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一單元學習綱提 1.植物的身體一般由( 根)(莖)(葉)(花)(種子)(果實)六部分構成。 2.植物的根有(直根系)和(須根系)兩大類。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的作用。 3.植物的莖具有(支撐植物的身體)及(運輸水分)的作用。 4.把鳳仙花的莖橫切、縱切,了解莖的內部,就是在(觀察)。 5.植物的莖的外形多為(圓柱形)形,莖與根的形態顯著不同的是莖具有明顯的(節 )的區分。 6.葉的表面有(氣孔),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氣孔散失到空氣中,這是(葉的蒸騰作用)。 7.蒸騰作用可以(給植物降溫),還可以(促進根吸收水分、讓空氣變濕潤)等作用。 8..蘋果樹上的蘋果是(果實),蘋果籽是(種子)。 9.花萼由許多(萼片)組成,花冠有許多(花瓣)組成,雄蕊由(華藥)和(花絲)組成,雄蕊由(柱頭)、(花柱)和(子房)組成。 10.在植物的根吸水實驗中,過一段時間容器內水量會(減少)。 11.先觀察桃花的萼片和花瓣,解刨后再觀察桃花的雄蕊和雌蕊,這就是(由外到內觀察)。 12.根據花的構造,花可以分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齊全的叫作(完全花),如桃花、白菜花,缺少其中一部分、兩部分或三部分的叫作(不完全花),如南瓜花、黃瓜花、柳樹花、楊樹花。 13.果實由(果皮)和(種子)組成。 第二單元學習提綱 1、根據物體的形態將物體分成(固體)、(液體)、(氣體)3類。 2、固體的特征是( )。 液體的特征是( )。 氣體的特征是( )。 空氣的特征是( )。 3、液體無論怎樣放,水面都是(平的),我們稱之為(水平面)。液體的表面在靜止時一般會保持(水平)。 4、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 ),不同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不同)。 第三單元知識提綱 1.影子產生的兩個條件是( ) 和( )。 2.一天中,同一物體的影子不僅有(長短) 的變化,還有(方向) 的變化。物體的影子(早晨和傍晚)最長, 影子(中午) 最短,并與太陽運動的方向(相反)。 3.夜晚,你向亮著的路燈走去,影子在身體的(后面),而且越來越(短)。 4.古代人制作的利用太陽來計量時間的儀器叫(日晷)。 5.通過觀察陽光下物體的影子,說出“影子方向與太陽位置有什么關系”等問題,就是在(提出問題)。 第四單元練習 1、利用(加熱)、(攪拌)、(將食鹽研碎)等方法加快食鹽在水中溶解。 2、只有一個條件不同,其他條件都是相同的實驗稱 (對比試驗)。 3、給魚缸充氣,魚才會活的更久,是因為有更多的氧氣(溶解)在水中。 4、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勻穩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5、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鹽溶解的能力比小蘇打(強)。 6、把食鹽放入水中,食鹽不見了,而水會(變咸),這種現象叫(溶解) 。 7、溶解在水里的食鹽可以用(蒸發)的方法分離,把混合的水和沙子分離的辦法是(過濾)。 8、把質量相同的兩份鹽,分別放在裝有半杯水的杯中,用筷子攪拌一杯,攪拌的溶解速度 更(快)。加溫呢?(加溫的一杯溶解) 更快。 二、選擇題: 1、下列做法中能改變糖在水中溶解量多少的是(增加水) A、增加糖 B、增加水 C、攪拌 2、與溶解速度無關的是(物質的顏色) A、物質顆粒大小 B、水的溫度 C、物質的顏色 D、攪拌 3、我們可以用(蒸發)的方法,把食鹽從水里分離出來 A、過濾 B、沉淀 C、蒸發 4、把形狀、大小相同的兩塊冰糖放在裝有半杯水的杯中,(攪拌、研碎)溶解快 A、攪拌、不研碎 B、研碎、不攪拌 C、攪拌、研碎 5、在油里滴幾滴水,水會(沉在油底) A、浮在油上 B、沉在油底 C、溶解了 三、判斷題: 1、一定量的酒精溶解的物質是有限的。( √ ) 2、洗衣服時,可以先用熱水沖泡洗衣粉。(×) 3、油沒法從水里分離出來。( × ) 4、糖在水中消失,說明糖在水中溶解了。( √ ) 5、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鹽。( √ ) 6、對比試驗是只有一個條件不同,其他條件要完全相同。( √ ) 7、只要有水倒進的鹽就能溶解。(× ) 8、面粉倒入水中攪拌后變成均勻的白色,說明面粉溶解了。( ×) 9、將不溶解的物質研碎就可以溶解了。(×) 10、將燒杯中的液體直接倒在濾紙上就可完成過濾操作。(×) 四、簡答題: 1、怎樣把砂子和糖分離?寫出過程與方法。 (1)將砂子和白糖都倒入有水的玻璃杯中(2)用過濾的方法將砂子和白糖水分離(3)加熱玻璃杯,使水分蒸發,白糖結晶,從水中分離 2、沖感冒沖劑時,為什么用熱水而不是涼開水? 因為熱水能加速感冒沖劑的溶解 3、列舉幾種加快溶解物溶解的方法。并舉例。 攪拌:洗衣服,沖泡洗衣粉時,用手攪拌 加熱:用熱水沖泡感冒沖劑 研碎:把粗鹽研碎,使鹽溶解的更快 第五單元提綱 1、物體在水中受到(豎直向上托起)的力,這種力就是水的浮力。 2、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 3、彈簧被拉伸或壓縮時,會產生一種(恢復原來形狀)的力。像這樣的力就是(彈)力。 4、當我們在地面上推或拉一個物體時,在物體和地面之間會產生(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像這樣的力是(摩擦)力。 