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0-2021學年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同步練習:5.1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0-2021學年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同步練習:5.1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含答案)

資源簡介

(
…………○…………外…………○…………裝…………○…………訂…………○…………線…………○…………
)
(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
(
…………○…………內…………○…………裝…………○…………訂…………○…………線…………○…………
)
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社會經濟的繁榮
一、單選題
1.小史同學在記錄清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統治措施時筆記有些混亂,請你幫助他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列(???

①實行金瓶掣簽制度
②冊封達賴喇嘛
③派遣駐藏大臣
④冊封班禪
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
2.1787年,陜西巡撫在奏折中稱西藏達賴喇嘛的使者為“夷使”,乾隆帝斥責:“‘夷使’字樣,甚屬錯謬。國家中外一家,況衛藏(今西藏地區)久隸版圖,非若俄羅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這說明乾隆皇帝(???

A.???對大臣的思想嚴密控制
B.?“華夷之辯”的觀念消失
C.?通過外交解決中俄爭端
D.?強調對西藏的主權管轄
3.閱讀下圖,清朝在前期經過這一次戰役后穩定了哪一地區的疆域(???

A.?東南地區???????????????????????????B.?東北地區???????????????????????????C.?西南地區???????????????????????????D.?西北地區
4.鄭和的船隊所到之處,鄭和及隨行人員都要會見當地的國王、首領,贈送禮品,表示友好的愿望,邀請他們訪問中國。同時,鄭和船隊同當地的官府和商人開展貿易。鄭和遠航體現了(???

①文化間平等對話的精神?????????
???②強大的武力是和平交往的重要保障
③自愿、公平的貿易原則????????????
④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人文傳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我國明清時期形成的最著名的大商幫有(????

A.?蘇商、滬商???????????????????????B.?徽商、晉商???????????????????????C.?徽商、滬商???????????????????????D.?蘇商、晉商
6.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明朝滅亡?????
②推翻元朝??????
③李自成起義?????
④清朝建立對全國的統治??
?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④①③②?
7.鄭和七下西洋,長駛遠駕,“示中國富強”。如此盛大的遠航,卻突如其來,悄然而去。“鄭和之后,再無鄭和”。其直接原因是(
)???????????
A.?明朝國力的衰退?????????????B.?科學技術的落后?????????????C.?西方列強的侵略?????????????D.?八股取士的影響
8.康熙皇帝非常注重對周邊地區的防衛和管轄,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與發展。以下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確的是(???
)
①兩次雅克薩之戰???
②平定噶爾丹叛亂???
③冊封達賴、班禪???
④收復臺灣
A.?
?
???????B.?
?
???????C.?
?
???????D.?
?
9.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長城多數修建于(
??)
A.?秦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10.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明朝建立
②元朝統治結束
③明朝完成統一
④李自成起義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④②③
11.明、清兩個朝代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主要表現為(
??)
①實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②皇權不斷強化
③結束分裂局面實現大一統???
?④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2.明朝中期,廣東人陳益去安南國,當地酋長用甘薯招待,陳益覺得它味道甘美,便想方設法得到薯種并帶回家鄉種植。甘薯原產于(???
)
A.?歐洲????????????????????????????????????B.?亞洲????????????????????????????????????C.?南美洲????????????????????????????????????D.?非洲
13.明清時期,“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說明了(???
)
A.?松江地區棉紡織業比較發達????????????????????????????????B.?景德鎮的制瓷業繁榮
C.?松江地區絲織業比較發達????????????????????????????????????D.?明清時期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14.“明修長城清修廟”反映了明清統治者在處理民族關系上的態度是(???
)
A.?明朝被動防御,清朝積極主動?????????????????????????????B.?明朝積極防御,清朝“懷柔
C.?明朝“懷柔”,清朝主動????????????????????????????????????D.?明朝修長城抵御,清朝修寺廟防御
15.1685-1687年,清軍兩次大敗沙俄侵略軍的地點是(???
)
A.?尼布楚????????????????????????????????B.?熱蘭遮????????????????????????????????C.?雅克薩????????????????????????????????D.?赤崁城
16.“康乾盛世”,是中國清王朝前期統治下的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回光返照,同時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這時期的在位皇帝不包括(???

