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五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正式成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直轄于( ) A.廣東省 B.福建省 C.深圳市 D.中央人民政府 2. 繪制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下圖是某學生繪制的,方框中應填的內容是( ) A.和平共處 B.國共合作 C.一國兩制 D.獨立自主 3. 1982年鄧小平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就香港問題闡述了我國的立場。下列鄧小平的話最有可能出現在這次會談中的是( ) A.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C.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D.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4.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兩國政府在香港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以上事實說明( ) A.“一國兩制”構想為祖國統一開辟了道路 B.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使命已經完成 C.中國廣泛發展與西方國家的友好關系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獲得廣泛認同 5. 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活動時指出,回祖國以來的20年,是澳門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時期。澳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得益于( ) ①“一國兩制”方針的成功實踐 ②中央政府和內地的大力支持 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 ④澳門社會各界的團結奮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堅持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澳力量,增強香港、澳門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這段話( ) A.強調了香港、澳門的經濟地位 B.強調了和平統一的價值 C.設定了高度自治的底線 D.闡明了“一國兩制”的意義 7.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說明了( ) ①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 ②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③“一國兩制”的構想是完全正確的 ④祖國統一大業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 “在解決統一問題時,尊重臺灣的現狀和臺灣各界人士的意見,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不使臺灣人民蒙受損失?!边@表明( ) ①中央政府主張用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 ②臺灣可以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③中央政府不干預臺灣的外交事務 ④中央政府會尊重臺灣各界人士的正確意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9.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不僅是歷史事實,也是國際共識,更是由聯合國決議等一系列國際文書所確立的一條準則。下列有關臺灣問題與港澳問題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①都是不平等的國際問題?、谂_灣問題屬于中國內政 ③港澳問題屬于殖民主義侵略遺留問題?、芏嫉玫搅顺晒Φ慕鉀Q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 1995年1月,江澤民針對兩岸關系新情況,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 ) A.“一國兩制” B.八項主張 C.“三不”政策 D.“三通”政策 11.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兩岸關系日益密切?;仡檭砂蛾P系發展的過程,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開始于( ) A.人民解放軍停止對金門、馬祖的炮擊 B.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 C.?;鶗秃f會成立 D.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 12. 20世紀90年代初期,海協會和?;鶗_成的重要共識不包括( ) ①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②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 ③推進和平統一祖國大業 ④海峽兩岸直接實現通郵、通航、通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 2015年5月,某旅游公司設計了多條“走進臺灣”系列產品線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寶島;花博之旅——“花”現寶島;婚紗蜜月之旅——鐘愛一生寶島演藝等。對此理解不準確的是( ) A.它為兩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B.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的狀態開始被打破 C.海峽兩岸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 D.合作共贏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14. 臺灣舞劇《薪傳》曾在大陸演出,引起轟動,它反映了祖國大陸和臺灣同胞一脈相承的親情關系。將下列關于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重大事件,按其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列,其中正確的是( ) ①汪辜會談的舉行 ②“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臺基本方針的形成 ③江澤民提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④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15. 下圖是某同學自制的歷史年代尺。這個年代尺體現了( ) A.大陸放棄武力統一 B.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 C.“臺獨”基礎被鏟除 D.“一國兩制”被兩岸認同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倌陙韷裘虏煌纳赴?!請叫兒的乳名……母親! (1)歌詞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親”又是指什么? (2)誰擄去了“MACAU”?“MACAU”是在什么時候回到了“母親”的懷抱? (3)“母親”是按什么方針接“MACAU”回家的? (4)根據這一方針,“母親”的另一個孩子在什么時間回到了“母親”的懷抱? (5)材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八條規定:“香港原有法律,即普通法、衡平法、條例、附屬立法和習慣法,除同本法相抵觸或經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 (1)該基本法體現了中央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么?它最早得到實施是在何時? 材料二 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牢牢掌握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中央對香港、澳門全面管治權,深化內地和港澳地區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門繁榮穩定。 ——中共十九大報告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香港、澳門繁榮穩定”的原因有哪些。(兩項即可) (3)你從以上有關國家治理的創新中受到了哪些啟發?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了早日結束海峽兩岸的對峙局面,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中國共產黨進行了不懈的努力。黨中央根據時局和情況的變化,不斷調整對臺政策,兩岸關系經歷了敵對—緩和—和平發展的艱難歷程。 材料二 2015年11月7日,習近平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習近平指出:“兩岸雙方共同努力,兩岸同胞攜手奮斗,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政治基礎,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保持兩岸關系發展正確方向,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兩岸同胞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耀?!?材料三 海峽兩岸交流簡表 時間 事件 1979 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兩岸實行“三通” 1989 年 臺灣居民回祖國大陸探親、訪友、旅游、考察和經商的達40萬人次 1990 年 兩岸民間交往達100萬人次,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 1991 年 祖國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2009 年 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訪問大陸,他希望兩岸兵戎相見永不再現 2015 年 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 材料四 2018年11月13日,《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大會在香港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說,40年來兩岸關系發展歷程證明,兩岸關系好,臺灣才有前途,廣大臺灣同胞才有光明未來。 材料五 回顧歷史,是為了啟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載兩岸關系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兩岸中國人、海內外中華兒女理應共擔民族大義、順應歷史大勢,共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 (1)20世紀90年代,隨著海峽兩岸交流的日益密切,兩岸分別授權哪兩個民間團體開始進行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和政治對話?1992年,這兩個團體達成共識(即“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2)根據材料三回答,表中所列事件說明了什么? (3)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促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進程? (4)為解決臺灣問題,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哪一偉大構想?這一偉大構想和“九二共識”的共同點是什么?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怎樣才能做到“兩岸關系好,臺灣有前途”? (5)目前阻礙祖國統一的勢力有哪些?就當前的形勢,談談你對祖國統一的認識。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CAAB 6-10CDBCB 11-15BCBBB 二、非選擇題 16. (1)澳門。中國。 (2)葡萄牙。1999年12月20日。 (3)“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4)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歸祖國。 (5)對祖國的思念和對侵略者的憤恨。 17. (1)“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時間:1997年7月1日。 (2)“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性;香港、澳門人民的艱苦奮斗;內地的支持;等等。 (3)①只有大膽創新才能促進社會快速發展。②發展才是硬道理。③創新要立足國情,也要放眼世界。④一切從實際出發。(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 18. (1)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2)說明了海峽兩岸交流日益頻繁,海峽兩岸關系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3)加強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密切兩岸人員友好往來等。 (4)“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共同點: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前提下,落實好“一國兩制”,增進大陸和臺灣的經濟文化交流等。 (5)“臺獨”勢力和國際反華勢力。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祖國統一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國家的強大;我們要堅決同一切分裂勢力作斗爭。(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