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冊第三章 3.2-3.3氧化與燃燒-化學方程式 一、考點分析 考點一、燃燒 1.氧化反應:指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在氧化反應中氧氣是常用的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2.氧化反應分類: 塑料、橡膠的老化 緩慢氧化 金屬銹蝕 氧化反應 自 食物的腐壞 燃 呼吸作用 劇烈氧化 燃燒 爆炸 3.燃燒:指可燃物跟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劇烈的氧化反應。 4.燃燒的必要條件(三要素):①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5.影響燃燒的因素:①可燃物不同,性質不同,燃燒現象也不同 ②氧氣濃度越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越大,燃燒越劇烈 6.滅火:可燃物燃燒時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有助燃劑和溫度達到著火點),故滅火的措施只要使其中的一個條件不成立即可。滅火的方法:①_____使可燃物與空氣(或氧氣)隔絕______; ②_____將可燃物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_______。 幾點注意:①水是常用的滅火材料,但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用水滅火。如油類著火、電器著火等就不能用水來澆滅。 ②一般火災可用水來滅火,是利用水易吸熱降低溫度,從而使可燃物溫度達不到著火點,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考點二、化學方程式 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 1.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 (1)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 (2)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即式子左、右兩邊各原子的種類與數目必須相等。 2.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書寫化學方程式可以歸結為五步: ⑴寫:反應物的化學式寫在“=”的左邊,生成物的化學式寫在“=”的右邊,多種反應物或生成物之間用“+”相連。 ⑵配:在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前配上適當的化學計量數,使式子兩邊每一種元素的原子總數相等。通常用最小公倍數法配平。 ⑶注:注明反應條件,通常寫在“=”的上方或下方。“加熱”常用“△”表示。 ⑷標:如果反應物中沒有氣體,而生成物中有氣體產生,那么在氣體的化學式右邊用“↑”號表示;如果是溶液中發生的反應,反應物中無固體,而生成物中有固體的,那么在固體的化學式右邊用“↓”號表示。 ⑸查:檢查化學式是否正確,化學方程式是否配平,條件和物質狀態是否標注,標注是否恰當。 3.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4..依據化學方程進行計算依據:①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質量比是成正比例關系 ②質量守恒定律 5.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本步驟 (1)設未知量x(此時x不帶單位,如“設某物質的質量為x克”是錯誤的); (2)正確書寫有關的化學方程式(別忘了配平); (3)計算出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要乘上配平的系數),寫在相應化學式的正下方(包括x); (4)在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下面寫出已知質量(純凈物質量)和未知量x; (5)將有關的四個量列成比例式,求出未知量x(此時x要帶單位,如x=1克); (6)簡明地寫出答案。 考點三、質量守恒定律 1.質量守恒定律 (1)內容: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做質量守恒定律。 (2)適用范圍:適用于化學變化而不適用于物理變化。如1克水加熱后變成了1克的水蒸氣,這一變化前后雖然質量相等,但不能說這一變化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3)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① 強調的是“質量守恒”,對反應物和生成物均是氣體的反應來說,反應前后氣體質量總和保持不變,但其體積不一定相等。 強調“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里不是各物質質量的簡單相加,而是指 已參與反應的那一部分質量,不包括沒有參與反應的(反應剩余的)那部分質量。 2.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 從微觀角度來看,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過程。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因為原子的種類沒有發生改變,原子的個數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發生變化,所以在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 3.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抓住“五個不變”、“兩個一定改變”及“一個可能改變”。 (1)五個不變:宏觀:___________ 微觀:_________ (2)兩個一定改變:宏觀:物質的種類一定發生改變-_______微觀:構成物質的粒子一定改變 (3)一個可能改變:分子總數可能改變 二、熱點題型詳解 題型一、常見的燃燒反應 下列反應中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反應的是( ) A.氧化鈣十水→氫氧化鈣 B.酒精+氧氣二氧化碳十水 C.氫氣+氧氣水 D.氯化氫十氨氣→氯化銨 下列有關緩慢氧化、燃燒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緩慢氧化不放熱,燃燒放熱 B.它們有時不是化學變化 C.它們本質上都是氧化反應 D.緩慢氧化不是氧化反應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爛、鐵生銹是緩慢氧化 ②燃燒不一定發光、發熱 ③急速的燃燒一定會發生爆炸 ④自燃是由緩慢氧化引起的 ⑤白磷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的著火點不同⑥燃燒、自燃、緩慢氧化的共同點是都屬于氧化反應,并都有熱量產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題型二、燃燒的條件 如圖,燒杯中盛有80℃的熱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當將一支大試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時,白磷立即燃燒起來。該實驗說明燃燒需要(??? ) A.?水???????????????????????????????B.?氧氣???????????????????????????????C.?可燃物???????????????????????????????D.?溫度達到著火點 如圖所示,點燃甲、乙兩支蠟燭,甲燃燒一會兒熄滅,乙在空氣中正常燃燒。這一實驗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 ) A.具有可燃物 B.有氧氣或空氣 C.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D.可燃物有著火點 下列關于燃燒現象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 A.圖a中火柴頭垂直向上燃燒時容易熄滅,是因為熱空氣增大了火柴梗的著火點 B.圖a中火柴頭斜向下時更容易燃燒,是因為火柴梗不斷被加熱和受到熱氣流帶來空氣的助燃 C.圖b中蠟燭火焰很快熄滅,是因為金屬絲圈吸收熱量,溫度降低到蠟燭著火點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窩煤后燃燒更劇烈是因為增大了煤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題型三、滅火的方法 .2019年8月2日,湖南長沙一電子廠發生火災,損失慘重,再次敲響消防安全的警鐘。應用化學知識能有效預防和控制火災。下面對滅火實例的滅火原理解釋不正確的是( ▲ ) 滅火實例 滅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時,消防隊員用水滅火 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B 酒精在桌上著火時,用濕抹布蓋滅 隔絕空氣或氧氣 C 炒菜油鍋著火時,用鍋蓋蓋熄 隔絕空氣或氧氣 D 撲滅森林火災時,設置隔離帶 可燃物與燃燒物隔離 “火立熄”是一種新型的家用滅火用品。“火立熄”接觸到火焰3~5s后炸開,釋放的粉末覆蓋在可燃物上,同時放出不可燃氣體,使火焰熄滅。其滅火原理是( ▲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與氧氣隔絕 C.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D.使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 加強防火安全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必修課,下列有關燃燒與滅火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隔絕空氣 B.森林滅火時,建隔離帶——隔絕可燃物 C.用嘴吹滅撒落在實驗桌上燃著的酒精——降低著火點 D.家具起火,用水撲滅——降低溫度 題型四、質量守恒定律 某實驗小組為了測定某硫酸鈣晶體CaSO4·XH2O中的x值,做下列實驗:將含結晶水的硫酸鈣晶體放在坩堝中加熱至不再含結晶水:CaSO4·xH20CaSO4+xH2O,測得數據如下表: 物質 質量/g 坩堝+硫酸鈣晶體 20.85 坩堝十硫酸鈣 20.49 坩堝 19.13 根據測得的數據,得x值為( ▲ ) A.1 B.2 C.3 D.5 在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丙一定是這個反應的催化劑 C.該反應可能是碳酸鈣分解 D.參加反應的甲的質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質量之和 .據報道,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月球制氧機”,這種“月球制氧機”可利用聚焦太陽能產生的高溫加熱月球土壤、制得氧氣、據此可推測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 A.氧化物 B氧氣 C.水 D.氧元素 題型五、有關化學方程式及計算 .下圖中“○”表示某種原子,“●”表示另一種原子。