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8.3 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有學者認為:甲午中日戰爭“以清政府慘敗而宣告結束。于是,(中國)近代化的新陳代謝過程驟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現在( ) A.開始引進西方的工業文明 B.開始制度變革的嘗試 C.大力倡導實業救國 D.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 2. “公車上書”里提出要“變法”,這里的“變法”是要建立資產階級( ) A.君主專制政體 B.君主立憲制度 C.民主共和政體 D.三權分立制度 3. “戊戌變法歷殘害,赤心肝膽輝百日。”下列有關戊戌變法的表述,正確的是( ) A.《辛丑條約》的簽訂是起因 B.康有為是變法的主要籌劃者 C.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 D.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制度 4.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 這是誰的名言( ) A.康有為 B.嚴復 C.譚嗣同 D.梁啟超 5. 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進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國之君,積極支持變法”(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緒帝 D.宣統帝 6. “百日維新”期間,光緒皇帝允許創辦報紙,并且說:報紙“宣國是而達民情,必須廣為提倡”。“各報體例,自應以臚陳(陳述)利弊,開廣見聞為主,中外時事,均許據實昌言,不必意存忌諱。”光緒皇帝此舉( ) A.開啟了工業化序幕 B.倡導了出版、言論自由 C.動搖了封建專制制度 D.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7. 改革勢必觸動部分人的利益,難免遭遇阻力,困難重重。戊戌變法中有一項改革措施涉及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和數百萬童生的榮譽和進身之道。該措施是( ) A.獎勵發明 B.廢除八股 C.精簡機構 D.裁撤冗員 8. 1898年光緒帝按維新派意圖,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以下內容最能體現發展資本主義愿望的是( ) A.裁撤冗員 B.開辦新式學堂 C.訓練新式軍隊 D.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9. 踐行了自己“各國變法,都是經過流血才成功的。中國還沒有人流血,讓我來作第一個吧!”的豪言壯語,為變法圖強甘愿流血犧牲的愛國志士是( ) A.鄧世昌 B.康有為 C.梁啟超 D.譚嗣同 10.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英勇就義時他高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處的“賊”是指( ) A.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 B.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朝貴族 C.慈禧太后、袁世凱 D.慈禧太后、光緒皇帝 11. 資產階級維新派與洋務派的本質區別是( ) A. 是否要發展民權 B. 是否要維護清王朝的統治 C. 是否要自強求富 D. 是否要學習西方政治體制 12. 《申報》曾發表過這樣一則新聞:“昨接京電悉,公車孝廉千余人,上書二萬言,力拒議和……然皇上已批準和約,且日人已有還地之議,想諸公可降氣平心矣!”對于這則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①該報道應該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之后 ②該新聞主要報道了公車上書事件 ③該報刊被譽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 ④該報道支持維新變法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3. 以編印新式教科書、工具書和翻譯介紹西方的學術著作為主的近代出版機構是( ) A.商務印書館 B.中華書局 C.知新書店 D.世界書局 14. 北京大學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為振興中華作出過重大貢獻。這所大學的前身創建于(? ? ?) A.?洋務運動時期?????????????????B.?戊戌變法時期????????????????? C.?辛亥革命時期?????????????????D.?新文化運動時期 15. 清末讀書人張山的目標是參加科舉、考取功名。而從哪一年開始這一目標再也無法實現( ) A.1840年 B.1862年 C.1905年 D.1912年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應問題。 材料一 “竊近者朝鮮之釁,日人內犯,致割地賠餉,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發憤痛心者也。然辱國之事小,外國皆覬覦,則瓜分之患大;割地之事小,邊民皆不自保,則瓦解之患大。