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五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歷史解釋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對“一國兩制”這一歷史概念理解正確的是( ) A.“一國”就是一個獨立的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 B.“一國”就是一個統一的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 C.“兩制”就是兩種制度,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 D.“兩制”就是兩種制度,即政治協商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 香港本地生產總值1997年為1.37萬億港元,2007年為1.65萬億港元,2016年為2.19萬億港元。這些變化說明香港( ) A.市場經濟體制確立 B.實行改革開放 C.回歸后繁榮昌盛 D.大量引進內地資金 3. 1995年6月,美國《財富》雜志推出一期封面報道《香港之死》,表達了西方社會對香港回歸后前景的擔憂。2007年7月,該雜志又發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評價了香港。這一轉變的原因是 ( ) A.中美關系的緩和與發展 B.“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 C.中西方價值觀念的趨同 D.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響 4. 鄧小平指出,“一國兩制”之所以能夠行得通,“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達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而且是個值得信任的國家”。由此可見,香港、澳門能夠回歸祖國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一國兩制”適合國情 B.港澳同胞回歸心切 C.改革開放后我國綜合國力增強 D.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 5. 澳門回歸祖國以來,經濟實現跨越發展,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大幅增長,躍居世界第二。澳門回歸祖國的時間是( ) A.1984年12月 B.1987年4月 C.1997年7月 D.1999年12月 6. 澳門回歸祖國以來,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長,人均GDP已超過8萬美元,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這一事實表明“一國兩制”的實行( ) A.融洽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B.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 C.刺激了特區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D.保持了特區生活方式的長期不變 7. 鄧小平指出,“一國兩制”之所以能夠行得通,“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達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而且是個值得信任的國家”。可見,香港、澳門能夠回歸祖國根本得益于( ) A.“一國兩制”適合國情 B.港澳同胞回歸心切 C.改革開放后我國綜合國力增強 D.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 8. 下列史實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 1992年11月 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達成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 1997年7月1日 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999年12月20日 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A.祖國統一 B.外交成就 C.軍隊建設 D.民族團結 9. “海峽淺淺,明月彎彎。一封家書,一張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覺離亂苦,近鄉更知故土甜。”這是給當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臺灣老兵高秉涵的頒獎詞,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帶回大陸,使他們魂歸故里。他當選為“感動中國”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A.促成了“一國兩制” B.消除了兩岸隔閡 C.發展了“九二共識” D.彰顯了民族親情 10. 1992年,海協會和海基會就海峽兩岸關系形成的“九二共識”的核心是( ) A.經濟領域密切合作 B.加強文化和教育交流 C.兩岸直接“三通” D.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11. 2016年5月20日臺灣新任領導人蔡英文就職當天,國臺辦評論稱:蔡英文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這說明( ) A.祖國統一大業任重道遠 B.臺灣當局建設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C.兩岸的隔絕狀態仍將持續 D.“九二共識”是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 12. 觀察“海峽兩岸貿易統計表(單位:億美元)”。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年份 貿易總額 大陸對臺出口額 大陸自臺進口額 2000年 305.3 50.4 254.9 2008年 1292.2 258.8 1033.4 A.大陸對臺出口額遠高于進口額 B.大陸經濟在改革開放后發展迅速 C.“一國兩制”得到有效實施 D.大陸與臺灣經濟交往日益密切 13. 下圖是某同學制作的探究學習卡片。從中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 A.“一國兩制”構想逐步形成 B.海峽兩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確立 D.香港、澳門回到了祖國懷抱 14. 電視熒屏上,你經常可以看到臺灣藝人的身影:歐弟主持的《天天向上》,林志穎父子出演《爸爸去哪兒》;你也可以看到李宇春等大陸藝人在臺灣舞臺上靚麗的身影。這主要說明了( ) A.臺灣是中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 B.大陸明星實力不如臺灣明星 C.臺灣同胞完全贊同“一國兩制” D.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密切 15. 2019年,海峽兩岸貿易額再度突破2000億美元。據海關總署統計,1—11月,兩岸貿易額為2070.6億美元。臺商來大陸投資持續增長,投資領域從制造業進一步向服務業延伸。材料反映了( ) A.海峽兩岸經貿往來頻繁 B.兩岸實現“三通” C.祖國統一問題已經解決 D.