下列反應中能用該圖表示的是( ▲ ) A.H2+Cl2=2HCI B.N2+3H2=2NH3 C.2CO+O2=2CO2 D.2H2+O2=2H2O 關于化學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甲烷加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個甲烷和2個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1個二氧化碳和2個水 C.?1個CH4分子和2個O2分子在點燃條件下,生成1個CO2分子和2個H2O分子 D.?1gCH4和2 g O2在點燃條件下,生成1gCO2和2gH2O .取一種可燃物6.4g充分燃燒,測得生成二氧化碳8.8g,水7.2g。 (1)求該可燃物含有的元素含量。 (2)可燃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2,通過計算,寫出該可燃物的化學式。 三、鞏固提升 .已知蠟燭的著火點約為190℃,蠟燭的火焰由氣態蠟燃燒形成,如圖所示,在溫度計示數為280℃以上時,快速推動活塞,觀察到蠟燭立即熄滅。蠟燭熄滅的主要原因是( ▲ ) A.隔絕氧氣 B.移走可燃物 C.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D.無法判斷 .為探究燃燒的條件,某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白磷是可燃物,紅磷不是可燃物 B.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是因為沒有與氧氣接觸 C.銅片上的紅磷不燃燒是因為溫度未達到它的著火點 D.實驗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熱量及隔絕氧氣 鎂條能在空氣中劇烈燃燒,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劇烈燃燒,但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需要較高的溫度。小明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將用砂紙打磨光亮的燃著的鎂條伸人裝滿CO2的集氣瓶中,鎂條很快熄滅了,要使鎂在CO2中充分燃燒,最簡單可行的方法是( ▲ ) A.將鎂條磨成粉末狀 B.通一點氧氣 C.給集氣瓶加熱 D.將鎂條繞成螺旋狀 .“嫦娥奔月”是中國古代美麗的傳說。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系列飛船已將數名宇航員送入太空,實現了中國人千年的飛天夢想。假設宇航員升上太空后在飛船上劃燃火柴,下列猜想和理由都正確的是( ▲ ) A.飛船中沒有氧氣,所以劃著的火柴立即熄滅 B.飛船上溫度適中,所以劃著的火柴正常燃燒 C.飛船用液氫作燃料,所以點燃火柴容易使飛船發生爆炸 D.飛船在太空處于失重狀態,空氣不對流,所以火柴立即熄滅 .對下列詞語的有關化學原理解釋不合理的是( ▲ ) A.風助火威-降低燃料的著火點 B.火上澆油-增加可燃物 C.釜底抽薪-燃燒需要可燃物 D.鉆木取火-使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下列滅火措施或逃生方法合理的是( ) A.?酒精燈打翻在實驗桌上著火時用沙子蓋滅???????????B.?圖書室內的圖書著火時用水澆滅 C.?炒菜時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D.?遇森林著火時向順風方向逃跑 .下列有關燃燒和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只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可燃物就能燃燒????? B.?空氣中混有可燃性氣體,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 C.?通過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可以滅火?????????????????????????? D.?任何燃料完全燃燒時,一定會生成二氧化碳 .將25g甲物質和5g乙物質混合,加熱后發生化學反應,經分析,反應后的混合物含10g甲和11g丙,同時還含有一種新物質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30、20、44、18,并用A、B、C、D表示其化學式,則對應的轉化關系是 ( ▲ ) A.A+B=C+D B.A+2B=2C+D C.2A+B=2C+D D.2A+B=C+2D 室內起火時,如果打開門窗,火反而會燒得更旺,原因是________;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面上燃燒起來,可采用的滅火方法是________;撲滅森林火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形成隔離帶,其原理是________。 .小明在生活中觀察到:點燃的小木棒燃燒端朝上,往往沒燃盡就熄滅,而燃燒端朝下,往往不易熄滅。從燃燒的條件來看,你認為燃燒端朝上的小木棒,沒燃盡就熄滅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 若將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燒端朝上也不易熄滅,請說明原因:________。 .工業上用電解NaCI溶液的方法來制取NaOH、Cl2和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I+2H202NaOH+H2↑+Cl2↑。現取一定質量分數的NaC1溶液87.3g進行電解,當NaCl完全反應時,生成0.2gH2。 (1)當NaCI完全反應時,生成Cl2的質量為 g,參加反應的NaCl的質量為 g。 (2)當NaCI完全反應時,所得NaOH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多少?(假設生成的Cl2和H2全部逸出,要有計算過程) 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冊第三章 3.2-3.3氧化與燃燒-化學方程式 一、考點分析 考點一、燃燒 1.