A.?康熙帝????????????????????????????????B.?雍正帝????????????????????????????????C.?乾隆帝????????????????????????????????D.?道光帝
17.明軍攻占大都,元朝滅亡是在(???
)
A.?1351年???????????????????????????????B.?1368年???????????????????????????????C.?1636年???????????????????????????????D.?1644年
18.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明朝建立???
??②元朝統治結束????
③明前完成統一
④李自成起義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④②③
二、問答題
19.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入關之前,清朝統治者在關外就已經推行“剃發易服”政策。入關后,清朝政府為吸引滿人入關,在近京府縣圈占土地。
材料二:新成立的南明政權在兩廣、福建地區舉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一些明末起義軍余部聯合南明政權,共同抗清,導致社會經濟倒退。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清初統治者實施的哪兩項弊政?這些弊政帶來了什么影響?
?(2)清初統治者實施如何解決材料二中出現的問題?
(3)從清初統治者政策的變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4)材料三中的人物與宋元時期的耶律阿保機、完顏阿骨打、元昊和成吉思汗等少數民族的領袖有哪些共同之處?
三、材料分析題
20.民族團結,民心所向,國家統一,大勢所趨。明朝至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進一步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管轄彰顯主權
朝代
統治措施
明朝
16世紀中期東南沿海地區的A基本被肅清
西南地區設立與中原地區相同的行政制度,這種措施是B
清朝
平定了天山以南大小和卓叛亂,設置C加強對西北地區管轄
1684年設置D,隸屬福建省
1727年設置E,監督西藏地方事務
材料二:
(1)寫出材料一中空格部分的內容。
A—E答案依次為:
(2)根據材料二請分別指出明清兩代不同的民族策略。
(3)綜合上述材料,提煉一個觀點,用相關的史實加以論證。(溫馨提示:要求觀點鮮明,史論結合,邏輯嚴密)
答案解析部分
一、單選題
1.
B
分析:清朝順治皇帝冊封“達賴喇嘛”,康熙皇帝冊封“班禪額爾德尼”,并規定以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1727年,雍正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規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準,乾隆帝設立金瓶掣簽制度,清朝的這些措施,大大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
B項②④③①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時期加強對西藏管轄的措施的相關史實。理解并識記清朝時期加強對西藏管轄的措施的相關史實。
2.
D
分析:題干“……況衛藏(今西藏地區)久隸版圖,非若俄羅斯之……”說明乾隆皇帝強調對西藏的主權管轄。
AC兩項材料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
B項“華夷之辯”的觀念消失不符合史實,清朝晚期統治者仍以天朝上過自居,觀念消失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強調對西藏的主權管轄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對西藏的管轄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3.
D
分析:清朝時,乾隆帝先后平定準噶爾叛亂和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鞏固了西北邊防。
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西北地區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前期中央政府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而采取的措施。理解并識記清朝前期中央政府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而采取的措施的相關史實。
4.
C
分析:“鄭和的船隊所到之處,鄭和及隨行人員都要會見當地的國王、首領,贈送禮品,表示友好的愿望,邀請他們訪問中國。同時,鄭和船隊同當地的官府和商人開展貿易。”體現了文化間平等對話的精神,自愿、公平的貿易原則,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人文傳統。
C項①③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5.
B
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我國商業發達,當時最著名的兩大商幫是安徽和山西的徽商和晉商。
ACD三項蘇商、滬商不符合明清時期形成的最著名的大商幫,不符合題意;
B項徽商、晉商是我國明清時期形成的最著名的大商幫,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明清時期形成的徽商、晉商,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6.
C
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644年明朝滅亡;1368年滅亡推翻元朝;1629年至1645年李自成起義;1644年,清政府移都北京,正式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按歷史事件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故②③①④正確。