5、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光滑程度)有關;與(物體質量)的大小有關;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 6、輪船、游泳圈都是利用了水的( )。 7、彈簧秤、撐桿都是利用了( )。 8、輪胎、鞋底花紋都是利用了( )。 9、物體之間,接觸面越大,( )力越大。 10、物體越重,( )越大。 11、物體之間的接觸面越粗糙,( )力越大。 第六單元復習提綱 1、(河流)是陸地表面較大的天然水流。(湖泊)是被陸地圍著的大片積聚起來的水。 2、(河流)和(湖泊)屬于水體。(水體)是水的集合體。 3、陸地大部分集中在(北半球),海洋的面積(大于) 陸地的面積。 4、如果將地球總面積分為(10)份,海洋面積約占(7)份,陸地面積約占(3)份。 5、(水蒸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沒有氣味、透明的氣體。 6、水慢慢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氣中的現象叫做(蒸發)。 7、水蒸發時會使周圍的溫度(降低),因為水蒸發(吸收熱量)。 8、加快蒸發的方法有(增加空氣流通速度)、(提高溫度)、(擴大蒸發表面)。 9、水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會迅速產生大量氣泡,并不停地翻騰起來。這種現象叫作(沸騰)。 10、借助圖表對沸騰現象進行記錄、整理和分析,就是在(處理信息)。 11、水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水的(沸點)。水的沸點是(100攝氏度)。 12、水沸騰時,給水繼續加熱,溫度(不變)。 13、水蒸氣遇冷可以變成液態的水,是一種(凝結)現象。 14、用酒精燈給玻璃片加熱時,要(來回)移動玻璃片,讓玻璃片(均勻)受熱。 15.將冷玻璃片放到水杯上方,玻璃片上會出現(小水珠)。 小水珠出現的原因是: 如何防止小水珠的出現:給玻璃片加熱,向出現小水珠的一側吹風 15、使用酒精燈要規范,用完后要馬上用(酒精度蓋)蓋滅。 16、一般情況下,當溫度降低到0℃時,水會(結冰)。水結冰時(體積)會膨脹。 17、水在自然界以(冰)、(水)、(水蒸氣)的形式存在。它們雖然狀態不同,但都是(同一種)物質。水的三種狀態可以(相互轉化)。 第七單元復習提綱 1、量筒是用來測量(液體體積)的工具。液體體積一般用(毫升)作單位,用符號(ml)表示。 2、量筒的整體結構包括(量程)、(單位)、(刻度)。 3、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3個標準步驟:一(選),二(倒),三(看)。 4、量筒讀數時,量筒必須放平穩,視線要與量筒內水的凹液面的(最底處)保持水平,平視刻度線。 5、天平各部分名稱是(托盤)、(指針)、(分度盤)、(平衡螺母)、(游碼)、(標尺)、砝碼。 6、天平是用來測量(物體質量)的工具。天平所測物體的質量一般用(克)作單位,用符號(g)表示。 7、天平應(水平)放置。(游碼)歸零。砝碼用(鑷子)夾取。 8、沙漏的結構包括(細孔)、(沙)、(流沙池)。 9、沙漏也叫(沙鐘),是一種(測量時間)的工具。 10、控制沙漏計時的關鍵點是(孔)和(沙子的大小)。 11、流沙池里的沙子從上面流到下面需要(時間)。使用沙漏計時前需要用計時工具測出它的(計時長度)。 12、饅頭是一種(發酵)食品。 13、當面團加入(酵母)后,酵母就會吸收面團中的(養分)生長繁殖,并產生(氣體),使面團膨大、(松軟),呈(蜂窩)狀。 量筒的使用方法:1.選擇合適量程的量筒 2.倒入液體,接近刻度線時,用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 3.平視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進行讀書。 天平的使用:1.水平放置,游碼歸零,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 2.左盤放要稱量的物品,右盤放砝碼。砝碼用鑷子夾取,先大后小,再用鑷子撥動游碼,使指針再次指向分度盤中央。(用鑷子,防止砝碼生銹,砝碼質量變大,測量結果不準確。) 3.先讀取砝碼質量,再讀游碼刻度值,兩者相加就是物體的質量。 5.植物的莖的外形多為(圓柱形)形,莖與根的形態顯著不同的是莖具有明顯的(節 )的區分。 15.將冷玻璃片放到水杯上方,玻璃片上會出現(小水珠)。 小水珠出現的原因是: 如何防止小水珠的出現:給玻璃片加熱,向出現小水珠的一側吹風 15、使用酒精燈要規范,用完后要馬上用(酒精度蓋)蓋滅。 16、一般情況下,當溫度降低到0℃時,水會(結冰)。水結冰時(體積)會膨脹。 14、用酒精燈給玻璃片加熱時,要(來回)移動玻璃片,讓玻璃片(均勻)受熱。 5、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光滑程度)有關;與(物體質量)的大小有關;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 3、給魚缸充氣,魚才會活的更久,是因為有更多的氧氣(溶解)在水中。 4、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勻穩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5、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鹽溶解的能力比小蘇打(強)。 6、把食鹽放入水中,食鹽不見了,而水會(變咸),這種現象叫(溶解) 。 7、溶解在水里的食鹽可以用(蒸發)的方法分離,把混合的水和沙子分離的辦法是(過濾)。 3.夜晚,你向亮著的路燈走去,影子在身體的(后面),而且越來越(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