氧化反應:指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在氧化反應中氧氣是常用的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2.氧化反應分類: 塑料、橡膠的老化 緩慢氧化 金屬銹蝕 氧化反應 自 食物的腐壞 燃 呼吸作用 劇烈氧化 燃燒 爆炸 3.燃燒:指可燃物跟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劇烈的氧化反應。 4.燃燒的必要條件(三要素):①_____是具有可燃物_____;②_____是要有助燃劑,常用的助燃劑為氧氣;______③_____是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_________。 5.影響燃燒的因素:①可燃物不同,性質不同,燃燒現象也不同 ②氧氣濃度越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越大,燃燒越劇烈 6.滅火:可燃物燃燒時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有助燃劑和溫度達到著火點),故滅火的措施只要使其中的一個條件不成立即可。滅火的方法:①_____使可燃物與空氣(或氧氣)隔絕______; ②_____將可燃物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_______。 幾點注意:①水是常用的滅火材料,但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用水滅火。如油類著火、電器著火等就不能用水來澆滅。 ②一般火災可用水來滅火,是利用水易吸熱降低溫度,從而使可燃物溫度達不到著火點,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考點二、化學方程式 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 1.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 (1)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 (2)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即式子左、右兩邊各原子的種類與數目必須相等。 2.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書寫化學方程式可以歸結為五步: ⑴寫:反應物的化學式寫在“=”的左邊,生成物的化學式寫在“=”的右邊,多種反應物或生成物之間用“+”相連。 ⑵配:在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前配上適當的化學計量數,使式子兩邊每一種元素的原子總數相等。通常用最小公倍數法配平。 ⑶注:注明反應條件,通常寫在“=”的上方或下方。“加熱”常用“△”表示。 ⑷標:如果反應物中沒有氣體,而生成物中有氣體產生,那么在氣體的化學式右邊用“↑”號表示;如果是溶液中發生的反應,反應物中無固體,而生成物中有固體的,那么在固體的化學式右邊用“↓”號表示。 ⑸查:檢查化學式是否正確,化學方程式是否配平,條件和物質狀態是否標注,標注是否恰當。 3.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 (1)__________表示什么物質參加了反應,結果生成了什么物質______。 (2)________表示反應在什么條件下進行_____ (3)_________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______ (4)_______表示各物質間原子和分子的個數比______ 4..依據化學方程進行計算依據:①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質量比是成正比例關系 ②質量守恒定律 5.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本步驟 (1)設未知量x(此時x不帶單位,如“設某物質的質量為x克”是錯誤的); (2)正確書寫有關的化學方程式(別忘了配平); (3)計算出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要乘上配平的系數),寫在相應化學式的正下方(包括x); (4)在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下面寫出已知質量(純凈物質量)和未知量x; (5)將有關的四個量列成比例式,求出未知量x(此時x要帶單位,如x=1克); (6)簡明地寫出答案。 考點三、質量守恒定律 1.質量守恒定律 (1)內容: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做質量守恒定律。 (2)適用范圍:適用于化學變化而不適用于物理變化。如1克水加熱后變成了1克的水蒸氣,這一變化前后雖然質量相等,但不能說這一變化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3)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① 強調的是“質量守恒”,對反應物和生成物均是氣體的反應來說,反應前后氣體質量總和保持不變,但其體積不一定相等。 強調“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里不是各物質質量的簡單相加,而是指 已參與反應的那一部分質量,不包括沒有參與反應的(反應剩余的)那部分質量。 2.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 從微觀角度來看,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過程。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因為原子的種類沒有發生改變,原子的個數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發生變化,所以在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 3.