C項②③①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滅亡、推翻元朝、李自成起義、清朝建立對全國的統治時間,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7.
A
分析:
結合所學知識,明朝明成祖時期國力強盛,經濟文化發展,因此有條件支持鄭和下西洋這樣的遠洋航海活動,但是鄭和下西洋耗費巨大,隨著明朝國力的衰退,難以支持這樣盛大的遠航,A正確;
?科學技術的落后并不是鄭和下西洋停止的直接原因,B排除;
?西方列強的侵略是明清實行海禁”、團關鎖國政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明朝鄭和下西洋停止的直接原因,C排除;
?八股取士的主要危害是禁調了人們的思想,培養皇帝的奴仆,但不是鄭和下西洋停止的直接原因,D排除;
?故答案為:A。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鄭和下西洋的相關史實。
8.
B
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康熙皇帝非常重視對周邊地區的防衛與管轄,在北方,兩次雅克薩之戰,打擊了沙俄的侵略;在西北,平定噶爾丹叛亂;在西南,冊封班禪,加強對西藏的管理;在東南,統一臺灣,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的。
ACD三項排列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B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康熙皇帝對周邊地區的防衛與管轄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重點掌握清朝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的相關史實。
9.
C
分析:為了防御蒙古騎兵南下,明朝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時間修筑長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全長六千多千米,氣勢宏偉的長城,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今天我們看到的長城大都是明長城。?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明朝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明長城的識記能力。知道今天我們看到的長城大都是明長城。
10.
A
分析:①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應天府(今江蘇南京)為京師,建立明朝;②1368年8月,明軍攻占大都,蒙古殘余勢力逃往漠北;③明朝經過20年的戰爭,于1388年最終實現統一大業;④1627年李自成起義。
A項①②③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準確識記。解答排序題需要準確識記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或邏輯關系。
11.
A
分析:明朝是漢族建立的,元朝和清朝是由少數民主建立的政權,據此可排除所有含④的B、D兩個選項。此外,清朝之前的明朝就是統一王朝,清朝不屬于結束分裂局面實現大一統,含有③的C選項不符合題意,①實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和②皇權不斷加強是它們的相似之處。?
A項①②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相似之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的相似之處。解答組合選擇題,排除法是比較好用的,一般題目排除一個即可獲取正確答案,本題需要經過兩次排除。
12.
C
分析: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等食物,原產于南美洲。明代,引進原產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產糧食作物,清代不斷推廣種植;明代還從外國引進了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廣種植。?
C項南美洲是甘薯的原產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明朝引進的農作物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明朝引進的農作物及原產地。
13.
A
分析:依據課本知識,元代婦女黃道婆從海南島黎族人民那里學會了先進的棉紡織技術,并與內地原有的紡織工藝結合起來,在制棉工具和織造方法上做出了重大的技術革新,黃道婆將先進技術廣為傳播,她的故鄉松江地區的棉紡織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逐漸上升為江南棉紡織業中心,所以出現了“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的諺語。
A項松江地區棉紡織業比較發達是“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說明的內容,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元朝經濟發展的有關知識。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14.
A
分析:明朝統治者:主要以防為主,采取了比較被動的防御政策。清朝統治者:比較積極主動,采取懷柔的政策籠絡其他少數民族。
A項明朝被動防御,清朝積極主動是“明修長城清修廟”反映的明清統治者在處理民族關系上的態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統治者在處理民族關系上的態度。理解并識記明清兩朝與邊疆少數民族的關系方式的相關史實。
15.
C
分析: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1685和1686年,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打退俄國的進攻,最終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C項雅克薩是1685-1687年,清軍兩次大敗沙俄侵略軍的地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雅克薩之戰。注意掌握明清時期抗擊外國侵略的史實。
