉片的[ ] 部位的組織細胞內。
(3)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通過[ ] 中的 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位。
(4) 蒸騰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過[ ] 形成的[ ] 來完成的。
(5) 根據葉片的結構和功能特點,可以判定葉所屬的結構層次是 。
30.(2011蘭州)右圖為綠色植物的葉片進行某生理活動的示意圖,諳根據圖回答問題:
(1) 在白天光照條件下,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時,B為氧氣,則A為 ,C為 。
(2) 在白天光照條件下,根吸收的水分向上運輸到葉的主要動力是來自于葉片的 作用,在此作用過程中,B為 ,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
(3) 從上述可見,在白天光照條件下,綠色植物的葉片進行 種生理作用。
三、實驗、探究題(共42分)
31.(6分)一位農民種植的某塊農田小麥產量總是比鄰近地塊的低。觀察比較后,發現此農田的小麥長得矮小、容易倒伏、葉片上有斑點。農民將該塊肥力均勻的農田分成面積相等的五小塊,進行田間實驗。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間管理措施相同。實驗結果如下表:
地塊





施肥情況(等質量)
尿素[CO(NH2)2]
磷酸二氫鉀
磷酸二氫銨
硫酸銨
不施肥
小麥收獲量 (kg)
55.56
69.26
56.88
55.44
55.11
比較甲、乙、丁、戊可知,該農田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比較乙和丙可判斷該農田缺少的元素是 。
32.(10分)小李把一碟魚的內臟埋進萊園的土里,過一段時間后,發現那里的菜長得特別旺盛,而翻開泥土,魚的內臟不見了。請分析:
(1) 魚的內臟在 的作用下分解成了無機物,一段時間后內臟就消失了。
(2) 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自 。
(3) 含魚內臟的土壤稱腐殖質,請根據以上事實說說腐殖質的作用:
①______ __;
②__ 。(兩點)
(4) 這種現象說明 對自然界的物質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植物的 是大自然將無機物轉變為有機物的主要途徑。
33.(12分)(2010中山)中山市五桂山森林茂密,是一座“綠色水庫”。森林中的枯枝落葉就像厚厚的海綿,能夠吸納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即使在干旱季節,山上的溪流也不干涸。五桂山還是避暑勝地,七月平均溫度只有23℃,比市區低5~6℃。根據以上材料回答問題:
(1) 五桂山能涵養水源的原因是 。
(2) 夏天,五桂山的氣溫比市區低的原因是 。
(3) 樹木對水分的吸收、運輸和散失分別是通過根的 、莖的 、葉的 等結構進行的。
(4) 為了增加我國森林面積,發揮森林的生態功能,我國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____
”。大家應該積極參加這項活動,親手建設美好的綠色家園。
34.(14分)取3株大小相同、來源相同、具有等量葉片的嫩枝,依如下圖所示方法處理:實驗開始時,先將各裝置的重量調至80g,其后每隔4h,記錄各裝置的重量。如圖線段表示實驗結果:
(1) 線段Ⅰ代表A、B、C中的哪個裝置的實驗結果?為什么?
(2) 線段Ⅱ、Ⅲ分別代表哪兩個裝置的實驗結果?比較圖中顯示的實驗結果,指出該植物葉片的上下表皮中,哪一面氣孔數量多?為什么?
第3章 水平測試
1.C 2.C 3.D 4.B 5.A 6.B 7.B 8.B 9.C 10.A 11.C 12.C 13.B 14.D 15.A 16.B 17.D 18.D 19.C 20.A
21.大于 失 大于 吸
22.B A C
23.增強導水通氣能力 微生物
24.蒸騰作用
25.①③⑤
26.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氧氣 氧氣 呼吸 蒸騰
27.有機物 空氣 水 腐殖質 礦物質 礦物質
28.(1) 木質部 樹皮
(2) B
(3) 韌皮部 篩管
(4) A
29.(1) [3]保護
(2) 葉綠體 [2] 葉柄
(3) [5] 葉脈 篩管(或輸導組織)
(4) [4] 保衛細胞 [6] 氣孔
(5) 器官
30.(1) 二氧化碳
(2) 蒸騰 水
(3) 多
31.磷元素、鉀元素 鉀元素
32.(1) 土壤生物
(2) 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
(3) 為土壤動物提供食物 為植物提供養分
(4) 土壤生物 光合作用
33.(1) 五桂山森林茂密,能涵養水源
(2) 樹木的蒸騰作用帶走熱量,降低周圍溫度
(3) 根毛 導管 氣孔
(4) 植樹節
34.(1) 線段I代表C裝置的實驗結果,C氣孔封閉未發生蒸騰作用
(2) B和A 此植物的葉片下表皮的氣孔比上表皮多。因為如果上下表面氣孔一樣多,B損失的蒸騰強度剛好一半,線段Ⅱ應該在線段I與線段Ⅲ夾角的平分線上。圖中線段Ⅱ與線段I的夾角明顯小于與線段Ⅲ的夾角,說明用凡士林涂表面使葉片的蒸騰強度損失了大部分。也就是下表面被涂掉的氣孔數明顯多于上表皮未涂的氣孔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道孚县| 鄂尔多斯市| 闵行区| 宿州市| 成安县| 三穗县| 高雄县| 嫩江县| 湖口县| 铅山县| 连平县| 上犹县| 伊金霍洛旗| 铜鼓县| 辽宁省| 柳江县| 安泽县| 清涧县| 吉水县| 岚皋县| 望奎县| 蓝山县| 青海省| 瓦房店市| 九龙县| 天峻县| 专栏| 蓝山县| 东明县| 文昌市| 松潘县| 广安市| 贺州市| 洪湖市| 依兰县| 泽库县| 如皋市| 绵竹市| 荃湾区| 仪征市| 冷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