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深圳的變遷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9課對外開放教學目標1.知道經濟特區的建立和作用,了解我國對外開放領域逐步擴大的過程,認識對外開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作用。2.認識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培養面向世界的意識。一、經濟特區的建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1.背景:1980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2.開始:思考:為什么首先開放這些地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鄧小平曾如此解釋“出牌順序”:“為什么我考慮深圳開放?因它對著香港;開放珠海,是因為它對著澳門;開放廈門,因為它對著臺灣……”①臨近港澳臺,靠近國際市場②地處沿海,交通便利③著名僑鄉,有利于吸引僑資閱讀課本P45“知識拓展”,了解“特區”一詞的由來,探究:經濟特區“特”在何處?材料二:第十三條特區企業進口生產所必需的機器設備……,免征進口稅……第十四條特區企業所得稅稅率為百分之十五。對技術性較高、資金周轉期較長或……的企業,給予特別優惠待遇。第十八條凡來往特區的外籍人員……,出入境均簡化續,給予方便。---《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材料一:除投資規模在一億元以上項目要報國務院審批,輕工業投資3000萬元以上……其余項目不需國家綜合平衡,特區可以自己審批。---《六十年國事紀要》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并在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經濟特區“特”在哪里(特點)?70年代的深圳現在的深圳“25歲,用青春把小漁村變成大都市;25年,用前無古人的速度領跑經濟;這個城市的名稱,不止代表地點,它代表關于時間的觀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2004年CCTV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評選提問深圳——一夜崛起之城在對外開放的十余年間,深圳平均每6天就有一座新廠房落成,每11天就有一種新產品問世,這就是所謂的“深圳速度”。20世紀90年代初,就率先在全國步入“小康”水平。深圳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材料一: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成為首批經濟特區,這是利用國外資金、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創造性實踐。“深圳速度”令世界吃驚,深圳的建設成就也舉世矚目,短短幾年時間,深圳的工業產值和財政收入急劇增長,深圳從一個貧窮落后的邊陲小鎮蛻變成繁華美麗的現代化城市。——摘編自《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根據以下材料,分析經濟特區的設立,有何意義?材料二:在對外開放的40年里,開放成為了推動和深化改革、支撐和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開放帶來了中國改革發展缺少的外部資源,拓展了中國發展的外部空間,形成了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倒逼機制”。開放的內容不斷擴展豐富。開放從中國作為一個整體對外部世界的開放逐步擴展到中國內部的相互開放,最后是世界各國之間更大的開放。——摘編自楊雪冬《對外開放40年的成就與思考》意義: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1984年鄧小平為深圳特區題詞二、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1.沿海開放城市1984年,中國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開放城市。廈門汕頭深圳珠海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云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點線長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珠江三角洲2.沿海經濟開放區1985年,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1988年,建立海南島經濟特區。2018年10月1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同意設立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批復》國函(〔2018〕119號),批復設立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貿區的戰略定位是什么?《總體方案》對此作出了表述:“根據發揮海南島全島試點的整體優勢,緊緊圍繞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和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把海南打造成為我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鄧小平曾如此解釋“出牌順序”:“為什么我考慮深圳開放?因它對著香港;開放珠海,是因為它對著澳門;開放廈門,因為它對著臺灣;開放海南、汕頭,因為它們對著東南亞。浦東就不一樣了,浦東面對的是太平洋,是歐美,是全世界。”1990年,建立上海浦東開發區。浦東位于黃浦江以東,浦東雖與繁華的上海外灘、南京路僅一江之隔,但經濟上遠遠落后于有“東方小巴黎”之稱的上海老城區。“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幢房。”浦東成為令世人矚目的國際經濟、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1992年,相繼開放了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滿洲里等陸地邊境城市和昆明、烏魯木齊等內地省會和自治區首府,并實施靈活的鼓勵外商投資的區域經濟政策。隨后幾年,又陸續開放了一大批符合條件的內陸市縣。3.內地福州上海青島天津大連1984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廣州1990年1985年1988年長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珠江三角洲海南島上海浦東開發區1992年烏魯木齊武漢滿洲里昆明重慶1980年我國對外開放的過程開放過程分布上開放范圍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點線面東部沿海中西部內地內地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4.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特點逐步開放逐步深入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投資、帶動商品了勞務出口;加入國際經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走出去:1.2001年12月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光有‘請進來’是不夠的,還提出了‘走出去’的戰略。引進外國資金、管理經驗、先進的技術請進來:“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正式成立于1995年1月1日。總部在瑞士日內瓦。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組織。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過開放市場和公平貿易,實現世界貿易的自由化。目前擁有164個成員國,成員國貿易總額達到全球的98%,有“經濟聯合國”之稱。材料二對普通百姓來說,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關稅將進一步下降……給廣大消費者帶來實惠……同時,我國部分行業的壟斷也將會被打破,消費者也同樣會因此而獲得更多的實惠。機遇思考: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什么影響?加入WTO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挑戰中國仍屬于發展中國家科技水平和經濟水平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常處于不利地位等。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開拓了新空間。2.作用:建立經濟特區:本課小結對外開放1980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建立:特點: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意義: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對外開放的擴大:1984年,開放大連等14個沿海城市。沿海城市:1985年,長三角、珠三角、閩南三角沿海經濟開放區:1988年,海南島經濟特區;1990年,上海浦東新區。1992年,沿江、沿邊和內地省會內地: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對外開放格局:加入WTO: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牛刀小試1.1979年4月,鄧小平在與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勛談話時說到:“在你們廣東畫出一塊地方來,也搞一個特區。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搞。”這個后來成為經濟特區的“一塊地方”是()A.上海B.深圳C.廈門D.海南2.深圳從只有“一條街道、一盞紅綠燈、一個小公園”的小鎮,迅速崛起成為一座現代化大都市,這得益于()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B.一五計劃C.鄧小平的南方談話D.改革開放3.在我國改革開放篳路藍縷的創業路上,有兩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為“試驗田”,在1980年率先擁抱世界;另一座雖為“舊窗口”,卻在1990年煥發出了新活力。這兩座城市分別是()A.寧波、汕頭B.深圳、海口C.深圳、上海D.廈門、珠海CBD4.有學者認為,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與世界的互動經歷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動融入世界、與世界相互影響和相互適應等三個階段。其中“與世界相互影響和相互適應”階段始于()A.開放五口通商B.開發開放上海浦東C.創辦經濟特區D.加入世界貿易組織5.1984年,我國將上海設為沿海開放城市;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1992年,設置上海浦東新區;2013年,又設立上海自貿區。據此可知,上海()A.成為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實驗田B.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和深入C.成為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龍頭D.發展成為我國新的經濟特區6.改革開放初期有學者認為,經濟特區會淪為過去的“租界”,利用外資創辦中外合資企業是西方國家資本輸出、經濟侵略的表現。這反映出當時()A.對特區的認識存在分歧B.經濟全球化的逆轉C.全面開放格局形成D.國有經濟失去主導地位DBA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似乎可以說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外開放,讓世界進入中國;第二個階段還是對外開放,但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第三個階段依然是對外開放,中國已經開始改變世界了。”謝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數字盤點中國入世15年的紅利》.mp4 《深圳的變遷》.mp4 引領大國開放》.mp4 第9課 對外開放課件(共22張PPT).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