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8.3 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有學者認為,甲午中日戰爭“以清政府慘敗而宣告結束,于是,(中國)近代化的新陳代謝過程驟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現在( ) A.開始引進西方的工業文明 B.開始制度變革的嘗試 C.大力倡導實業救國 D.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 2. 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曾說:“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變法,孫中山選擇革命……”促使他們做出人生重要選擇的原因,是這一年( ) A.《馬關條約》簽訂,大大加重了中國的民族災難 B.《南京條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C.《辛丑條約》簽訂,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D.洋務運動興起,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 3. 下圖是戊戌變法期間各地創辦的重要報紙,其宣傳的主流觀點應當是( ) A.有田同耕 B.自強求富 C.維新變法 D.師夷長技 4. 下列事件與結果關聯正確的是( ) 選項 事件 結果 A 1895年春,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 維新變法思想開始傳播 B 康、梁成立強學會,創辦報刊,宣傳變法 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形成 C 1898年6月,光緒頒布“明定國是”詔書 變法運動的序幕從此揭開 D 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廢除變法法令 維新派全面退出歷史舞臺 5. 下列人物中,極力宣傳“觀大地諸國,皆以變法而強,守舊而亡”觀點,推動維新變法的是( ) A.曾國藩 B.康有為 C.鄧世昌 D.左寶貴 6. 發表《變法通議》的戊戌變法代表人物是( ) A.曾國藩 B.左宗棠 C.李鴻章 D.梁啟超 7. 小明和小紅看一本歷史畫冊,兩人對書中譚嗣同被殺、戊戌變法事件失敗原因而爭論不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光緒帝沒有實權 B.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 C.袁世凱出賣維新派 D.維新派發動了人民群眾 8. 慷慨陳詞“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維新志士是(?? ) A.?康有為????????B.?梁啟超???????????????????????????????? C.?譚嗣同????????D.?陳獨秀 9. 李鴻章是洋務派,康有為是維新派,他們在下列哪一問題上看法不一致( ) A.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B.進行社會政治改革 C.維護清王朝統治 D.建設近代化企業 10. 有人曾經這樣評價過戊戌變法:“作為一場政治運動,百日維新短命而敗,但作為一場更廣闊意義上的社會文化運動,自有其成功之處。”這里的成功之處主要指戊戌變法運動( ) A.阻止了民族危機繼續加深 B.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C.改革了君主專制政體 D.動搖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 11. 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相同之處有( ) ①改革政治 ②興辦新式學堂 ③翻譯外國書籍 ④建設新式海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 下列“第一”的稱呼名不副實的是( ) A.京師大學堂——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B.《奏定學堂章程》——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國實行的學制 C.《申報》——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 D.商務印刷館——中國近代第一家印刷館 13. 商務印書館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之一,它最早創辦于( )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廣州 14. 它是百日維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它是無數學子心中的夢想,它是( ) A.人民大學 B.清華大學 C.京師大學堂 D.京師同文館 15. 清政府決定廢除科舉考試時,在保守派、洋務派、滿清貴族、漢族讀書人之間“竟然沒有太大的分歧”,這表明( ) A. 學子已經不愿意再參加科舉考試 B. 科舉考試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 C. 科舉考試遭到列強強烈反對 D. 清政府已經無力維持考試費用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若不及時圖治,數年之后,四鄰交逼,不能立國……萬國報館議論沸騰,咸以分中國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發……瓜分豆剖,漸露機牙,恐懼回惶,不知死所…… ——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材料二 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詔令。主要內容有:發展農、工、商業;訓練新式軍隊;創辦報刊,開放言論;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等。同時規定,今后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材料三 1898年,光緒帝實行變法,這次變法雖然很快就失敗了,但資產階級維新派反對封建專制,主張興民權,提倡新學,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促進了人民的覺醒。 (1)根據材料一,歸納戊戌變法的歷史背景。 (2)根據材料二,指出哪些變法措施對封建舊勢力的沖擊最大。 (3)根據材料三,歸納戊戌變法在當時的社會上有何積極的作用。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 ——《江蘇巡撫李鴻章致總理衙門原函》 材料二? 臣竊聞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民共議一國之政治也,蓋自三權鼎立之說出,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總之……人主尊為神圣,不受責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與千百萬之國會合為一體,國安得不強? ????????????????????? ??——康有為《請定立憲開國會折》 (1)材料一中李鴻章的言論代表了清政府內哪一派別的主張?說出一個該派別為“學習外國利器”而興辦的企業名稱。 (2)請對李鴻章所屬派別的努力作簡要評價。(至少答出兩點) (3)材料二中康有為在探索中國富強之路的問題上與李鴻章有何異同? (4)康有為的設想能否使中國富強?請舉出一例予以說明。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甲午戰敗后光緒帝痛感危亡在即,銳意變法,他曾對慶親王奕劻說:“太后若仍不給我事權,我遠退讓此位,不甘做亡國之君。” 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的“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隨后,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詔令。 材料三 戊戌變法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抵制和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人士,廢除變法詔令。 (1)根據材料一,概括光緒帝主張變法的的原因。 (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二“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詔令”的主要內容。 (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戊戌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ACBB 6-10DDCBB 11-15BDBCB 二、非選擇題 16.(1)中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民族危機,階級矛盾激化。 (2)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等。 (3)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促進了人民的覺醒。 17. (1)洋務派: 安慶內軍械所、福州船種局或江南制造總局。 (2)洋物運動引進了機器,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 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啟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為民族自強作了努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3)同:都主張向西方學習。不同;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而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技術外.更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4)不能,戊戌變法的失敗說明資產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18. (1)原因:中國在甲午戰爭戰敗,危亡在即。(或中國危亡在即) (2)內容: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 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軍事上。訓練新式軍隊。教育上,廢八股,開辦新式學堂。 (3)失敗原因:一是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抵制和鎮壓; 二是中國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薄弱,把希望寄托在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沒有群眾基礎(或脫離人民群眾或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言之有理,符合題意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