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五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伴隨著《天佑女王》的樂曲,降下了英國國旗。這一瞬間標志著( ) A.“一國兩制”構想成功實踐 B.中國結束半殖民地社會 C.中國的國際威望日益提高 D.香港不再是國際自由港 2. 20世紀90年代,洗雪國恥,新中國在完成相國統大業道路上取得重大成功的事件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C.中美建交 D.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3. “幾個小時前我還是皇家警察,但現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該警察說這句話是因為( ) A.鄧小平會見了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 B.中英兩國政府舉行了香港政權交接儀式 C.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構想 D.中英簽署了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4. 歷史解釋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對“一國兩制”解釋正確的是( ) ①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港澳臺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②堅持“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和派生于“一國”并統一于“一國”之內 ③是黨領導人民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一項重要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 ④在“一國兩制”構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門順利回歸祖國,海峽兩岸關系不斷發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 2019年是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澳門回歸主要得益于( ) 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 B.經濟特區的設立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D.“一國兩制”的實施 6. 習近平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上深情回顧了澳門回歸祖國20年來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充分肯定了澳門在“一國兩制”實踐中的獨特作用。20年來,澳門同胞當家做主,“澳人治澳”,社會穩定和諧。澳門回歸祖國( ) A.印證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B.得益于中英兩國的共同努力 C.有利于推動香港問題和臺灣問題的解決 D.結束了列強侵占中國領土的歷史 7. 1984年全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閘述了“一國兩制”這一偉大構想,獲得大會通過。“一國兩制”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國家基本政策。關于“一國兩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B.筑起了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 C.是維護邊疆地區團結穩定的民族政策 D.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是這一構想的成功實踐 8. 1975年4月7日,《人民日報》第四版的角落里刊登了一篇短文《蔣介石死了》。1988年1月14日,《人民日報》在頭版要聞版塊刊發了《蔣經國昨天病逝》。引發這種報道態度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 B.兩岸隔絕狀態的打破 C.“九二共識”的達成 D.兩岸“三通”的實現 9. 《人民日報》被視作中國社會的風向標,勾畫著時代變遷的軌道。下圖報道的頭條新聞( ) A.正式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 B.打破了兩岸之間的隔絕狀態 C.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統一中國 D.表明兩岸達成了“九二共識” 10. 在海峽兩岸交流合作越來越深化的同時,在國際形勢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和人民針對臺灣島內一些勢力……蓄意制造分裂的陰謀,在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進行了堅決的反分裂、反“臺獨”斗爭。材料表明影響臺灣問題解決的因素有( ) ①兩岸交流與合作的發展 ②國際形勢的變化 ③中國政府和人民的不斷努力 ④“臺獨”勢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 按照“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港、澳、臺實行( ) A.資本主義制度 B.社會主義制度 C.封建主義制度 D.新民主主義制度 12. 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在《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目前,我國解決“鄉愁”的基本方針是( ) A.不放棄使用武力 B.“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C.民族區域自治 D.由臺灣人民“公投” 13. 2005年4月,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率團訪問大陸受到胡錦濤總書記接見。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雙方領導人的會談( ) A.有利于解放臺灣 B.有利于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 C.有利于打破兩岸隔絕狀態 D.有利于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14. 下表是臺灣《中時電子報》整理的大陸領事館近期救助臺灣同胞的案例,這些案例 大陸外館近期救助臺胞案例( ) 時間 事故 大陸大使館做法 2018年9月 因臺風臺灣同胞被困日本關西機場 積極協助臺灣同胞撤離機場 2018年8月 臺灣女青年赴阿富汗旅行,因受騙流落街頭 及時對該青年提供救助 2017年9月 墨西哥發生強震,5名臺胞受困 迅速趕到現場救援 2017年1月 巴塞隆納發生恐怖襲擊,2名臺灣游客受傷 派員探望 A.反映了出國旅游的臺胞越來越多 B.促進了海峽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 C.說明我國堅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 D.顯示了國家維護領土主權完整的決心 15. 2015年11月7日下午3點,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會面,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這表達了海峽兩岸領導人( ) A.干擾兩岸經濟合作的意愿 B.擴大兩岸政治分歧的意愿 C.推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的意愿 D.打破兩岸長期相互隔絕狀態的意愿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一國兩制”的構想從實際出發,兼顧了各方面的實際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實可行的方案。這一構想,既體現了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又充分考慮到臺灣、香港、澳門的歷史和現實,具有高度的靈活性,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 ——楊先材《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香港島是通過什么條約被割讓的?它被英國殖民者強占了多少年? (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一國兩制”的含義是什么?香港回歸后實行什么社會制度? (3)材料一中的兩幅圖片形成了鮮明對比,圖一反映的是簽訂條約割讓香港島的情景,圖二反映的是收回香港的情景,“割讓”與“收回”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 ——鄧小平 材料二 我們成功實施“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邁出重大步伐。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得到全面貫徹執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保持繁榮穩定。祖國大陸同臺灣的經濟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不斷加強,兩岸政黨交流成功開啟,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邁出歷史性的步伐,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斗爭取得重要成果,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呈現新的前景。 ——胡錦濤同志在紀念中共十一屆 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1)材料一鄧小平的話表明了中國收回香港的堅定態度。鄧小平為祖國統一大業作出的重大貢獻是什么? (2)材料二這段話總結了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和平統一大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分析這些成就的取得,你能得到哪些啟示? (3)“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對實現祖國統一有何現實意義?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被譽為“畫中蘭亭”的《富春山居圖》,因故一分為二,分別存于大陸和臺灣。2011年6月,兩部分畫作在臺灣同時展出,實現了“山水合璧”。 材料三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 國家和平統一后,臺灣可以實行不同于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國家法》 (1)材料一、材料二說明了什么?(2分)這有什么積極意義?(2分) (2)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指出國家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針。(4分) (3)綜合材料、問題及所學知識,歸納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積極因素。(6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ADBDD 6-10DDBCA 11-15ADBCC 二、非選擇題 16. (1)條約:《南京條約》。時間:155年。 (2)含義: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主體部分(中國大陸)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 制度:資本主義制度。 (3)割讓原因:清政府政治腐敗,綜合國力衰弱、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 收回原因: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人民渴望統一,中央領導決策正確。 17. (1)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為祖國統一大業開辟了新的途徑。 (2)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實行“一國兩制”的構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使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中國政府有能力、有信心、有決心實現祖國統一;我們應增強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 (3)有利于實現祖國的統一;有利于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有利于港、澳、臺地區的穩定、繁榮和發展。總之,“一國兩制”是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它順應歷史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大意相同即可) 18. (1)說明海峽兩岸人員來往頻繁,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這有利于增進了解,加深感情,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2)基本原則:一個中國原則。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3)①根本保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②政策保障:“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提出。 ③榜樣借鑒: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并保持了繁榮,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范例。 ④歷史因素: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⑤人心所向:實現祖國統一,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 ⑥關系密切: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答出三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