兩岸達成了“九二共識”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八條規定:“香港原有法律,即普通法、衡平法、條例、附屬立法和習慣法,除同本法相抵觸或經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 (1)該基本法體現了中央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么?它最早得到實施是在何時? 材料二 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牢牢掌握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中央對香港、澳門全面管治權,深化內地和港澳地區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門繁榮穩定。 ——中共十九大報告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香港、澳門繁榮穩定”的原因有哪些?(兩項即可) (3)你從以上國家治理創新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17. 材料一 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荷蘭)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珍瑤不急之物,悉聽而歸。 ——《臺灣通志》 材料二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鄉愁》 材料三 2005年3月4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提出了四點意見,第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第二、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第三、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第四、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絕不妥協,號召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團結起來共同為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而奮斗! 結合材料,根據所學知識回答: (1)材料一表達的意思是什么?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是誰?清朝時設置了什么機構來鞏固對東南邊疆的統治? (2)材料二表達了詩人怎樣一種愿望?我國臺灣在近代史被哪個國家通過什么戰爭割占的?什么時候才回歸的? (3)材料三表達黨和國家領導人在臺灣問題上的堅決態度,也表達了我國解決臺灣問題的方式是什么?采取這種方式的意義是什么? (4)為了實現祖國的統一,青少年應該做些什么?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用和平方式統一祖國的方針,呼吁海峽兩岸盡早實現通航通商發展貿易,互通有無。 材料二 國臺辦交流局局長戴肖峰在就兩岸交流20年發展情況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20年來,兩岸交流和人員往來從無到有、由暗到明,從小到大、由淺入深,規模不斷擴大、領域不斷拓寬,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據統計,截至2007年9月底,臺灣居民來大陸累計達4583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累計超過156萬人次;常住大陸的臺胞近40萬人,定居大陸的臺胞1.8萬余人,兩岸通婚約27萬對。預計到2007年底,臺灣居民來大陸歷年累計人次將達到臺灣總人口數2300萬的兩倍以上,即超過4600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將達到160萬人次。 ——新華網 材料三 ……不久爆發的朝鮮戰爭,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空軍第十三航空隊進駐臺灣,致使臺灣問題沒能及時解決。……后來發生了“文化大革命”,使對臺工作受到了嚴重干擾。2008年10月3日,美國政府不顧中國政府多次嚴正交涉,作出向臺灣出售總價值64.63億美元先進武器裝備的決定。 材料四 2008年11月,在陳云林(海協會會長)訪臺期間,臺灣民進黨發動圍攻游行,游行隊伍手持“臺灣不是中國一部分”“臺灣中國一邊一國”等旗幟,制造流血沖突,圍堵赴宴賓客,攻擊與會代表和大陸記者,這些暴行受到國內外各方的譴責。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說說《告臺灣同胞書》提出的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么?材料一應填寫什么? (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當前海峽兩岸關系發展有著怎樣的發展趨勢?這種發展趨勢體現在材料二中的哪些相關內容? (3)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我國已經具備了哪些有利因素? (4)據以上材料,歸納新中國成立以來阻礙臺灣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結合所學知識,談談目前我國解決臺灣問題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ABCD 6-10CCADD 11-15ADBDA 二、非選擇題 16.(1)“和平統一、一國兩制”。1997年7月1日。 (2)“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性;香港、澳門人民的艱苦奮斗;內地的支持;等等。 (3)①只有大膽創新才能促進社會快速發展。②發展才是硬道理。③創新要立足國情,也要放眼世界。④一切要從實際出發。(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 17. (1)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鄭成功;臺灣府 (2)表達了詩人渴望統一,祈盼團圓的感情;日本;甲午戰爭;1945年 (3)一國兩制;第一、有利于實現國家統一;第二、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有利于港,澳,臺地區的穩定、繁榮、發展。(答一點即可) (4)堅決擁護和積極宣傳中國政府的對臺政策,熱愛祖國,努力學習,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堅決同分裂祖國,破壞祖國的言行作斗爭。(意思相近即可給分) 18. (1)和平方式;通郵 (2)海峽兩岸的交流規模在擴大、領域在拓寬,且逐漸頻繁。 用臺灣赴大陸和大陸赴臺灣的人數的變化可以表明以上趨勢的發展。 (3)有利因素:港澳回歸為實現兩岸和平統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一國兩制政策的成功實踐。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頻繁。 (4)美國的阻撓;“文化大革命”的干擾;“臺獨”勢力的破壞。(評分說明:意思相近即可。) (5)改革開放后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一國兩制”的構想在香港、澳門的成功實踐;祖國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兩岸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等。(評分說明:答出其中三點且意思相近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