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屆高三歷史沖刺解題技巧、關鍵詞模板、熱點鏈接選擇題解題技巧讀懂題干、讀完所有選項(因果項選果,由A推B),題中找關鍵詞,不能超出題干的范圍。四不選1、本身錯誤的選項不選——不符合史實、不符合常識(絕對化用詞:消除、一定、完成等)2、違背一一映射原則的選項:先看題干是單一式還是復合式,復合式有兩種情況:平行聯合式(并列句,選項必須要概括全文,不能以偏概全)和偏正式(看強調的是之前還是之后,這個根據關鍵詞判斷)3、同類選項不能選(說的是一個意思,只是表述不同)4、正確的廢話(說法正確與材料無關)三謹慎1、“開始”、“結束”、“標志”、“完備”這樣的用詞,要謹慎選擇2、“更”、“最”、“比較”,要有對比才可以選擇3、選項中出現修飾性詞匯,要與教材相應證大題技巧1、至關重要:做好選擇題,立馬填涂好選擇題,并用20秒左右檢查下填涂正確與否。2、材料題的技巧(1)順序正式開考前可以看下19題,打下腹稿。建議順序:17題、18題、選修、19題。(2)格式書寫整潔;序號化、要素化、段落化;得分關鍵詞寫在前頭;出關鍵詞的核心:有無歷史大事(3)技巧先看題目,在題目中標記問題,特別是限定性關鍵詞(對解題億分重要);劃出材料中有效關鍵詞,根據分數確定幾點,一般是2分1點,答案要點要略多于要求要點;(4)答案要求①高考每點2分;②點(略)多,面廣,角度全;③出關鍵詞,就用歷史事件來思考;④覺得重要的答案放在前頭;⑤答案每點字數不求多,講清楚即可;(5)開放性試題19題的模式①觀點至上——觀點要緊扣、含有主題;觀點從材料中得出,優于、高于材料的觀點更吸睛;若求穩,緊扣材料,不要標新立異,從自己的能力出發;史實不能叫觀點,多數觀點出現在最前或者最后;②主體段落——論述、闡述要史論結合;要緊扣觀點,我們每寫一段之前,回看一下自己的標題或者觀點,以有效闡述而不偏題;主體段落最好要提行、多段,不要僅僅中間一段。③小結方法——回扣話題;聯系熱點;運用歷史學科素養;體現我的社會責任感;主觀題關鍵詞精髓集錦時代特征——背景、原因、條件基本通用世界史關鍵詞一、世界古代史(主要指新航路開辟前,古代雅典羅馬時期)1、政治:奴隸制民主政治的確立和完善;羅馬法的公平正義2、經濟:奴隸制工商業的發展;奴隸制商品經濟比較發達;海外貿易發達;3、思想文化: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蘇格拉底倡導“有思想的人是萬物的尺度”。二、世界近代史(15世紀前后;新航路開辟后)1、政治:資產階級代議制的逐步確立,社會穩定;2、經濟:新航路開辟,世界聯系密切;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推動;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3、思想文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解放了思想;重商主義的盛行;自由主義的影響;4、科技:近代科學技術的產生與發展;三、世界現代史1、政治:十月革命的勝利;二戰后兩極格局形成;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兩極格局;20世紀末,蘇東劇變,兩極格局瓦解,多極化趨勢加強/進一步發展(多極化格局還遠遠沒有形成,世界格局的多極化仍然只是一個發展趨勢)。2、經濟: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經濟危機的沖擊;世界經濟組織的成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全球化、區域集團化的發展需要;3、思想文化:凱恩斯主義的盛行;現代主義(個性、怪誕、抽象)的影響;4、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中國史關鍵詞一、先秦(一)商周時期1、政治:分封制、宗法制互為表里,利于政治穩定;2、經濟:井田制下,勞動者集體勞作;3、思想:敬天保民,重視民意;官學合一,學在官府;(二)春秋戰國時期1、政治:中國社會發生重大變革;分封制遭到破壞/受到挑戰;宗法制走向崩潰;禮樂制度逐漸瓦解;禮崩樂壞;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兼并戰爭頻繁。2、經濟:鐵農具、牛耕出現并逐漸推廣;小農經濟逐步形成;井田制遭到破壞,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漸確立;3、思想:百家爭鳴,各流派紛紛提出治國濟世主張;二、秦朝到清朝前期(1840年鴉片戰爭前)1、政治政策: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中央集權制度;重農抑商政策;海禁政策、閉關鎖國政策;2、經濟:農耕經濟的繁榮;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明清時期——生產方式沒有出現質的變化;手工業、商業發展;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與發展;3、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影響;明清八股取士;文學藝術具有多元一體,多民族融合,吸收外來文明成果、雅俗共賞的特征。4、科技:科學技術燦爛輝煌;明清時期傳統科技進入總結階段,但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三、中國近代史(1840年鴉片戰爭后——1949年前)1、政治:列強入侵,民族危機加深;洋務運動;維新變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2、經濟: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仍然占統治地位;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3、思想文化:西學東漸;西方文化的涌入;傳統儒學受到沖擊;向西方學習不斷深入,國人思想不斷解放;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四、中國現代史(1949年——