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抓住“五個不變”、“兩個一定改變”及“一個可能改變”。 (1)五個不變:宏觀:__________①反應物、生成物的總質量不變_____ 微觀:________②元素種類不變③原子種類不變④原子數目不變⑤原子質量不變___ (2)兩個一定改變:宏觀:物質的種類一定發生改變 微觀:構成物質的粒子一定改變 (3)一個可能改變:分子總數可能改變 二、熱點題型詳解 題型一、常見的燃燒反應 下列反應中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反應的是( ) A.氧化鈣十水→氫氧化鈣 B.酒精+氧氣二氧化碳十水 C.氫氣+氧氣水 D.氯化氫十氨氣→氯化銨 【答案】C 下列有關緩慢氧化、燃燒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緩慢氧化不放熱,燃燒放熱 B.它們有時不是化學變化 C.它們本質上都是氧化反應 D.緩慢氧化不是氧化反應 【答案】C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爛、鐵生銹是緩慢氧化 ②燃燒不一定發光、發熱 ③急速的燃燒一定會發生爆炸 ④自燃是由緩慢氧化引起的 ⑤白磷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的著火點不同⑥燃燒、自燃、緩慢氧化的共同點是都屬于氧化反應,并都有熱量產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答案】C 題型二、燃燒的條件 如圖,燒杯中盛有80℃的熱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當將一支大試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時,白磷立即燃燒起來。該實驗說明燃燒需要(??? ) A.?水???????????????????????????????B.?氧氣???????????????????????????????C.?可燃物???????????????????????????????D.?溫度達到著火點 .答案: B 解答:燒杯中盛有80℃的熱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此時白磷溫度已經達到著火點,但是沒有與氧氣接觸,因此沒有燃燒;用大試管將白磷罩住后,白磷與試管中的氧氣接觸,三個條件同時滿足,因此白磷燃燒起來,那么該實驗說明燃燒需要氧氣,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如圖所示,點燃甲、乙兩支蠟燭,甲燃燒一會兒熄滅,乙在空氣中正常燃燒。這一實驗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 ) A.具有可燃物 B.有氧氣或空氣 C.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D.可燃物有著火點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和圖中所示實驗,分析對比試驗從燃燒的條件:具有可燃物、溫度達到該物質的著火點、與氧氣接觸來考慮。 故選:B. 下列關于燃燒現象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 A.圖a中火柴頭垂直向上燃燒時容易熄滅,是因為熱空氣增大了火柴梗的著火點 B.圖a中火柴頭斜向下時更容易燃燒,是因為火柴梗不斷被加熱和受到熱氣流帶來空氣的助燃 C.圖b中蠟燭火焰很快熄滅,是因為金屬絲圈吸收熱量,溫度降低到蠟燭著火點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窩煤后燃燒更劇烈是因為增大了煤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答案】A 題型三、滅火的方法 .2019年8月2日,湖南長沙一電子廠發生火災,損失慘重,再次敲響消防安全的警鐘。應用化學知識能有效預防和控制火災。下面對滅火實例的滅火原理解釋不正確的是( ▲ ) 滅火實例 滅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時,消防隊員用水滅火 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B 酒精在桌上著火時,用濕抹布蓋滅 隔絕空氣或氧氣 C 炒菜油鍋著火時,用鍋蓋蓋熄 隔絕空氣或氧氣 D 撲滅森林火災時,設置隔離帶 可燃物與燃燒物隔離 【答案】A 【解析】根據滅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2)隔絕氧氣或空氣,(3)使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解答本題。 故選A “火立熄”是一種新型的家用滅火用品。“火立熄”接觸到火焰3~5s后炸開,釋放的粉末覆蓋在可燃物上,同時放出不可燃氣體,使火焰熄滅。其滅火原理是( ▲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與氧氣隔絕 C.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D.使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 【答案】B 【解析】可根據滅火原理①清除或隔離可燃物,②隔絕氧氣或空氣,③使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來解答。 故選B. 加強防火安全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必修課,下列有關燃燒與滅火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隔絕空氣 B.