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多寶塔碑》豎鉤和彎鉤的寫法 【教材分析】 2011版新課標強調了寫字教學的質量和寫字的規范,在課程設置里每周專門增加了一節書法課。書法是中國古典藝術的一朵奇葩,在文字發展的歷史上,沒有哪一國的文字像中國的漢字這樣發展成為一門獨有的藝術形式,它是無聲的音樂,是紙上的舞蹈。它以其抽象、靈動、豐富的線條給人以復雜多樣的審美感受。書法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多重能力的培養,如:觀察力、想象力、專注力等。小學生練書法應從楷體入手,三年級下冊教材繼續以《多寶塔碑》為范本,教學各種筆畫的寫法。 【學情分析】 作為中華文化的繼承人,書法理應得到很好的繼承與發揚。但幾十年書法教育的缺失,以及科技時代帶來的無紙時代的沖擊,造成了學生在觀念上覺得書法無關緊要,學習興致不高等現狀。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書法興趣,提高書法水平,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教學目標】 1、了解顏真卿及作品《多寶塔碑》。 2、初步培養學生熱愛書法的興趣,產生愿意寫字的欲望。 3、讓學生掌握豎鉤和彎鉤的寫法技巧。 4、提高學生的書法鑒賞水平和觀察、模仿、創造的多種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豎鉤和彎鉤的書寫變化。 難點:帶有豎鉤和彎鉤字的書寫技巧。 【教學過程】 一、猜人物,走近顏真卿 1、同學們請看老師手里有十張精美的書簽,大家猜是干什么用的?機會就在眼前,現在老師要給同學們出一道搶答題。搶答開始課件展示: A、他是中國書法家,祖籍瑯琊臨沂,曾四次被任命為監察御史。 B、他的楷書具有莊嚴雄偉,圓潤渾厚的氣派,他使中國楷書在唐代達到了頂峰階段。 C、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并稱“顏柳”。 D、他的書法作品有《多寶塔碑》、《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等。 2、提到《多寶塔碑》,大家都非常熟悉,因為我們的書法課本就是用《多寶塔碑》作為我們習字的范本。請問同學們你們對《多寶塔碑》了解多少呢?(不知者不為過,請跟隨老師一起走近《多寶塔碑》,看大屏幕。)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書法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書法課不應該單純為了書寫而教學,了解書法作品的出處和書法家的生平,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書寫興趣。 二、學習新知,掌握豎鉤和彎鉤的寫法 1、了解過《多寶塔碑》,我們接著學習《多寶塔碑》筆畫的寫法,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豎鉤和彎鉤 (板書)課件展示請看大屏幕。 A、這兩個筆畫它們分別是什么?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嗎? 學生反饋: 它們的豎一個很直一個有一點弧度也就是彎。 B、在漢字中大家也能把它們區分開來嗎?課件展示 C、那么我們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呢?課件展示 我們來觀察豎鉤,首先我們來看它的起筆,起筆時應注意什么?(豎鉤逆鋒起筆)中間的線條是筆鋒的走勢,這條線在中間,也就是中鋒行筆,再觀察它的鉤。(看這里的線條有點跳,我們寫的時候也要跳,也就是筆鋒要閃一閃,大家想一想是左右閃還是上下閃?筆鋒向上就是提筆,向下就是頓筆。是先提呢,還是先頓呢?) 我們再來觀察彎鉤。 師總結:同學們這樣觀察字帖上的字,揣摩其寫法,這就叫讀帖,讀帖是臨寫時一個至關重要的步驟。 D、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它們的寫法。先看老師寫豎鉤,同學們可以伸出你的右手食指跟老師一起寫。 師邊講解邊示范。(師強調: 坐姿頭正不要歪,身直不能彎,臂開不拘束,足安不搖晃。執筆要指實掌虛虎口開,腕平掌豎筆立直)(豎要逆鋒起筆,調鋒向下,中鋒行筆,收筆時先頓筆,再提筆后向左上勾出) E、學生臨寫。展示學生作品(兩幅),師生互評。再展示(兩幅),再評。 F、教學彎鉤的寫法。(方法同上) 2、豎鉤和彎鉤在漢字中又是怎樣呢?課件展示 3、學生觀察“木”和“手”的寫法。(豎鉤在豎中線上,彎鉤在豎中線的右邊,彎的左邊緣線緊挨豎中線) 4、師示范。 5、學生臨寫。 6、展示學生作品師生評價。 7、同學們練習得很認真,臨寫得也相當見成效。 設計理念:讀貼是臨寫的關鍵,書寫前讓學生觀察豎鉤和彎鉤的異同,實際上就是練習學生讀帖的習慣和能力。然后通過示范、臨寫展示等環節讓學生達到掌握書寫方法的目的。 三、認識橫幅,欣賞作品 1、同學們都知道臨帖的目的在于運用,也就是創作。請看老師在習的這個“木”字之后寫了這幅作品。展示:入木三分 像這樣寬度大于高度的作品就叫橫幅。我們還見過寬度遠遠小于高度的作品那就是條幅。 2、“入木三分”課件展示出自唐·張懷瓘《書斷》,說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刻字的人發現字跡的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后用“入木三分”形容書法筆力遒勁。同學們這是書法的最高境界,雖然我們現在不在木板上寫字了,無法做到入木三分但我們可以做到力透紙背。同學們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回家練習,習得的作品裝裱掛到自己的房間,作為今后習字的目標。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實際上是課堂內容的延伸,把課內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 板書: 豎鉤和彎鉤 學生作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