16.
D
分析: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文治武功最盛的時期,史稱“康乾盛世”。從乾隆統治后期開始,清朝政治腐敗,貪污成風,財政虧空,清朝開始由強盛轉入衰落。康乾盛世是中華帝國的最后一個“盛世”。?
D項道光帝不是康乾盛世時期的在位皇帝,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康乾盛世的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康乾盛世的相關史實。
17.
B
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朱元璋領導農民起義軍,攻占應天,1368年,以應天為都(改稱南京)稱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1368年秋天,明軍攻占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
B項1368年明軍攻占大都,元朝滅亡,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元朝滅亡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元朝滅亡的標志。
18.
A
分析:1368年明朝建立,同年秋明軍攻入大都,元朝滅亡。明朝經過20年的戰爭,于1388年最終實現統一大業。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城,推翻明朝的統治。?故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②③④。
A項①②③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明朝重大事件的識記能力。解答排序題需要準確識記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或邏輯關系。
二、問答題
19.
(1)威逼漢人剃發梳辮和圈占土地。
影響:激起中原人民的反抗,加劇動蕩,導致社會經濟的倒退。
(2)清初統治者調整了野蠻落后的政策;消滅反抗勢力,恢復社會經濟。
(3)統治者制定政策時應該順應民心民意;發現問題應該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調整。
(4)共同之處:都統一的本民族的各部,建立了本民族政權,推到了本民族的發展,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本題考查清初的弊政及其調整通知政策的相關史實。本題是基礎題。材料一反映了清初統治者實施的威逼漢人剃發梳辮和圈占土地的弊政。影響:激起中原人民的反抗,加劇動蕩,導致社會經濟的倒退。清初統治者調整了野蠻落后的政策;消滅反抗勢力,恢復社會經濟。啟示是統治者制定政策時應該順應民心民意;發現問題應該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調整。材料三中的人物是努爾哈赤,與宋元時期的耶律阿保機、完顏阿骨打、元昊和成吉思汗等少數民族的領袖的共同之處:都統一的本民族的各部,
建立了本民族政權,推到了本民族的發展,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點評】掌握清初的弊政及其調整通知政策的相關史實
三、材料分析題
20.
(1)倭寇;改土歸流;伊犁將軍;臺灣府;駐藏大臣
(2)明:比較被動的防御政策?
清:懷柔德化的民族政策
(3)論點示例:①有效的邊疆治理能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②正確的政策有利于促進民族融合,維護國家統一。
分析:(1)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嚴重,明政府派遣戚繼光等抗倭;戚繼光組建了一支作戰勇敢,紀律嚴明的“戚家軍”,1561年在臺州地區九戰九捷,迅速蕩平浙江境內的倭寇;此后又率軍開赴福建和廣東,到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明成祖時,
在我國西南的一些地區取消土司制度,設立與中原地區相同的行政制度,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進行管理,這就是改土歸流。清朝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設置伊犁將軍管轄新疆。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727年,雍正皇帝設置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事務。
(2)防御北方蒙古騎兵南下的明長城體現了明朝比較被動的防御政策,清朝統治者接見少數民族首領的承德避暑山莊體現了清朝懷柔德化的民族政策。
(3)本題屬于史論結合題。首先從上述材料中提煉觀點,比如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是歷史必然(人心所向),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效的邊疆治理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等。然后圍繞這些觀點,用相關史實加以論證,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有理有據即可。
故答案為:(1)倭寇;改土歸流;伊犁將軍;臺灣府;駐藏大臣。
(2)明:比較被動的防御政策;清:懷柔德化的民族政策。
(3)論點示例:①有效的邊疆治理能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②正確的政策有利于促進民族融合,維護國家統一。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要求學生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宾| 花莲县| 吉木乃县| 青浦区| 娄底市| 改则县| 玉屏| 拜泉县| 增城市| 松阳县| 绥滨县| 玉林市| 清水河县| 襄汾县| 康保县| 乌拉特中旗| 乐至县| 绿春县| 察雅县| 广西| 新闻| 海门市| 出国| 广元市| 广昌县| 当涂县| 于田县| 大兴区| 醴陵市| 枞阳县| 普安县| 萝北县| 万宁市| 嘉义县| 汪清县| 蒲城县| 昭觉县| 民和| 正蓝旗| 潍坊市| 龙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