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鄂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頭腦靈活、愛動腦筋、學習方法好能夠主動進行探究;學習興趣一般的約有15人左右,這部分學生也比較聰明,只是學習上比較懶惰,不太注意積累好的學習方法,不能積極主動的去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興趣差的約有5人,這部分學生底子較差,學習態度不踏實,自卑心理嚴重,學習積極性不高,需要想辦法改善他們存在的消極學習問題。 二、教材簡析: 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材是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導,以建構主義為重要的理論依據,按照《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目標和要求來編寫,這冊教材著眼于學生終生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著眼于未來社會對人才培養和發展的要求,著眼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和主動發展,全面體現科學課程改革精神,全面推行素質教育。 本冊教材注重各部分的知識聯系,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演示能力,一共17課,分六個部分:一、天氣與氣候(1——4)課,二、養蠶(5——8)課,三、環境中的生物(9——11)課,四、地球太陽月球(12——14)課,五、影子的變化(15——16)課,六、簡易計時器(17——18)課。 三、本學期教學要求: 1、讓學生初步知道天氣現象包括陰晴雨雪風等,了解天氣變化對人類生活和動植物的影響及天氣預報的。 2、能圍繞養蠶的過程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能針對養蠶的環境條件、蠶的生長過程等方面提出假設,制定簡單的探究計劃,能觀察并描述蠶的生長過程。 3、知道生物與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點,能描述生物的共同特征。 4、能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出關于地球、太陽、月球的探究問題,并能運用觀察、模擬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方式進行研究,形成對三球的綜合認識。 5、描述進行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說出光、阻擋物和屏時影子形成的必要條件。 6、初步形成時間觀念,知道時間是指某一時刻或一個時間間隔。 四、教改措施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學生對大自然的情感。 2、加強觀察、實驗,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認識。 3、大膽放手,以學生為主體。 4、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加強直觀教學,增強學生對事物的感性認識。 5、讓學生多動手,親自實驗廣泛合作討論。讓學生多聯系實際,并且將實驗應用到實際中。 五、教學進度表: 時間 內容 課時 備注 第1周 1一天的氣溫 2課時 第2周 2風向和風力 2課時 第3周 3觀測云和雨 2課時 第4周 4氣候和氣象災害 2課時 第5周 勞動節放假 第6周 5蠶出生了 2課時 第7周 6怎樣養蠶 2課時 第8周 7蠶的生長變化 2課時 第9周 8蠶的一生 2課時 第10周 9生物與非生物 2課時 第11周 10不同環境中的植物 2課時 第12周 11不同環境中的動物 2課時 第13周 12認識地球的形狀 2課時 第14周 13太陽和月球 2課時 第15周 14月相的變化 2課時 第16周 15會變的影子 2課時 第17周 16陽光下的影子 2課時 第18周 17認識簡易計時器 2課時 第19周 18制作日晷 2課時 第20周 期末復習 2課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