社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 ——康有為《上清帝第三書》 材料二 “若不及時圖治,數年之后,四鄰交逼,不能立國。”“萬國報館議論沸騰,咸以分中國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發……瓜分豆剖,漸露機芽,恐懼國惶,不知死所。”“亂機遍伏,即無強敵之逼,揭竿斬木,也可憂危。” ——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1)材料一中“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指的是什么? (2)康有為是怎樣看待中國當時的處境的? (3)康有為上書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起到了作用?為什么? 17. 為了紀念戊戌變法運動,某歷史博物館舉辦了戊戌變法人物圖片展,分類展出了與戊戌變法有關的人物圖片。識讀下列圖片: 圖一 圖二 圖三 請回答: (1)請你替博物館工作人員完成以上三幅圖片的分類工作。(請在類別右邊的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圖片序號) ①主張變法:_____________ ②支持變法: ____________ ③反對變法: ____________ (當時清朝的大權掌握在以其為首的頑固派手中)。 (2)如果你是博物館的解說員,請你主要說明:在主張變法的人物多次上書痛陳變法重要性的情況下,圖一人物有何舉動? (3)小虎和媽媽一起參觀了這次圖片展,他指著圖二對媽媽說:“她可是戊戌變法失敗的罪魁禍首。”你知道他為什么這樣說嗎? (4)參觀了圖片展后,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戊成變法的看法。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江蘇巡撫李鴻章致總理衙門原函》 材料二 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敘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麥的一段話:“三十年后,日本其興,中國其弱乎?日人游歐洲者討論學業,講究官制,歸而行之;中人之游歐洲者,詢某廠船船炮之利,其廠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強弱之源,其在此乎?” (1)根據以上材料,你認為李鴻章和梁啟超對中國貧窮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 材料三 譚嗣同臨刑前的壯語 (2)“有心殺賊”中的“賊”指的是誰?為什么“無力回天”? (3)“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表現出什么精神? 材料四 “君權日益尊,民權日益衰,為中國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國者,必曰興民權。法者天下之公器,變者天下之公理。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 ——梁啟超《變法通議》 (4)根據材料四所述,梁啟超認為中國的政治制度應該作出怎樣的改變?在戊戌變法的內容中,哪些措施順應了梁啟超關于“開學校”“變科舉”的要求和主張? 材料五 維新運動只是少數人的運動。他們不僅不接近廣大的勞動群眾而且與廣大勞動群眾對立,得不到廣大群眾的支持,只依靠這樣一個無權無力的皇帝(光緒帝)下命令,其失敗是必然的。 ——摘編自榮孟源《中國近百年革命史略》 (5)根據材料五并結合所學知識,為什么說維新運動“其失敗是必然的”?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BBDC 6-10BBDDA 11-15DDABC 二、非選擇題 16. (1)《馬關條約》的簽訂。 (2)康有為認為當時中國處于被列強瓜分的處境。 (3)目的:請求光緒帝實行變法。起到了作用。康有為的上書打動了光緒帝,光緒帝表示不做“亡國之君”,不久,光緒帝下詔,宣布開始變法。 17. (1)①圖三②圖一③圖二 (2)光緒帝接見康有為,表示“不甘作亡國之君”,讓康有為全面籌劃變法。1898年6月 到9月,光緒帝按照維新派意圖,發布了一系列變法法令。 (3)由于變法觸犯了頑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逮捕并殺害譚嗣同等六人,戊戌變法失敗了。 (4)維新派的變法旨在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傳播西方先進的科技和思想,在當時是符 合中國歷史發展趨勢的,具有進步意義。但是,資產階級力量弱小,維新派與頑固派之間 的實力差距大,僅依靠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不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言之有理即可) 18. (1)李鴻章認為國家的貧窮和落后是因為科學技術不及西方;梁啟超則認為中國的政治制度落后于西方。 (2) “賊”指以慈禧為首的封建頑固派以及侵華列強。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軟弱和個人力量的弱小。 (3)彰顯出強烈的愛國思想和為追求理想勇于犧牲自己的精神。 (4)興民權、育人才、開學校、變科舉、變官制這幾個方面。 措施: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等。 (5)維新運動得不到廣大群眾的支持,只依靠一個無權無力的皇帝,封建頑固勢力強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