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下表是清朝愛國將領在戰爭中壯烈捐軀的情況,從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確結論是( ) 時間 地點 人物 官職 1841年2月 廣州虎門 關天培 水師提督 1841年10月 浙江定海 葛云飛 總兵 1841年10月 浙江鎮海 裕謙(蒙古族) 欽差大臣、兩江總督 1842年6月 上海吳淞 陳化成 江南提督 A. 鴉片戰爭中中國軍隊奮起抵抗 B.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奮起抵抗 C.清政府求和簽訂不平等條約 D.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2. “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一個擁有黃河和長江滾滾波濤的民族……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化為一片灰燼。”與這則材料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 A.割占香港島 B.火燒圓明園 C.黃海大戰 D.臺兒莊戰役 3. 中國版圖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像一張“大葡萄葉”,可后來由于東北、西北大片領土的割讓,變成了一只“大公雞”。中國版圖的這種變化與下列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有關( ) A.美國 B.英國 C.俄國 D.法國 4. 大清朝敗給了“蕞爾小國”日本,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震動……大清國卻陷入了世紀末的恐慌,而且背上了2億兩白銀的沉重包袱;列強則更看到了中國的軟弱可欺,趁火打劫,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此材料主要論述了( ) A. 甲午中日戰爭的背景 B. 甲午中日戰爭的起因 C. 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 D. 甲午中日戰爭的過程 5. 下圖反映的史實發生在( ) A.鴉片戰爭中 B.第二次鴉片戰爭中 C.甲午中日戰爭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 6. 如圖的漫畫《漁夫、剪刀和魚》,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 ) A.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 B.遼東戰役 C.巴黎和會 D.三國干涉還遼 7. 孫中山在《民權主義》的演講中說:“庚子年發生義和團,他們用大刀、肉體和聯軍相搏,雖然傷亡枕藉,還是前赴后繼……經此血戰后,外國人才知道中國還有民族思想,這種民族是不可消滅的。”材料中的“聯軍”指的是( ) A.英法聯軍 B.八國聯軍 C.英美聯軍 D.聯合國軍 8. 正當人們歡欣鼓舞地迎接20世紀到來之際,中國人卻是“帶著首都被敵人攻占的恥辱”,收到一份“西方人送來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禮物”。這“禮物”指的是(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9. 20世紀著名漫畫家何劍士的漫畫《小磨香油》反映了( ) A.清朝頑固派拒絕接受西方新技術 B.北洋軍閥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 C.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D.中華民國政府遭到反動勢力攻擊 10. “鴻章竊以為天下事窮則變,變則通……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自強”的具體做法是創辦( ) A.輪船招商局 B.漢陽鐵廠 C.湖北織布局 D.江南制造總局 11. 圖示法是研究和學習歷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處應填( ) 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戊戌變法 12. 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主要集中在( ) A.金融業 B.交通業 C.輕工業 D.重工業 13. 1898年某學堂因廢八股、設西學而受到當地官員的傳訊,他們抗辯道:“此乃當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他們所說的皇上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緒帝 D.同治帝 14. 《劍橋中國晚清史》:“盡管維新運動沒能達到它的政治目標,但它所引起的思想變化卻對中國的社會和文化有著長期的和全國規模的影響。”材料表明此運動的作用是( ) A.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B.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D.摧毀了頑固派的力量 15. 清末讀書人張山的目標是參加科舉、考取功名。而從哪一年開始這一目標再也無法實現( ) A.1840年 B.1862年 C.1905年 D.1912年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遇了“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外國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和中國封建主義的昏庸統治,使中國由一個獨立完整、曾經走在世界前列的國家,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要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任人欺凌、落后和貧窮的面貌,就必須進行革命,反帝反封建,推翻這些阻礙中國向前發展的絆腳石。 ——摘編自《革命文化是黨和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1)材料一中的“變局”指什么?根據材料一,指出阻礙中國向前發展的絆腳石是什么。 材料二 《南京條約》簽訂后,英國資產階級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萬萬或四萬萬人開放貿易,大家好像發了瘋似的”“只要中國人每年需用一頂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蘭現有的工廠就已經供給不上了”。 (2)根據材料二,請你判斷英國發動侵略戰爭的目的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令“英國資產階級欣喜若狂”的愿望實現了嗎。為什么? 材料三 鴉片戰爭結束不到十年,一場席卷半個中國的起義爆發了。它建立起與清廷對峙的政權,前后持續14年之久。然而它遭遇了歷史上任何農民起義都沒有遇到過的新情況,最終被清政府與外國侵略勢力聯合絞殺了。 (3)材料三所述的起義指的是什么?根據材料三指出這次起義失敗的原因。 材料四 《資政新篇》中指出:“興車馬之利,以利便輕捷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輪車,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準自專其利,限滿準他人仿做。”“興器皿技藝。有能造精奇利便者,準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罰之。”“興銀行……或三四富民共請立,或一人請立,均無不可也。”“興市鎮公司,立官嚴正,以司工商水陸關稅。” (4)材料四中作者提出了哪些重要主張?這些主張有什么鮮明的進步性? 17. 圖片是歷史的記憶,時代的烙印深刻其上,承載著榮辱,訴說著興衰。自1840年開始的半個多世紀里,隨著資本主義列強的入侵,中國的民族危機逐步加深。觀察下列圖片,回答問題。 (1)圖一是哪個不平等條約簽訂時的場景?這場戰爭對中國社會產生的重大影響是什么? (2)圖二反映了中國近代史的哪一次大規模侵華戰爭?這次戰爭后,對中國的社會性質產生了什么影響? (3)通過圖三這場戰爭,帝國主義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什么條約?列舉1條該條約的內容說明清政府已成為了“洋人的朝廷”。 (4)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請舉例說說近代史上中國農民階級的哪次反抗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的企圖?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至恭親王奕?等奏請購買外洋槍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 ——曾國藩《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堪得灤州所屬距開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難舊煤穴甚多……從此中國兵船輪船及機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遠購于外洋,一旦有時,庶不為敵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強之甚,此為嚆矢(開端)。 ——李鴻章《直境開辦礦務折》 材料三 類別 變法詔令 政治 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經濟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 思想文化 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 軍事 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 (1)曾國藩、李鴻章屬于什么派別?這個派別的代表人物還有誰(舉出兩人即可)? (2)從材料一、二看,洋務運動的目的是什么?洋務派先后提出了什么口號? (3)材料三指的是中國近代史上哪次著名變法?說出這次變法的兩位領導人物?這次變法的最終結果怎樣?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ABCCC 6-10DBDCD 11-15BCCBC 二、非選擇題 16. (1)外國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和中國封建主義的昏庸統治,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帝國主義、封建主義。 (2)目的:打開中國市場。沒有實現。 原因: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對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3)起義:太平天國運動。 原因:清政府與外國侵略勢力聯合絞殺。 (4)主張:學習西方,發展近代交通業;發展近代工業;允許私人建立銀行,發展近代金融業;建立管理工商業的機構,征收關稅。 進步性:最早提出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17. (1)《南京條約》。影響: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3)《辛丑條約》。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 (4)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華。 18. (1)洋務派。奕?、張之洞、左宗棠(任意兩人即可)。 (2)維護清朝統治。“自強”和“求富”。 (3)戊戌變法。康有為、梁啟超。戊戌變法損害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廢除變法詔令,囚禁光緒帝,戊戌變法失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