森林滅火時,建隔離帶——隔絕可燃物 C.用嘴吹滅撒落在實驗桌上燃著的酒精——降低著火點 D.家具起火,用水撲滅——降低溫度 【答案】C 題型四、質量守恒定律 某實驗小組為了測定某硫酸鈣晶體CaSO4·XH2O中的x值,做下列實驗:將含結晶水的硫酸鈣晶體放在坩堝中加熱至不再含結晶水:CaSO4·xH20CaSO4+xH2O,測得數據如下表: 物質 質量/g 坩堝+硫酸鈣晶體 20.85 坩堝十硫酸鈣 20.49 坩堝 19.13 根據測得的數據,得x值為( ▲ ) A.1 B.2 C.3 D.5 【答案】B 在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丙一定是這個反應的催化劑 C.該反應可能是碳酸鈣分解 D.參加反應的甲的質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質量之和 【答案】D 【解析】由四種物質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可知,反應前后甲的質量分數減少了48%-30%=18%,故甲是反應物。同理可以確定乙的質量分數增加了41%-25%=16%,故乙是生成物。丙的質量分數不變,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是雜質,沒有參加反應。丁的質量分數增加了19%-17%=2%,丁是生成物。該反應中乙、丁是生成物,甲質量減少,為反應物,符合“一變多”的特點,為分解反應。由分析可知丁是生成物,可能是化合物,故A錯誤。丙的質量分數不變,可能沒有參加反應,也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故B錯誤。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比為18:16:2,故不可能是碳酸鈣的分解,故C錯誤。參加反應的甲的質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質量之和,故D正確。 .據報道,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月球制氧機”,這種“月球制氧機”可利用聚焦太陽能產生的高溫加熱月球土壤、制得氧氣、據此可推測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 A.氧化物 B氧氣 C.水 D.氧元素 【答案】D 【解析】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可能用來制氧氣,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均有可能,不一定非是氧化物,所以錯誤;B.制氧氣可能用物理方法,也可能用化學方法,如用化學方法的話,原料中不一定含氧氣,所以錯誤;C.水中含有氧元素,可用來制氧氣,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均有可能,不一定非是水,所以錯誤;D.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要制氣原料中必須含有氧元素,所以正確。故選:D 題型五、有關化學方程式及計算 .下圖中“○”表示某種原子,“●”表示另一種原子。下列反應中能用該圖表示的是( ▲ ) A.H2+Cl2=2HCI B.N2+3H2=2NH3 C.2CO+O2=2CO2 D.2H2+O2=2H2O 【答案】D 【解析】根據反應的微觀圖及物質分子結構微觀圖分析。反應為兩種單質發生化合反應生成一種化合物,反應中三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為2:1:2.分析選項中化學方程式所表示的反應的特點,選出與微觀圖所表示反應特點一致的反應。 關于化學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確的是(? C) A.?甲烷加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個甲烷和2個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1個二氧化碳和2個水 C.?1個CH4分子和2個O2分子在點燃條件下,生成1個CO2分子和2個H2O分子 D.?1gCH4和2 g O2在點燃條件下,生成1gCO2和2gH2O .取一種可燃物6.4g充分燃燒,測得生成二氧化碳8.8g,水7.2g。 (1)求該可燃物含有的元素含量。 (2)可燃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2,通過計算,寫出該可燃物的化學式。 【答案】(1)可燃物中碳元素的質量為2.4g,氫元素的質量為0.8g,氧元素的質量為3.2g (2)CH4O 三、鞏固提升 .已知蠟燭的著火點約為190℃,蠟燭的火焰由氣態蠟燃燒形成,如圖所示,在溫度計示數為280℃以上時,快速推動活塞,觀察到蠟燭立即熄滅。蠟燭熄滅的主要原因是( ▲ ) A.隔絕氧氣 B.移走可燃物 C.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D.無法判斷 【答案】B .為探究燃燒的條件,某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白磷是可燃物,紅磷不是可燃物 B.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是因為沒有與氧氣接觸 C.銅片上的紅磷不燃燒是因為溫度未達到它的著火點 D.實驗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熱量及隔絕氧氣 【答案】A 鎂條能在空氣中劇烈燃燒,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劇烈燃燒,但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需要較高的溫度。小明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將用砂紙打磨光亮的燃著的鎂條伸人裝滿CO2的集氣瓶中,鎂條很快熄滅了,要使鎂在CO2中充分燃燒,最簡單可行的方法是( ▲ ) A.