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恩格斯說:“當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減弱的變革。”這場變革指的是( ) A.1640年開始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英國資產階級建立的君主立憲制 C.英國首先開始的工業革命 D.英國無產階級進行的憲章運動 2. 交通運輸工具的突破,首先發生在(? ???) A.英國???????B.法國????? C.美國????? D.日本 3. 造成右圖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外來人口增多 B.就業機會的增加 C.工廠規模擴大 D.工業革命的影響 4. 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馬克思曾在《德法年鑒》上發表過重要文章,闡述了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立場與觀點,這標志著( ) A.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B.馬克思已由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 C.無產階級是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力量 D.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5. 這是一首100多年來唱遍全世界的歌曲,這是一首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戰歌。這首歌就是歐仁·鮑狄埃創作的( ) A.《國際歌》 B.《前進歌》 C.《馬賽曲》 D.《黃河大合唱》 6. 學會抓關鍵詞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與“南美的解放者”這一關鍵詞相吻合的歷史人物是( ) A.章西女王 B.羅伯斯庇爾 C.玻利瓦爾 D.拿破侖 7. 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下列領導人中,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杰出女英雄是( ) A.玻利瓦爾 B.伊麗莎白女王 C.章西女王 D.拿破侖 8. 電影《亂世佳人》以十九世紀中后期的美國南方種植園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主人公斯嘉麗及其家人、朋友在戰爭亂世中生活的變故.這時美國出現的“亂世”是指( ) A.獨立戰爭 B.工業革命 C.南北戰爭 D.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 9. 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導火線是( ) A.約翰·布朗起義 B.南方脫離聯邦 C.林肯當選為總統 D.《宅地法》的頒布 10. 19世紀初,俄國全國人口中農奴占很大比重,農奴世代被束縛在土地上,不能自由遷徙和務工經商。美國由于種植園使用大量奴隸從事棉花種植,利潤豐厚,因此南方的奴隸貿易非常繁盛。這表明俄國和美國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相同問題是( ) A.農奴是廉價的勞動力 B.工業革命發展滯后 C.奴隸貿易非常繁盛 D.缺乏自由的勞動力 11. 19世紀60年代,俄國、日本為解決嚴重的社會危機各自進行了一場改革,這兩次改革的共同點是( ) ①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 ②都使本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③都廢除了落后的奴隸制度 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 人們常用最具有代表性的生產工具來代表一個歷史時期,如“石器時代”“鐵器時代”“蒸汽時代”,用這種思維模式來看待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開始進入( ) A.信息時代 B.蒸汽時代 C.電氣時代 D.太空時代 13. 化學工業和新材料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興起,下列發明前后對應錯誤的是( ) A.瑞典的諾貝爾——現代炸藥 B.法國人夏爾多內——人造纖維 C.美國人海厄特——賽璐珞 D.德國人奧托——汽油內燃機 14. 下表為兩次工業革命重要成果表。據表格分析,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有( ) ①美國和德國成果突出 ②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一國的范圍 ③涉及的領域更加廣泛 ④大機器生產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 1879年10月21日,美國紐約洛帕克街的一個實驗室里,亮起了一盞電燈。這盞電燈穩定地亮了整整兩天,它發出的光芒驅散了夜晚的黑暗。當這個消息傳到證券交易所,煤氣行業的股票應聲下跌。這說明( ) A.電力已經在美國得到廣泛應用 B.新技術的出現沖擊了傳統工業部門 C.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處于領先地位 D.煤氣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5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63年,他受命修理格拉斯哥大學的一臺紐可門蒸汽機,得以仔細研究紐可門機的結構。他發現紐可門機的熱量損失太大,消耗能量多而產生的功效不足。1765年,他終于想出了在氣缸之后再加一個冷凝器的主意,使蒸汽機的效率成倍提高。1781年,他改變了蒸汽機只能直線做功的狀態,用一個齒輪裝置將活塞的直線往復式運動轉化為輪軸的旋轉運動。1782年,他進一步設計出了雙向氣缸,使熱效率又增加了一倍。經他進一步改進后的蒸汽機,成了效率顯著、可用于一切動力機械的萬能原動機。蒸汽機改變整個世界的時代正式到來。 材料二 蒸汽機有許多缺點。比如由于有鍋爐,體積龐大而笨重;燃料的熱能要傳給蒸汽后再轉化為機械能,效率很低。