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8.2 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李鴻章曾認為:“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這些話的主要思想主張是( ) A.改革封建制度 B.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C.推翻清朝統治 D.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2. 19世紀60年代,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中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開啟中國近代化進程的是( ) 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3. 奕忻在一個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國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強”。洋務派在“自強”的口號下創辦的軍事工業有( ) ①輪船招商局 ②湖北織布局 ③江南制造總局 ④福州船政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 下面四個選項是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創辦的一些工業企業,其中體現“自強”口號的是( ) A.江南制造總局 B.湖北織布局 C.漢陽鐵廠 D.輪船招商局 5. 1876年,英國人巴爾福在上海寫道:“只要中國依賴無知的官員管理所有涉及兵工廠的事務,…那么中國的相當一部分兵器、彈藥,還有戰艦,就必須不斷地從歐洲購進。”這一材料說明了軍事工業( ???) A.?對外國資本主義具有依賴性???????????????????????????????? B.?實現了自強、求富的目的 C.?一定程度上抵制外資的入侵???????????????????????????????? D.?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 6. 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認識到“自強”須以“求富”為根基,創辦了一批民用企業。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是( ) A.安慶內軍械所 B.江南制造總局 C.上海輪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 7. 洋務運動期間創辦的民用工業中不包括( ) A.湖北織布局 B.輪船招商局 C.江南制造總局 D.漢陽鐵廠 8. 由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培養了鄧世昌、詹天佑等一大批杰出人才的新式學堂是( ) A.京師同文館 B.福州船政學堂 C.京師大學堂 D.黃埔軍校 9. “中國現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艱難曲折,不僅因為它是外來、強迫、后發的,更是因為中國當時的統治者大清王朝,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對那個挑戰實際是‘現代化’開端的意義竟毫無認識,不知所措。”對上述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 A.鴉片戰爭是中國走向屈辱史的開端 B.列強侵略阻礙了中國現代化進程 C.清朝沒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機遇 D.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化的開始 10. 在洋務企業的刺激下,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沿海一些地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買辦和手工業作坊主開設工廠,雇用工人進行生產。這說明洋務運動( ) A.引進了西方機器工業 B.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C.挽救了民族危亡 D.阻止了外國資本主義擴張 11. 中國近代的民族工業從行業上看,主要集中在下列哪一部門? ( ) A.重工業 B.輕工業 C.農業 D.服務行業 12. 19世紀末,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其目的是( ) A.順應世界資本主義發展潮流 B.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C.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 D.對外進行商戰 13. 有人在光緒四年提出:“外國官與商合,商人勢大,故日臻富強;中國官與商分,商人勢單,故日趨貧弱。”上文的實質是( ) A.要求發展私人資本 B.要求推行政治變革 C.主張對外開放 D.主張推行洋務運動 14.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得到初步發展是在( ) A.18世紀初 B.18世紀末 C.19世紀初 D.19世紀末 15. 中國民族工業產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區,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經濟發達,工場手工業得到發展 B.西方列強入侵,自然經濟解體 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觸西方,創辦近代工業 D.最早與西方進行貿易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 ——李鴻章 材料二 有人針對材料一中李鴻章的活動畫了一幅漫畫(如下圖)。 材料三 到甲午戰爭之前,企業總數已達60多個。這些企業,多有拒洋動機,少數還能辦出成績,在不知不覺中把封建主義的堅冰鉆開了些微裂縫。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1)聯系所學知識回答,這是李鴻章晚年時對自己什么活動的評價?李鴻章為什么說練兵和海軍都是“紙糊的老虎”? (2)請根據漫畫分析李鴻章的活動失敗的根本原因。 (3)根據材料三,分析中國“封建主義”出現“些微裂縫”的原因。 17. 面對內憂外患,清政府部分有識之士開始籌辦洋務。