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前)1、政治:新中國成立,人大制度、政協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并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2、經濟:“一五計劃”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三大改造的完成,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基本建立;3、思想文化:馬克思主義成為國家意志;“雙百方針”的提出4、外交: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美蘇冷戰,資本主義陣營敵視中國;五、中國當代史(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1、政治: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重建與完善;基層民主進一步加強和擴大;2、經濟: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實行改革開放(1978年農村經濟體制改革,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對外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3、思想文化:實行“科教興國”發展戰略;順應第三次科技革命;鄧小平理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外交:奉行不結盟政策;推行全方位外交。2020年度中國十大學術熱點及教材鏈接新年伊始,由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光明日報》理論部、《學術月刊》雜志社聯合評選出的2020年度中國十大學術熱點,于2021年1月15日正式發布。中國十大學術熱點評選活動已連續開展十余年。歸納、總結和梳理年度中國十大學術熱點,既是對一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系統回顧,也是對現實焦點問題、深層問題的折射,有助于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提供智力支持。2020年度中國十大學術熱點,經過學界推薦、文獻調研、專家研討評議、投票確定等程序,現已評選出來。2020年度中國十大學術熱點分別是:1.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必二第1課及7頁學習延伸;必二第7、8課;必二第9課洋務運動漢陽鐵廠圖片;必二第11課大躍進;必二第12課;必二第14課安居工程;必二第15課鐵路建設;必二第18課田納西水利工程、以工代賑;必二第21課第聶伯河水電站;必二第21課玉米運動;必二第24課經濟全球化的垃圾全球化;必三第1、2課儒家、道家、法家的天人思想;必三第8課中醫;必三第13課蒸汽機;必三第18課胡錦濤可持續發展;必三八單元現實主義關注環境);2.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理論貢獻及當代價值(必一第18課;必一第19課列寧主義;必三第16課李大釗;必三第17課;必三第18課);3.百年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部分的政治、經濟、思想);4.民法典闡釋與適用(必一古代中國關注民事糾紛;必一第6課第29課歷史縱橫;必一現代中國民主政治與法律制度的完善;必二第12課經濟體制改革與法律制度);5.中華文化基因的歷史探源(中華文明與史料實證;百家思想與中華文明;中華文明各民族多元一體;家國一體、家國情懷、向西方學習救亡圖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6.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多學科研究(必一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與災害防治;必二新航路開辟與天花、瘧疾、肺結核等病菌的傳播;必二第7課工業革命與瘟疫;必三第8課中醫);7.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必一第21課基層民主;必二第1課農業與民生;必二第11、12課社會主義建設與民生;必三第1、2、3、4課儒家等流派的民本思想;必三第16課民生主義);8.張載思想的現代價值(必一第四單元中華兒女反侵略、求民主;必三第3、4課社會責任感;必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與救亡圖存;人類命運共同體);9.圖像學視域下的文學藝術研究(必三第9、10課;必三第20課改革開放后的雙百方針;必三第22、23、24課現代主義;音樂;影視);10.數字經濟與發展新動能(必二第7、8課;必二第19課第三產業、新經濟;必二第11課、第12課現代化建設)。除上述入選的十大學術熱點之外,還評選出年度十大提名學術熱點,分別是:1.在線教育發展研究(必三第1課孔子開辦私學;必三第2課太學、郡縣學;必三第3課白鹿洞書院;必三第7課第30頁沙龍;必三第8課四大發明中的紙、印刷術;必三第21課科教興國);2.人工智能的哲學反思(必二第7、8課工業革命的弊端;必三第八單元現代主義);3.新發展理念下的高質量發展研究(參考十大學術熱點之10);4.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定位與實踐探索(新中國的勞動觀);5.傳播方式變革與媒介文化研究(必二第16課大眾傳媒);6.信息社會的傳播倫理探究(必三第一單元儒家思想;傳播與法制);7.全球變局下的科技創新發展研究(參考十大學術熱點之3、10);8.數字金融的風險與監管(必二第17課經濟危機;必二第24課經濟全球化);9.計算社會科學的發展與實踐(必一第18課馬克思主義);10.轉型中的中國社會學(必二第12課經濟體制改革)。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