為了克服這些缺點,有人嘗試把外燃改成內燃,不用蒸汽做工作媒介,直接利用燃燒形成的氣體推動活塞運動,把鍋爐和氣缸合并成一體,這就是內燃機。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誰?根據材料逐條列出其改進蒸汽機的大致過程。 (2)蒸汽機是如何“改變整個世界”的?列舉以改良蒸汽機為動力的交通工具的發明一例。 (3)與蒸汽機相比,內燃機具有哪些優點?內燃機的發明在交通運輸領域引起了怎樣的革命性變革? (4)從蒸汽機的改良到內燃機的發明,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他首先讓報紙公開討論農民問題,借助輿論化解來自封建地主的阻力,同時下令成立一個秘密委員會討論解放農奴問題……他見條件成熟,立即使農奴制改革進入公開化,把早先成立的秘密委員會正式更名為農民事務委員會,負責農奴制改革;他還下令讓各地的封建地主成立委員會,主持改革事宜。可見,在1861年的改革中他扮演了重要角色。 (1)材料一中的“他”是誰? 材料二明治維新部分史實列表 時間 內容 1868年 天皇率領群臣宣讀誓詞。從此,日本勵精圖治,開始了近代化進程 1871年 政府宣布“廢藩置縣”,廢除全國所有的藩國,把全國劃成3府72縣,由中央政府派官員直接進行管理。這樣,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開始建立起來 1871年 政府下令改革幣制,以金本位的紙幣日元作為全國統一的貨幣。隨后,廢除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確認土地私有,準許土地買賣。這些都促進了經濟發展 1871年 政府成立文部省,統一管理全國的教育,開始建立小學、中學和大學三級教育體制,其中小學為義務教育,所有適齡兒童都必須上學,教學內容也增加了許多自然科學的知識。教育改革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 1873年 政府頒布地稅改革的法令,一律按地價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稅,使農村的商品經濟得到發展;同時,政府財政收入穩步提高,為國家的工業化政策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據材料二,歸納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上述改革在世界近代史中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1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長期以來英國最貧困的蘭開夏,到19世紀初成為最有活力的經濟區。其重要城市曼徹斯特到1830年人口由原來的9.4萬躍升到27萬;紡織加工中心布萊德福在飛梭和珍妮機的推動下工廠產量增加600%。一些工人步入中產階級行列,工業家的子女開始進入名牌大學。 ——[美]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1)依據材料一概括城市的變化。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882年愛迪生在紐約市建立了一家發電站,開始提供照明電流。不久,發電站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全國……白熾燈照亮了城市的黑夜,使法律的執行變得更容易,也使工廠和商店能夠在入夜之后繼續生產和營業。這使原本不同步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開始同步發展并形成合力,漸漸地將美國從農業債務國轉變為富裕的制造業國家。 ——摘編自[美]馬克·C·卡恩斯等《美國通史》 (2)依據材料二分析造成美國這一時期變化的主要原因。依據材料指出這些變化給美國帶來的影響。 材料三 貝恩斯寫道:“19世紀末20世紀初,曼徹斯特、布萊德福、紐約等城市盡管存在著不可爭議的丑惡、污染的天空和駭人聽聞的貧民窟,但這里更是智慧搖籃的組成部分,這些智慧的發明正極大改善著人類的生活。” (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城市發展存在的問題。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分析貝恩斯對城市化的態度。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CBBA 6-10CCCCD 11-15BCDAB 二、非選擇題 16. (1)瓦特。1765年,增加冷凝器;1781年,增加齒輪裝置;1782年,設計出雙向氣缸。 (2)蒸汽機的強大動力不受地區和季節的限制,為機器大生產奠定了基礎,推動了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將人類帶進了“蒸汽時代”。例:火車或輪船。 (3)馬力大、重量輕、體積小、效率高。內燃機的發明促進了汽車與飛機的發明,開辟了人類交通運輸的新紀元。 (4)技術革新是持續不斷地進行的;科學技術是不斷發展的;技術進步是永無止境的;每一次技術革新都能帶來人類生產生活的深刻變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等。 17. (1)亞歷山大二世。 (2)政府的主導作用;進行了政治、經濟、教育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行之有效。(答出其中兩點且意思相近即可) (3)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鞏固和擴大了資產階級的統治。 18. (1)城市人口增加;工業產量增加(生產力發展或經濟發展);教育發展;階級轉化。 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行。 (2)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將美國從農業債務國轉變為富裕的制造業國家(推動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3)環境污染;貧富分化加劇。 貝恩斯對城市化持肯定態度,雖然城市化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但仍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