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摘自李鴻章《籌辦夷務始末》 材料二 洋務軍事企業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達到高潮。在它達到高潮的同一時間里,出現了最初的洋務民用企業。兩者之間,有著一種內在的聯系。一方面,出使外國的人們通過實地觀察,目睹了西人工商業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強,堅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內地。折沖周旋之際,商務之事目遠多于軍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衛“利權”之想。 ——摘自《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材料三 “上海輪船招商局創辦三年內,外輪就損失1300萬兩(白銀);湖北官辦織布局開辦后,江南海關每年洋布進口減少10萬匹。” ——摘編自《中國近代通史》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李鴻章等人籌辦洋務運動的目的是什么? 李鴻章認為要達到這一目的的關鍵是什么? (2)據材料二指出,洋務企業主要包括哪兩大類? (這兩者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3)據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務運動取得的成效? (4)綜合上述材料,說明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產生的積極作用? 18. 中國人追求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之夢。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為追求“中國夢”而不懈努力,幾多教訓,幾多啟示。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由于在對內對外戰爭中對西方的堅船利炮的威力大開眼界,對來自西洋的“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李鴻章語)開始有所認識,這樣才能轉而主張緩和與西方的緊張關系,并引進西方軍事技術,以求“御侮自強”之術。 ——羅榮渠《現代化新論》 (1)依據材料一,指出洋務運動興起的具體原因。 材料二 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李鴻章致總理衙門書》 (2)為實現“自強”,洋務派實施了一系列舉措,請舉出具體 事例。 材料三 時間 內容 1862年 創辦京師同文館(外語) 1863年 創辦廣方言館(外語) 1866年 創辦福州船政學堂(軍事) 1866年 創辦上海電報學堂(科技、電報、通訊) ——《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 1872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美幼童 挑選聰穎幼童赴美國書院,學習軍政、船政、步算、制造諸學,使西人擅長之技,中國皆能諳悉,以培實用人才而圖自強。 ——李鴻章 (3)根據材料三,指出洋務運動在人才培養方式、教育內容和培養目標方面的特點。 材料四 19世紀60年代,西方列強爭奪中國的鐵路修筑權,李鴻章等堅決抵制,李鴻章上奏說,此事(列強在中國修鐵路)大有利于彼(列強),……洋人貪利無厭,……若再議及,只有仍執前說(以前所說的理由),(修筑鐵路)鑿我山川,害我田廬,礙我風水,占我商民生計,百姓必群起抗爭拆毀,致激民變。 (4)根據材料四,概括歸納李鴻章反對西方列強在中國修筑鐵路的目的和理由。 材料五 (19世紀80年代,李鴻章等力矯眾說,要求自建鐵路)李鴻章上奏說,若火車盛行,則有駕駛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鐵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謀生者當不下數十萬人……鐵路所經不過丈余之地,于田廬墳墓尚不相妨。即遇官道稍窄之處,亦必買地優給價值(多給錢拆遷百姓的田廬);其墳墓當道者,不難稍紆折以避之。 ——《光緒六年十二月初一直隸總督李鴻章奏》 材料六 1881年,為解決開平煤礦的運輸問題,李鴻章下令修筑了唐山到胥各莊的唐胥鐵路。后來,清政府還自行設計施工修筑了鐵路。 ——摘編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匯編》 (5)根據材料五、六,概括歸納李鴻章主張修筑鐵路的目的。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ACAA 6-10CDBCB 11-15BCADB 二、非選擇題 16. (1)活動:洋務運動。原因: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并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2)洋務運動單純學習西方技術,而不改變封建制度,注定要失敗。 (3)產生了中國的一批近代化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沖擊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17. (1)自強;(或維護清朝統治);學習西方軍事技術。 (2)軍事企業和民用企業;民用企業為軍事企業的生產提供資金支持,緩解清朝的財政緊張狀況。 (3)對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4)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18. (1)認識到西方軍事力量強大;想要緩和與西方的緊張關系;引進西方軍事技術,以求“御侮自強”。 (2)創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包括安慶內軍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總局等。 (3)培養方式: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教育內容:側重外語、軍事、科學技術。培養目標:培養洋務實用人才。 (4)目的:排斥(拒絕、抵制)列強對中國鐵路修筑權的染指。理由:列強貪利,危害財政;毀壞田地房屋;破壞風水;破壞老百姓的生計;容易激起民變。(任意兩點即可) (5)增加老百姓的(就業機會)謀生手段;解決運輸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