將鎂條磨成粉末狀 B.通一點氧氣 C.給集氣瓶加熱 D.將鎂條繞成螺旋狀 【答案】D .“嫦娥奔月”是中國古代美麗的傳說。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系列飛船已將數名宇航員送入太空,實現了中國人千年的飛天夢想。假設宇航員升上太空后在飛船上劃燃火柴,下列猜想和理由都正確的是( ▲ ) A.飛船中沒有氧氣,所以劃著的火柴立即熄滅 B.飛船上溫度適中,所以劃著的火柴正常燃燒 C.飛船用液氫作燃料,所以點燃火柴容易使飛船發生爆炸 D.飛船在太空處于失重狀態,空氣不對流,所以火柴立即熄滅 【答案】D .對下列詞語的有關化學原理解釋不合理的是( ▲ ) A.風助火威-降低燃料的著火點 B.火上澆油-增加可燃物 C.釜底抽薪-燃燒需要可燃物 D.鉆木取火-使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答案】A .下列滅火措施或逃生方法合理的是(??C ) A.?酒精燈打翻在實驗桌上著火時用沙子蓋滅???????????B.?圖書室內的圖書著火時用水澆滅 C.?炒菜時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D.?遇森林著火時向順風方向逃跑 .下列有關燃燒和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B ? ) A.?只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可燃物就能燃燒????? B.?空氣中混有可燃性氣體,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 C.?通過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可以滅火?????????????????????????? D.?任何燃料完全燃燒時,一定會生成二氧化碳 .將25g甲物質和5g乙物質混合,加熱后發生化學反應,經分析,反應后的混合物含10g甲和11g丙,同時還含有一種新物質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30、20、44、18,并用A、B、C、D表示其化學式,則對應的轉化關系是 ( ▲ ) A.A+B=C+D B.A+2B=2C+D C.2A+B=2C+D D.2A+B=C+2D 【答案】 D 室內起火時,如果打開門窗,火反而會燒得更旺,原因是________;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面上燃燒起來,可采用的滅火方法是________;撲滅森林火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形成隔離帶,其原理是________。 【答案】 增大空氣的流通,使燃燒更旺;用濕抹布撲蓋;隔離可燃物 【解析】 室內起火時,如果打開門窗, 增大空氣的流通,使燃燒更旺,所以火反而會燒得更旺; 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面上燃燒起來, 可用濕抹布撲蓋 ,使酒精與氧氣隔離; 撲滅森林火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形成隔離帶, 滅火原理是 隔離可燃物 ; 故答案為: 增大空氣的流通,使燃燒更旺 ; 用濕抹布撲蓋 ; 隔離可燃物 。 .小明在生活中觀察到:點燃的小木棒燃燒端朝上,往往沒燃盡就熄滅,而燃燒端朝下,往往不易熄滅。從燃燒的條件來看,你認為燃燒端朝上的小木棒,沒燃盡就熄滅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 若將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燒端朝上也不易熄滅,請說明原因:________。 【答案】 小木棒溫度不易達到著火點;著火點較低的油燃燒產生的熱量使小木棒溫度較易達到著火點 【解析】 燃燒端朝上的小木棒,熱量散失,從而使下方木棒不易達到著火點,所以沒燃盡就熄滅; 若將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燒端朝上也不易熄滅, 因為著火點較低的油燃燒產生的熱量使小木棒溫度較易達到著火點 ; 故答案為: 小木棒溫度不易達到著火點;著火點較低的油燃燒產生的熱量使小木棒溫度較易達到著火點 。 .工業上用電解NaCI溶液的方法來制取NaOH、Cl2和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I+2H202NaOH+H2↑+Cl2↑。現取一定質量分數的NaC1溶液87.3g進行電解,當NaCl完全反應時,生成0.2gH2。 (1)當NaCI完全反應時,生成Cl2的質量為 g,參加反應的NaCl的質量為 g。 (2)當NaCI完全反應時,所得NaOH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多少?(假設生成的Cl2和H2全部逸出,要有計算過程) 【答案】(1)生成Cl2的質量為7.1g;參加反應的NaCI的質量為11.7g;(2)所得NaOH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和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難度較大。注意:計算反應后溶液質量時,用反應前溶液質量減去生成氣體的質量時,不但要減去氯氣的質量,還要減去氫氣的質量。1、根據題目中給出的化學方程式,利用生成的氫氣質量可求出生成的氯氣質量及參加反應的氯化鈉的質量;2、同樣根據方程式利用氫氣質量,可求出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的質量;3、用氫氧化鈉的質量除以反應后溶液的質量可得到反應后溶質的質量分數,其中反應后溶液的質量=參加反應的固體質量+液體質量-反應生成的氣體的質量。 _21?????????è?????(www.21cnjy.com)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